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5456阅读
  • 15回复

安徽蚌埠司马庄胡氏四修《胡氏宗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1-04-21
— 本帖被 南山 从 长汀朱紫胡氏 移动到本区(2023-06-02) —
安徽蚌埠司马庄胡氏四修《胡氏宗谱》:
[ 此贴被南山在2011-04-21 09:56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4-21




[ 此贴被南山在2011-04-22 08:56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04-22
蚌埠司马庄胡氏四修宗谱序----胡本群
        我蚌埠司马庄胡氏,是安定胡氏集团中的一员,追本溯源,出自有虞氏舜帝,乃胡公满后裔。史料记载,舜帝禅让禹后,禹封舜子商均于阳城(今河南虞城),为有虞氏。传数十世至阏父(也叫遏父),任周朝陶正,  在制陶业上很有建树,得到周文王的赏识,周文王便把长女太姬下嫁给阏父的儿子妫满为妻。周武王灭殷商后,封妫满于陈(今河南淮阳),奉舜帝之祀,是为陈国。妫满殁后,谥胡公,称陈胡公满,被陈姓、胡姓奉为开基之祖。传至二十世闵公,在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失国,闵公长孙琏公,以国为姓,为陈氏;次孙(王与)公,以谥为姓,为胡氏,传至二十九世渭城令侯建公,在汉武帝年间, 卜居安定(今甘肃固原县),始肇安定胡氏。到晋朝,三十八世遵公及其子广公、奋公、烈公等,祖孙三代相继为朝中大将,家族遂成望族。传至四十三世国珍公,官拜骠骑大将军等职,其女胡充华为胡太后,使安定胡氏令世人敬仰。在遵公之后的300多年时间里,安定胡氏历朝都有人位居三公九卿之列。安定胡氏数百年的显赫,子孙皆以安定为自豪,安定成为天下胡氏的郡望和堂号,就不难理解了。

        时间走进宋朝,安定胡氏有一支迁到泰州如皋(今属南通),至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六十七世祖瑗公出焉。瑗公,字翼之,今南通如皋市皋南镇安定村人,是宋初著名的学者、理学家、教育家,世称”安定先生”,以太常博士退休,谥“文昭”,被后人尊为“先儒胡子”,  “万世师表”,德享圣庙,被我司马庄胡氏尊为中兴一世祖。至宋高宗绍兴年间,六世祖龙公(尧卿公次子),由江西而迁淮上风阳。公生三子,曰:羽,扇,翊,继而在淮上发展。羽公曾孙,十世祖大渊公后裔,在今淮南大涧沟;扇公曾孙,十世祖大河公后裔,在今怀远魏庄、西新集;翊公曾孙,十世祖泉公后裔,在今凤阳临淮胡府。

        元末,凤阳朱元璋起义,羽公曾孙,我十世祖大海公(?一1361)横空出世,公元1354年,追随滁阳,被任命为先锋,继而为右翼元帅,以“不杀人,不掳妇女,不焚庐舍”治军,部队纪律严明,秋毫不犯,深得民心。大海公在南征北战中,和胞弟大渊,从堂兄弟海、美、泉、汝、通(翊公曾孙)及子侄德济、德琮等父子兄弟十数人为朱明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为复兴安定胡氏作出重要贡献,使凤阳胡氏一时名扬天下。卒后,朱元璋作文以祭,特赠光禄大夫,追封为越国公,谥武庄,配享太庙,位列第七人,名垂青史。

        明永乐以后,世职概停不袭,到嘉靖年间,始有继绝推封之命。胡公满八十三世孙,瑗公十七世孙,大海公八世孙裕隆公,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春二月,受封世袭指挥使,以奉先祀。裕隆公,字子策,开基凤阳司马庄(今蚌埠市龙子湖区长淮卫镇司马庄村),被尊为我司马庄胡氏始祖。公生三子,曰:恒茂、恒盛、恒昌。恒茂公为司马庄长房一世祖,恒盛公为司马庄二房一世祖,恒昌公为司马庄三房一世祖。

        转眼到万历年间,其时,朝政不纲,倭寇日逼,裕隆公知大乱将作,为遗种计,命诸子分居。于是二房一世祖恒盛公,遂迁居定远县疃水之滨,陆家桥(今长丰县左店乡陆桥)。公生子一,名兆圜,孙六,曾孙二十二人,成为当地的望族,远近称之为“六门胡”。二房后裔,现分居在长丰陆桥诸村镇,传世至21世,人口20000众,显然是一方巨族也。

        明朝走到崇祯年间,已是风雨飘摇,大幕将谢。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三房四世祖廷璋公,在父亲庆元公去世(公元1621年)后,迁往怀远县东南之马头城(今怀远县马城镇)发展。传至七世祖邦安公,公生子四,孙十二,曾孙二十二人,显然也成为当地的大族,被称为“四门胡”。三房后裔,现分居在马城镇之胡圩、后胡、东街、张楼(以上为四门),蚌埠之洼刘、宋庄、钓鱼台、铅山(以上为七世进安公裔),怀远县城关靠山、茆塘、双庙、岗庙(以上为七世义安公裔),凤阳之王家胡(为二门十二世克纯公之二、三、四子裔),怀远城关顺河(为一门十一世天锡公裔)等村镇,传世至20世,人口达5500余众。

        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长房二世祖兆祥公次子庆邦公,审时度势,率弟庆安公,侄民璋公迁往马头城西南7里之白衣庵(今马城镇白衣村)居住发展。随后,三世祖庆安公在崇祯末年(公元1644年),由白衣迁往今凤阳县官塘镇凤淮村胡家发展。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五世祖福善公,在其父民璋公去世(公元1661年)后,由白衣迁往马头城东南3里之杨庄(今马城镇南胡)发展。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庆邦公次玄孙盛安公之子,八世祖康朋公,又自白衣举家迁往今凤阳刘府镇胡桥村发展。庆邦公长玄孙德安公裔,仍在白衣发展。长房兆祥公后裔,现分居在怀远县马城镇之白衣、南胡、殳李、凤阳县刘府镇之胡桥、官塘镇之凤淮、大庙镇之皇陵等村镇。

        清顺治十一年甲午(公元1654年),长房寅璋公孙,六世祖寿远、寿本两兄弟,自凤阳司马庄迁往定远西能仁寺、靠山集发展。长房守璋公传至十世瑞公、君公两兄弟,瑞公仍居司马庄,君公迁往今蚌埠龙子湖区龙河集,传至十二世天朝、天信、天君兄弟三人,始有发展。上述支派,是司马庄长房恒茂公之后裔,传世20世,人口达4600余众,也算是名门望族也。

        我蚌埠司马庄胡氏,自裕隆公开基以来,已历时500年,传世21世,人口30000众。今分居在蚌埠、怀远、凤阳、定远、长丰等地,虽支分派别,实为一本,都是裕隆公一人之后裔也。巧合的是,经历的时间,正好赶上“500年前是一家”的那句古话。

        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是家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它和正史、方志一样,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目的功能,就在于追源溯流,祟祖敬宗,统一世次,分清昭穆,收族归宗,和谐发展。因此,人们都十分看重家谱和家谱的续修。

        我蚌埠司马庄胡氏,此次续谱,是为四修。酝酿在清明祭祖时,敲定在安徽省第二次胡氏宗亲联谊会后。由怀远派大房、三房后人发起。此次修谱,族兄本政,族侄林武、林海牵头,族叔祖在悦,族伯华政、族叔宗禄、宗亮、继成、宗成、建远、族兄本照、本新、守文,族弟守富、本祥、宝平、本利等鼎力相助,族人更是热烈响应,大力支持。于2010年4月24日召开各支派代表会议,成立四修编纂委员会,聘请胡华政、胡武田(长丰)为编委顾问,胡本群为主编,胡林桂,胡传毛、胡宗田、胡林东为副主编,胡本儒、胡宗亮、胡在悦、胡宝平、胡本玉、胡本坤、胡宗富,胡家祥,胡长涛,胡桂华为编委。胡守红、胡军、胡成洋、胡传尧、胡守培、胡守柱、胡本奎、胡成宝、胡干业、胡守朝、胡松、胡军业、胡东光、胡龙业等长丰宗亲为特约编委。随之,展开函调采访工作。5月18日在马城镇中心小学办公楼上挂牌办公,编辑人员开始集中编纂。炎炎夏日,编撰人员白天晚上连轴转,到9月18日宗谱拿出初稿,交付印刷厂。可谓是速度空前,功不可没。
    
