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0747阅读
  • 6回复

胡姓的发源地和始祖简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9-03-30
      胡姓的發源地是今河南省淮陽縣,胡姓原本出自嬀[與歸同音]姓,與姓陳的同源,都是胡滿公的後代。胡滿公,就是西周初建立陳國的那位陳姓始祖。嬀滿公死後改號為胡公,他的後代一部分以國姓,姓陳,另一部分姓胡。胡姓還有另外幾個起源,均出自周朝,周朝時有兩個鬍子國,一個出自姬姓,一個出自嬀姓。兩個鬍子國被滅以後,他們的國人都有人將國名作為自己的姓氏,因此又成了兩支胡姓。到魏孝文帝的時候,又把鮮卑的貴族訖[與起同音]骨氏改為胡姓。很多進入中原的外族也紛紛改姓胡氏。所以胡姓的發源地在西周的陳國----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遷徙分佈先秦時期,胡姓主要在今山東,河南境內發展。到漢代,胡姓開始向四周發展,遷徙到今四川,山西,湖北,河北,廣東,江西等地。從此之後,胡姓以北為源地,其後世子孫逐漸向四處延伸。經過數代的繁衍,先後南達新蔡,北到山西,並成為當時的望族。再以後,新蔡和山西兩地的胡姓又向其它各地遷居,繁衍。胡氏南遷,始於南晉末年。胡氏的後代,從中原渡江南下,遷到今安徽。從唐代開始又從今安徽再遷至福建。最後遷入臺灣。清代時,胡氏進入臺灣。胡姓歷代名人胡母先:秦代太史令,首創“小篆”字體。胡安定:宋代教育學家,理學開創先聲者。胡開文:清代製墨大師。胡漢明:現代國民黨右派領袖。胡適:現帶著名學者。胡錦濤: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本文作者:胡緒明,又名:胡飛電話:13876808571QQ:252648047, 416139654博客:www.hufe518.51.com熱切期待胡姓各宗親的聯繫,希望胡姓家族能夠互相學習交流,互愛互助。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3-30
此帖精炼。欢迎緒明宗亲有时间上网交流,为胡氏文化添砖加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4-09
楼主“嬀滿公死後改號為胡公”中的“改”字不对,应该是“谥”字。因为这两个字的含意很不一样。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8-08
再详细些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8-09
看来绪明宗亲,对我胡氏文化研究有一定的功底。欢迎常来宗亲网聊聊。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08-09
以下资料来自网络,仅供参考。目前比较权威的胡氏源流观点,我认为一是来自《中华姓氏谱--胡姓卷》,二是中央电视台《百家姓--胡》解说词。江西是胡姓集中居住地,湖北、湖南、贵州、山东等地胡姓有很多都是由江西分迁而来。但是江西胡姓的起源问题,现在还很少讨论,如江西胡姓与客家人的迁徙,有兴趣的宗亲朋友,可以多加关注这些话题,及时提供资料到胡氏宗亲网上来。南山 2009.08.09

胡姓由来(2007-01-03 01:53:11)    

胡姓由来
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由此可见,中国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并非后来入侵中原的“五胡”后代。
胡氏还有两支源于古代的国名。周代有两个胡子国。一个在今河南,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诸侯国。它曾参与以楚国为首的联军去攻打吴国,后来又跟随楚国与吴国作战,楚国回师途中顺便吞并了胡子国。另一个胡国是归姓,在鲁定公时被楚国灭掉。这两个胡子国亡国之后,王族子孙都以原国名为姓,又形成两支胡氏。
在胡氏中,曾经出现过复姓胡母氏。胡母氏这一复姓,得姓于齐宣王之时,距今有两千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胡氏复姓,开始也很盛行。秦时,有太史令胡母敬,汉时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晋代以后,胡母复姓渐渐被“胡”这一单字姓氏所代替。由于其后世子孙大多改姓为胡,使得胡母复姓所传日渐减少。这大概是这一胡母复姓传之不多,至今仍然为数稀少的原因之一吧。
胡姓中,除了源自黄帝后裔的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为数不少。汉代以后,特别是五胡乱华之时,进入中原的外族,纷纷“改姓胡氏”,为汉族胡氏冲添了新的成分,使得后来胡姓的繁衍,又多了一支世系。

