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675阅读
  • 2回复

[转载]石溪胡氏族谱资料交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6-08-05
本文未经原作者同意转载,如有异议请联系:QQ114412749 hxy123@sbc-mcc.com
另外,石溪位于何地,文中未见明确,请原作者明示。

石溪胡氏源流世系略考

胡氏,中华著姓。在全国依次排列的100个大姓中列第13位。其源流,最早可追溯到原始时代的胡部落,稍后可追溯至五帝之首黄帝的臣子胡曹及五帝之末的舜帝;有史可考则追溯至周武王时代的妫满(满公)。
石溪,沅水分流。发源于武陵山脉,北连浬水,南接沅水;自桃源县双溪而下,经福善岗、列甲桥,穿贾家洲,绕石板坪,过麻溪桥,汇于九溪,流经漆河、白洋河而入沅水。自贾家洲至麻溪桥一段,名之石溪。
石溪胡氏,就是发祥于太始祖满公、发端于始迁祖端洪公、世代繁衍生息于石溪河流域的中华胡氏著姓中的一支。其世次,则传至今日百余代,经历三千多年了。至于石溪胡氏为什么冠以石溪二字,已经无法考证了(一个姓氏总有她的特殊标识,或有郡望,以显示其发源的地域;或有堂号,以昭示其发达的历史。石溪既非郡望,也非堂号,大概只是先人借此告谕后人以寻根问祖的一条重要线索罢了)。若要深究,只有期待于后起之秀了。
源流世系,前者主要是以考察同一姓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的历史为主,源流清晰了,世系自然明确;后者主要是以考察同一姓族以男性子孙为中心排列的顺序为主,世系明确了,源流自然清晰。按照中国宗法制度惯例,往往把某个姓族的源流追溯到三皇五帝及其止于三代之前的后裔,而把其世系分为内外两纪。从其始迁祖开始上溯以往至三皇五帝及其止于三代之前的后裔的世系称为外纪世系,从其始迁祖开始下及以后的世系称为内纪世系。因此,一个姓族的源流世系,就是这个姓族的发祥史、发展史和变迁史。
古人说:“叙本系而明世次,述始封而别亲疏”。中华胡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宗支繁多,流播甚广。即使只是中华胡氏著姓中的一支,石溪胡氏也像中华胡氏,一样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一样的宗支繁多,流播甚广。那么,作为中华胡氏的一员,作为石溪胡氏的后人,就不能不知晓自己的根生自何处,自己的源发自何方。只有认清自己的根源,才能使祖德宗光世世不绝,才能使嗣恩后荫代代相传。
因此,本文试以时代更替为经,地域变迁为纬,从源流的兆始终迄、世次的衔接承继、宗支的派衍嗣湮三个方面,对石溪胡氏之源流世系作一番简略的考辨。考辨的依据,一是《石溪胡氏创修、续修、三修族谱》,二是江西人民出版社《胡姓史话》,三是有关史料古籍。

