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618阅读
  • 6回复

胡氏近代商业\实业家风采1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6-10-20
胡文瀚,原名胡应沾(1920——2006)。广东花县人。生于香港。香港的士大王胡忠长子。幼读于香港敦梅学塾,后毕业于皇仁书院。18岁时,即考得的士牌照,课余驾驶的士并协助父亲管理业务。后考入香港大学学工科,日军侵港,又在国立中山大学完成学业,获机械工程学学位。1945年襄助父亲复业,并创办酒店、电影、戏院、房地产及冷气机,电机制造业等。曾任香港东区扶轮社社长,保良局首总理,太平绅士、香港工业训练委员会副主席、香港生产力促进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厂商联合会副会长及永远名誉会长、香港理工学院校董会副主席及教职员聘用委员会主席、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并先后5次以香港代表团团长身份参加联合国亚洲远东经济委员会各工业及资源委员会会议。现任合和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威特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1968年任市政局议员,1972年任立法局议员,1974年获OBE勋衔。还是美国冷气工程师学会会员。
胡宏言:“行贵精进,言贵简约”
涌田博客:http://blog.sina.com.cn/jtgs305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6-10-20
Re:胡氏近代商业\实业家风采2
曾获英女皇荣誉奖章、加拿大卡加利市杰出市民奖、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2001年获特区政府委任太平绅士又称K金大王的胡楚南
  胡楚南,广东潮阳人氏,出身珠宝世家,是香港具有80多年历史的著名老字号胡良利万益珠宝行及胡良利金号的老板。  
  提起黄金买卖,在香港几乎无人不识胡良利盛名。“胡良利”大宝号是胡楚南先曾祖80多年前在中国内地所创,一直专营黄金买卖生意。1967年,胡楚南与其兄弟在香港创办了胡良利万益珠宝行。两兄弟谨记先辈的经营宗旨:“信用为本、忠厚诚恳、谦虚待人”。把“胡良利”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生意蒸蒸日上,成为香港首屈一指的K金和钻石首饰批发商,业务网络连结世界各地。公司每年单在K金首饰方面的营业额就高达2亿港元,为此,胡先生亦有K金大王的美称。  
  胡楚南先生高瞻远瞩,为中国开放改革经济腾飞而鼓舞,把旗下在美国、澳洲、东南亚、香港地区等地业务的重心转移内地市场。他先后在内地开设了二十多家K金珠宝首饰分销店,同时进军内地贸易、汽车出租修理、酒楼、建筑装饰、加油站等多元化业务。  
  胡楚南先生对中国内地市场的发展前途十分乐观。胡先生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市场销售势态越来越旺,这是必然的结果。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及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将有力推动中国经济全面发展,为大家提供了无限的商机。为此,胡良利公司已做好了充分的部署,要把握这大好的机遇将公司的业务进一步发扬光大。  
  胡先生用欢快的语调向记者细诉了他的发展大计。他说,中国加入WTO以后,金银交易市场随之逐步全面开放,他会在全国重要城市增开金银珠宝商店,建造具相当规模的名店名牌珠宝经营体系,以适应中国市场消费发展的需求。此外,胡先生会继续扩展目前的汽车出租、汽车维修、汽车加油站系列业务,增加投资,扩展车队规模。  
  胡先生十分满意目前中国市场的投资环境。他特别指出,上海的政府机构作风廉洁,工作效率高,而且市场消费力强劲,是外商投资发展的好去处。事实上,胡先生这十几年在上海方面投资的珠宝业、汽车出租业、饮食业等业务都有长足发展和理想回报,同时也与地方政府建立起良好关系。  
  胡楚南先生十分珍惜今天在国内取得的成果,他把这些视作公司的重要资产之一。胡先生告诉记者,今后他会把发展的目光投向全中国,但首选仍然是上海。胡楚南先生是一位乐观、勤奋、事业有成的著名实业家;同时也是一位热诚、有丰富服务社会事务经验的香港区议会主席、社会活动家。  
