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276阅读
  • 4回复

文井胡氏源流考----胡传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8-12-07
文井胡氏源流考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8160

    胡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今天,  胡姓已成为中国第十三个大姓,胡姓子弟人丁兴旺、枝繁叶盛,遍布于五湖四海、神州大地。通过姓氏,我们能知道我们的生命之所由来;知道自己肉体、心灵、心理之血脉传承,从而使自己不致于太昧于短暂之人生。“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谓“寻根”;“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是谓“问祖”。“寻根问祖”不在祈福于祖先,而在明白我们自身:我们与祖先血脉相连,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一定会通过这血脉,流传到我们现在。四川省蓬溪县文井镇胡氏是千枝万叶的胡氏中的一枝。她的“根”在何处呢?不妨在此作一番寻根探源。

    文井胡氏,系出有虞,受姓始祖胡公满。胡公满为舜的后裔,姓妫,名满,“胡公”是他在西周所得的谥号。舜以上远古祖先世系,据《史记•三代世表第一》记载,依次是: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从黄帝到舜已传了九世。
    舜是三皇五帝中的一帝,也是胡姓公认的祖先。舜母曰握登氏。舜德行醇正,尧帝便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为妻。娥皇无子,女英生子曰商均。后来,舜和他的妻子住在妫水旁,即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一带,子孙遂以地名为姓,称为妫氏。舜继承尧位,治理天下,在他统治期间,天下大治,人民康乐,成为中华民族历史的辉煌时期,舜由此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世代敬仰的明君贤主式的“东方圣人”。

    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大禹。大禹即位后,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城(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到周朝初年,长期留居虞城的商均五世孙虞思,传28世,传至阏父。阏父是周朝的陶正官,掌管治陶器的工作,因制陶有功,受到赏识。周武王(公元前1046一前1042年在位)便把长女太姬嫁给阏父的儿子妫满为妻,生申及相。

    妫满就是胡公满;胡公满成为周天子的乘龙快婿,周武王便把他封到陈(今河南淮阳)。《史记》云:“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唐书•宰相世系表》:“虞舜之后,夏禹封舜子商均于虞城,三十二世孙遏父(即阏父),为周陶正,武王妻以元女太姬,生胡公满,赐姓妫,封之于陈。”妫满既为人正直、有气节,又年高寿长,故谥曰:“胡公”。“胡”有“古老、长寿”之意,既封为公爵,又健康长寿,真是福寿双禧!其子孙遂以谥为姓,称为胡氏。胡公满就是胡氏得姓的开山始祖。

    胡公满的坟墓至今尚存,位于河南淮阳县城南城壕内。因壕水不时浸蚀其址,当地人以铁锢之,称之为铁墓,今已建成蔚为壮观的满公陵园,并有胡满公祠。
    黄帝传九世至舜;舜传三十四世至胡公满。胡公满传二十三世至胡澄。胡澄生活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使用胡姓的第一人。澄公以降,承流派衍,子孙繁盛,遍布全国。

    胡澄传四十一世至胡藩。胡藩,字道序,号永维,生活于南北朝时期,源于安定(治今宁夏固原县)。胡藩英勇善战,是刘裕建立宋*权的得力干将,为刘宋得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胡藩历任员外郎、散骑常侍、宁远将军,鄱阳太守、建武将军、江夏内史、太子左卫将军等职,卒谥“壮侯”。《宋书》有《胡藩传》记载其生平事迹。

    胡藩在刘宋官至太子左卫将军,有功于朝,赐土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他喜欢华林(今江西奉新县冯川镇西南25公里处,其龙脉来自黄山)的明山秀水,于是迁居于此地,成为华林胡氏的始迁祖。相传胡藩有60个儿子,长大后析居江西各地,于是胡氏家族便成为望族。今南昌市南19里处,有宋太守冢,即为胡藩墓。

    胡藩传十一世至胡秉。胡秉,字能执,在唐太宗贞观年间任宏文馆讲书,曾与李孝恭、高士廉、温彦博等人修纂天下《氏族谱》。胡秉子三:胡烈、胡机、胡祥。胡机为唐高宗永徽年间进士。

    胡机传十三世至胡清献。胡清献,名克寿,字足征,唐显宗大中二年(848)进士及第,官江西饶州刺史,葬华林山罗武二仙庙后。子三(一云子七):胡魁、胡城、胡霸。

    胡城,字汤考,号嵩山,胡清献子,胡公满八十七世孙,唐末进士,官至侍御史,唐亡不仕,入籍江西,隐居豫章之华林。妻耿氏。子五:胡珰、胡瑜、胡琼、胡王告、胡球。五子分居五处,蔚为五宗,形成江西华林胡氏的五大分支。胡珰一支,留居江西华林,其后裔分布在今江西、湖南等地,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就系其后。胡瑜一支,居今福建、湖北、四川等地,宋代著名经学家胡安国、胡宏、胡寅、胡宁、胡宪等就是其后裔。胡琼一支,迁居晋陵(今江苏常州市),宋代著名文学家胡宿、宰相胡宗愈、名臣胡世将、明代礼部尚书胡源洁为其后代,有“富贵胡家”之美称。胡王告—支,迁居江西九江市。胡球一支,迁居江西武宁县。华林胡氏,历世不衰,名臣巨儒辈出,人丁繁茂,子孙散布在今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江苏、浙江、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区,遂成为天下胡氏之大宗。

