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555阅读
  • 5回复

胡雪岩第六代后人欲捐赠祖传古籍和药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5-01-22
胡雪岩第六代后人欲捐赠祖传古籍和药书
纹小紫 15-01-14 评论(0) 浏览(88)
http://www.pingpinganan.gov.cn/default.php?mod=article&do=detail&tid=127763


记载着家族成员名单的折页。


胡文桢夫妻的结婚照(左上)、胡阿姨全家福(左下)


印有胡雪岩印章的药书。


前天,杭州的胡阿姨打进了12345市长热线:“我是胡雪岩的第六代传人,现在家中有我父亲和胡雪岩先生留下的一些古书籍和药典记录等物品,希望将相关物品进行捐赠,不知道如何与胡雪岩故居相关负责人员取得联系。”

关于胡雪岩故居,胡阿姨印象最深的是初中时,她曾到一位住在元宝街的同学家里做客,看到白墙黑瓦、玻璃窗一扇都不破。住在里面的老人说,这是胡雪岩的故居,要好好保护,钉鞋都不让人穿着进去。再后来,胡雪岩故居修缮后正式对外开放,她也去过几次,每每看着那些玲珑楼阁,心里都会感慨万分。

捐献的事挂在心头14年 托时报给传家宝找去处

几个月前的一个深夜,胡阿姨半夜睡不着起床去客厅喝水,突然一个身影从厨房门口探出头来,两人一对视,都吓得不轻。胡阿姨刚意识到家里遭了贼,那人已经缩回窗口爬了出去。事后清点,家里没少东西。后怕之余,胡阿姨想起了一件搁置14年之久的事情。

14年前,恰逢胡雪岩故居正式对外开放。一直以胡雪岩后人自居的胡阿姨一家子就琢磨着将家传的一些东西捐献出来。然而突逢家变,胡阿姨一位哥哥的突然去世让整个家庭都陷入了悲伤之中,捐献的事情就不了了之。而如今,胡阿姨再次将这件大事提上日程,委托时报给这些家传之物找个好去处。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胡阿姨家,看见桌子上整整齐齐依次排放着一摞书,几盏瓷杯,一册写着人名的折页,以及一些老照片。胡阿姨指着桌子上的那堆黄色封皮的古籍说:“这些都是父亲临终前交给我的,之前从来不拿出来给外人看。”胡阿姨说,“这些东西能经历这么多年传下来并不容易,父亲和奶奶视它们为传家宝,我从小就听奶奶和父亲讲胡雪岩的故事长大,也知道它们的重要性。”

胡阿姨的父亲名叫胡文桢,是胡雪岩的第五代子孙,生前一直自学针灸,小时得了风寒都是自己治好的,后来还为周边的邻居义务行医,靠的就是一本针灸的小红本子和这二十一册上海商务印书馆在民国时出版的《增广本草纲目》。一眼望去,第一册的书脚有些卷起,看起来是被时常翻动的样子。胡阿姨自豪地回忆说,那时候看父亲给别人治面瘫,可不像现在这样要好几个疗程,只要对着嘴边上的穴位一针扎下去,整张脸立刻就活络起来了。

胡阿姨还拿出了一张父母亲在民国时期的结婚照给我们看,照片上的两个人穿着西式礼服,样子十分甜蜜。“那时候还是1947年吧,可洋气了。”桌子上的那一套茶杯就是母亲结婚时的嫁妆,有一只红色的碟子后面还刻有“乾隆年制”四个字,“如果有价值的话,我打算把这些也都捐出去。”胡阿姨说道。

胡阿姨说,他们一家一直住在杭州,在解放前,爷爷奶奶曾带着全家逃难,途中碰到了游击队,“多亏了游击队,这些东西才成功保存了下来。”胡阿姨说:“听说故居里面很少有关于胡雪岩的书籍,我觉得这些东西可能会有点用。”

一本折页写满家族成员名单 或对胡雪岩研究有很大价值

“虽然胡雪岩非常有名,但遗憾的是,目前并没有搜集到他的手记、手稿等文书。”听说胡阿姨家里有族谱和药书,凤凰山管理处文物科长洪俊也兴冲冲地赶到了胡阿姨家。翻开胡阿姨家中的这些书稿,洪科长对于其中的一本没了名字的药书和折页产生了兴趣。

洪科长翻开药书的尾页说道:“这本药书虽然没有了封面,但是在书后还印有胡雪岩本人的落款,这应该是胡雪岩在世的时候主持刊印的。”洪科长指出,这本药书与当时胡雪岩创办的胡庆余堂有关,应该是药店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整理出来的。

