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825阅读
  • 0回复

浙江淳安胡氏溯源探考----胡伟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23-10-21
浙江淳安胡氏溯源探考
胡伟宏



       近日闲暇点,某虽不才,但相当热爱族谱史料的学习,加之本族始祖和淳安也有渊源,所以对溯源淳安胡氏及其分布状况很是上心。十多年来,力行实地探访许多次,在淳安胡氏热情的接待下,收集到一些胡氏 的谱牒史料,在此基础上把研究的心得,以文字的方式书写出来,是否客观请各位老师、宗亲们包涵和指正,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特此声明!


   (一)、 我们 以同时期或早于胡氏迁入的姓氏做参考,参考姓氏为淳安方氏和淳安何氏:


     A,方氏起源于方山,迹肇河南,甲兴于青溪(今浙江之淳安)。自西汉迄唐,方氏便成为淳安第一大姓。淳安方氏的祖先是方紘,他是迁居江南歙东(今淳安)的方氏第一世祖,也是江南方姓的始祖。方泓于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迁入淳安常乐乡上贵里的(今是左口乡光昌林场附近),已有2019年居住历史。






最早和方氏通婚的记录



     B,淳安何氏何文建公仕西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拜宣城太守,秩满,罢官退处,至东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丁卯八月从分水楮树村过塔岭而至淳安县东富昌村(安乐乡十六都一保舒村,塔岭下太有口,后改文昌)定居,后拜益州刺史,不赴,特诏授吏部侍郎,是为何氏迁淳始祖,已1717年的居住历史。


     C,通过对两姓氏族谱查阅,发现两家族谱的行传世系比较完整,生卒娶嫁也有记录,在北宋以前几乎看不见胡氏的信息,在谱中也没有发现胡氏作的序文,及女眷娶自胡氏的信息。


     (二)、 通过族群标志建筑物(寺院、书院、墓葬、)、地域、生育规模分析



    A,从地理,、标志物、代数生育规模分析:


       特别是方氏和胡氏都居住上贵里,同乡同土的邻里,而且都是士大夫贵族,各自都名人辈出,精神标记建筑物都是上贵寺,可谓是贴着的近邻,但是婚嫁文赞也不见踪影。特别提示谱记胡氏在上贵里居住28代人,而始祖胡国珍第28代人口只有6人(璋、珪、壁、珊、秀、佩),以30岁/代计算有800多年的历史,这样规模的人口让人无法信服。


    B,建筑标志物分析:


       胡氏的始迁之地是常乐乡上贵里的贵龙坞,谱曰是胡谏议香火院即上贵寺(以寺做迁移依据)。根据方氏谱、淳安县志记载,上贵寺始建于唐贞观年元年(公元627年),后到五季钱越国时期,贤士方昊在此办书院,称讳静乐先生,所以又称此寺为静乐院,既然胡氏始祖以此寺院为始迁标志物,想必也不会早于建设的年代。


     C,县志、本派下谱系记载分析:





       1,关于胡国珍的墓葬记载,淳安县志早期几个版本是没有记录的,直到光绪版才有记录。就是记录了也只是记录是“谏议大夫胡国珍墓”,未提及年代“北魏”。谱记墓图标注的是上贵寺而非静乐寺,因为上贵寺是建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称谓《静乐院》是始于北宋熙宁思念(公元1071年),以寺为始迁依据的话,那标注《上贵寺》显然更为合适。注:富山人方昊,字太初,号静乐。他在淳安北蔗山北麓的上贵寺中建立了淳安第一个书院――上贵精舍。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由于读书人的增多,富山方氏重建上贵寺,并把上贵寺改称静乐院,既纪念了首创书院的方昊,又扩大了书院的规模。此事《嘉靖淳安县志》卷之八有记载。


       2,查阅常乐各地支派谱,各个版本谱,对始祖的源头也是争论不休,一说是清华胡氏胡学四子胡文的三子廿六公是乾祐年迁入,二说是华林胡藩儿子是北魏时迁入,三说更有甚者说是同名同姓北魏的国丈胡国珍,但是这些都无法自圆其说,没有信服的证据证明。


       3,如果以北魏时期的胡藩之子胡国珍其下21世人物,基本上都是华林系和安定系的人物组合,这些先祖也非淳安人,各位宗亲不妨去对照考证一下。特别在圭公下东湖致公派族谱中,已经明确记载是吏部公(注:1273年梦然公建谱时,旧谱已经失之70%,无法为续了,胡南逢在誉川为官时取得潮桥谱参照编撰)参照胡宿支派潮桥谱的。


