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166阅读
  • 6回复

安徽芜湖编写《中国第一教授村》 已诞生几十位教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4-06-12
一个当初只有400余人的小村落却诞生了百余名高校毕业生、几十位大学教授,这就是远近闻名的芜湖县陶辛镇胡湾村。近日,总结该村发展历程的专书《中国第一教授村》正式启动编写。

  胡湾村当前人口6100多人,以发展粮食种植和特种水产养殖为主。从胡湾村走进国内外名牌大学的学子已多达百人,副教授等以上高级职称者达67人,其中19人成为国内外大学教授,36人从事高尖端科技工作,授博士、博士后学位者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5人,被誉为芜湖的“教授村”。


  市地方志办公室副调研员贺宿芜表示,《中国第一教授村》主要将重点总结其重视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有关情况,并试图找出该村成为“教授村”的原因。该书的编写也将为弘扬芜湖优秀的地域文化贡献一份力。目前,该书已进入前期资料搜集和调研阶段,预计年底前与广大读者见面。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4-06-12
鼓掌
誉满天下时,损满天下,四人帮也要垮台了。多么可怜的老人帮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4-06-13
可喜可贺!
安定郡 积善堂 安徽无为濡湏胡氏 电话:13956673139     QQ:82725088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4-06-13
人才辈出,可喜可贺!
友情、友谊,心心相连
1217952036@qq.com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4-06-15
胡氏骄傲!值得学习!!!
晋陵胡氏:孝思堂乐善堂寿恺堂庆宜堂中山胡氏。瑗公支:思贻堂大雅堂
常州晋陵胡氏宗亲QQ群:78120515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4-06-16
胡湾村了不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4-06-16
芜湖有个“教授村”:百年时间走出67名教授
该市正组织编写《中国第一教授村》
来源: 中安在线-安徽商报  时间:2014-06-16 02:24:27 作者: 纪在学 喻学超
  近日,由芜湖市政府牵头组织的《中国第一教授村》正式启动编写,预计今年底前完成。芜湖市陶辛镇胡湾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从1909年开始,先后走出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者67人,19人成为国内外大学教授,36人从事高尖端科技工作,被誉为芜湖“教授村”。解放初胡湾村仅有400多人,如今才有近900人,到底是什么让这里成为教授成长的沃土、高科技人才的摇篮?记者近日来到胡湾村,探秘“教授村”的前世今生。

  【探访】最早洋学堂办在祠堂里

  “陶辛水韵”是芜湖十景之一,陶辛镇这座位于芜湖市区与芜湖县城之间的农业乡镇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离芜湖市区半个小时路程,而传说中的“教授村”胡湾村离陶辛镇还有9公里路程。


  胡湾村为胡姓聚族居地,村口有一水塘名宣潭,世称宣潭胡氏,该村90%以上都是胡氏族人,而“教授村”的起源就与胡氏族人办学离不开关系。 1909年,芜湖县第一所农村洋学堂两斋小学就在胡湾村的胡氏宗祠里诞生,正是这所小学从原先的传统私塾转变成近代农村小学,而最早一批的教授就是在这所小学开始读书,并进一步深造,走向学术的顶峰。读完两斋小学的胡氏青年,纷纷走出胡家湾,到南京、苏州、芜湖等地继续深造,形成一股新的求学热潮。

  6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两斋小学的旧址胡氏宗祠,这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建筑,白墙黑瓦,飞檐雕栏,自明代万历年间建立以来虽遭遇战火,但是屡次修缮屹立不倒,最终成为庇护宗族子弟的学堂,一直保存到今天。从这里开始办学的两斋小学也先后改名绵化小学、白连中学,解放后转变为公办胡湾中心小学,如今胡湾村小学的新校址就在胡氏宗祠旁。

  【揭秘】宗族子弟上学不要钱还有补贴

  胡功篱,今年76岁,地地道道的胡湾村人,这个出生于解放前的老人,就是从胡湾小学的前身毕业的,从1954年就开始在胡湾村小学任教,曾担任过胡湾村小学校长,教龄44年。

  胡功篱回忆起自己上学的经历,当时的教室就在胡氏宗祠内,因为这座小学是由家族办学,老师都是从洋学堂毕业的本族青年,只要本族子弟,不分男女都不需要缴学费。从1909年两斋小学创办时,胡湾村的小学教育得到了初步普及。

  上学不缴学费,那么办学经费从哪里来?胡功篱告诉记者,那时候胡湾村的胡氏宗族有“公堂田”,田租收入就用作宗族的公共支出,包括办学等费用,“凡胡氏子弟,不论贫富贵贱,不分男女,读书一律免费”。另外,对于升学到外地读书的本族子弟,按路程远近给津贴,对于本族大、中学生还实行稻谷补贴。后期对于外姓优秀学生还发给稻谷作为奖学金,这一助学方法为众多胡氏子弟求学深造免除了后顾之忧,形成了优良的学习风气,这项助学办法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

  民国时曾出“一门五教授”

  1909年开始,胡湾村小学的前身两斋小学就改变了旧式私塾教育,仿西化教育,开设国文、算数、艺体、英语等课程,老师采用黑板、粉笔上课,学生接受到了新式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小学。

  据了解,胡氏宗族第一个大学生胡稷咸从南京高等师范英文专科毕业后,于1917年考入公派香港大学留学,成为当地第一个留学生。后来,胡稷咸先后执教于武汉大学、安徽大学,最后成为北京大学西语系、哲学系教授,他的兄弟胡朝冕成为江西师大教授,胡澱咸成为安师大历史系教授,胡嶽咸成为扬州江苏水利学院教授,胡豁咸成为河海大学教授,这一家五兄弟被誉为“一门五教授”。

  此外,胡湾村胡氏族人胡朝熙一门三子胡功烛、胡汉升、胡钧升也分别成为台湾某大学教授、北医大教授、上海师大教授。

  【荣耀】一批知名教授仍活跃海内外

  民国时期,胡湾村的私学开创了乡村新式教育先河,培养了大量人才。解放后,胡湾村和转为公办的胡湾中心小学也先后培养出大批教授,包括中国科大教授胡德芳、安徽大学物理系教授胡国光等。

  据胡功篱介绍,胡湾村的学风文脉一直未断,胡湾小学因为教师水平高、学习风气好,成为远近闻名的学校,曾经有很多学生家长舍近求远将孩子送来就读。

  如今胡氏一批功字辈的教授,仍活跃在海内外高科技领域和行业。记者从胡功篱在2012年底与人合作整理的资料上看到,从胡湾村走出的大批教授,包括:胡功笳,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加拿大多伦多超级计算机中心研究员;胡功竺,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计算机系主任,终身教授;胡功箭,美国肯特大学博士,硅谷计算机软件公司高级工程师。

  数说“教授村”

  据介绍,自1909年百年时间里,胡湾村先后走出国内外名牌大学学子100多人,副教授等以上高级职称67人,其中19人成为国内外大学教授,36人从事高尖端科技工作,授博士、博士后学位者8人,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5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