接着,洪科长翻开了折子,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好几排人名,其中就有一列写着先祖考雪岩太府君。洪科长看了看封面,上面写着“报本追远,安定后裔裕湶谨具”,“报本追远的意思,就是指寻根问祖报答祖上恩德。上面写着‘追远’‘安定后裔’,应该是当时家里举办祭祀的时候,祭奠的名单。”洪科长说,这份较为详细的名单,将对胡雪岩的研究有非常大的价值。

而对于胡阿姨手中这些资料的真伪,洪科长说还需要派专家来鉴定,如果鉴定结果是真的,那这将对证明胡雪岩与胡庆余堂的关系提供帮助。

药书应是胡庆余堂的堂簿

记载着制药时的规章制度

随后,记者拍下了胡阿姨手中的药书的照片,传送给了胡庆余堂的工作人员。“这本书其实是我们当时胡庆余堂的堂簿。”工作人员看了图片后说道,“堂簿记载的就是胡庆余堂制药过程中的规章制度,里面详细记载了每一种药的操作标准。比如说制作手工泛丸就要涉及很多步骤:粉碎、起模、成型、盖面、筛选、定型包衣等。”清代没有药监局,而胡庆余堂作为当时有名的药店,所以就将胡庆余堂修著的堂簿作为样本,印好后发送到了全国各地。

“经常会有老百姓拿着药本来捐给我们,我们这些年也收了不少。”工作人员说道。今年恰好是胡庆余堂开堂140周年,这个堂簿也一直沿用至今,其中最核心的思想就是“戒欺”。

谈到胡庆余堂有无珍贵的秘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很多老字号药店在历史的长河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曾经一度消失,而胡庆余堂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一些秘方和当时炮制的一些工艺品也都流传至今,“像牛黄解毒片、乌鸡白凤丸、胃复春、六味地黄丸等市面上热销的药品,都是我们的秘方药。”

此外,工作人员也提到,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里有胡雪岩的传承谱系,而胡阿姨要捐出的这本折页上,记载更为详细,能起到不小的补充作用。

●延伸阅读

据了解,杭州有关这位红顶商人的遗迹有三处,分别是位于元宝街的胡雪岩故居、河坊街的胡庆余堂,以及胡雪岩在转塘的墓地。

胡雪岩故居建成于1875年,占地10.8亩,故居无论是从建筑还是到室内家具的陈设,用料之考究,堪称清末中国巨商第一豪宅。1885年,煊赫荣显一时的胡雪岩在穷困潦倒与忧惧中结束了传奇的一生。1903年胡家无奈以区区10万两白银将豪宅抵债给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文煜,后又转让蒋家,此后日渐破败。到了1999年决定重修时,它已被用作民居,挤着138户人家,很多建筑遭到破坏,部分砖雕或损毁,或涂上了水泥。至于大户人家应有的楹联匾额,早已不知去向。

本着“原状复原”的原则,文物工作者、工程技术专家对故居展开了为期两年的修复。但是因为损毁严重,故居老匾额所剩无几,现在木制的楹联匾额,基本都是故居修复期间征集而来的。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5-01-22
“我一眼就认出那是表舅胡文桢”
“我一眼就认出那是表舅胡文桢”
2015-01-15 08:53:36 杭州网
http://hznews.hangzhou.com.cn/shehui/content/2015-01/15/content_5611796.htm


胡雪岩的后人通过昨天时报的报道前来找“远房亲戚”。



老人在自己家族的名册上找先人的名字。


“今天终于找到他们了。”昨天,杭州的周大伯致电时报热线28111111称,看到《胡雪岩第六代传人要捐祖传古籍和药书》的报道(详见时报昨日2版)后非常兴奋。大伯说自己也是胡雪岩的后代,与胡阿姨是表亲,可惜双方在小时候因种种原因失去了联系,看到报道后希望与她取得联系。

70岁大伯从老照片中认出了胡文桢

昨天一早,记者就接到本报一位读者的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位大伯的声音:“早上看到了你们的报纸,里面提到的胡文桢是我的表舅舅,我也是胡雪岩的第六代传人,希望能联系上他的后人。”电话里,大伯显得有些激动。听到记者能帮忙联系上胡阿姨,大伯更是迫不及待地希望下午就能去他们家里见上一面。

时间就定在了下午1点。

离下午1点还不到,大伯就来到时报楼下。他头戴一顶帽子,头发已经雪白,但是衣着整洁,显得非常精神。大伯告诉记者,他叫周泯耀,今年70岁,退休前在下城区管卫处上班。“我虽然姓周,但也是胡雪岩的后代,是胡雪岩二房的传人,报纸上写的那位女士是三房的传人。”