方昊静乐先生世系


第一个给方氏谱做序的是桐庐胡献可政和7年(公元1117年)


       综上各种依据,同时淳安胡氏谱中及图书馆中的淳安胡氏常乐胡有记载,胡国珍是五季后汉乾祐间(注:948年—950年)迁入淳安是说得通的,为什么不是吴越国年号?或者是邻国后唐国年号?而是后汉国年号?推测是在提示胡国珍是北方《后汉国》人,后汉950年灭亡后,迁入相对安定的吴越国。后人在做谱时把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混淆了,都是北方过来的以为是北魏过来,加上名字又比较特殊和北魏国丈同名同姓,所以这个名字在各个支派中对接,穿插引进的人物甚多,生卒娶葬也只能无考了,源头也越来越多。清华胡学也是同时期人物。


汪如懋1341年的序

胡拱辰的序


        无论人口规模、和周边婚嫁、历史标志性建筑等方面分析,以《上贵寺》为族始祖入迁的象征物为参考不会早于唐代,以与其他姓氏婚嫁为参考不会早于北宋,以县志名人墓葬记载为参考,清代光绪版之前,没有胡国珍墓葬记录,以生活在常乐乡贵龙坞,国珍下则公上这20代人和华林共祖进行分析,这些共祖又非淳安人,也没有分迁、生辰、直系娶葬生卒的记录,同时谱上记载的22世则公、26世丙公身份在史料上没有得到印证,这个时期应该是待考状态。


建德市大慈岩镇湖塘胡伟宏
2023年10月20日上午书于杭州市家中


附录:














重葺胡氏家谱序


从来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所以纪实禄而昭鉴戒也。岂徙侈简编之,富以为观美乎。夫家与国其分殊,故谱与史其名异,然皆使善,有所劝恶,有所惩者,其理既无不一。则史重而谱亦匪轻第,近来修辑大抵过于誉拍而失实,若蔡中郎多惭色之碑,韩吏部有金之墓失史之体,因不得史之用需谱何庸?

我胡氏旧谱,作於择野府君(注:此号为哪位先祖未考)之七世孙讳梦然公字仲炎者(注:1273年第一次修谱),尝以书领咸淳九年癸乡荐(注:乡贡进士和胡顺昌弟弟是同期乡贡)。晋陵谱(注:胡宿支派胡氏谱,既然提及想必有关系或者建谱时参考过的)则吏部公(注:指胡南逢,见汪如懋1341年作《旧谱考略》)守誉川时得於潮桥(注:晋陵胡宿支谱的来历)。而宗人(注:这里肯定了和胡宿支派的关系,是为同宗)朝散大夫徽猷阁待制唐老(注:胡唐老南宋名臣权臣)实为之序,越十余世,而族日繁谱之遭於兵火者十居八九。宋元丰间(注:1078年-1085年),致公迁东湖不过三四世,斯时履历尚未甚详,故五世不修。永叔(欧阳修)所戒推而远之,若春秋之交五杞子伯(春秋五霸)之不可以臆度者,曷胜数也。(注:此章节交待了梓桐谱的来历,及和胡宿派的渊源,这里就间接证明了淳安胡国珍是胡藩是的后裔,胡藩372年~433年和北魏胡国珍438~518年各司其主无交集)

至嘉靖壬寅年间(注:1542年),吾(浩)太祖淮府上饶王相坤府君(二十一世祖),虑谱牒之旷缺,而仁孝之弗彰也,旋起续之。婚族葬地无不载,生卒年月无不详,他若清华谱(注:婺源胡学派)则太略,而不足以展仁孝昭鉴戒降,而康熙丙午之谱(注:1666年),名虽统宗而非族亦收,甚至失落舛讹,或父而落其子者有之,或子而失其父者有之,或以弟为兄以孙为子,行序倒乱世次混淆者,不可数计宜乎。崇3拜汾阳之墓,吴宁胃延年之门,嗟呼!谱至斯辱宗乱宗,尚堪问哉?此皆当年任其责者之咎也。