        此次修谱,本着自愿入谱的原则,惜长丰二房,定远大房一支未参加进来,这是美中不足之处。好在现在交通、通讯方便,我们彼此之间,都有来往和交流。我想,在全省胡氏创修《安徽胡氏通志》的大背景下,我蚌埠司马庄胡氏通志、通谱的编修,也一定会指日可待也。

        按照惯例,修谱总得有序,编委会嘱我写序,我自知能力有限,难以胜任,再三力辞,可是族人坚持错爱,也只好滥竽充数了。对讹错处,请宗亲批评,更盼后来贤者完善之。

        是为序。
                                                                                             中共党员大学生司马庄胡氏十七世孙本群小明氏敬撰
                                                                                                                 二0—0年九月于怀远马城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06-20
胡氏渊源总序
序6    胡氏渊源总序
    
物莫本乎天,人莫本乎祖,等而上之,祖之上更有祖焉!使不循流溯源,不将蹈数典忘祖之愆乎!我胡姓始于帝舜,发祥妫汭,年代既已久远,世次不无缺遗,求一一相承固不可得。然考之经史,证以名贤,博采群书,遍阅诸志,人之时地朝之先后虽不能本源悉贯,亦实有约略而可稽者。自阏父为周陶正,武王用其利器与神明之胄,与黄帝帝尧之后,共为三恪。庸以元女大姬配其子满,而封于陈,为胡公。厥后子孙以国为姓曰陈,以谥为姓曰胡,此我族得姓之始也。成王定鼎郏鄏(今洛阳市),卜世三十,卜年八百。其间仕周为大夫,宗伯,仕齐为上卿,工正,代有传人。至秦失其鹿,天下逐之。时有羲公,字圣始者,助高祖入关,五年而成帝业。传子琇公,孙伯奇公,均不仕。至曾孙味道公,讳计宁,景帝时,攻击七国封安定郡王,此吾族得郡之始也。又数传至凯公,官湖南节度使,宣帝地节三年,赠封永昌公,墓在咸阳之秀德乡也。嗣传至建公,烈公,朝颖公,皆仕。进有声安公者,字公瑾,讲学白鹤山。广公字伯始,举汉安帝第一孝廉,当时语曰:“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官至太傅,卒谥文恭。逮至后汉,三国,两晋,六朝,质公为荆州刺吏,勃公为郡邑功曹,威公为徐州刺史,类能遇事敢言,尤有气节。而伋公居凤凰山,著书立说,号为凤梧先生。昭公躬耕力学于陆浑山,值孙狼作乱,不犯其境,一邑赖之以安,其品行尤卓越干古焉!唐除隋乱,开三百年不拔之基。时则有楚宾公,最敏捷,善属文,其中显宦若平公,颉公等,正多勋绩。杲公官怀州司马,年九十赐老归田,与白乐天等结社香山,为九老之首。凡此者,见诸载籍,信而有证。至宋真宗时,而瑗公出焉。公字翼之,为人师表,言行身化,立经义、治事两斋于湖州,从者甚众,致学不能容。庆历四年,命有司取公教法为太学法。嘉佑元年,充天章阁侍讲。嗣致仕东归,公卿徂饯,均执弟子礼,称曰安定先生。卒于杭葬乌程,欧阳公为作墓表。后至明嘉靖时,始奉诏从祀孔庙。而安国公作《春秋》,著皇王大纪,配享两庑。高宗时,有铨公者,力抵秦桧和议,朱子称其谏疏可与日月争光。绳绳继继,同源而不无异派者也。惟我族一支,由江西而迁淮上,至明太祖起义,赖我祖大海公,汗马为多,创为帝业,官拜越国公,配享太庙,更立庙于鸡鸣山,春秋祭祀。后嗣世袭指挥使,居钟离司马庄。数传而至裕隆公,有子三:长恒茂公居原籍,后有迁白云庵者(今怀远白衣)。次恒盛公,卜基于定远之西(今长丰陆桥),则称六门胡。次恒昌公之裔,迁于怀远之南即马头城胡。其支虽三,其本一也。自始分迄今,计年五百,计世十九,户约两千,丁口亦将万计,诚所谓万株一本,可云盛矣!惟支分派别,迁徙无常,服制已尽,庆吊鲜通,明系血统,俨若路人。今即收族尊宗,至远至疏,虽百世之后,亦复声相应,而气相求,水同源,而木同本,噫嘻!仁孝之教,所以维系人心,至深且远,岂可一日废息也耶!


                                    中华民国十六年丁卯之夏蒲节后三日
    前清增生民国陆军中将江苏陆军第二军第十一师师长十四世裔孙维栋松云氏顿首拜撰
                                   蚌埠司马庄胡氏十七世裔孙本群小明氏拜读标点
                                   二0一0年夏端午日于白衣
[ 此贴被胡本群在2011-06-22 20:36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1-06-23
第六章第二节诗歌
诗歌
    涂山
    唐•胡曾
大禹涂山御座开,诸侯玉帛走如雷。
防风漫有专车骨,何事兹晨最后来。
    荆山
    唐•胡曾
抱璞岩前桂叶稠,碧溪寒水至今流。
空山落日猿声叫,疑是荆人哭未休。
    小儿垂钩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咏绣障
    唐•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雁阳五老图
    宋•胡瑗
始同优烈晚同间,五福俱全戴角冠。
典午山河通人逍,调元宗社对穷桓。
羌夷谁敢窥中夏,朝士猜疑畏岁寒。
肱股赓歌遗韵在,惟吾后进祗膺看。




   石壁
    宋•胡瑗
李白好溪山,浩荡旌川游。
题诗汪氏壁,声动桃花洲。
莫辞逸无继,尔来三百秋。
江公示蕃衍,宗支冠南州。
其间新建居,林泉最清幽。
竹声满道院,山光入书楼。
仙气既飘飘,儒风亦悠悠。
子孙多俊异,词行咸精修。
我来至石壁,赏之不能休。
酣味碧溪水,苦饮黄金瓯。
因羡汪君居,复思汪君投。
遇景清兴发,浩与天云浮。
斐章异绣缎,洒翰非银钓。
庶与谪仙诗,千古同风流。
    
答友人
    宋.胡铨
竹经萧疏仗履行,偕临流水诵黄庭。
秋风忽作世情冷,山色似渐君眼青。
    
题自画潇湘夜雨图
    宋•胡铨
一片潇湘落笔端,骚人千古带愁看。
不堪秋著枫林港,雨阔烟深夜钓寒。
    
大屏山
    宋•胡宗宪
春晴无日不登山,曲径崎岖费跻攀。
馥馥岩花迎我笑,欣欣壁草为谁颜。
金山半山直霄上,乳水中淹白石山。
落日空烟清与香,沉吟此地不知还。




    笤溪渔隐图自赋
    宋•胡仔
三间小屋贾耕老,一首佳词沈会宗。
无限当时好风光,如今总属绩溪翁。

寄赠胡翼之
宋•王安君
孔孟去世远矣,信其圣且贤者,质诸书焉耳。翼之先生与予并世,非若孔孟之远也。
先生天下豪杰魁,胸臆广博天所开。
    文章事业望孔孟,不复睥睨蔡与崔。
    十年留滞东南州,饱足藜蕃安蒿莱。
    独鸣道德惊此民,民之闻者源源来。
    高冠大带满门下,奋如百蛰乘云雷。
  
吊越国公胡大海
    明•宋濂
际会风云事圣明,自将三事誓平生。
临老慷慨全臣节,百世昭昭著令名。
生为名将死为神,义气棱棱凛若存。
天相精忠应不泯,幽冥犹自报君恩。
    
格言诗

    清•胡子懿
持躬惟勤俭,处世贵公忠。
居家书忍字,济物积荫功。

贺胡子懿古稀寿诞
  清•杨文昭
曾偕千叟宴皇州,屈指恩波十载悠。
渭水熊罴占古兆,淇泉上壁念躬修。
年高海屋缘天假,福造心田祗自求。
从此金章邀圣眷,桂兰香飘凤池头。
    


    蝴蝶
    胡适
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只忽飞回。
剩下另一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这首诗发表在1917年2月《新青年》杂志上,是我国第一首白话诗。

希望
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客寓扬州七夕感怀
    胡少田
天上双星又渡河,人间今宵别泪多。
夜来窃窥神仙眷,似泣雨声入帐罗。