胡氏始祖―――胡公满胡姓起源有三:一出自妫姓,以谥号为氏,为帝舜之后裔,得姓始祖为胡公满。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荷泽县东北)而以姚为姓,后又因曾住在妫?河(今山西永济南,西流入黄河),后代中有以妫为姓的。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帝舜的后裔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奉守帝舜的宗祀。妫满所建的陈国即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包括今安徽北部的阜阳、河南中部的郾城等地,妫满云世后谥曰胡公,称胡公满。公元前478年,陈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以妫满谥号为氏,称胡氏,此为河南胡氏。二出自周时的两个胡国。一个为周初分封的姬姓小诸侯国;在今河南郾城。公元前518年左右被楚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原妫姓胡氏融合;另一为归姓国,在今安徽阜阳。公元前495年被楚灭,战国时为楚邑。春秋时被楚灭掉后,其国君子孙中有称胡氏的。三为他姓改胡姓。如西周时所立之国楚有胡广,本姓黄,后改胡姓;北魏时改代北纥骨氏为胡氏。另外在敕敕勒族等少数民族中有胡姓。胡姓郡望主要有安定郡、新蔡郡、淮阳郡、吉州等。安定郡为汉设置,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固原)。相当今甘肃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及宁夏中卫、同心、固原等县地。东汉时移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东南),西晋又移治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此支胡氏,开基始祖为汉武帝时守军正丞胡建。新蔡郡,晋惠帝分汝阴置郡,治所在新蔡,相当今河南新蔡、息县、淮滨、安徽临泉等县地。北齐改为广宁郡。此支胡氏为安定胡氏分支,开基始祖为西晋尚书左仆射胡奋。淮阳郡,汉高帝十一年置淮阳国、惠帝后改为郡。辖地相当于今河南淮阳、鹿邑、太康、柘城、扶沟等地。吉州为隋开皇十年置州,唐治所在庐陵(今江西吉安市)。相当今江西新干、泰和间的赣江流城及安福、永新等县地。胡姓堂号有“安定”等。胡姓最初主要发源地以今河南淮阳一带和今安徽阜阳一带为中心,汉代时开始向西迁入陕西、甘肃,向北迁入山西,向东迁入山东,后南迁入湖北、江西。其中,迁去甘肃省境内的胡建一族,后汉时成为当地一大望族,成为后世各地胡氏衍生的主要来源。隋初,胡氏在安定一带繁衍发展形成望族。其后裔胡奋在曹魏入晋以后,他的独女被选为晋武帝贵人,使其家族更加显盛,后来在今河南新蔡繁衍,成为当地一望族。五代南唐时,胡氏一支曲醴陵(今湖南省东部)德善乡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金陵(今江苏南京),其后裔以江西为中心,向西向南不断迁徙发展,进入湖北、湖南等省。西晋末年迁入福建。后胡氏由福建迁入广东等地。
回答者:gxy017 - 榜眼 十二级 8-12 16:49

一、 姓氏源流
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由此可见,中国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并非后来入侵中原的"五胡"后代。
胡氏还有两支源于古代的国名。周代有两个胡子国。一个在今河南,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诸侯国。它曾参与以楚国为首的联军去攻打吴国,后来又跟随楚国与吴国作战,楚国回师途中顺便吞并了胡子国。另一个胡国是归姓,在鲁定公时被楚国灭掉。这两个胡子国亡国之后,王族子孙都以原国名为姓,又形成两支胡氏。
在胡氏中,曾经出现过复姓胡母氏。胡母氏这一复姓,得姓于齐宣王之时,距今有两千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胡氏复姓,开始也很盛行。秦时,有太史令胡母敬,汉时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晋代以后,胡母复姓渐渐被"胡"这一单字姓氏所代替。由于其后世子孙大多改姓为胡,使得胡母复姓所传日渐减少。这大概是这一胡母复姓传之不多,至今仍然为数稀少的原因之一吧。
胡姓中,除了源自黄帝后裔的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为数不少。汉代以后,进入中原的外族,纷纷"改姓胡氏",为汉族胡氏冲添了新的成分,使得后来胡姓的繁衍,又多了一支世系。
二、 迁徙分布
至于胡氏的源地,当然是周初的封地陈国了。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从此之后,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姓望族。再以后,又由新蔡和山西两地的胡姓向其它各地迁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国。
胡氏南迁,始于西晋末年。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福建。最后由福建迁居入台湾。台湾的胡姓,至今已遍及全省。不过,居住较为集中并且人数最多的,则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胡氏堂号主要是"澹庵堂"。得名是由于宋朝胡诠所著的《谭安集》。
【郡望】
胡氏的郡望,在唐朝元和年间以前主要有安定、新蔡(今属河南)两处,以后又有弋阳(郡治在今河南潢川)定城、义阳(郡治在今河南信阳市)中州、洛阳、户县(今属陕西)、河东等地。
四、 历史名人
胡姓始祖,虽然可以追溯到周代的满文公,可谓渊源久远。但是胡氏在早期能够名垂史册的,却并不多见。能数得上的,只有春秋时期的名士胡衍。他以其大义化解蒲邑之危而名盛于世。除此之外,所知甚少。
然而到了秦汉,胡氏有极为出色的表现。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七章,称为"秦篆"(即后来所称的小篆);经学家胡母生,着《春秋公羊传》。胡安,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曾在白鹿山聚徒受经,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胡烈,则是一位出名的好官,他在担任襄阳太守时,筑堤灌园,曾被老百姓歌颂为"譬春之阳,如冬之日。"
唐宋时期,是胡姓人氏才华横益、人才辈出的兴盛时期。唐代时惺人胡曾,宋代教育家胡安定,经学家胡安国,学者胡直等K未教育家胡安定,开创宋代理学的先声,曾提?SPAN lang=EN-US>"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的主张,并且把讲学分经义和治事两斋,严立学规,以身示范。至于胡安国,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宋朝在王安石施行新法的时候,曾废弃先秦时期最为精辟的智慧结晶"春秋三传",将之摒诸学宫的大门之外。要不是胡安国的矢志"抢救",今天呈现在国人面前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可能就是两样了。胡安国对于整个中华文而言,可谓是功高五岳,难怪他身后会被从祀于孔子庙,千秋万世受人瞻仰。
元代之后,史学家胡三省,明时文学家胡应麟、胡震亨,清时经学家、地理学家胡渭,军事家胡林翼等,也是胡氏中名垂千秋的人物。
明代在文化领域较有成就的胡姓人物有学者胡居仁、胡直,伊斯兰教学者和经师胡登洲。明末有胡正言,擅治印、绘画,与刻工汪楷等合作,改进了彩色套版印刷术。
近现代的胡姓名人主要有:国民党右派首领胡汉民,著名学者胡适,原中华民国教育部长胡秋原,,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胡正详,小说家胡也频,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耀邦,
广东潮阳县著名人士胡万洲,任国民政府海陆大元帅,孙中山总统咨政。现在有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家军委主度胡锦涛。
胡乔木、胡绳、胡子昂、胡启立



