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800阅读
  • 1回复

[宗亲文苑]读安徽桐城孝义堂《胡氏宗谱》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7-05-08
读安徽桐城孝义堂《胡氏宗谱》有感
安徽桐城   罗德泉



        张、姚、马、左、方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桐城名门望族,其实桐城还有许多家族虽无上述大家之影响,但在浩瀚历史长河中也是珠彩珍荣,熠熠生辉,其家族精神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近读桐城孝义堂《胡氏宗谱》,便有此感。




  桐城胡氏迄今已七修宗谱,吕蒙正、朱熹、张廷玉、叶灿、程芳朝等历史名人曾为胡氏宗谱作序。胡姓始祖胡公满亦称陈胡公,辅佐武王灭商,招为驸马,受封“三恪”,荣为侯爵,受封于陈地(今河南周口一带),建诸侯国,国号陈。胡氏家族繁衍,分布广泛。汉时计临公因军功授车骑将军,封安定郡王,郡府在现在甘肃庆阳地区西峰市,胡氏自此以安定为堂号。安定郡胡氏名人众多,汉有“六朝元老”胡广、清廉父子胡质、胡威,唐有诗人胡曾,宋有教育家胡瑗、经学家胡安国等人。





         桐城胡姓即源自安定郡。在明初大规模迁徙移民的社会背景下,安定郡胡氏61世、 62世 有十余人由江西饶州胡村,经鄱阳瓦屑坝迁徙移民安徽桐城及邻县生息繁衍,后逐渐以其不同居住地地名形成九大不同支派:蒿墩支派(今姚坂、许嘴一带); 练潭支派(今练潭);三安支派(今青草、吕亭、范岗一带); 觉林支派(今徐河);黄荻支派(今怀宁); 新丰支派(今怀宁马庙、潜山三妙、桐城徐河一带),陡岗支派(今新渡永久); 竹林支派(今安庆江心州、怀宁高湖、潜山后冲一带)、西城支派(今城西)。桐城胡氏自移民来桐至今已600多年, 人丁达3万人左右 。





  推崇至孝至义是《胡氏宗谱》的重要内容。  谱牒载曰:“胡公满之苗裔,历代以孝义显”。 胡氏自汉唐就孝子不断,谱牒多有记载。汉时烜公,身为县令,奉行孝道,被称为孝子。唐时平公、荫公父子任户部尚书和青州刺史,为官忠孝,唐明皇为其家族钦题“胡氏孝义之门”,皇帝钦赐堂名是颇为荣耀的事,胡氏后人皆以此为荣。桐城胡氏即为孝义堂之后。明时培予公,义字当先,四代教书,力行恭谨,被人誉为“义门” 。宋时铨公忠肝义胆,力抵和谈,谏杀秦桧,朱熹称其谏书“与日月争光”。明时如珵公,义薄云天,随史可法督守扬州,慷慨赴死,忠孝气节令人称颂。今读《胡氏宗谱》, 感受其孝义传家的理念,无疑是一次道德再教育、文明再升华。



       追求诚信向善是《胡氏宗谱》又一精髓所在。诚信,是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向善,乃向往美好、言行利人之谓也。这些历来都是做人的美德要求。《胡氏宗谱》里族人诚信处事、乐善好施的内容占据了重要篇幅。梁宋时期的明星公,“官太常寺,穿渠十余,溉廓外荒田千余顷,民德之,立祠于冈上”。策公捐粟赈饥,帮助灾民,并“以财十万助给军需”。瑗公办学有方,国家以他的教学方法为太学教学法,在全国推广,后来他和胡氏祖先安国公、居仁公等被从祀孔庙,历史地位显赫。还有清朝的鸿逵公,敦宗睦族,两次督修家谱,被誉为“桐乡善士”。诚信向善使得他们功德及民,青史留名。

  读《胡氏宗谱》,感觉到忧国忧民之心洋溢于字里行间。众多胡氏先人位居高官,成为国家之栋梁。在光耀门楣的同时,更体现着他们报效国家的忠肝义胆。胡氏一族,高官权臣不断,从尚书、大将军、王侯到基层官吏,不计其数。汉朝从吉公跟随光武帝诛杀王莽,被封为镇国大将军,明朝大海公贵为开国大将,封越国公。谱牒所载,仅宋朝封有谥号的胡氏祖先就有文定公、文清公、忠简公三人。官居尚书者五人。他们身居要位,建功树绩,彪炳史册。还有很多普通胡氏先人,也不忘忧国,例如唐时的杲公年九十致仕,为国家奉献余热。清时瓯城公八十仍手不释卷,学习知识,并学以致用,教育族人遵纪守法,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任何时候,为国为民,不论贡献大小,皆为大德,值得颂扬。
  《胡氏宗谱》自称桐城胡氏为“桐乡望族”应该说不算为过。 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思维里 ,胡氏一族和其他家族一样十分重视家族传承。历世家族成员不断努力,生就了强大的生存力、发展观、使命感和归属感,他们竭力凭借各种途径,让自己的家族发展壮大,也使自己成为家族中值得骄傲的优秀成员,诚如清太常寺卿程芳朝在《胡氏族谱序》中所记“余外祖家胡氏自鄱迁于桐,盖吾桐之望族也”、“三代盛世,无罪民,无游民”。