  最难得可贵的是,他除了积极参加香港本地公益金、希望工程、儿童、老人服务等各种公益活动,出钱又出力之外,他也长期关心支持内地文化艺术、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他先后捐资一千多万元给家乡、北京、广州等地设立各项奖学金奖励优秀人才。1995年胡楚南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和原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协商,设立胡楚南优秀大学生奖学金。该项奖学金每两年评选一次。这一活动对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勤奋学习,健康成长,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不问回报,实在是可歌可敬!他曾获英女皇荣誉奖章、加拿大卡加利市杰出市民奖、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2001年获特区政府委任太平绅士殊荣。
胡宏言:“行贵精进,言贵简约”
涌田博客:http://blog.sina.com.cn/jtgs305
hyb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6-10-21
时代造就英雄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6-10-22
Re:胡氏近代商业\实业家风采3
学以致辞用远见卓识的企业家胡应湘
胡应湘,香港合和集团主席。原籍广州花都,1935年生于香港,父亲胡忠是白手起家的“出租车大王”。胡应湘1958年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土木系。1969年,胡应湘成立合和实业。胡应湘既是地产商又是建筑大师,代表作是位于香港湾仔的合和中心。
主要行业:基建、房地产、酒店、电力
上市公司:合和实业、合和高速(香港)
胡应湘1972年将家族的事业由车队转向地产投资,并于1973年将“合和实业”运作上市。由于他是土木工程专家,“合和”的许多工程都经由他审定,严谨的作风使胡应湘投资兴建的许多项目在市场上都赢得了较好的口碑。最近“合和实业”将其在中国内地的“广深高速公路”等基建项目分拆上市,集资30亿港元。 拥有的财富已有14.5亿美元胡应湘的成功之道是什么?
第一是学以致用,发挥专长是胡应湘成功的重要因素
  胡应湘与有关人士谈话时,曾透露了自己取得成功的一条秘诀。他说:“我攻读的是土木工程,做的一定要与建筑或土木工程有关,要有相当的了解,才会成功。至于管理方面,所有大纲均由我订出,然后再交给有关的专业人士,交给各部门的主管。另一方面,我会严谨地监察他们,不让他们与大纲脱节。在内部执行方面,弹性较大,不过最重要的,始终是不能远离大纲。”由于他是土木工程的专家、内行,许多工程项目的设计都是他亲自绘图、设计,合和所有的工程都经他认真审定,因此,他们投资建成的工程,如“健威花园”、“荃威花园”、“协威园”、“康丽园”、“山光苑”、“东威大夏”等,都科学、合理,既美观又实用。特别是合和中心大夏,更是胡应湘的杰作,这座大厦高达66层,圆筒形,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整座大楼由三个内筒墙和一外筒墙组成,因具流线形状,可抵御较强的风力,据测算,即使在今后500年内所能遇到的最大风暴,也无法撼动楼。而且,这座大厦的施工采用“滑模”方式建筑,平均每4天左右便完成一层,创下了亚洲建筑速度之最。这个中心集商场、写字楼、餐厅、停车场为一体,可供租赁的面积达80万平方英尺,每年租金收入在8000万港元以上。不过,胡应湘引为自豪的并不是它赚阵多少钱,而是它是合和实业的代表。目睹合和中心大厦的人,无不为这幢雄伟别致的建筑而赞不绝口,胡应湘也因这座大厦而更加名扬海内外。至今谈起它,胡应湘仍眉飞色舞,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大因素是有企业家的目光和远见卓识
  胡应湘不仅以独到的眼光,看到的士业的发展必将受到限制、难以再大,因而及时建议他父亲解散车队,改营地产,使事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且更以超前的眼光看到仅在弹丸之地的香港发展事业,难以发展一个企业家的纵横驰骋的理想场所。因而,他从80年代初,即决心向大陆投资。他不顾他人的非议,不去搞一些急功近利、见效快的项目,而是从长远着眼,把眼光放到八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 投巨资于建设电厂、高速公路等基本建设项目上。这些项目近三、五年可能很少收到回报,但不久的将来,必将会开花、结果、而且会硕果累累。胡应湘说:“我来内地投资,不仅是为了赚钱,投资基础设施收缓很慢。但我有一个愿望,希望珠江三角洲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成为继香港、台湾、新加坡、南朝鲜之后经济上的一条新的合作,前途光明。后者能成为前者服务的工业区,港商能在此港与珠江三角洲能构成亚太经济区的一个中坚分子。我在广东投资发电厂、公路、海港,正是基于这种看法。”由此可见,胡应湘不愧是一个有远卓识的企业家。
第三大要素是在同等的时间里做尽量多的事情
胡宏言:“行贵精进,言贵简约”
涌田博客:http://blog.sina.com.cn/jtgs305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6-10-26
胡家人就是不错,多登一些这样的资料,最好有联络方式,我们好借助帮助和指点,提携提携一下吧!