胡氏始祖―――胡公满胡姓起源有三:一出自妫姓,以谥号为氏,为帝舜之后裔,得姓始祖为胡公满。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荷泽县东北)而以姚为姓,后又因曾住在妫?河(今山西永济南,西流入黄河),后代中有以妫为姓的。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帝舜的后裔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奉守帝舜的宗祀。妫满所建的陈国即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包括今安徽北部的阜阳、河南中部的郾城等地,妫满云世后谥曰胡公,称胡公满。公元前478年,陈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以妫满谥号为氏,称胡氏,此为河南胡氏。二出自周时的两个胡国。一个为周初分封的姬姓小诸侯国;在今河南郾城。公元前518年左右被楚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原妫姓胡氏融合;另一为归姓国,在今安徽阜阳。公元前495年被楚灭,战国时为楚邑。春秋时被楚灭掉后,其国君子孙中有称胡氏的。三为他姓改胡姓。如西周时所立之国楚有胡广,本姓黄,后改胡姓;北魏时改代北纥骨氏为胡氏。另外在敕敕勒族等少数民族中有胡姓。胡姓郡望主要有安定郡、新蔡郡、淮阳郡、吉州等。安定郡为汉设置,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固原)。相当今甘肃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及宁夏中卫、同心、固原等县地。东汉时移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东南),西晋又移治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此支胡氏,开基始祖为汉武帝时守军正丞胡建。新蔡郡,晋惠帝分汝阴置郡,治所在新蔡,相当今河南新蔡、息县、淮滨、安徽临泉等县地。北齐改为广宁郡。此支胡氏为安定胡氏分支,开基始祖为西晋尚书左仆射胡奋。淮阳郡,汉高帝十一年置淮阳国、惠帝后改为郡。辖地相当于今河南淮阳、鹿邑、太康、柘城、扶沟等地。吉州为隋开皇十年置州,唐治所在庐陵(今江西吉安市)。相当今江西新干、泰和间的赣江流城及安福、永新等县地。胡姓堂号有“安定”等。胡姓最初主要发源地以今河南淮阳一带和今安徽阜阳一带为中心,汉代时开始向西迁入陕西、甘肃,向北迁入山西,向东迁入山东,后南迁入湖北、江西。其中,迁去甘肃省境内的胡建一族,后汉时成为当地一大望族,成为后世各地胡氏衍生的主要来源。隋初,胡氏在安定一带繁衍发展形成望族。其后裔胡奋在曹魏入晋以后,他的独女被选为晋武帝贵人,使其家族更加显盛,后来在今河南新蔡繁衍,成为当地一望族。五代南唐时,胡氏一支曲醴陵(今湖南省东部)德善乡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金陵(今江苏南京),其后裔以江西为中心,向西向南不断迁徙发展,进入湖北、湖南等省。西晋末年迁入福建。后胡氏由福建迁入广东等地。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10-05
胡氏起源是个历史问题,综上所述其起源不是一个。修全国通谱,不是做没屁眼的事就是为了骗钱,反正不是做好事。不是一家非扯在一起。
修谱的些鸟人们是哪里的,做么事的,做了哪些见不得人的事,大伙都不知道吧。为了钱和利狗咬狗,真是无耻之极。和这些人做一家,我宁可去改姓。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