    胡氏续谱感怀
    胡鸿奇
已巳年春续谱成,皆为下代自修身。
若能识耻知廉洁,更要明非辩假真。
爱国爱家方是孝,懂伦懂仪即为诚。
先人遗教克遵守,不愧胡门后世根。

    望涂山
    胡传鼎
遥望涂山禹王宫,耸立云霄如悬空。
建功塑像千秋祭,惟念大禹治水功。


   续谱功臣赞
    胡华政
群侄谦逊三过门,胸怀不亚吐握人。
悬梁刺股迎昏晓,诸贤隽彦显其能。

    七绝二首
胡华政
一:
派别支分徙异乡,序无长幼失纲带。
无成谱牒非为孝,昭穆清明流水长。
二:
万派究清同脉系,尊卑次第有终序。
宗支已定木根固,吾族渊源有史稽。

读谱(七古)
  胡建业
胡氏一脉源流长,世代传承安定堂。
纬文经武出贤圣,强国富民当栋梁。
追思宗宪与大海,颂歌锦涛共耀邦。
读谱可蓄凌云志,回眸期待小儿郎。


    赠本群[古风]
    胡建业
饮茶上洪留余香,贻扇伏中享秋凉。
屈指一十九年过,见证际会源流长。
    
写给本群[古风]
    胡建业
乡贤应数本群亲,三代神交一知音。
每逢佳节飞鸿雁,天涯比邻暖在心。

和本群《写在文娟出院》[古风]
胡建业
正是二月杏花天,癌困文娟放教鞭。
亲朋问病咸恐后,师生献爱齐争先。
针瘤射出伽玛线,洗脑化为菩萨泉。
霍然而愈传乡梓,得道多助莫谢仙。


写在文娟出院
  胡本群
初春二月柳含烟,病困文娟似火煎。
桃李闻音飞痛雨,亲朋听讯涌悲泉。
夫儿抢地肝肠断,戚友呼天肺腑牵。
有幸华佗施妙手,凤凰火浴谢诸仙。
注:原载《鹰台诗词》2010年第二、三期合刊。




写在宗谱四修脱稿[古风]
    胡本群
四修迎酷暑,汗珠敲战鼓。
分秒三个月,脱稿乐忘苦。
    
写给文娟[古风]
    胡本群
人生旅途有山拦,一山更比一山难。
只要用心攀下去,峰巅放眼一天蓝。

赠华政伯
胡本群
米寿南山不老松,指航修谱醉翁功。
待到期颐华诞宴,吾斟诗句满杯中。


    续谱有感[古风]
    胡林桂
四修宗谱夜挑灯,半年心血功告成
不忘一部安定史,耕读二字传子孙。


二,词
    忆江南•淮河颂
    胡本群
淮河水,九曲疾飞东。浊浪拍岩歌禹氏,清波吻岸颂毛公。一路画天工。
注:禹氏,指大禹;毛公:指毛泽东。

    清平乐•续谱感怀
    胡本群
寻根溯祖,冀郡淮阳府。安定先生名万古,大海凤阳尚武。    人才郁郁葱葱,俊彦登上高峰。蚌埠长丰怀远,四修谱写新功。
  注:高峰句指胡耀邦,胡锦涛二位总书记。
    
清平乐•四修谱颂
    胡华政
四续谱谍,字派究统一。远探邃古后裔茂,源远流长可稽。    修乘弗怠效力,群侄智展矣。挥毫撰述谱谍,宝竣族史清兮。

    念奴娇•续谱感怀
    胡宗田
历史长河,淹没掉多少英雄豪杰。三皇五帝到如今,胡氏绵绵雄立。历朝历代,中流砥柱,胡氏何曾息。江山如画,多有胡家描绘。    遥望先祖舜帝,开源胡家,传至胡公满,从此姓氏绽开源,自立世界之林。万家和谐,千载永盛,天下为一家,和平世界,全球共享其乐。


三、楹联
胡氏宗祠联
    佚名
  寿齐九老,名列四真。
注:典出唐胡杲,宋胡瑗。


胡氏宗祠联
    佚名
安定家声远,苏湖世泽长。
注:典出汉胡建,宋胡瑗。


胡氏宗祠联
    佚名
镇守金华称大海,撰书禹贡号东蕉
  注:典出明胡大海,清胡渭。
  

胡氏宗祠联
    佚名
虞宾衍派,妫汭流源。
  
  
胡氏宗祠联
    佚名
  筑堤溉田,起春阳颂;
  辅君开国,奠盘石安。
注:典出晋胡烈,明胡大海。


    自勉联
    胡汉民
履仁蹈义,用修我德;
学诗讲礼,克昌尔家。


    自挽联
    胡汉民
抱道独能坚,险阻半生完大命;
救主空有愿,归来万里负初心。


题凤阳谯楼
  胡召复
王孙不归,芳草何曾歇;
城郭犹是,白云无尽时。

挽秋瑾
  胡君复

化身作自由神,姓名皆香,剑花飞天上去;
呕心作长吉语,龙鸾一啸,诗草还让君传。


  
    在中央团拜会上口占联
    胡耀邦
座上清茶依旧,国家景象常新。
    

赠民主党派会议联
    胡耀邦
毋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
    

题胡氏宗谱联
    胡本群
安定传家远,宝书泽世长。
注:我蚌埠司马庄胡氏,郡号为安定郡,堂号为宝书堂。典出汉胡建,宋胡瑗。


  题司马庄先祖墓园联
    胡本群
花团龙卧地,锦簇凤眠池。

题白衣家居
胡本群
门前溪水鱼读月,屋后竹林鸟谈天。



题涂山风月亭联
    胡本群
月来山溢水,风至竹吟诗。
注:原载旅游文化丛书《蚌埠旅游景区诗联选》。


    题涂山望夫石联
    胡本群
  南海为凭,思夫戚戚情生海;
  涂山作证,抚子惓惓爱化山。
注:原载旅游文化丛书《蚌埠旅游景区诗联选》。
    

题怀远白乳泉联(二副)
    (一)
清泉踏雪姗姗去,白乳寻梅款款来。
  注:原载《蚌埠诗词楹联集》。
    (二)
白乳流香流乳白,清泉溢翠溢泉清。
注:原载2009年《上海楹联界》第1期。
    

题咏蚌埠联
    胡本群
  蚌山邀月吟诗句,龙子泛舟抚瑟弦。
注:原载《大禹颂全国诗词楹联大赛优秀作品集》。


    题咏怀远联
    胡本群
涂山溢翠千秋画,淮水流香万古诗。
注:原载2006年《中国楹联报》总707期。



题咏蚌埠联
  胡本群
大禹涂山治水,伟绩惊天地;
霸王垓下别姬,悲歌泣鬼神。
注:原载2009年《炳烛诗书画》第2期。

挽族兄本诚联
胡本群
本性天真,培桃育李,千秋存典范;
诚实厚道,敬族亲宗,百世话流芳。

挽族兄本义联
胡本群
见马列贤兄含笑去,
哭良师愚弟放悲来。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1-06-25
第三章胡氏源流
第三章  胡氏源流
                           第一节:胡氏源流史略
  
