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1876按语:台湾已故胡观浩先生,祖籍福建长汀。于民国元年出生于广州,毕业于南昌剑声中学。抗战期间入川,供职于政党机关,并在四川成家。1949年先生隻身去台湾,与家人音信隔绝二十余年。先生殁于1976年,享年六十五。因无亲人在台,由同仁商议将其毕生钱款积蓄,委托《中央日报》社建立“胡观浩奖学金”,故而国立台湾大学等四所大学的闽汀籍学生受益于此。台湾长汀同宗胡兴中先生, 2005年在台北市福建省长汀同乡会《长汀会讯》第廿五期发表《观浩大伯二三事》一文,怀念已故观浩宗长。感慨先生孑然一身,未能等到两岸交往正常而返大陆寻亲。其后兴中先生又与上海在琏、先远等同宗通过多方努力,试图替先生找寻在大陆的亲人。遗憾的是几年时间过去,仍然是音信杳无。今年2月,兴中先生再发来电子邮件,附《替胡观浩乡长寻宗联谱》一文。提到“几年寻寻觅觅一番之后,该有个结论了”,这个结论就是观浩先生“确无后人”。此文已拟发表于明年(2013年)的台北《长汀会刊》,但先远(南山)仍希望借助于胡氏宗亲网站(
http://www.hszqw.com.cn)的传播影响,再做最后一次努力。如有认识胡观浩先生(曾任国民党中央委员)的人士看到有关的信息,提供更多线索,说不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出现也未可知。所以现将台湾胡兴中先生的几篇文章,连同两地宗亲为观浩先生寻亲过程中的往来电子邮件,一并汇集发表于此,权作资料存留而已。 福建长汀胡氏同宗先远(南山)2012.08.04
觀浩大伯二三事
胡興中
(刊2005年台北市福建省長汀同鄉會《長汀會訊》第廿五期)
長汀會訊第23期第91頁鄉親動態裡,陳塔先生撰文「胡觀浩鄉長遺愛我汀子弟」,略述獎學金以汀籍學生為優先,並擬於下期刊載其事略,請鄉親知悉胡觀浩先生生平及在台生活情形者提供稿件及照片。閱此短訊,心裡即對會訊第24期有所期待了。
卅年前負笈台北就讀高中時期,即曾經自先父(胡師杜,字少甫)口中聽過觀浩大伯,而且似乎在某次先父北上公出時一同拜訪過觀浩大伯,在那次機會裡,我知道了我們與觀浩大伯出自於長汀同一個胡氏家族,與清乾隆年間之胡肯堂(即汀人口中的胡百萬)有同宗關係,算起來也是遠房親戚,只是輩份難論,但觀浩大伯年紀長於先父,故先父敬之如兄長。可惜當時年輕,而今又時日已久遠,今天對觀浩大伯外觀長相僅有一點點極為模糊的印象,實在慚愧。1958年同鄉會成立時之大合照,照片中第一排左邊第四位即為觀浩大伯,幸好當年與會者均配帶名條,足資今日辨識之。
去年(2003年)下半年小女家璇回到家告訴我,學校公告獎學金申請事宜,其中即包括胡觀浩先生獎學金,因其指明汀籍學生優先故引起小女注意。我即將記憶所及關於觀浩大伯的事情略為陳述,可是也無法說得清楚詳盡,因此更讓我期待由汀籍長輩大作中能多瞭解一些觀浩大伯在台事蹟。
今年會訊第24期出刊,並未有觀浩大伯在台事蹟之宏文報導,經聯繫煉心叔得知無人投稿。恰巧正整理先父遺留眾多文稿、信件,發現兩件觀浩大伯致先父手書,及觀浩大伯生前服務機構同事致先父的信函論及設立獎學金事宜,煉心叔因囑將此珍貴資料提供會訊發表,乃不揣淺陋將記憶片段及手邊資料加以整理,草就此文,用以追懷觀浩大伯及先父。
觀浩大伯之介紹最早刊載於福建會訊第三期(1976年6月1日),後來先父編輯長汀文獻時,又轉載於長汀文獻第三集(1977年12月),至長汀會訊第11期(1991年),復由資料室撰寫一文「節衣縮食嘉惠後學的胡故觀浩先生生平簡介」。此三篇文章內容相近,應係根據相同的資料來源所寫成,推測當是由士清世伯、志純世伯或是由先父所作。至於最早提及觀浩大伯者係士清世伯所作「台北市福建長汀同鄉會簡史」,刊於長汀文獻第一集(1974年10月),略謂同鄉會成立大會是日,觀浩大伯自行前來報到入會,令人喜出望外。至於是否尚有其他鄉親長輩宏文提及觀浩大伯則未能詳查。
先父保存觀浩大伯之信函兩件均極完整,看得出來是刻意保留者,也許是以其稀有故。兩信件分別是民國63年3月6日及64年4月22日以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便箋寫就,當時觀浩大伯正服務於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或者剛退休不久,居住在台北市嘉興街181巷9弄30號。