中湘涌田胡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6-11-17
Re:胡氏近代商业\实业家风采4
南洋著名华侨商人、报业家和慈善家---胡文虎
原籍福建永定县下洋镇中川村,1882年1月16日生于缅甸仰光。南洋著名华侨商人、报业家和慈善家,被称为南洋华侨传奇人物。父亲胡子钦是侨居缅甸的中医,在仰光开设永安堂中药铺。胡文虎兄弟三人,长兄文龙早年夭折,幼弟名文豹。1892年胡文虎被送回福建老家,接受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胡文豹则留在缅甸受英国教育。四年后,胡文虎重返仰光,随父亲学中医,并协助料理药铺店务。1908年,父亲病故,胡氏兄弟继承父业。胡文虎通晓中文,经常往来香港等地办货。胡文豹通晓英文,留守仰光店面,二人同心协力,业务日趋发达。1909年,胡文虎周游了祖国以及日本、暹罗(即今泰国)等地,考察中西药业。第二年回仰光,着手扩充永安堂虎豹行。南洋气候炎热,日光强烈,人们容易中暑、头晕、疲乏。胡子钦早年行医时,曾用一种国内带去的中成药“玉树神散”(功能清神解暑)给人治病,颇受欢迎。胡文虎根据中西药理,采择中、缅古方,并重金聘请医师、药剂师多人,用科学方法,将“玉树神散”改良成为既能外抹、又能内服、携带方便、价钱便宜的万金油;同时,又吸收中国传统膏丹丸散的优点,研制成八卦丹、头痛粉、止痛散、清快水等成药。不久,“虎标良药”便畅销于缅甸、印度、新加坡、马来亚各地,成为家家必备、老少皆知的药品,胡氏兄弟由此发家致富。
1923年,由于业务发展,胡文虎将永安堂总行迁到新加坡,留胡文豹主持仰光业务。他在新加坡兴建新药厂,并先后在新加坡、马来亚、香港各地广设分行。1932年,他又把总行从新加坡迁到香港,并在广州、汕头建制药厂,并先后在厦门、福州、上海、天津、桂林、梧州、重庆、昆明、贵阳等城市及澳门、台湾、暹罗(即今泰国)的曼谷,荷属东印度(即今印度尼西亚)的吧城、泗水、棉兰等地设立分行,市场扩展到中国东南沿海以及西南内地。永安堂“虎标良药”从此畅销于整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地域,包括中国、印度和东南亚这3个人口最多的市场,销售对象达到全球总人口的半数以上。特别是在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和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以后,当时中国的前方、后方——包括敌占区以及整个东南亚所缺的物资,除武器弹药和食物外,就是药品,即使是一般成药,也是到处奇缺。所以“虎标良药”也就成为市场的抢手货,行销之处无不利市百倍。他从继承父亲在仰光的一家中药店开始,后来在制药方面崭露头角,以虎标万金油等成药致富,号称“万金油大王”。他没有受过高深教育,也不以知识分子自命,却独资创办了十多家中、英文报纸,一度享有“报业巨子”的称号。他发家后,自倡“以大众之财,还诸大众”的宏论,热心于兴办慈善事业和赞助文化教育事业,因而也是有名的“大慈善家”。星系报业创办人。福建永定人。1882年生于缅甸仰光。早年随父学医。1908年继承仰光永安堂药铺。以生产虎标万金油致富。后迁新加坡,在东南亚和国内广设分店,遂成华侨巨富。热心文化教育和医药慈善事业,捐资援建国内多所学校、医院、赈济贫民。在海外创办和捐助的华侨学校达40多所。1930年,向国民政府提出捐资350万元,在全国兴办1000所小学,已完成300多所,后因抗战爆发,600多所未建成,余款由国民政府用去购买救国公债。1929年1月15日在新加坡创办《星洲日报》,1931年7月10日在汕头创办《星华日报》,1935年9月1日在厦门创办《星光日报》,1935年9月11日在新加坡创办《星中日报》,1940年在新加坡收购《总汇报》,1938年8月1日在香港创办《星岛日报》,同年8月13日创办《星岛晚报》,同年11月11日创办《星岛晨报》,1939年元旦在槟城创办《星槟日报》。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星马香港沦陷,星系报纸被迫停刊。抗日战争期间,胡文虎任国民参政会华侨代表,日本占领香港期间,担任香港华人协会主席。抗战胜利后,先后恢复战前各星系报纸。1947年10月在福州创办《星闽日报》,1951年元旦在曼谷创办《星暹日报》,不久又增办《星泰晚报》,1948年在香港创办英文《虎报》,1950年7月在新加坡创办星洲英文《虎报》。还在香港兴建有名的“虎豹别墅”。1938年获OBE勋衔。1954年在檀香山病逝。