    《胡氏宗谱》里的家规也值得一读。家规、家训、家法是谱牒特有内容,是对族人行为的规范、做人的要求及自我的约束。《胡氏宗谱》家规共十二条,读来觉得言简意赅,爱憎分明。其中部分内容即便在今天也值得借鉴推广。
  例如第一条规定要求按时足额上交皇粮国税,“与其逋欠而追乎,何若早完以安业”,这体现了胡氏先人的纳税意识和守法自觉性。
  第二条是关于“孝”的要求,规定“凡属子孙,各宜尽职,倘有不孝,小则治以家规,大则禀官律究”。对不孝族人,严重者送官法办,体现了“忠信孝悌”的传统道德观,足见胡氏族人对“孝”的重视程度。
  第六条要求在婚姻上“不论贫富”、“勿贪厚奁”,在婚配问题上不要嫌贫爱富,这是一种文明高尚的追求。
  第十条是对族人勤劳致富的要求,告诫族人“士农工商,各务本业”,“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甚至放僻邪侈无所不为,家规处置,倘怙恶不悛,送案究治”。做人持家的品格要求由此可见一斑。
  第十二条在用人上则要求“必择品行端方有才者,至董理首事,亦择廉明公正之人,总以推贤为重”,这样的用人标准,对于家族兴旺自是作用明显值得今人借鉴。

       (作者:罗德泉   转发:胡劲松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7-05-08
编者注:

        据桐城胡氏孝义堂家谱记载:安定郡胡氏37世祖平公仕唐太宗为户部尚书,其子荫公仕唐高宗为青州(今山东青州市)刺史,封为定远侯。其孙即39世祖容公于唐朝开元时有孝行,唐明皇旌表其门 “胡氏孝义之门”。到 42世乐陵公官至兵部郎中,生子福、杲。福公为姑熟太守,道经歙州遂占籍篁墩,生子裕,裕生伸。伸公有五子焰、灿、华、烟、炼。46世炼公于唐朝广明间黄巢之乱中避居歙县篁墩生瞳公。47世瞳公生有十四子,后迁祁门。瞳公第十三子也即48世学公终迁清华。学公生有八子,四子文公(行六,字延晖,居长寿坊)支下57世三十公迁饶州。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在统一江南之战中,与陈友谅、张士诚军曾经在沿江一带军事重地安庆、九江一带爆发极其激烈的战争。使得安庆地区遭受世所罕见的巨大破坏,人民伤亡殆尽,田地大量荒芜。朱元璋统一天下建立大明朝之后,为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决定对江淮地区进行移民,命令迁饶州民众填实安徽、湖北等地开荒屯垦,史称“洪武赶散”。自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起,江西大批的移民,都集中在瓦屑坝登记造册迁徙,其中大部分就近落户在安庆一带。在此大背景下,58世祖万二公支下的61世祖良一公、良二公(胞兄弟,59世再五公孙,60世魁二公子)率子庆一公、庆二公、庆三公(62世祖,胞兄弟,良一公子)和觉清公、觉荣公(62世祖,胞兄弟,良二公子);62世福一公、福二公、福三公(胞兄弟,59世再五曾孙, 60世魁一公孙,61世瑞四公子)和秀一公、秀二公、秀三公(胞兄弟,59世再一公曾孙,60世魁三公孙,61世七一公子)等十余人由江西饶州胡村,经鄱阳瓦屑坝迁徙移民安徽桐城生息繁衍(《皖桐觉林安定胡氏宗谱(首-下)》卷“纂修家乘自序”有详细记载),迄今人丁约3万余人分居祖国及世界各地,以其不同居住地地名形成九大不同支派:蒿墩支派(今姚坂、许嘴一带); 练潭支派(今练潭);三安支派(今青草、吕亭、范岗一带); 觉林支派(今徐河);黄荻支派(今怀宁); 新丰支派(今怀宁马庙、潜山三妙、桐城徐河一带),陡岗支派(今新渡永久); 竹林支派(今安庆江心州、怀宁高湖、潜山后冲一带)、西城支派(今城西)。新近又发现了松山支派(今桐城嬉子湖松山一带)和大丰支派(今安庆市宜秀区杨桥一带),目前最新合计11大支派。
        “孝义堂” 先祖以39世祖容公获唐明皇旌表 “胡氏孝义之门” 倍感荣耀,是以取名 “孝义堂” 为堂号,并非唐明皇钦赐祠堂堂号 ! 部分族人认为 “孝义堂” 堂号是唐明皇钦赐的,此为误解也 !



图为耗资400余万新建的桐城孝义堂胡氏祠堂内部结构


       百善孝为先,万代义为重。 “孝” 和 “义” 都是儒家思想文化的核心,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维护并延续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传统的思想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线,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如今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人们在疯狂追求经济利益的时候却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那根细线。多少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屡屡突破道德底线。道德滑坡论充斥眼球,撞击耳膜。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国家提出 “和谐社会” 正好迎合了 “孝义堂” 的 “孝”、“义” 文化,和国家 “和谐社会” 的精神不谋而合。
           现在国家提出“和谐社会”,我们要从思想上深刻认识 “孝”、“义” 精神,自觉主动地弘扬她,努力奋进去光大她。 “孝”、“义” 精神是一种财富,需要我们精心呵护;“孝”、“义” 精神是一种火焰,需要我们添禾加柴;“孝”、“义” 精神是一种力量,需要我们共同传递。 (胡劲松)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