    胡城下传二十余世,时值元末战乱,湖北土著人口减少,其后裔遂从江西迁居湖北麻城县孝感乡,故有“江西填湖广”之说。据清代麻城县《胡氏宗谱》序云:“迨其后,徙居丰城县者,瑜公之苗裔居多也,又传二十余世,经元季大乱,各迁不一,难以悉考。至迁湖北各郡也,黄州八属之胡氏者,或由饶州余干瓦石当  墩,或自南昌丰城瓦屑坝,同出一源矣。……溯其世次,稽其流派,同出江西余干城公。”迁居麻城县孝感乡的胡城后裔又下传十余世,传至胡其祥。

    胡其样,明末清初湖北麻城县孝感乡人,胡城后裔,妻汤氏。子四:胡大国、胡大鹏、胡大宗、胡大海。清初,因战乱,四川人口锐减,田地荒芜,急待垦殖,于是掀起了“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高潮。清康熙后期,胡大国、胡大海兄弟二人,遂由湖北迁居四川。胡大海落业于四川省南充市城北莲花池,其后裔聚居于今南充市顺庆区。

    胡大国,胡其祥长子,妻邹氏,康熙后期由湖北麻城迁居四川省蓬溪县文井场三台观(今文井镇百恒村五社、六社)。子三:胡应秩、胡应穗、胡应秋。胡应秩后裔聚居于今蓬溪县罗戈乡石牛村三社;胡应穗、胡应秋后裔分别聚居于今蓬溪县文井镇百恒村五社、六社。

    胡大国为文井胡氏入川始祖,卒葬文井场云台观八宝山,其墓今存。文井胡氏字派为:其大应廷联,永正家兴传,世代开文运,学成第耀先,后德才万载,光荣定胜前。胡大国一支今已下传十三代,子孙繁盛,瓜瓞绵延,遂称文井望族。

文井胡氏从西周胡公满算起,至今已传至130余代了,足征文井胡氏源远流长矣。其源流世系如下:

胡公满(西周时人,舜帝34世孙,胡氏得姓始祖),传23世至胡澄(春秋时人),澄传41世至胡藩(南朝刘宋太子左卫将军、江西华林始迁祖),藩传11世至胡秉(唐太宗宏文馆讲书),秉传1世至胡机(唐高宗时进士),机传13世至胡清献(江西饶州刺史),献传1世至胡城(唐末进士、侍御史),城传30余世至胡其祥(明木清初湖北麻城县人),祥传1世至胡大国(文井胡氏入川始祖),胡大国后裔今已传至13世,笔者为胡大国第九世孙,即:胡大国→胡应秋→胡廷旭→胡联坤→胡永涵→胡正敏→胡家勤→胡兴恒。

参考文献:
    一、湖北省麻城县《胡氏宗谱》,清道光五年(1825)木刻本。
    二、四川省蓬溪县文井镇《胡氏族谱》,2000年9月出版。
    三、《中华姓氏谱•胡姓》,现代出版社、华艺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四、《中华姓氏通史•胡姓》,东方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
    五、《中华胡氏宝典》,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年2月出版。
    六、《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广东2004年10月出版。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08-29
勤奋耕耘 硕果满枝   ——记文史专家胡传淮
勤奋耕耘 硕果满枝   ——记文史专家胡传淮
  夏嘉福
http://tieba.baidu.com/f?kz=569245954  

成功总是垂青于那些具有潜力而又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人们;成功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一朵开在漫胡传淮在苏州留园长崎岖道路尽头的鲜花,只有你通过这条道路上所有的考验的时候,才能将它捧在你的手上;成功是一枚勋章,它只奖励给那些真正付出过巨大劳动和汗水的人。著名学者、文史专家、巴蜀文化和张船山家族及著作研究家胡传淮先生年过不惑,就著书30余种、约500万字,他无疑是应当获得这种奖赏的人。   

一   胡传淮于1964年8月出生在四川省蓬溪县文井镇百恒村,他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人。1972年,正在上小学的胡传淮,在“文革”中,常听老农忆苦思甜,就向老农民讨教村史社情的文字记载,人家告诉他:“哪有什么文字记载哟,全部是凭脑子记、口头传下来的。”胡传淮就想,将来我有文化了,要把农民们讲的东西记下来。   读中学时,见历史书后总是有“乡土教材,各地自编”的附言。胡传淮就问老师:“我们有自编的乡土教材吗?”老师说:“我们这里还没有。”胡传淮心里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编乡土教材!
  在读大学的岁月里,胡传淮对古典文学情有独钟,潜心攻读历代诗词小说,他准备毕业后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人生有了目标,精神便有了寄托。然而怎样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呢?胡传淮的老师、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著名国学研究家龙晦先生曾对他说:“四川的学者应该把研究的目光瞄准在本土历史文化上,就如同土特产,人无我有,具有特色。”又指出:“要研究清诗,先选择一个地域、一个小群体、一个家族或者只是一个人,仔细读去,不要被《清诗纪事》中那些评价迷惑,这样庶几可得清诗之真。”这些话使胡传淮豁然开朗。他想,许多外地学者都重视巴蜀文化,而生于斯、长于斯的他又岂能视而不见呢?心中的盲点蓦地消逝,心情也自然舒畅起来。于是胡传淮把研究目标定位在明清文学,瞄准巴蜀文化,聚焦到川中遂宁籍宋代学者王灼、明代女散曲家黄峨、清代著名诗人张问陶三人身上。   