胡文虎自称对政治无兴趣,热心于文化教育和医药慈善事业。他在海外兴学,主要集中在新加坡,最著名的是1935年独资创办新加坡民众义务学校。该校分上午、下午、夜校、女子部等四部,学生1600多名,为当时南洋唯一设备完善的义务学校,惠及广大华侨贫寒子弟。另外就是1938年春,他大力支持新加坡中正中学的创办,并出任该校董事长,为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早在1928年,胡文虎曾任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总理,捐资数万元。对其它学校,如南洋女校、崇正学校、养正学校、静方女校、南华女校以及美以美会女校、圣约瑟实业学校等,也都或捐设备,或助经费。此外,如北马槟榔屿的钟灵中学、马六甲的培风学校以及霹雳、麻坡等地的学校,也得到他的捐助。胡文虎本着“畛域不分,一视同仁”的原则,对各帮所办的华文学校,采取“凡有请求,辄不悛拒”的态度,都酌情加以赞助。胡文虎在国内先后捐助过上海大厦大学、广东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福州福建学院、厦门大学以及广州仲恺农工学校、上海两江女子体育专门学校、汕头市立第一中学、市立女子中学、私立迥澜中学、海口琼崖中学、厦门大同中学、厦门中学、双十中学、中华中学、群惠中学等院校。在上述院校中,建有诸如“虎豹堂”、“虎豹楼”、“虎豹图书馆”、“虎豹体育馆”、“文虎科学馆”以及“虎豹亭”之类纪念性建筑物。抗日战争前夕,胡文虎还捐350万港币,准备10年内在中国兴建1000所小学,争取每县办一所,以实现在国内普及教育和扫除文盲的夙愿。后因战争爆发,学校只建了一部分,但他仍将建校余款200万元港币存入香港中国银行,指定为战后建校之款项,后来全部认购了“抗日救国公债”,计划抗战胜利后兑换成现款,继续兴办小学。可是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贪污腐败,通货恶性膨胀,这200万元公债已因货币贬值而变成一堆废纸。加上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时局动荡,胡文虎兴办小学的计划完全落空,成为终生憾事。
胡文虎因发售“虎标良药”致富,所以他兴办慈善事业,也以捐资于医药方面为最多,以创建医院、造福贫病为急务。他创办的医院,以1931年落成的南京中央医院为最著名。该院由胡氏独资捐献国币37.5万元而建成,为宏伟的4层大楼,至今仍矗立于南京中山东路。1933年至1934年,他又先后捐款60万元兴建汕头医院、厦门中山医院、福州福建省立医院(三院各20万元)。其它在国内外独资创办或捐助的医院、麻疯医院、接生院(妇产医院)、安老院(养老院)、孤儿院有40多所。此外,还捐款办了收容流浪儿童的上海儿童教养所、广州儿童新村等等。抗日战争期间,胡文虎曾致函重庆国民政府,决定在抗战胜利后修建县级医院100所,并汇款1000万元(当时估计大县建一所医院需10万元,小县需5万元,共需款1000万元),分别存入当时的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家银行。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统治区通货膨胀,币值一贬再贬,这笔建造百所医院的巨款最后只剩下几张“金圆券”,因而告吹了。由于胡文虎慷慨捐助慈善事业,1950年,英皇特授予他圣约翰救伤队爵士勋位。香港大学也于1951年初设立“胡文虎妇产科病系奖学金”。他晚年在香港庆寿时,常常施舍食品、日用品,或赠送现金,济助穷苦老人和孤儿。