姓氏是人类个体与生俱来的第一个符号,也是具有血缘继承关系的家族或宗族的群体标志。
   现代社会的人们,就像一只只满天飞舞的风筝,而姓则是维系血缘的风筝线,无论你飞到哪里,它永远连着你的根。因此,人们都想知道自已的姓是怎样产生的,自己的老祖宗是谁,自已的这一族大概是从哪儿迁徙过来的,祖上有哪些风流人物,家族有哪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追源溯流,我中毕胡氏,姓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源于先人的谥号。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陈胡公满者,虞舜之后也。”唐人林宝在《元和姓纂》中亦云:“胡,帝舜之后,胡公封陈,子孙以谥为姓”。文中胡公,姓妫名满,是帝舜的三十四代孙,周文王的乘龙快婿。西周初期,被周武王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建立侯爵陈国,以祀虞舜。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称胡公满。传至二十世,闵公失国(公元前479年初被楚所灭),其子衍,生二子,长子琏,次子玙。琏以国为姓,为陈氏始祖,玙以谥为姓,为胡氏始祖。
   二是来源于古代的国名。周代有两个胡子国,一个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东南,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姬姓)诸候国,为子爵,故称胡子国。另一个在今安徽省阜阳,为归姓,也是子爵,故也称胡子国。两个胡子国先后被楚消灭,亡国后,王族子孙都以原国名为姓,形成了两支胡氏。
   三是少数民族改为胡氏。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献帝时,七分国人,使诸兄弟各摄领之,乃分其氏”,献帝的大哥为纥骨氏,至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改为胡氏,形成又一支胡氏。其它少数民族的胡姓不再赘述。
   综上叙述,中毕胡氏的族源不是单一的,是多元的,是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结果。但由于年代久远,史料缺乏,哪些是以谥号为姓,哪些人是以国为姓,都难以定论,甚至连姬姓胡子国和归姓胡子国的始封君都梳理不清了。所以,天下胡氏子孙只能笼统地说自己是胡公满之后。
   据史籍记载,我中华胡氏先秦时期,主要在今山东、河南境内发展。两汉、三国时期,己播迁于今甘肃、四川、山西、湖北、广东、江西等省,并在今河南、安徽境内继续发展。两晋、南北朝时期,又播迁到今宁夏、甘肃、福建等省的一些地方。隋、唐五代,又播迁到湖南、山东、陕西、江苏、浙江、台湾等省。宋、元、明、清,又播迁到全国各地。清朝以后,继而又远徙欧、美、非诸洲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专家考证,我中华胡氏在当今中国100个汉族大姓中,位于第13位,人口占汉族人口的1•31%,同时,在瑶、鲜卑、契丹、溪、高车、满、苗、普米、回等少数民族中,也占有一定的数量。四川、湖北、江西三省胡氏占全国胡姓的36%,其中四川省为第一大省,占胡姓总数的12•7%;其次,安徽、浙江、山东、湖南、贵州五省胡氏,占全国胡姓的23%以上。巧合的是,历史上在宋朝、明朝、胡氏都列第13位。
   我中华胡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随着不断地播迁、融合,形成诸多较大的派系,诸如安定胡氏、清华胡氏、华林胡氏、南郡胡氏等流派。其中最大的派系当数安定胡氏,约占全国胡氏的80%,现代著名的龙川胡、西岭胡、明经胡等都是其分支。
   史籍反映,安定胡氏,是出现最早的胡姓大族。安定是泾河的发源地,今为甘肃固原县,也是胡氏的发源地。西汉汉武帝元鼎三年 (公元前114年)设郡,辖境相当于今天的甘肃、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及宁夏的中宁、中卫、固原等地。
   安定出现最早的胡氏名人是汉代的胡建。胡建,胡公满后裔,河东(今山西夏县)人,汉武帝时任守军正丞,继任渭城令,后官至安定太守,为政清廉,名声大振。三国胡质,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官至荆州刺史,封关内侯,卒谥贞,其子胡威,官至徐州刺史,司马炎特欣赏他,封平春侯,卒谥烈。父子因仕宦原因,均居葬安定,后人发展为世家。到了西晋胡遵,安定临泾人,官至车骑将军。他有六子,都很有才能,而最杰出的是胡奋,随晋宣帝司马懿征辽东,以功升征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后官至镇南大将军。胡遵长子胡广官至少府,其子喜,凉州刺史。三子胡烈官至秦州刺史,其子士元也为部将。祖孙三代,相继在朝中为大将,是世家将门,遂为望族。胡奋之女胡芳,为晋武帝司马炎贵妃,受宠爱,地位、待遇稍逊皇后。史留“胡嫔争樗”的典故。到了南北朝,胡遵的后裔胡国珍,官至雍州刺史,骠骑大将车等,其女胡太后,宣武帝元恪的妃子,孝明帝元羽的生母。她临朝听政,权倾朝野,成为历史上颇负盛名的胡太后。胡氏家族,也从此成为南北朝时期最显赫的家族。胡遵以后安定胡氏有着长达几百年的显赫历史,安定被当作天下胡姓的郡望和堂号,被胡氏子孙引为骄傲,也是很自然的。
    据史书记载,隋时,安定胡氏有一支迁住河南新蔡,并发展为大族。宋时,安定胡氏又有一支迁至泰州如皋,出现教育家、理学家胡瑗,世称安定先生。其后人散居江淮一带,主要有如皋、乌程、海陵、兰溪、吴兴、新安、淮阳、金华、凤阳等分支。
   我蚌埠司马庄胡氏,以地名冠氏。司马庄原凤阳辖地。今属蚌埠市龙子湖区。追本溯源,出自虞舜,姓出胡公满,为安定胡氏集团中的一员。3000多年,一路走来,历朝历代,贤良辈出,叱咤风云,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
秦汉以降,建公始肇安定,使之走上历史舞台。三国、两晋,质公、威公父子、遵公、广公、奋公、烈公父子,光大安定,使之走进辉煌。南北朝以来,国珍公数代显贵,名震朝野,再创辉煌,使安定雄立中华民族之林300多年。进入唐宋,宋真宗时,我中兴一世祖瑗公横空出世,独领教坛,言行身化,桃李天下,士人多“远宗孔子,近师安定”。被后人尊为“先儒胡子”,“万世师表”,使我派走进世家大族,呈现辉煌。高宗时我六世祖龙公,由江西而迁淮上。至明太祖起义,我十世祖大海公追随滁阳,被任为先锋,随朱元璋渡江,破宁国、徽州、建德、严州、婺州、绍兴等地,升为佥枢密院事,右翼元帅。在南征北战中,和胞弟大渊,从堂兄弟海、汝、泉等及子侄德济、德踪等,父于兄弟十数人,立功甚多,使凤阳胡氏名扬大下。公被害后,朱元璋甚为悲痛,追封其为越国公,谥武庄,配享太庙,位列第七人,其后人分居江淮各地。
    明永乐以后,世职概停不袭,到嘉靖年间,始有继绝推封之命,我司马庄始祖裕隆公,字子策,是瑗公的十七世裔孙,大海公八世孙。于嘉靖六年(1527年)癸丑春二月受封世袭指挥使,以奉先祀。裕隆公开基司马庄,生子三:曰恒茂、恒盛、恒昌,三公为司马庄一世祖。时间走进万历年间,朝政不纲,倭寇日逼,裕隆公知大乱将作,为遗种计,命诸子分居。从此,三兄弟分居当时的凤阳、定远、怀远三地。
    当今,我司马庄胡氏,长房恒茂公后裔分居在今蚌埠龙子湖区的司马庄、龙河集、定远县的能仁寺、靠山集、怀远县的白衣、南胡、殳李、凤阳县的胡桥、凤淮、皇陵等地,见世20世,人口达4600众。
    二房恒盛公后裔,分居今长丰县陆桥诸村镇,见世21世,人口达20000众。
    三房恒昌公后裔分居在今怀远县马城、城关、茆塘、双庙、岗庙、蚌埠禹会区的洼刘、未庄、铅山、钓鱼台、凤阳县的王家胡等村镇,见世20世,人口达5500众。
    我司马庄胡氏在当今安定胡氏集团中,人口达30000众,显然算得上是较大的一支。