民國六十三年三月六日函內容為:
「師杜弟:久未相見,深為懸念不已,頃接手書,藉悉種切。今春節期間已參加同鄉會,並 利仁弟歡談片刻,但是也未到他家中,其因舊疾复發,真是可恨。關於我弟所撰一書,盼速寄來,尤其內容甚佳非常欣賞。今日稍愈可執筆,特复,並敬祝
儷安
愚兄 觀浩 六三、三、六 」民國六十四年四月廿二日函內容為:
「師杜我弟:久未見函告,深為懸念,近想弟況如恆。本擬前來晤談一切,唯因體力欠佳,未料農曆三十晚仍住醫院,可說倒霉透頂。並接獲同鄉會通知也無法參加團拜,抱歉之至。由三月上旬辦理出院,其中病根尚未剷除,可能復發,友好再勸告不妨就中醫治療,達到根治目標,祇有下次試試……。關于我家世刊載『長汀文獻』內概係我弟汗馬功勞,就此道謝,並祝
儷安
愚兄 觀浩 六四、四、廿二附告:上月份路經過信義路二段一七0號三樓,原來『盧志純律師事務所』招牌不見了。不瞭解原因,倘身體好點,到利仁弟探詢情況為何? 」觀浩大伯於民國六十五年三月逝世後,先父與觀浩大伯生前同事曾有聯絡,從致先父函件內容可以稍為瞭解觀浩大伯最後一段日子的情形,以及獎學金設立之始末。劉漢洤先生民國六十五年六月十日致先父函內容如下:
「師杜先生大鑒:接獲五月十九日尊示敬悉。經約請本會同事共商結論,以觀浩先生在黨部服務卅餘年,近三年身體欠佳,屢次因病住院,上級長官與同事皆赴醫院慰問照料。今年三月不幸病逝住宅,蒙長官關懷派員與同仁共同料理喪葬事宜,現所餘十九萬餘元應為觀浩先生辦理獎學金較有重大意義,主張由同仁等籌足廿萬元,請中央黨部去函中央日報代辦獎學金,用此基金孳息獎助學生。此事經由弟以長途電話報告閣下,承指示:『最好將長汀縣籍學生列入獎助名額之內一名或二名』。復經同仁等與中央日報主辦者依照指示研究結果,將獎助名額修定自六十六學年起每學年六名,以籍隸福建省為範圍,長汀縣籍為第一優先。計六所大學,每名每學年新台幣四仟元。並與中央日報社商定此廿萬元基金,於後覓得胡觀浩先生親屬時,由中央黨部函中央日報社將此款全數提出交其親屬繼承,更為完善。此一措施除呈報上級核准外,並已分別告知楊家驊先生與盧理事長矣。--------謹奉上中央委員會秘書處致中央日報社楚社長函,及中央日報社復中央秘書處代電,中央日報社出具廿萬元收款收據影本三份,及胡觀浩先生獎學金簡則一份,敬請詧閱特函專復 敬頌
大安
弟 劉漢洤 拜復 六十五年六月十日 」劉先生函中附寄之中央委員會秘書處致中央日報社楚社長函,另有副本送福建省政府戴仲玉主席;中央日報社復中央秘書處代電則清楚說明廿萬元儲存在土地銀行生息,代電副本及獎學金簡則亦送福建省政府;中央日報社出具廿萬元收款收據影本上,劉先生另筆附記:
「此收據正本奉批專卷存放在中央秘書處文書檔案室妥藏并列入交代。」至此,觀浩大伯獎學金之設立已完成,自六十六學年度起開始發放,澤被後進閩汀籍學子。
民國六十九年清明節先父思念早年在台去世的漢基大伯及去世未久的觀浩大伯,於是我陪先父去了台南開元寺一趟,又擬前往台北觀浩大伯墓園致祭,劉漢洤先生五月廿日來信提及
「-----令兄 觀浩先生墓園係在六張犁山上極樂公墓內三區。墓園雖然已有四年多,一切均好如初,弟與內人每逢清明節前後皆往 觀浩先生墓園致祭,以盡多年同事之情誼。附上繪圖一張,定可易於覓到-----」,老友情深義重溢於言表,推想觀浩大伯之為人定為同儕所敬重。之後,先父隨即因淋巴腫瘤導致腳部浮腫,不良於行,北上求醫住進台北榮總,終於來不及前往向觀浩大伯致祭,年底即病逝。
先父做事極有條理,相關文件保存完善,事隔廿八年後的今天找出僅有的幾件關於觀浩大伯的資料,卻是清晰如新,回首往事亦猶如隔日。在拙文中所提到的幾位長輩除利仁叔外多已謝世,其他與觀浩大伯有所交遊之鄉親長輩,我輩未可知悉,故僅憑斷簡殘篇及模糊記憶要勾勒出觀浩大伯之梗概,實力有未逮,祈望鄉親長輩多多賜文指正。
原载:胡氏宗亲网(
http://www.hszqw.com.cn)
[ 此贴被南山在2012-08-05 09:59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