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426阅读
  • 0回复

南武胡氏历史溯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7-03-13
一、 胡姓源流
  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由此可见,中国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并非后来入侵中原的"五胡"后代。
  胡氏还有两支源于古代的国名。周代有两个胡子国。一个在今河南,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诸侯国。另一个胡国是归姓,在鲁定公时被楚国灭掉。这两个胡子国亡国之后,王族子孙都以原国名为姓,又形成两支胡氏。
  在胡氏中,曾经出现过复姓胡母氏。胡母氏这一复姓,得姓于齐宣王之时,距今有两千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胡氏复姓,开始也很盛行。秦时,有太史令胡母敬,汉时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晋代以后,胡母复姓渐渐被"胡"这一单字姓氏所代替。
  胡姓中,除了源自黄帝后裔的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为数不少。汉代以后,特别是五胡乱华之时,进入中原的外族,纷纷"改姓胡氏",为汉族胡氏添了新的成分,使得后来胡姓的繁衍,又多了一支世系。
  二、 迁徙分布
  至于胡氏的源地,当然是周初的封地陈国了。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从此之后,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姓望族。再以后,又由新蔡和山西两地的胡姓向其他各地迁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国。
  胡氏南迁,始于西晋末年。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福建。最后由福建迁居入台湾。
  三、 郡望堂号
  1. 堂号
  胡氏堂号主要是"澹<tan>安堂"。得名是由于宋朝胡诠所著《谭安集》。
  2.郡望
  胡氏的郡望,在唐朝元和年间以前主要有安定、新蔡(今属河南)两处,以后又有弋阳(郡治在今河南潢川)定城、义阳(郡治在今河南信阳市)中州、洛阳、户县(今属陕西)、河东等地。
  四、近代祖籍
  如果上述胡氏源流说大致可信,又假设文水籍胡氏主要是山西洪桐县大槐树底的移民,那么南武东街庙后头胡氏的来历应该怎样来确认呢? 根据老人们流传下来的说法,南武胡氏来自文水南胡家堡村。文水南胡人也说当年的确有人迁出,一支迁往南武,一支迁往东旧。两边的说法相铆合:南武胡氏来自文水南胡家堡村。
  是什么原因导致胡氏先祖从南胡迁往南武呢?一种解释是被迫搬迁。当时因为战乱,为发挥南武镇拱卫县治(旧城)的作用,从其他地方移民;二是人往高处走,南武镇距离大陵县城一里之遥,土地肥沃,贸易便捷,生存条件比较好,更没有汾河水患的威胁;三是家境贫寒,不得不外出投亲靠友借以维持生计。
  根据南武胡氏同龄人比南胡同门辈份比较高的情况来判断,搬到南武可能是第二、三种情况兼而有之,这才走上了命运未卜的西迁道路。
  不过,无论是南胡还是南武均没有清晰、准确、令人信服的书籍、手记、家谱、碑文等史料来证实和说明有关问题。南武胡氏真正有记载的历史是从十三世先祖胡世贵起,尤其到他的儿子胡威忠开始,更是事业有成,人丁兴旺,为后人建立了不朽的基业。
  五、艰苦创业
  试想,在极其落后的农耕社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站住脚、扎下根来,是多么不易。而南武胡氏的先辈们却凭着智慧、勇气、毅力,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据老人们说,开始起步时有二亩薄地。肩拉犁,担挑肥,打下粮食往回推。除了自己地里的活计以外,还给财主家打短工,多少能帮衬一点家计。人努力,天帮忙,收成可以,粜了余粮赶紧又买了二亩水浇地。地多了,意味着付出更多了。单说浇地,男人在井上摇辘轳,女人回畦畦,一天三送饭,一亩地折腾好几天。到了麦收时节,更是全力以赴,龙口夺食,否则遇到连阴雨,一家人恐怕连嘴也要吊起来了。
  解决了吃和穿,家道也就渐渐地旺起来了。尝到甜头的全家寄希望于土地。为了攒钱买地,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紧巴到什么程度?过年了,上房的窗纸剥下来洗洗,再糊到下房。集中财力才能办成大事,老四门兄弟相继成家了,还是伙过,那一房媳妇该扯布做衣服了,谁该添零用物件了,安排的井井有条。当然,仅靠节俭是成不了气候的。十四代祖先胡威忠不仅勤劳肯干,还是一位精于运筹的种庄稼好手。命运之神也特别关照他们:东邻的财主家想盖豪宅楼儿院,托人过来说合兑换紧靠的一块庄稼地,沉默了一阵,最后以8亩水浇地外加一套好车马成交。从此胡氏家族走上了丰衣足食的上坡路。到民国初年的时候,南武胡氏先后购买了57.74亩土地,21间房屋(交易契约保存完好),有契约而未过户的可耕作土地若干亩。另外拥有部分家庭副业作坊和比较齐全的农业工具,已经是一个家大业大人口众多的望族了。
  六、人丁兴旺
  纪录于文字历史的南武胡氏先祖是胡世贵。世贵单传儿子胡威忠,孙辈有长子彭令,二子门梦令,三子昌令,四子遐令(老四门),到今天已经是第21代了。南武胡姓有3支,人数200有余,村委后头居住的一族人数最多。因为移居北京的一支联系不多,情况不甚了解,实在是难以统计了。那么,从家族人员现状和先辈们保存下来的地契、分单等信息资料中分析,南武胡氏先辈留给后人一些什么启示呢?在旧社会,人们往往需要团结互助才能战胜旱、涝、盗、匪、疾病等困难,才能生存和繁衍下去。而血缘关系是最牢靠的联系纽带。到现在为止,胡氏家族的后人依然保持了优良传统,有事情大家互相照应,基本上没有大的冲突和矛盾。值得忧虑的是,人们逐渐走出了老宅,分散到全村甚至全国不同地方居住,宗亲观念随之越来越淡薄。诚实本分是胡氏家族安身立命的哲学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善良有余而强悍不足也是其难以成就大业的性格缺憾。
  不乏长寿之人。先祖威忠从道光3年2月27日买第一块地起,到光绪18年2月27日买最后一块地,历时69年。现在,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是胡家的老寿星之一,但肯定不是唯一。和先辈相比较,后人名字命名混乱。例如15代是“令”字辈,16代是“禹”字辈,17代是“必”字辈,到18代就乱了,兄弟17人中,“枢”字9人,其余比较随意。到了现代,一是老辈们没有留下名字命名的规则;二是人口众多,难以编排;三是在追求多元化、个性化的今天,已经没有必要排什么“字”了。另外,在旧山西普遍重农偏商轻文的影响下,胡氏先人是否参加过清科举考试?是否有人考中,没有资料可以证明。从近代“必”字辈接受“山西医学堂”正规教育开始,直到现在大学以上的高等人才刚刚突破二位数,而到海外留学喝过洋墨水的仅一人。看来,教育是胡氏族人必须重视的一个大问题。
  (来源:空军少校博客)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