蚌埠司马庄胡氏十七世裔孙本群敬撰
二0一0年夏于怀远白衣
[ 此贴被胡本群在2011-06-25 00:50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1-07-01
第三章胡氏源流,第二节郡望和堂号
第二节:郡望和堂号
   郡望和堂号,是姓氏文化中的重要内涵,是区分同一姓氏不同地域和识别亲疏的重要依据,也是寻根问祖,追源溯流的基本线索。在较为正规的族谱中,往往在姓氏前面冠以郡望 (地望),在姓氏之后标明堂号,使人一看便知道该姓氏的起源发祥、支派族别的基本脉络。因而郡望、堂号是研究姓氏文化,查证家世渊源必备的基本知识,"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随着朝代的更替、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在的人们,己淡化了以地望分贵贱、尊卑的文化内涵。但仍然习惯举原籍或始祖发祥地的郡名作为标志。特别是寓居异国他乡的华人,大都把自已的姓氏、郡望、家谱视为命根子,常常以同姓、同郡望来联宗认亲。因此,郡望作为寻找家世渊源,谒祖朝宗的重要依据,其生命力仍是很强的。
   由于某一姓氏的姓源或发祥地,聚集、变迁之地不是一处,于是一姓就不止一个郡望。这说明他们是古代同一个或几个“根上在不同时期衍生出来的“分支”旁系。我中毕胡氏就有安定、淮阴、乐陵、恒山、河东等十三望,最早的是安定、淮阳两望。因此,也最为著称。我司马庄胡氏,郡望就是安定郡。
我安定胡氏郡望源渊。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先祖味道公破“七国”之乱有功,汉景帝封其为安定郡王,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设郡,始称安定。后建公始肇安定,到三国、两晋,胡质(荆州刺史)及其子胡威(徐州刺史),寿春(今安徽寿县)人,由于仕官的原因,均居卒安定。胡遵,车骑将军,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南)人,其子胡奋,官至左仆射,加镇南大将军,胡奋女胡芳于泰始九年(273年)入宫,生武安公主,使胡家地地位显赫。到南北朝,胡国珍爵武始侯,封安定郡公,其女胡太后,使安定胡更加显赫,一直到宋、明我派先祖安定先生胡瑗,越国公胡大海,都使安定郡名闻天下。当代,更是风光无限,出现胡耀邦、胡锦涛两位总书记,更使安定胡氏走上顶峰。
    堂号本意厅堂、居室的名称。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众而居,往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数处庭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堂号也有祠堂名号之含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和祖先崇拜的体现。
   堂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堂号与姓氏的地望相关,以发祥祖地或郡望所在,作为堂号,亦称“郡号”或总堂号。同一姓氏的发祥祖地和郡望不同,会有若干个郡号(或堂号)。如我胡氏就有安定、新蔡、淮阳、吉州等著名堂号,我蚌埠司马庄胡氏就是安定堂大家族中的一员。
   狭义的堂号,也称自立堂号。(族号),在同一姓氏之中,除广义的郡号之外,往往以先世之德望、功业、科第、文字或祥瑞典故,自立堂号。其命名形式多种多样,不胜枚举。
   据文献记载,我中兴一世祖瑗公自幼聪明好学,7岁能文,13岁通晓五经。后在泰山苦读十年,是“食不甘味,宿不安枕",每收家书,见有"平安"二字,即投入山涧,不再展读。如今,“投书涧”边,仍有“胡安定公投书处”石碑,记其苦读之事。公为宋初著名学者和教育家,是一代宗师,位居朝野高层,却两袖清风,留给后人的只有书籍文稿。故我族自立“宝书堂”为本族堂号,以纪念瑗祖重知识,爱读书,以书为宝的嘉言懿行。
   总之,郡望和堂号,不仅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血缘内涵,而且带有浓厚的宗法色彩和文化特征。既是对某一姓氏家族特色的高度概括,也是当时社会形态的反映。同时,具有区分宗支族别,血缘亲疏的社会功能。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重视。
蚌埠司马庄胡氏十七世孙本群敬撰
                                                   公元二0一0年七月于怀远马城
                  
[ 此贴被胡本群在2011-07-02 14:41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1-07-02
第三章胡氏源流,第三节字派简介
第三节:字派简介
蚌埠司马庄胡氏字派简介
  
为了区分族人的辈份,很多宗族都设定了本族的字派。“派”就是辈份,“字”就是辈份的用字。族人命名,同一辈的子孙,其姓名中间一字,必须使用同一个字,也有的放在末尾,这样辈份世次就不会紊乱。有的宗族较大,同辈人用一个字,容易造成众多同名者。为此,在设定字派时,除设立正字外,还同时并立副字,供子孙后代选择使用,严禁擅自乱用它字。
    字派用字,多选择笔划少,组词能力强,富有积极意义的吉字。讲究意境深远,辞藻华丽,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亿。因此,往往编成押韵的诗歌。如湖南韶山毛氏家族的“字派”设定为“立显荣朝仕,文方运际祥。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起元敦圣学,风雅列明章。”凡40字,押平水七阳韵,供毛氏家族40代人使用。可谓是意境好,词面美,押韵上口,不失为字派的典范。
    我蚌埠司马庄胡氏,字派的设定,大体上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明弘治年间。先祖设立有一至八世的辈份用字,即:恒兆庆璋,福寿安康。此八字,押平水七阳韵,上口好记,为上派,算是上乘字派。因此,一至八世,凤阳、定远、怀远,三支派用字一律。
    第二时期:清乾隆年间。这一时期,交通闭塞,无法聚族商议。鉴于此,定远(今长丰)派二房设立:“正大文明士,书田业守成。传家惟积德,继世永经纶。”二十字,押十一真韵,为中派,供九世至二十八世使用。虽然二房所立字派较为优美、典雅、规范,但未晓之各支派,形成一统,今天看来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在此期间,怀远派大房、三房也各自设立了字派。三房的字派是:“子玉天克万,继金宗本林。”从九世起使用,在具体使用中多有并字。
大房白衣一支字派是:“先广建文,复兴道德。为善其昌,知仁则哲。”凡十六字,押入声韵,供十四世至二十九世使用。今天看来,大房、三房,近在咫尺,未能统一用字,这又是一件撼事。
   第三时期:中华民国甲子十三年(1924年)至民国戊辰十七年(1928年)宗谱重创时。定远派二房牵头,聚族合议,重建宗谱,鉴于人口众多,又并立“广东宗本林,乃可存仁孝,时和应泰平”15个副字,押十一真韵,供十四世至二十八世择而用之,并把定远派二房所设中派派字,赫然载入谱册,一领全族。然而九世至十六世,三处派字不合一律,只能以世统之。鉴于此,马城金鋈子白公提议,从十七世(守、本)起,怀远派大房、三房各支派统一使用中派派字命名,自设的派字,一律不准再继续使用。至此,全族字派一统也。然而,未能把大房、三房派字载入谱册,与中派派字对照晓谕各支派,这恐怕也是修谱诸贤始料不及的又一憾事。
   第四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庚寅(2010)年初夏,四修宗谱时。2010年清明,怀远派大房、三房牵头,合族宗亲代表,到蚌埠司马庄扫墓,奉祀先祖,合议四修家谱,续设字派。大房、二房、三房胡宗亮、胡本群、胡武田、胡守朝、胡传尧、胡宗成、胡林桂、胡林海、胡林武等代表在长丰陆桥胡武田家达成共识,续设:“宽宏多贤顺,忠厚材栋梁。荣惠煜祥瑞,艳丽冠群芳。”二十正字,押七阳韵。同时并立“满怀云海志,耀祖立功勋。俊龙如意昶,富贵泽久春”二十副字,为下派,供二十九世至四十八世选择使用。
   上述文字,大体上介绍了我蚌埠司马庄胡氏字派没定的情况,为便于阅览,便于记忆,下面用表来分列历次设定的派字。
上列派字,都是历代诸贤的心血、智慧和汗水,确实来之不易,必须珍之、重之。凡吾族子孙,必须遵照执行,按派字命名,不得随意紊乱,以失统序。
牢记!牢记!