胡文虎对体育运动怀有浓厚兴趣,曾出任香港中华体育会名誉会长,鼓吹体育运动,不遗余力。20年代至30年代,他在新加坡多次倡议组织“新加坡中华体育会”、“星州华侨体育总会”,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功。平时,各地体育团体和各类球队来新加坡参加比赛,他无不热情招待,提供便利。如1928年至1929年,上海暨南大学足球队和复旦大学足球队先后远征海外,他都安顿于其私人别墅下榻,并设宴招待。至于篮球赛、羽毛球公开赛,甚至武术竞赛,他多亲临观看,并赠奖杯、银盾等,以资鼓励。1935年秋,上海举办第六届全国运动大会,胡文虎除赞助2.3万元外,还亲自率领马华选手回国参加竞赛。除了赞助体育团体的建设和活动经费外,他也独资修建体育设施,如新加坡的虎豹游泳场(1931年开幕)、海南岛海口白沙游泳场(1936年开幕)、福州体育场(1936年竣工)等等。对于开展体育运动,胡文虎功不可没。
胡文虎一生中,用了很大一部分财力与人力办报纸。他是最著名的星系报业的主人。早在20世纪初,胡文虎便开始他的办报活动。1908年,他在仰光集股合办《仰光日报》。他独资兴办的第一家报纸是1929年1月在新加坡发刊的《星洲日报》。两年之后,他又在广东汕头创办《星华日报》。1935年初,他的第三家报纸《星光日报》在厦门出版。同年底,他在新加坡办的中文晚报《星中晚报》也正式发行。他还筹备在广州创办一份大型报纸《星粤日报》,并开始修建印刷厂,后因华南局势动乱,计划拖延了下来。1938年8月1日,他在香港办的《星岛日报》正式出版,聘请名记者金仲华为总编辑,报纸编排新颖,内容充实,是胡文虎星系报业中办得最成功的一份。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他在马来亚槟榔屿办的《星槟日报》顺利出版了,唯在缅甸的《星仰日报》和在荷属东印度的《星巴日报》因战争爆发,半途而废。但星系报业已是硕果累累,无疑是胡氏一生事业中的又一辉煌成就。他本人虽只读过几年书,然而能独具慧眼,把握时机,不惜投入很大一部分资金、人力去办报,终于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可谓“适应时势,恰逢其时”。先是1929年的世界经济恐慌,继之是中国的“九•一八”、“七•七”抗战和第二次大战以及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人人关心战争局势,新闻报道倍受重视,报业也就无不利市三倍。1945年抗战胜利后,胡文虎雄心未泯,东山再起,除了迅速恢复战前已经出版的报纸外,又在福州创刊《星闽日报》,在上海筹办《星沪日报》。此外,还计划在北平、汉口、沈阳和台北设立报馆,并恢复战时被日军拆毁的广州印刷厂,但因当时国内局势动乱,都未能实现。1949年3月,胡文虎在香港创办英文《虎报》(TIGER STANDARD)。第二年,又在泰国创办《星暹日报》,在新加坡也增刊英文《虎报》,甚至购置了专为运送报纸的私人飞机,这在当时的东方世界(包括日本在内)都是一个破天荒的创举。这样,星系报业便成为华侨界独一无二的托拉斯,在舆论上具有较大的影响,胡氏本人也获得“报业巨子”的称号,这是他所始料不及的。胡文虎认为办报与建立学校、创办医院,都是直接服务于社会的重要事业。他标榜以商业立场办报,为民众作喉舌。实际上,他办报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便于给虎标药品做广告,扩大他的商业影响。同时,由于办报,有了印刷厂,药品的商标、包装纸、说明书等等都可以自己印刷,又节省了印刷费。因此,他对报馆主编及编辑人员的任用也比较放手,只要能扩大报纸发行量就行。所以星系各报的立场、言论并不统一,同一报纸在不同时期立场、观点也不一样,甚至同一报纸的不同版面的立场、言论也不尽相同,均随主编及各版编辑的政治态度而定。许多著名的进步文化人士,如金仲华、俞颂华、郁达夫等,曾在香港、新加坡星系报馆中任过主编、编辑。著名画家叶浅予、摄影家郎静山等也曾任图画副刊特约记者。星系报纸在抗日战争中起过积极的作用。胡文虎本人也曾自称:“本人除热忱爱护国家,希望祖国富强、华侨地位提高外,对政党政治,素不参与。”