一、 石溪胡氏的上古源流与外纪世系。

1、上古世系――宛丘时期:传二十世。约自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500年,约历600年。其世系依次为:
太始祖满公—皋羊—突—慎(圉戎)—宁—孝—灵—燮—圉—鲍—跃—欸—朔—平国—午—弱—悼—吴—柳—越
太始祖满公:国姓妫,氏有虞,名满。虞阏父的儿子,因其父亲作周武王的陶正官有功,得娶其大女大姬为妻,袭恩受封于陈(河南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死后诏谥胡,史称“陈胡公”、“胡公满”、“满公”。这三个称谓的具体含义是:1、陈胡公:“陈”是封国名,“胡”是谥号,“公”是尊称,合称 “陈胡公”。2、胡公满:“胡”是谥号,“公”是尊称,“满”是名字,合称“胡公满”。3、满公:“满”是名字,“公”是尊称,合称“满公”。现在已知的奉满公为太始祖的姓氏有胡、陈、田、虞、姚等“妫汭五姓”。胡姓得源于满公谥号。
从满公到越公约600年的历史,正是周朝从强盛逐步走向衰弱的历史,也是胡姓早期先民发展壮大、与其他氏族先民共同创造早期中华文明的历史。此一时期,除十七世祖悼公因“未立而亡”未受诏谥外,其余十九位均受诏谥,世受殊荣。二十世祖世居宛丘,无人迁徙。到越公时代,即东周中叶,越公为手下大夫庆父所弑;周天子名下的封国――陈国也为兴起的楚国所灭,陈国成为楚国的一个县。传承约600年的陈国历史由此而终。越公生十九子,除第六子澄流亡安定外,其余十八子不知所终。
2、受姓世系――安定时期:传三十八世。约自公元前500年至东晋末年(公元420年),约历1200年。其世系依次为:
受姓祖澄公-贵-鳞-宏-武-怀-安-鉴-源-景-昭-建-涵-文-敏-崇-刚-元成-聪-善(崇禧)-贤-宠-广-简-敬-沛(平)-班-辛-贞-质-威-宪-彪-奋-华-哲-明之-德基
受姓祖澄公:越公第六子,满公二十一世孙。父亲胡越(谥号陈涽公)被庆父所弑、陈国被楚国所灭之后,为躲避战乱,从世居地宛丘迁往安定(今甘肃固原县境内),并以满公谥号胡为姓,成为胡氏受姓祖。
此一时期,经历了东周中晚期、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东西晋等五大朝代(或历史时期)。其中除去两汉、两晋有一段短暂的太平盛世,造就了中华姓氏史上最初的华夏著姓――安定胡氏以外,其余时期大都战乱频仍。因此,此一时期胡姓祖先的迁徙也相对频繁。
澄公传七世至西汉文帝时期(公元前179-前163年)的安公。安公因是著名儒学家,奉诏来四川讲学,遂自安定迁居于临邛(今四川邛崃市)。
安公传四世至西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前88年)的景公。景公因奉诏出任河南尹(执掌地方军政大权的最高首长),遂自临邛迁居于侯氏(今河南省偃师市)。
景公传九世至东汉光武帝时期(公元25-56年)的元成公。元成公因奉诏出仕右扶风(今陕西扶风县)御寇有功,遂自侯氏迁居于华容(今湖北省潜江市)。
元成公传十一世至东汉献帝时期(公元190-220年)的辛公。辛公因避世仇,遂自华容迁居于武陵石公桥(今湖南省常德市)。
辛公传三世至三国魏时期(公元220-280年)的嫡孙质公。质公遂自武陵石公桥迁居于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质公传五世至西晋武帝时期(公元265-290年)的奋公。奋公遂自寿春迁居于宿迁(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
奋公传三世至西晋武帝时期永太年间(公元290-302年)的嫡孙哲公。哲公遂自宿迁复迁于武陵石公桥(今湖南省常德市)。
哲公生子明之,明之生八子,依次为:德洋、德溢、德昭、德基、德溥、德彰、德润、德盛。德洋、德溢、德昭、德溥、德彰、德润、德盛七子传衍不详。唯四子德基传衍甚繁,各有世次。
德基公:字履,名德基,明之公第四子。仕西晋江州(古豫章,今江西南昌)刺史,遇兵变殒命,葬于衡山之麓(今长沙岳麓山)。生二十三子,以宁为字,始居长沙。其中三子怀宁居奉新华林(今江西省奉新县华林镇);十二子相宁居新喻玉界(今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
中华姓氏史上著名的胡姓大宗――华林胡氏、晋陵(今江苏省常州市)胡氏、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胡氏、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胡氏、海陵(今浙江省宁海市)胡氏、绩溪(今安徽省绩溪县)三胡(明经胡氏、金紫胡氏、尚书胡氏)等,皆发脉于“八德”、“二十三宁”;而石溪胡氏也自此分支。
满公传至德基公凡五十八世。
3、支派世系――玉界时期:传二十七世。约自南朝宋初年(公元420年)至北宋末年(公元1126年),约历800年。其世系依次为:
支派祖相宁公-泛-锦-诚之-浙(元显)-禄-浚-照-清-监(宏)-义-栋-鼎-享-晓-时位-珍-世儒-津-参(元礼)-忠(昭德)-应信-朗-洪(文哲)-伦-思能-亢
此一时期,经历了东晋末,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北宋等大小十四个朝代。经历长期的朝代更替、社会动乱而进入唐宋时期后,胡姓祖先们,从相宁公开始至亢公,一直居住于新喻玉界,休生养息。
相宁公:字辅,名相宁,德基公第十二子。南朝宋武帝大明戊戌(公元458年)出仕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刺史(州郡最高军政长官),不久升任江西左仆射(领尚书衔出任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因视察属地新喻(今新余),见新喻南有秀山绿水,感慨道:这地方“是有德者所宜处也。”于是从湖南长沙迁徙卜居于玉界。传至二十八世,分为七十六派,其第四十二派为正言公。
满公传至亢公凡八十五世。
4、分派世系――砚溪时代:传十一世。约自北宋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至明洪武末年(公元1398年),约历350年。其世系依次为:
分派祖正言公-钰(时莹)-子常-彦隐-菊岩-楚山-月潭-如心-玉冕-能定-小雅
此一时期,经过了北宋中晚期、南宋、辽、金、元、明初等历史时期,胡姓祖先们又进入一个相对动荡的生存阶段。民谣“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讲的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民族大迁徙的历史事实。
正言公:字道吾,名正言,亢公次子。生于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卒年不详。北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2年)自新喻玉界迁居于新淦((今江西省新干县)砚溪。
正言公四传至嫡玄孙彦隐公。彦隐公生三子,分为三房:长子菊林,为福房;次子菊岩,为禄房;三子菊泉,为寿房。
福、寿二房自此传衍不息,与石溪胡氏分支。唯禄房自菊岩传七世至小雅公,小雅公便成为石溪胡氏的正统源头。
小雅公:能定子,生于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7年),卒于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4年),享年九十七岁。生四子:长子三洪,传七世而止;次子恢洪、四子德洪,世次不详;唯三子端洪,即我石溪胡氏的始迁始祖。
满公传至小雅公凡九十六世。
二、 石溪胡氏的近代源流与内纪世系。