中共党员、大学生、十七世孙本群小明氏沐手拜撰
公元二O一O年夏于马城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1-07-06
第四章    世系
第四章    世系        
第一节    远古世系(舜帝至胡公满,前2173-1097,历1076年,转34世,含31岁一代)。        
世系    人物    人物简介
一世    帝舜    "名重华,冀州(今山西运城)人,生于公元前2239年,崩于公元前2123年,寿116岁,一说生于公元前2173年,崩于公元前2073年,寿101岁。是黄帝的9世孙(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娇牛——瞽叟——舜),一说是虞幕的7世孙。(虞幕——穷蝉——敬康——句望——乔牛——瞽叟——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天子,年五十八尧崩,六十一(公元前2179年)代尧践帝位。国号虞,都蒲阪,在位五十年。妃娥皇、女英,尧帝之女,居妫汭,得妫姓。生子二:商均,季厘。
"
二世    商均公    帝舜长子,夏禹继位,作宾王家,食采于虞,封为虞侯
二世    季厘公    帝舜次子
三世    箕伯公    
四世    强余公    
五世    虞颉公    
六世    梦能公    虞颉公长子
六世    虞思公    虞颉长次子,少有贤德袭封侯,佐少康中兴,世称虞侯
七世    有龙公    虞思公子
八世    寿旰公    
九世    叔仪公    
十世    康伯公    长子
十世    康仲公    次子
十一世    宗石公    康伯公子
十一世    祖妫公    康仲公子
十二世    期公    祖妫公长子,忠谏于夏桀,为夏桀所减灭
十二世    发公    祖妫公次子,商汤兴,复封虞
十三世    为方公    
十四世    振公    
十五世    维公    
十六世    寿固公    
十七世    敖公    
十八世    胜公    
十九世    元捷公    
二十世    偃公    
二十一世    姑孟公    
二十二世    公允公    
二十三世    蔺公    
二十四世    填叔公    
二十五世    野公    
二十六世    无执公    
二十七世    菑公    
二十八世    叔正公    
二十九世    献子公    
三十世    亚寿公    
三十一世    原寿公    
三十二世    梦延公    生子名遂,又名虞阏公
三十三世    虞阏父    生子满,为周陶正
三十四世    妫满公    阏父子,生于帝乙五年甲辰,即公元前1097年,殁于周成王十九年,即公元前1023年,在位22年,妻周文王女太姬,寿74岁,葬河南宛丘(今河南淮阳)。生子二:犀侯、皋羊,武王二年(公元前1045年)封陈国,公爵,卒后谥“胡”公,故曰胡公满。
第二节    古世系上(胡公满至胡瑗,前1099—公元993,历2090年,传67世,合31岁一代)。        
世系    人物    人物简介
一世    胡公满    阏父子,生于帝乙五年甲辰,即公元前1097年,殁于周成王十九年,即公元前1023年,在位22年,妻周文王女太姬,寿74岁,葬河南宛丘(今河南淮阳)。生子二:犀侯、皋羊,武王二年(公元前1045年)封陈国,公爵,卒后谥“胡”公,故曰胡公满。
二世    申公讳犀侯    满公之子,周成王时,承父国统立为申公,(周成王在位期间为公元前1042年至1021年)配黄氏,皋羊是满公次子,承兄国统立为相公。生子:突、庚(伯爵)
三世    孝公讳突    申公之子,周昭王时,承叔相公国统立为孝公。在位二十二年(昭王在位期间为公元前995年至977年)配李氏,生子:圉戎
四世    慎公讳圉戎    孝公之子,周穆王时,承父国统立为慎公。在位十八年(穆王在位期间为公元前976年至922年)配张氏,翟氏生子:宁
五世    幽公讳宁    慎公之子,周夷王丁未岁(公元前885年),承父国统立为幽公。在位二十三年配邓氏、覃氏,生子:僖
六世    厘公讳僖    幽公之子,周共和十一年,庚午(公元前831年)承父国统立为厘公,在位三十六年,配刘氏,生子:灵、宣
七世    武公讳灵    厘公长子,周宣王三十三年丙午(公元前795年)承父国统立为武公,在位十五年,配谢氏,生子二:长子说、次子燮
八世    夷公讳说    武公长子,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承父国统立为夷公在位三年
八世    平公讳燮    武公次子,周幽公五年甲子(公元前777),承兄国统立为平公,在位二十三年,配王氏,生子一:圉
九世    文公讳圉    平公之子,周平王十七年丁亥(公元前754年),承父国统立为文公,在位十一年,配吴氏,生子二:鲍、佗
十世    桓公讳鲍    文公长子,周平王二十七年丁酉(公元前744年),承父国统立桓公,在位三十八年。配刘氏,生子四:免、跃、林、杵臼
十世    厉公讳佗    文公次子,周桓王十四年乙亥(公元前706年),承兄国统立为厉公,在位七年,生子一:完,即敬仲完,奔齐,越十世,改姓田,曰田和
十一世    庄公讳跃    桓公次子,周桓王二十一年壬午(公元前699年)承叔国统立为庄公,在位七年。
十一世    宣公讳杵臼    桓公四子,周庄王五年乙丑(公元前692年)承兄国统立为宣公,在位四十五年。配乐氏,生子一:款
十二世    穆公讳款    宣公之子,周襄王五年甲戌(公元前647年),承父国统立为穆公,在位十六年,配杨氏,生子:朔
十三世    共公讳朔    穆公之子,周襄王二十一年庚寅(公元前631年)承父国统立为共公,在位十八年。配许氏,生子:平国。
十四世    灵公讳平国    共公之子,周顷王六年戊申(公元前613年)承父国统立为灵公,在位十五年,配乐氏,生子:午
十五世    成公讳午    灵公之子,周定王九年癸亥(公元前598年),承父国统立为成公,在位三十年,配白氏,生子四:弱、招、过、黄
十六世    哀公讳弱    成公长子,周灵王四年癸已(公元前568年)承父国统立为哀公,在位三十五年。配唐氏,生子三:偃师、留、胜
十七世    悼公讳偃师    哀公之子,号悼太子,未立而殁,配张氏,生子:吴
十八世    惠公讳吴    悼公之子,周景王十二年戊辰(公元前533年)承祖国统立为惠公,在位二十八年,配毛氏,生子:柳
十九世    怀公讳柳    惠公之子,周敬王十五年丙申(公元前505年)承父国统立为怀公,在位四年。配林氏,生子:越
二十世    闵公讳越    怀公之子,周敬王十九年庚子(公元前501年),承父国统立为闵公,在位二十二年。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楚惠王灭国,被大夫庆父所杀,卒谥湣公。公以后,子孙俱以民籍,或仕宦或民。配宋氏,生子:衍,名襄
二十一世    襄公讳衍    闵公之子,字法章,自陈州迁阳武户牖乡。配朱氏,生子二:琏、玙
二十二世    玙公    衍公次子,以谥为姓。为胡氏始祖。配卫氏,生子:贵。其兄琏公,以国为姓,为陈氏始祖。
二十三世    贵公    玙公之子,字德高,子一:孟龙,一说鳞
二十四世    孟龙即御龙    字东卿,为魏大夫家臣,配宓氏,赠太夫人,生子三:灵朔等
二十五世    灵朔公    孟龙之子,字君泽,为上党守。配邴氏,封上党君,生子羲
二十六世    羲公    灵朔之子,字圣始,助汉高祖入关,五年创成帝业。配闵氏,生子二:琇、城(高早成)。琇公派衍清华,城公派衍安定。
二十七世    "城公
(高早成)"    羲公之子,字允安,安定临泾人,慷慨有气节,正直敢言,累官大中大夫。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甲午生,汉武帝建元元年辛丑卒,寿六十八,配东方氏,封安定郡夫人(前140年)。生子:钦
二十八世    钦公    城公之子,字克恭,为阳翟县令,汉文帝三年甲子(公元前177)年,生二子:长子建,次子安
二十九世    建公    钦公之子,字子孟,河东(山西夏县北禹王城)人,任汉武帝天汉中,守军正丞,时监军御史为奸,穿北军垒垣北为贾区,建率走卒取斩之,奏闻由是显名。后为渭城令,治甚有声,至今立其祠。后升至安定太守,其始肇安定,后卒葬安定,子孙均在安定发展。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甲辰生,宣帝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甲寅卒,寿七十一。配王氏,封渭城县君,生子二:孝先,悌先
三十世    孝先公    建公长子,字希曾,配殷氏,生子二:沂、浩,勇敢有为,涉猎书记,武帝时举茂才,尝上书论御武之道,帝奇之,使掌薄书兼治深阳邑长。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壬申生,成帝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庚寅卒,寿七十九,葬附孝垅
三十一世    沂公    字士常,孝先公之子,汉宣帝五凤元年(公元前57年)甲子生,光武建武五年(公元29年)已丑卒,寿八十六,葬济源县玉矶山,河南太守寇恂铭其墓。配张氏,博士元女,生子五:宽、俭、朴、实、勤。举明经,为邑都令,政绩著闻。
三十二世    宽公    沂公长子,字民怀,耿介刚毅,尤精法律。哀帝建平元年乙卯(前六年),以儒学显,征为博士,累迁侍中。光武即位,拜议郎,迁南阳太守。建武中转渔阳太守。成帝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甲午生,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甲子卒,寿九十一,葬附考原。配韦氏,封渔郡君,韦玄成女,生子二:冕、昶
三十三世    冕公    "宽公长子,字服周,建武中,以习颜氏春秋,征为议郎,迁太子庶子,授皇太子经,东宫侍讲。明帝即位迁侍中大司马转大司徒。光武建武三年(公元27年)丁亥生,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丙申卒,寿七十,葬附考城,广汉太守蔡茂铭其墓。配卫氏,封安定郡夫人,生子一:征,女一
适谏议大夫福州刺史曾耀。"
三十四世    征公    冕公之子,字应期,少隐君山。性介寡合,为文章有思,章帝中诏为博士。授皇太子论语,安帝拜谏议大夫,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癸酉生,冲帝永嘉元年乙酉(公元145年)殁,寿七十二,葬京兆天凤山子山午向。配连赫氏,封夫人。生子五:昌宗、昌裔、昌胤等。
三十五世    昌胤公    征公之子,字大后,伟咨容,性醇雅,博通经史。居外织履,读书不怠,隐天目山教授,从者数百人,顺帝嘉其才貌,以孝廉应试,中优等,拜议郎。安帝元初二年(公元115年)已卯生,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乙丑殁,寿七十一,葬附祖原,配戴氏,封夫人,生子一:敏行,女一适丁,其兄昌裔为胡质五世祖。
三十六世    敏行公    昌胤公之子,字元敏,历阅于史,妙于阴阳历算天文卜筮之术,灵帝举茂才,拜黄门侍郎,桓帝元嘉二年(公元152年)壬辰生,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已卯殁,年四十八,葬附祖原。配封氏生子一:好德。
三十七世    好德公    "敏行公之子,字孔信,魏黄初中文帝征拜散骑常侍,七年(226年)丙午(进车驾尚书),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辛酉生,魏明帝景初三年(公元239年)已未殁,年五十九。葬庄浪县盘龙山,王愚铭其墓。配杜氏,封临泾县君,生子二:叟、遵
"
