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754阅读
  • 2回复

浙江仙居胡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9-02-21
仙居胡氏
文/落日楼主  仙居物语  2015-12-15


落日楼主按:胡氏的来源一直诸说纷纭,尤以胡公满之后的说法最为普遍。如据《通志》载,胡公满封于陈,其后因以为氏。又说“胡氏,子爵,为胡子国。春秋定公十五年,楚灭之,其后以国为氏。”还有一种说法是胡氏出自纥骨氏,后魏时改为胡氏。而目前学术界则普遍认为胡氏以出自胡子国和纥骨氏为是。至于后来胡氏各地宗谱中所载的为妫姓或芈姓之后,多属穿凿附会。

仙居胡氏为宋代名宦胡则后裔,奉胡湻仁为鼻祖。据《胡氏谱志》载,宋代时,胡氏大致分为保定、文定、安定三派。保定发祥于永康,从胡万一四传至胡则都居永康;七传至胡湻仁自婺州胡川沿苍岭迁至仙居桂溪(即现今萍溪)。其后,子孙繁衍,有迁徙至县内蓬仙桥、溪根、染潭、石壁、前王、石壁等村。不过,截止目前,仙居胡氏仍以萍溪为最大聚居村落,该村人口约二千多人,胡氏约占百分之七十。当然,关于胡氏在婺州胡川(胡库)之前的迁徙情况,仙居民间尚流传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胡先祖原居下三府(旧时,浙江以钱塘江为界,分三八府,下三府),贩牛过胡库,时值大旱,稻禾焦枯,不慎将火苗落入田中,烧尽了田畈上的稻禾,把牛都赔了,随即却来了好雨,禾秧新茁,竟是大熟年成。后所收稻谷全归于他,他就在胡库安家了。相同的传说,在绍兴一带的胡氏族人中也在流传,只不过是涉及的具体地名略有不同而已。(详见胡兰成《今生今世》)或许,胡氏一族在迁徙过程中的确经历过这样的事件。

胡氏迁入仙居的时间大约在南宋时期,其族亦兴于宋明。据《康熙仙居县志》载,宋淳熙五年(1178),胡氏有胡括,字释之,官至石城丞;开禧元年(1205)有特科胡谦,字聪夫,官至如臯令;淳祐四年(1244)有胡宽,咸淳元年(1265),有胡梦骥,咸淳十年(1274),有 胡藻等人皆登科入仕。元代时,有胡桂叟任仙居教谕。明代永乐六年(1408),又有胡宗亮,以楷书应举,官至知府。清代则有胡桂昌,为常熟廵检。不过,胡氏一族在仙居历史上留下影响的,仍应属其始祖胡则和进士胡谦。
胡则(公元963-1039年),字子正。北宋永康人。少果敢有才气。宋端洪二年(公元989年)考取进士,为婺州有史以来第一个取得进士功名的文人。他一生做了四十年官,继任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先后知浔州、睦州、温州、福州、杭州、陈州,任尚书户部员外朗、礼部郎中、工部侍郎、兵部侍郎等官职。胡则在仙居影响最大的是其与陈氏小姐的爱情故事,至今皤滩古街上仍留存有祭祀其二人的胡公殿。至于胡谦,其是胡则后裔,也是胡氏迁居仙居后家族史上最为显赫的一个人。据县志记载,胡谦“字聰夫。膂力絕人,市門有石皷,十人舁勿動,手持之行”,并于開禧元年(1205)中举,是仙居历史上第一位武进士。相传,他中举后,萍溪曾建有状元坊,并因此改原先的地名“鬼溪”为桂溪。不过,事实上,终胡谦一生,他的仕途并不如意。故而,在其被贬谪为如皋令后,则悻悻然辞官回乡隐居。

(文中部分插图与正文无关)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9-02-21
仙居后胡胡氏
原创: 文/落日楼主  仙居物语  2016-04-19


落日楼主按:仙居后胡胡氏也曾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不过自明代以来,该族多以“殖产”为主。也或许是这个原因,后胡胡氏中至今仍不乏殖产置业的佼佼者。

仙居胡氏盖有榉溪胡氏、后胡胡氏两大流派。榉溪胡氏徙自金华,后胡胡氏来自宁波,考其源流,实则同宗同祖。据《乐安胡氏宗谱》载,榉溪、后胡胡氏皆以胡万一为始祖。胡万一原籍河南汴梁,仕唐文宗朝为礼部尚书,年老后隐居宁波簰溪。生二子,胡英、胡雄。胡英生四子,用成、永登、永中、永相,其中长子胡用成传十一世,有胡惇仁自金华徙居仙居桂溪为榉溪胡氏祖,三子胡永中传十世至胡大班自宁波徙居田市后胡,为后胡胡氏始迁祖。故从谱系和辈分上看,后胡胡氏始迁祖应为榉溪胡氏始迁祖的叔父。

后胡胡氏曾在宋末明初曾科举蝉联不断。从《乐安胡氏宗谱》上看,始迁祖胡大班即为读书人出生,其在宋英宗治平初年曾入选池州训导,辞而不就,于治平三年(1066)年迁居仙居后胡。传九世至胡居仁,登理宗朝进士,官居参政(县志无载)。传十四世,有胡宗亮,以楷书应举被授予山西大同宣府知府;又有胡彬为河南卫辉府府学教授(县志无载)。对于后胡胡氏一族在当时的声望,我们还可以从《乐安胡氏宗谱》的卷首《胡氏宗谱引》一文看出来。这篇文章的撰写者为南宋宰相天台贾似道,当然,其中或与贾似道之母族为胡氏不无关系。