同海外广大华侨一样,胡文虎对家乡故土怀有深厚的感情,始终关心着祖国的建设。早在30年代,他就出资8万元修筑闽西公路,并投资港币20万元兴办福州自来水公司。1933年蒋光鼐主闽时,致力于地方的改革与建设,组织“福建省建设委员会”,胡文虎应聘为该委员会委员,在医药卫生方面积极提供意见,并在《星州日报》发行“新福建”专刊,借以推动福建省建设计划的实施。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海外华侨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出钱出力,从各方面声援祖国。胡文虎首捐2.5万元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十九路军浴血奋战。海外华侨深受鼓舞,胡文虎闻讯后,立即从银行电汇国币一万元给中国红十字会,作为前线救伤之用。2月下旬,又电汇一万元直接给十九路军的蔡廷锴,并捐赠大批“虎标良药”和其它药品。到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胡文虎除捐助大批药品、物资外,又出钱组织华侨救护队,直接回国参加抢救伤兵工作。他及时将储存在香港永安堂的一批价值8000多元的纱布急运上海,支援宋庆龄、何香凝组织的抗日救护队。另外,又先后捐赠救护车多辆给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福建省政府。他先后义捐(包括认购“抗日救国公债”)总数超过300万元。
抗战胜利后,为了建设家乡,胡文虎于1946年秋在新加坡发起组织“福建经济建设服务有限公司”,亲自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准备经营金融、交通、工业、矿产以及茶叶、水果等土特产。该公司总资本初步定为国币300亿元,计划在东南亚募股200亿元,在国内募股100亿元,他自己率先承担10亿元。由于当时国民党政府忙于打内战,胡文虎的回国投资活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侨胞的爱国热情受到严重打击,整个投资建设计划终告失败。
抗日战争期间,胡文虎被选为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华侨代表。1941年秋,他到重庆出席参政会议,受到蒋介石接见。返回香港时,正值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香港后,胡文虎被软禁了3天,获释后仍留在香港。
广东解放后,胡文虎曾两次以私人名义给广州市长叶剑英写信,表示愿意为广州儿童教养院捐港币13万元,修建礼堂一座;为贫困同胞捐救济米2万斤;并认购折实胜利公债2万份。他对记者发表谈话表示:“本人除热忱爱护国家,希望祖国富强、华侨地位提高外,对于政党政治,素不参与,凡能掌握政权,增进人民幸福者,俱为本人所愿竭诚拥护。”表示对新政权的拥护。
胡氏在东南亚的事业,从60年代起便大为衰落,股权大部分已转入他人之手。目前硕果仅存的是知名的香港万金油产业的女继承人胡仙,她是星岛报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主席,还担任过“国际新闻协会”首任亚洲人主席。《星岛日报》行销世界各地,在檀香山、纽约、温哥华、伦敦、悉尼等地都有卫星传真影印的《星岛日报》国际版。
1984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宣布将胡文虎在福建的遗产归还给胡氏家属。胡仙将中川虎豹别墅修葺一新,捐献给政府作胡文虎纪念馆。1994年9月18日,她专程回乡参加了胡文虎纪念馆开馆暨胡文虎基金会成立庆典大会
胡宏言:“行贵精进,言贵简约”