1、始迁世系――石溪时代:传十五世至宗字辈。约自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至清同治末年(公元1874年),约历470年。其世系依次为:
始迁祖端洪公-万一-启仁-魁一郎(源全) 魁二郎(源澄,他迁)-虞二郎(思泰) 虞三郎(思荣)-缵(无嗣止) 绪(无嗣止) 绅 缙 纬 约  纯 经 纶-廷旺-玩-其贤-潦-良祚(自此应以绅公世系为例,因手头只有约公世系,故暂列之,待有绅公世系后再改)-璠-南时-宗文
端洪公:字岩,名端洪,家族称浩六郎。生于明永乐六年(公元1409年),卒于明成化七年(公元1472年),享年63岁。中年以后,携长子万一出游湖地(泛指今湖北、湖南),贸易为业。其间三易其家:第一次从江西新淦砚溪迁居于潭口(具体方位不详),第二次从潭口迁居于樊城(今湖北襄樊市),第三次从樊城又回迁江西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
万一公:乳名瑛孙,字肇生,名万一,家族称旬三郎。生于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卒于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6年),享年60岁。死后葬于石溪。万一公成为石溪胡氏的始迁二代祖。
此一时期,经历了明朝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桢等十五帝,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等八帝。除明、清两代交替之际外,其余时间基本上称得上清平世界。因此,从始迁祖端洪公开始至宗字辈,石溪胡氏可谓名丁兴旺、人文蔚起。
端洪公传二世生三子:万一、万二、万三。万二、万三他迁,万一单传。
三世:万一生一子启仁,单传。
四世:启仁生二子:源全、源澄。源澄他迁;南溪河接入宗嗣三支:源胜、源文、源宗。因此,四世源全、源胜、源文、源宗四支并传。
五世:源全生二子:思泰、思荣;源胜生二子:思龙、思虎;源文生一子:思朝;源宗生一子:思凤;木塘坪接入宗嗣一支:思顺。因此,五世思泰、思荣;思龙、思虎、思朝、思凤;思顺七支并传。
六世:思泰生六子:缵、绪、绅、缙、纬、约;思荣生三子:纯、经、纶。思龙生一子:银;思虎生二子:钦、铭;思朝生二子:友、钟;思凤生二子:镜、昂;思顺生一子:溪。因此,六世除缵绪止嗣外,十五支并传。
七世:生廷字辈二十六人,除一迁、一失考、六止嗣外,十八支并传。
八世:生四十九人,除二十七人止嗣外,二十二支并传。
九世:生其字辈四十一人,除十五人止嗣外,二十六支并传。
十世:生四十八人(没有家谱资料了,无法继续。待补)
(从十一世良字辈至十五世宗字辈,均因没有家谱资料了,无法继续。待补。)
2、定派世系――石溪时代:士字辈起,亿斯万年。
士-克-成-立-名-绍-邦-家-戡-定-丕-振-继-序-显-达-敦-本-笃-业-从-道-益-荣-锡-恩-纪-庆-懋-政-葆-祥-弘-大-光-昌-隆-盛-远-扬-翰-星-永-耀-世-泽-绵-长-年-齐-协-岳-运-祚-同-康-兆-和
(济-群-拯-国-尚-勇-传-芳-毓-和
-致-国-胤-用-传-芳
-开-泰-熙-运-兆-康)

三、 结语

世界上许多优秀的古文化,早已连同创造它们的种族一起销声敛迹了,而中国姓氏文化则历经了四、五千年后始终延续和发展着。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而在历史的不断演变过程中,中华姓氏及其源流世系,经历了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种种遭遇,变得纷繁复杂,真伪莫辨。
因此,考辨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是一件重要而必须的系统工程了;而这又不是某个人、某几个人甚至某几代人就能做到的,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努力,以告慰先人,启迪来者。
限于阅历与学识,本人写作本文已经江郎才尽。文中错误遗漏之处在所难免,敬乞当世及后来有识之士予以见谅,并在五修族谱时予以修订。


上古满公第117世裔孙
石溪端洪公第21世裔孙  绍铎先林氏沐手
拜撰于养源山房

时维公元二00六年二月二十八日
岁次丙戌仲春二月初一日  吉旦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6-08-07
我们明德公世系裔孙有三条村庄以与石字为头命名的村庄1.明德公始居地石燕村.2.舜昶公始居石丘村.3.石城村都有超过八百年以上的历史。









.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6-08-07
引用第1楼6738247602006-08-07 08:49发表的“”:
我们明德公世系裔孙有三条村庄以与石字为头命名的村庄1.明德公始居地石燕村.2.舜昶公始居石丘村.3.石城村都有超过八百年以上的历史。
.......


这里的石溪和你们的没有什么关系的,石溪胡氏那一派应该是华林胡藩父亲那一辈就分开了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胡氏宗亲网》,打造胡氏寻根第一网
联系方式:
eMail:swordfly369@163.com
QQ:240354002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