周大伯说,小时候过年的时候两家还有过来往,“看到报纸上的老照片,我一眼就认出来了,那是我表舅舅胡文桢。”

在去胡阿姨家的路上,周大伯跟记者讲起了他与胡雪岩的关系,“胡雪岩总共有十三个老婆,我是二房的儿子胡缄三的后代。我的母亲叫胡国英,是第五代。”大伯说,胡阿姨应该是三房的儿子胡品三的后代,自己和胡阿姨是表亲。

胡阿姨和周大伯儿时还互有走动

到了胡阿姨家里,两位老人自然而然地熟络了起来。“你是小女儿吧,小时候我见过你,我看到老照片就一眼认出来你了。你爸爸胡文桢还精通医术,虽然他的医术都是自学的,但是技术非常高超,我是亲眼见到过的。”周大伯回忆起胡阿姨父亲胡文桢的医术,一直赞不绝口。

“当初只是为了了却心头一桩事,没想到有这样大的反响。”胡阿姨高兴地说,还开玩笑地问记者,“怎么没有给我带一份今天的报纸来看看?”正当记者懊恼没有想到这一点的时候,周大伯从口袋掏出了那份报纸,笑呵呵地说道:“幸好我带了。”大伯点了点报纸说:“我是看到‘胡阿姨的父亲名叫胡文桢’这句话,才知道是你们的。”

胡阿姨说:“我们小时候,父亲和二房、三房的后人还一直有走动,当时是住在元宝街,但是奶奶在72岁的时候中风瘫痪了,我们也搬了家,后来就没有联系了。”她又拿出装有古籍的盒子。周大伯看到胡阿姨父亲的结婚照,说:“你妈妈还是当时我的外婆介绍的,是萧山人。

这些旧照片,又勾起周大伯满满的回忆。

随后,大伯又打开写满家族成员名单的名单表,试图寻找自己那一脉,遗憾的是没有找到,“我哥哥周光耀比我更清楚,而且他那里还有一些资料,但是他人现在金华。

大伯说的“招牌”应是胡庆余堂商标

周大伯说:“家里当时传下来一个招牌,靠着这块招牌维生。”记者从胡庆余堂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周大伯口中所说的“招牌”,应该是当时胡雪岩的商标。

“翻开那本堂簿,第一页就印着‘胡庆余堂雪记’,这几个大字就是胡庆余堂的商标。”工作人员说。

谈起商标的来历,就又是一段故事了。当时作为红顶商人的胡雪岩,积累的资本多了,就开始做善事:修桥、铺路、开药店。“胡雪岩开药店的初衷,民间又流传着两种说法,其中一种便是‘一怒创堂’。有一次,胡雪岩的其中一房老婆生病,他就派家人去杭州叶种德堂抓药,带回家后却发现中药的质量很差,就派管家去调换,不料却被叶种德堂伙计拒绝,还数落道:要好药除非你家胡大先生自己去开一间药铺。胡雪岩听了十分气愤,于是就负气开了胡庆余堂,但这只不过是传说而已。他创办胡庆余堂,更多的是为了发扬悬壶济世的慈善事业,行医开药店是比较大的功德,于是他开设药局,但药店取什么字号一直困扰着胡雪岩。一天,胡雪岩陪胡母去拜佛,抬头见佛堂上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对联,所以就取名‘余庆堂’,但因余庆堂是秦桧府邸的名号,就改名‘庆余堂’,兼具有积善余庆之意。从此,‘胡庆余堂’这块金字招牌就一直叫响大江南北。”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胡雪岩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时候,为军队捐献了不少药材,还请了不少名医研制诸葛行军散等药品,慈禧太后封胡雪岩珊瑚红顶,御赐黄马褂,胡庆余堂就挂上了药局的名号,就有了“胡庆余堂雪岩”的商标。胡家败落之后,易主文煜,保留胡氏18股“招牌股”,“胡家虽然败落了,但是老百姓仍然相信他的品牌。”

“今天我们也接到很多读者的来电,咨询胡阿姨的事情,有几个还是外地的,看来不少人还是在关注这个事情的。”工作人员说。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见习记者 钱子俊 张昕怡 文 时报记者 顾一帆 摄    编辑:郑海云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5-01-22
胡雪岩的后人主要分布在杭州和上海。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5-01-23
胡家人的佳作!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明德公派下宜章县始迁祖光祖公后裔:颂尧(字强刚更名新龙)QQ;2391509943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5-01-23
胡氏家族好样的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5-01-26
世事无常......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