相关的情况还表明后胡胡氏与明初大儒方孝孺也有过交往。《乐安胡氏宗谱》第一篇《胡氏重修宗谱序》即由方孝孺所撰写。据是文记录,方孝孺曾奉旨赴福建,归来时路经后胡,受到胡氏族人胡仲瑛、胡仲彩热情招待,并留宿于胡氏缅奎楼为胡氏重修宗谱写了《胡氏重修宗谱序》一文。不过,后胡胡氏似乎自此也开始趋于沉寂,至少从明代永乐年间开始,后胡胡氏在整个明代便再未修过宗谱。个中原因,可能与后胡胡氏在元代和明初的政治立场不无关系。因为从宋末开始,后胡胡氏似乎一直都与历史上有争议的人或事关系甚密。前者如贾似道、方孝孺,一为历史上有名的权臣,一为“靖难之变”中被诛九族之人,后者如胡氏与元朝地方政府的关系。据《乐安胡氏宗谱》载,后胡胡氏有胡以舍,元代时曾帮助过达鲁花赤防守台州府城,屡献奇计,还曾随同元军征讨张士诚。为此,胡以舍的兄弟胡以俞的妻子陆氏还受到了元政府的旌表,在元至正二十三年八月二十日被立为了孺人。

诸上这些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在社会安定,意识形态得到强化的时代,对于后胡胡氏可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资本”,并可能对其后世子孙的仕途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事实也是如此,纵观有明一代,后胡胡氏一族也再未有在仕途上显赫之人,他们更多的是在事农耕和商贸上有所成就。按照《乐安胡氏宗谱》的记录,后胡胡氏族人田土的广阔,是仙居诸族中所不多见的。他们在上张、城关南门、白塔一带都有大量的土地,并以财富的积累而享誉乡里。如明正统年间的胡廷兰,便以“治产饶积”而为邑之楷范,还有明嘉靖年间的胡邦俊,也是推农以致“家资饶裕”,而他的雅号即为“存耕”,为此他还请了太平名士谢铎专门写了一篇《存耕记》,语义双关,将农耕致富作为了一种理念进行教育族人。

明清易代之后,后胡胡氏一族曾再度兴盛。不过,这种兴盛不是在科举仕途上,而是在扩土殖产方面。从现存的修于民国的胡氏宗谱看,清代乾隆、嘉庆两朝,是后胡胡氏最为“饶有资财”的一个时期,也就是那个时期,胡氏开始了中断二百多年后的修谱工作。该次修谱为我们保存下了大量的胡氏族人的人物行状,甚至可以说后胡胡氏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物传记信息,都是成形于那个时期。而众所皆知,撰写该类人物行状是需要较为丰厚的“润笔”费的,由此亦可见当时胡氏族人的富庶。当然,这一时期胡氏族人财富的积累,也为后世子孙的习文奠定了经济基础。在清末民初时期,后胡胡氏的人文再度鹊起,子孙中有多人从事教育和政法工作。对此,有兴趣的大可以翻看修于民国戊子年的《乐安胡氏宗谱》。


https://mp.weixin.qq.com/s/rwjZmMsHMulDUXcvmOs6FQ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9-02-22
看了这2帖子,总算明白明代曹田胡姓先人为何在修族谱时要隔断与胡则的历史渊源了。如果我是当时人,也不会与这家族撤上关系的,可以理解当时修谱这些先人的苦心。秦桧、贾似道在温州的当时市论之恶让人闻之刺鼻,所以虽然贾似道只是家族远房宗亲的外甥,但是当时家族里决不会与这人撤上关系。可惜胡彦思在贾似道当朝时正在杭州,所以胡潜难逃历史家族的关系。夙清中举人不敢当官,就是怕提起这层历史关系的。
正因为这个家族Y染色体有我在这网站提到的潜能运用遗传,所以到什么时候都有族人富起来。可正是潜能运用的副作用,让仙居的族人在认识贾似道之后,历代都会和走歪门邪道的名人联系一起的。虽然当时族人认为自己选择是正确的,可历史总会给出相反的结论。如方孝儒这样的人,不能算走歪门邪道,甚至是孔门正宗之流,可是姚广孝要让自己的名字在历史中闪耀,方孝儒只能靠边倒霉了。
就拿曹田族谱中提到的俞大酉,虽然是抗倭英雄,可在明代历史不能算是好名人,胡宪宗更不必说了。而当时的曹田胡姓族人中的佼佼者梅庵正是将族人的地域关注从凤凰山向瓯江边引走了,他在浸月池边的举动在家族历史中是个错误。但云涯和梅庵都没有认识到胡潜等人将坟墓葬在园中的目的,被他们往瓯江边一引,清朝迁界后,回迁时就无族人住在墓地附近了,几百年下来,潜能基本上封存在遗传里难以动用了。如果不是当代医学作用,似我这样把潜能开发出来的族人,基本活不了(我就是一例)。因而在功利作用影响下,他们当时把族人引向瓯江边的做法有些欠妥,胡家垟和上园宗亲就仍然住在山附近,保持潜能运用的活性。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