涌田博客:http://blog.sina.com.cn/jtgs305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8-08-15
太平绅士胡楚南  
http://www.jrj.com.cn/NewsRead/Detail.asp?NewsID=206978

    采访香港中西区区议会主席太平绅士胡楚南先生是件乐事。他那常常挂在脸上亲切和蔼的笑容,使任何与他交往的人都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胡楚南先生是一位乐观、勤奋、事业有成的著名实业家;同时也是一位热诚、有丰富服务社会事务经验的香港区议会主席、社会活动家。

  
  最难得可贵的是,他除了积极参加香港本地公益金、希望工程、儿童、老人服务等各种公益活动,出钱又出力之外,他也长期关心支持内地文化艺术、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他先后捐资一千多万元给家乡、北京、广州等地设立各项奖学金奖励优秀人才。他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不问回报,实在是可歌可敬!他曾获英女皇荣誉奖章、加拿大卡加利市杰出市民奖、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2001年获特区政府委任太平绅士殊荣。
  
  胡楚南,广东潮阳人氏,出身珠宝世家,是香港具有80多年历史的著名老字号胡良利万益珠宝行及胡良利金号的老板。
    
  提起黄金买卖,在香港几乎无人不识胡良利盛名。“胡良利”大宝号是胡楚南先曾祖80多年前在中国内地所创,一直专营黄金买卖生意。1967年,胡楚南与其兄弟在香港创办了胡良利万益珠宝行。两兄弟谨记先辈的经营宗旨:“信用为本、忠厚诚恳、谦虚待人”。把“胡良利”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生意蒸蒸日上,成为香港首屈一指的K金和钻石首饰批发商,业务网络连结世界各地。公司每年单在K金首饰方面的营业额就高达2亿港元,为此,胡先生亦有K金大王的美称。
    
  胡楚南先生高瞻远瞩,为中国开放改革经济腾飞而鼓舞,把旗下在美国、澳洲、东南亚、香港地区等地业务的重心转移内地市场。他先后在内地开设了二十多家K金珠宝首饰分销店,同时进军内地贸易、汽车出租修理、酒楼、建筑装饰、加油站等多元化业务。
  
  胡楚南先生对中国内地市场的发展前途十分乐观。胡先生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市场销售势态越来越旺,这是必然的结果。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及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将有力推动中国经济全面发展,为大家提供了无限的商机。为此,胡良利公司已做好了充分的部署,要把握这大好的机遇将公司的业务进一步发扬光大。

  
  胡先生用欢快的语调向记者细诉了他的发展大计。他说,中国加入WTO以后,金银交易市场随之逐步全面开放,他会在全国重要城市增开金银珠宝商店,建造具相当规模的名店名牌珠宝经营体系,以适应中国市场消费发展的需求。此外,胡先生会继续扩展目前的汽车出租、汽车维修、汽车加油站系列业务,增加投资,扩展车队规模。
  
  胡先生十分满意目前中国市场的投资环境。他特别指出,上海的政府机构作风廉洁,工作效率高,而且市场消费力强劲,是外商投资发展的好去处。事实上,胡先生这十几年在上海方面投资的珠宝业、汽车出租业、饮食业等业务都有长足发展和理想回报,同时也与地方政府建立起良好关系。
    
  胡楚南先生十分珍惜今天在国内取得的成果,他把这些视作公司的重要资产之一。胡先生告诉记者,今后他会把发展的目光投向全中国,但首选仍然是上海。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