乾隆癸亥(1743年)夏,有公孙枝倡其事,而吾族从而和之卒至流分派别而分集焉。去年春,梓桐诸宗欲会同公诸派而总之,奈吾族苦其路遥难以会集。族众命德玮、伯、上进、浩、以德、寅六人首领其事,而独集焉!以楠公派:伯、以德、实董其事,若椿龄公派:则德玮、上进、与寅共举,将丙午之舛(康熙谱),悉改而正之。彼五人者,可谓克胜厥任而无,而浩(作者谦虚)则庸才凉德分卑笔,虽从诸君辈校阅残编恭考遗失,终不能操笔削寓褒贬纪实录,以昭鉴戒,即间,有补遗亦奚足多哉。至若兼欧、苏,(注:两种格式兼用)而尊尊亲亲之,秩然严非族而辱宗乱宗之悉,悉遵大宗之凡例,面科第人文之盛,已详於旧序矣,浩复何言是为序。

    时
大清乾隆十年(1745年)。岁次乙丑秋八月谷旦
二十八世裔孙郡庠生浩百拜谨述

注释
1.    胡唐老卒于1129年,胡梦然成谱于1273年。

2.,五霸为何称五伯秋时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一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越王勾践),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可“五霸”二字,有的书上却作“五伯”,如《汉安传》:“(周衰)亦三百余年,故五伯更起。”唐颜师古注:伯读日霸五霸为何五伯?
《说文人部》:“伯,长也。”“伯”即长的意思,兄弟之长为伯,诸侯之长也为伯。

3. 郭崇韬祭拜汾阳王墓,纲纪讥讽他乱了宗族,狄青辞谢梁公之形,当时的人称他有自知明。

(一)先说“崇韬拜墓”。 郭崇韬 (?~926)中国后唐名将、谋臣。自称自己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第四代孙。其实没有根据。郭崇韬带领大军西征蜀地时,还特地走了些弯路,来到兴平(今陕西兴平市) 汾阳王郭子仪陵墓,以祭拜先祖之礼,祭奠郭子仪,拜后还洒泪号哭而去。如同演戏一样,这番煞有其事的举动让跟随他多年的属下也觉得滑稽,背后耻笑不已。

郭崇韬的这番举动完全是一种浅薄、虚荣的心理在作怪。郭崇韬标榜“祖德”,攀附“名流”,虽然反映出了当时官场特定的文化氛围和时势使然,更主要的是显示出他面对传统文化不够自信的心理表现。

(二) 再说“不附梁公”。狄仁杰是唐朝名相,因为他后来被封为“梁国公”,所以常见称呼有“狄梁公”。狄青是宋代名将,出身贫贱,曾有谄谀附阿之徒附会说他是唐朝名臣狄仁杰之后,狄青并不为改换门庭而冒认祖宗,他说:一时遭际,安敢自比梁公。

由此可见, 攀附名贵为世人所不齿。




续修致公派宗谱序


缘姓有氏,缘氏有族,东湖胡氏始於致公一人,今则众矣庶矣。所谓一本万殊分则不复合矣,不合昭穆日远虽日:本支若途人。然故古有四世同祖之兄,年六十而始相者。有心者悲之,唐宋诸君子虑其如此,於是设班序、作统纪、穷流溯沅、旁行斜上以反其所自生,使知注川为溪,注溪为谷,一皆沅於岷。敬宗收族则谱之作也,由分而合也,由分合而或攀鳞附翼枝,峰蔓转相钩牵阳之墓,可拜留候之祖,可冒令人笑,遥遥华胃作衣冠谱者其诬也。

孰甚我胡氏自得姓以来,元进士汪公汝懋序之最详明。宗先庄懿公(胡拱辰)有图有考,言之最悉。累累然,若贯珠相属也。且满公至国珍公以前编为外集,常乐至梓桐始迁编为前集,以著传著,以疑传疑,若子长之序,司马孟坚之序,班氏慎之又慎矣。

我致祖自梓桐复迁东湖,二十一世至明教授坤公,续修生卒婚嫁葬处,炳若丹青其殆宗师欧苏也。康熙丙午(1666年)修谱诸公惑於清华,与庄懿宗先相抵捂,吾师静轩夫子不得已辨之,於乾隆乙丑(1769年)之续修,盖以补前懋,而昭来许也。

今岁致公下族众以续修为议,事竣而嘱叙於余,余曰:谱者普也,谓世数周普也。谱者属也,谓布列见之而得所以也。然则设班序作统纪,由分而合,穷流溯沅,万殊归於一本昭穆,虽远仍然一人之身而已,观斯谱者,孝悌雍穆之心不因之而生乎,其於世教也。或亦有小补面对唐宋诸君子,亦可以谢其懋矣敢用是以续貂焉。



皇请嘉庆七年(1802年)岁次壬戌秋七月望后三日

二十九世裔孙郡增生炜百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