三十八世    遵公    好德公之子,字以道,安定临泾人。黄祀二年为车骑郎,太和元年丁未转常山太守,青龙元年癸丑封武始侯。后迁车骑将军,四年丙辰封阴密侯,食邑三百户。汉献帝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丙戌生,甘露三年(公元258年)戊寅殁。年五十三,葬安定。配庄氏,封安定郡夫人,生子六:广、奋、烈(龙川)、歧、等。
三十九世    广公    遵公之子,字宣祖。延熙中繇门下赞佐郎转邓州刺史,进散骑常侍,少府魏文帝黄初四年(公元223年)癸卯生,晋武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辛丑卒,年五十九,葬安定。安定太守张既撰墓碑。配齐氏,封夫人,生子二:壹(喜)、文迁,女贞国,适毛。
四十世    壹公讳喜    广公之子,字林甫,晋武帝东征回,拜凉州刺史,建武将军,假节护校尉。魏正始七年(公元246年)丙寅生,晋怀帝永嘉六年(公元312年)壬申殁,葬附祖原,金汝志其墓。配窦氏,封太原县君,生子二:忠、志。
四十一世    忠公讳略    壹公长子,字子襄,成帝咸和中,拜荆州刺史,连车驾侍郎大司马。配唐氏,封河东邑夫人,子世贵徙泰山,世爵世荣徙真定。女适镇南将军大司马曾勰之子,赠骑将军大司马,开国侯曾端。
四十二世    世爵公讳渊    忠公之子,字绍芳,穆帝即位,拜大中大夫,历两都督,雍州节度,进信阳伯,封武始侯。配王氏,封渭城郡夫人,生子二:真、国珍。
四十三世    国珍公    爵公之子,字世玉,安定临泾人,太和十五年,袭封武始侯,按例减爵为伯爵,上表陈刑政之宜皆行之,太元灵太后晋封安定郡公,北凉太延四年(公元439年)生,北魏神龟元年(公元518年)卒,葬洛阳。配皇甫氏,追封京兆郡君。继配梁氏,封兆平郡君。生二:麟祥、凤祥。
四十四世    麟祥公讳祥    国珍公之子,字元吉。生于皇兴二年(公元468年),官车驾郎中,迁散骑常侍,后拜殿中尚书。配拓拔氏,长安县公主,清河王怿女,生子三:履素、履约、履坦。履素子藩,履坦徙福精,亦名仲任。
四十五世    履素公    麟祥公长子,始迁豫章,生子藩。
四十五世    履约公    "麟祥公次子,衡阳邑男,生于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卒于元象元年(公元538年),葬附祖山,生子一:鼎
"
四十六世    鼎公    履约公之子,林苞信伯,生于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卒于武成元年(公元559年),葬附祖山,生子二:承仕、安仁
四十七世    安仁公    鼎公之子,都官尚书,生于延昌四年(公元515年),卒于天和元年(公元566年),葬武功县太白山。生子一:韶
四十八世    韶公    安仁公之子,擢行台郎,济州太守。生于永安三年(公元530年),卒于开皇六年(586),葬附祖山,生子二:戬、谐
四十九世    戬公    韶公长子,历任青、徐、冀三州刺史。生于武定四年(546),卒于大业十二年(616),葬附太白山祖茔下,生子一:觊
五十世    觊公    戬公之子,生于公元562年,卒于公元609年,葬附祖塬,生子一:绩
五十一世    绩公    觊公之子,累官散骑常侍,拜侍郎。生于承光元年(577),卒于贞观十八年(644),葬临漳县东峒山。生子一:学颜
五十二世    学颜公    绩公之子,御史中丞。生于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卒于唐显庆元年(656),葬附考山,生子二:卿、相
五十三世    卿公    学颜公之子,宜州长史。生于617年,卒于公元676年,葬上谷郡唐县葛洪山,生子一:钰铲。
五十四世    钰铲公    卿公之子,曲阿令,转运州别驾。生于公元643年,卒于公元706年,葬附考塬。生子二:衡、权、黼、黻
五十五世    衡公    钰铲公长子,起居舍人。生于公元679年,卒于公元759年,葬附祖垅。生子一:绅
五十六世    绅公    衡公之子,太子洗马。生于公元712年,卒于公元785年,葬附祖塬。生子一:九皋
五十七世    九皋公    绅公之子,太子宾客。生于公元733年,卒于公元804年,葬附考垅。生子一:都典
五十八世    都典公    九皋公之子,右庶子。生于公元756年,卒于公元805年,葬附祖山。生子一:静
五十九世    静公    都典公之子,宣和令,生于公元780年,卒于公元834年,葬宣城双龙山。生子一:本端
六十世    本端公    静公之子,吏部右侍郎。生于公元806年,卒于公元877年,葬长安县大一山。生子二:幽贞、元统
六十一世    幽贞公    本端公之子,河南招讨使,归隐四明山中。生于公元825年,卒于公元885年,葬考原上右。生子一:询。
六十二世    询公    幽贞公之子,字好问。唐懿宗咸通十四年举进士,为中书起居舍人,累官四门博士,国子司业,崇文馆学士,吏部左侍郎转兵部尚书。生于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岁次戊辰,殁于后梁太祖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岁次壬申。寿六十五,葬陵州汉川县龙泉山。成都辛昂铭其墓。妣路氏,江南节度使路严之女,生子一:禹谟。
六十三世    禹谟公    询公之子,字君信,生于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岁次戊子,殁于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岁次癸已。寿八十六,葬川重庆府衙后,后汉隐帝乾佑元年改入祖茔右。妣段氏,生子二:韫,温(出嗣)唐昭宗景福为起居舍人,累官四门大士。太子右正言,乾宁转太子中允以兵乱入蜀,后迁杭州。
六十四世    韫公    禹谟公长子,字封代,生于唐昭宗龙纪元年(公元889年),岁次已酉,殁于后汉隐帝乾佑二年(公元949年),岁次已酉。寿六十一,葬安定空峒山午向,妣包氏。刑部侍郎包佶女,生子三:修已、克已、恭已,女适钱。官至西蜀陵州刺史,后梁太祖乾化中转卫慰卿。
六十五世    修已公    韫公长子,字元德,生于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岁次甲申,殁于北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2年),岁次辛丑,寿七十八,葬如皋县南十里官路东。妣霍氏,赠县君,生子二:讷、诚。后汉高祖乾佑元年(公元948年),岁次戊甲为阳羡主簿,后周太广顺二年(公元952年),岁次壬子,升海宁司寇,参军,因年事已高,不胜政务,奏准解绶。归隐如皋马塘河南守司,遂卜居焉。
六十六世    讷公    修已长子,字存仁,号野溪。生于显德四年(公元957年)岁次丁已,殁于大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丁卯。寿七十一,葬附考塬。妣陈氏,封海宁县君。生子三:瑗、瑶、珣。女适王。举进士北宋太宗雍熙二年(公元985年)乙酉,为工部员外郎,后谪宁海君节度推官,遂不仕。好学不倦,为文汪洋宏肆,诗尤精妙,所著有《鹤溪集》十卷,《孝行录》三卷行于世。僻居县治西南十里许,置田亩环绕庐舍,安定胡氏庄名始此。子孙世居之,后子贵赠太子中允。
六十七世    瑗公    讷公长子,字翼之,门人号安定先生,生于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农历四月初八),殁于宋仁宗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农历六月份初六日,葬于乌程(今湖州)何山之原,如皋有其衣冠冢。妣王夫人,封长安君,生子三:志康、志宁、志正。历任太子中允,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国子监直讲,赐绯衣银鱼,以太常博士致仕,谥“文昭”。
第三节     古世系下(胡瑗至胡恒茂)公元993-公元1517,历524年,传18世,合29岁一代。        
世次    人物    人物简介
一世    胡瑗    讷公长子,字翼之,门人号安定先生,生于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农历四月初八),殁于宋仁宗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农历六月份初六日,葬于乌程(今湖州)何山之原,如皋有其衣冠冢。妣王夫人,封长安君,生子三:志康、志宁、志正。历任太子中允,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国子监直讲,赐绯衣银鱼,以太常博士致仕,谥“文昭”。
二世    志康公    瑗公之子,进士,历任迪功郎,台州文学、校书,杭州观察推官,生六子:守约、守道、守实、守节、守愚、守身
三世    守约公    志康公长子,官中书舍人,宝文阁学士。生子二:涤、伦
四世    涤公    守约公之子,举元佑进士,擢大理评事,迁监察御史,授兵科给事中。生子三:尧卿、文卿、武卿
五世    尧卿公    涤公之子,举进士,初授安城知县,迁大理评事,直龙图阁,谏议大夫,生子三;鹏、龙、鹤
六世    龙公    尧卿公次子,南宋时由湖州随兄徙居凤郡淮西,生子三:羽、扇、翊
七世    羽公    龙公长子,以曾孙大海显贵赠资善大夫,生子一:楠。
八世    楠公    羽公之子,以孙大海显贵赠荣禄大夫,生子一:沐。
九世    沐公    楠公之子,以子大海显贵赠荣禄大夫,追封越国公。生子二:大海、大渊
十世    大海公    沐公长子,字通甫,号百川,生年待考,卒于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历任先锋,统军元帅,迁江南行省参加政事,卒后封越国公,谥武庄,配享太庙。配徐氏、朱氏、朱氏、郭氏,生子七:德济、德源,德清、德淮、德山、德水、德林。(明朝公元1368年建立,1644年亡国)。
十一世    德济公    大海公长子,字世美,都督、指挥使、浙江行省右丞,袭越国公。生子一:继成
十二世    继成公    德济公之子,太祖赐名,封东川侯。生子一:祖佑
十三世    祖佑公    继成公之子,生子一:明晏
十四世    明晏公    祖佑公之子,生子一:兴鼎
十五世    兴鼎公    明晏公之子,生子一:汝钟
十六世    汝钟公    兴鼎公之子,生子一:裕隆
十七世    裕隆公    字子策,汝钟公之子,生于弘治十年(1497)丁巳,卒于万历十五年(1587)丁亥,寿九十岁,嘉庆六年世袭指挥使,生子三:恒茂、恒盛、恒昌。
十八世    恒茂公    裕隆公长子,生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九月十六日子时,卒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五月十八日卯时,寿八十五年,葬司马庄甲山庚向。配宫孺人,生子二:兆霞,兆祥。后裔现居蚌、怀、凤、定。
十八世    恒盛公    裕隆公次子,生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八月二十一日丑时,卒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五月十五日午时,寿九十一年,葬司马庄艮山坤向。配王孺人,生子一:兆圜。后裔现居长丰。
十八世    恒昌公    裕隆公三子,生于明嘉靖元年(1522)八月十八日寅时,卒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七月十七日申时,寿三十三年,葬司马庄甲山庚向。配赵孺人,生子一:兆圃。后裔现居蚌、怀、凤。
[ 此贴被胡本群在2011-07-07 14:29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1-09-30
屺姆岛胡氏非胡大海嫡脉(转载)2009-06-16 06:44    
http://hi.baidu.com/%BA%FA%D6%B2%B3%CF/blog/item/7a4fc20001a7328ee950cdb0.html

我曾写过两篇关于胡大海和屺姆岛的文章,一篇收录在《莱子古国龙口龙口市》一书,另一篇发表在《龙口日报》上,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是:相传明朝的开国功臣胡大海,背井离乡随朱元璋打天下,曾将年迈的老母寄居于此,故得名屺姆(寄母)岛。此虽属无史料可考的传说,但屺姆岛确与胡大海有关。明初,胡大海第六子胡德山为避“靖难兵变”,潜逃至龙口高王落户。胡德山长子胡琛随军出征荣立战功,衣锦还乡后看上了风光旖旎的屺姆岛,胡氏族人也纷纷迁此落户,世代繁衍生息,遂成今日之规模。
      我也看过不少龙口龙口市的文史作者和研究者撰写过的此类文章,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囿于“胡大海——胡德山——胡琛”祖孙三代一脉相承的框框。
      然而,最近翻阅《明史》,却大出意外——胡大海无后!
      《明史》清清楚楚记载,胡大海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被朱元璋亲手杀了,另一个儿子(名叫胡关住)和胡大海一起被叛将蒋英等所害。
      胡大海的儿子为何被朱元璋所杀,《明史》是这样记载的:“初,太祖克鹜州,禁酿酒。大海子首犯之,太祖怒,欲行法。时大海方征越,都事王恺请勿诛,以安大海心。太祖曰:‘宁可使大海叛我,不可使我法不行。’竟手刃之。及(胡)关住复被杀,大海遂无后。”
      关于“(胡)关住复被杀”,《明史》的记载更为详细:“……苗将蒋英、刘震、李福皆自桐庐来归,大海喜其骁勇,留置麾下。至是,三人者谋作乱……英出袖中槌击大海,中脑仆地,并及子(胡)关住、郎中王恺皆遇害。……其后,李文忠(朱元璋爱将)攻杭州,杭人执英以降,太祖命诛英,刺其血以祭大海。”
      既然胡大海是绝后的,那么我们过去所使用的胡大海第六子胡德山、胡德山之子胡琛等人的资料是从哪里来的?其他作者我就不清楚了,我所使用的资料主要来自两个渠道。其一,口碑。1986年春,为了编撰《莱子古国龙口龙口市》一书,我们一行五人在原黄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田长尧的带领下,到屺姆岛作过详细调查采访,听到很多传说,经过梳理,便形成了“胡大海寄母——胡德山潜龙——胡琛荣归”祖孙三代一脉相承的生动故事。因为是传说,而传说是不能代替历史的,所以我们下笔时格外慎重,大都用了“据说”、“无史料可考”这样一些词语,以防传说和史实混淆。其二,胡氏祖谱,而且我对这个祖谱深信不疑。据这个祖谱记载,胡氏一世祖为唐天宝年间胡治,胡大海为二十二世祖,传至今已有四十六世。简言之,从唐天宝年间至今,胡氏族人传承有序,龙口高王胡和屺姆岛胡氏族人系胡大海嫡脉后裔。这个祖谱还记载胡大海生有八男:长子德济、次子德源、三子德清、四子德淮、五子继成、六子德山、七子德水、八子德林,并附有一首赞词:“吾族原籍凤阳府,靖难兵起迁东土。……唯有吾祖德山公,相厥高王为安堵。”
      现在看来,胡氏的这个祖谱,显然与史实不符。这是怎么回事?是胡氏族人造假?应该不会吧?胡氏族人何必要撒这样的弥天大谎呢?那么,就是“事出有因”了,而且“查有实据”,否则就是篡改历史,而历史是不容篡改的。
      这就涉及到胡大海的养子胡德济(即胡氏祖谱中所说的胡大海的长子)了。
      《明史》记载,胡大海有一养子,其名就叫胡德济,但“不知何许人”。这个胡德济十分了得,将兵杀敌,不亚胡大海,朱元璋曾对自己的爱将李文忠说:“胡德济之量,汝不及也。”因为屡立战功,又御众有方,朱元璋擢其为“浙江省右丞,赐骏马,未几,改左丞,移镇杭州。……复以为都指挥史,镇陕西”,此后,胡德济死于任所。
      根据以上史实,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胡大海是绝后的,不会有家谱传世;胡德济系胡大海养子,而且“不知何许人”,也不会有家谱传世。那么,可能性只有一个,即胡德济有兄弟八人,德济居长,德山行六,可能是同胞,也可能是同宗旁支。因为胡德济是胡大海养子的原因,其他七男为了攀高附贵,也都从了胡姓,从而确立了与胡大海的父子关系。至于胡氏祖谱中所说的一世祖——唐天宝年间的胡治,恐怕是子虚乌有。或者说,胡德山以前的二十二世胡氏先人,无论从胡大海这条线还是从胡德山这条线上溯寻踪,都是不存在的。
与世无争 自得其乐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