二   为了这些理想,胡传淮走上了一条荆棘丛生的艰苦道路。
  1993年,胡传淮从受人敬重的高中语文教师的岗位上调入蓬溪县政协从事文史研究工作,使他更加有了用武之地。他如饥似渴博览群书,很快就进入了角色,用那支早就小有名气的笔,为蓬溪编纂了一辑又一辑可资历史借鉴的地方文史资料。那年他才29岁,是当地文史工作者中不多见的年轻人。由于他全心身地投入,每年征编一辑《蓬溪文史资料》,质量均属上乘,使蓬溪政协的文史工作走在了遂宁市的前列,在四川省文史界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胡传淮喜欢读书,也喜欢买书,走到那里买到那里。“满街繁华皆过眼,独钟书市久流连。”他藏书万余册,均为蜀中地方文献,陋室皆为书塞满。好友形容其书“好比用砖砌成的堡垒,足以惊倒邻墙。”胡传淮并不富裕,他舍弃了不少个人娱乐和生活享受,把节省下来的钱全部用于买书,几十年来,从不间断。他的精神生活是很丰富的,初交胡传淮,我便认识了为求知而甘于清廉的他。   胡传淮为人随和,心存厚道。为了自己的追求,他不打麻将,不上舞厅,不随便交际应酬,不浪费时间和精力。他说,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孤独是最好的自由,寂寞是最真实的快乐。现在的胡传淮已是四川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员、蓬溪县政协常委、文史学习委员会主任、蓬山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船山诗词学会蓬溪分会会长、涪江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张船山研究会学术顾问、四川省楹联学会理事、蓬溪县作家协会副主席,2006年又被中共蓬溪县委、蓬溪县人民政府命名为蓬溪县第四批拔尖人才,工作十分繁忙。因此,除了开会和必须的集体活动,无论节日或假期,他全把精力投入到读书、研究和写作上。
  胡传淮主要从事清诗、巴蜀文化和乡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他僻处县城,资料十分缺乏。许多地方文献,都是宋元明清刻本,属于珍贵文物,无法购买;怕影响古籍纸张,也不能复印,只有靠手抄。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几年来,胡传淮已抄录古籍10余部、200多万字,如:1994年5月,抄录了民国本《遂宁县志》;1995年9月,抄录了清光绪本《潼川府志》;1996年3月,抄录了民国本《南充县志》;1996年8月,抄录了《历代射洪县志汇编》;1997年3月,抄录了清刻本《吕半隐诗集》;1998年4月,抄录了民国本《遂宁张氏族谱》;2002年11月,抄录了《清诗纪事》……。现在,胡传淮抄录的笔记本多达100余个,写坏了钢笔10余支。为了抄书,他常常忙得没有白天黑夜;抄得头昏了,就用冷水洗脸,清醒后再抄。   时下能专心治文史之学者不多;治文史的学者中,不尚空论而尚笃实者也不在多数。像胡传淮这样能脚踏实地、做扎实的文献工作者,确实难能可贵,让人感动万分。埋头苦干,穷且益坚,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群学者,我们这个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才能穿过岁月中无数次浩劫,得以薪尽火传!   

三   胡传淮用力最多的研究对象是清代乾嘉年间的大诗人、大书画家张问陶及其家族。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号船山,乾隆进士,官至山东莱州知府;其祖籍为今四川省蓬溪县金桥乡黑柏沟两河口翰林村(1954年由遂宁划归蓬溪),著有《船山诗草》。由于过去政治因素的干扰,一些文学史对张船山或语焉不详,或略而不谈。但胡传淮自有看法,他不盲从别人的观点,以史实作依据,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客观评价张船山这个历史人物。
  1988年,在成都读大学期间.胡传淮就开始搜集有关张船山的资料。节假日,他从四川教育学院乘公共汽车到四川省图书馆抄阅资料。他一坐就是一整天,中午仅用馒头开水充饥,当离开图书馆时,常常是夜幕降临。正是这种不畏艰辛、锲而不舍的精神,使他在短短几个月里,便抄录了26卷《船山诗草》,约50万字。   1998年4月,为了编著《张问陶年谱》,胡传淮自费到金桥乡两河口船山故里,搜遗考古。寻求古碑,查阅族谱;扶桑牵桐,翻山越岭,考察了两河口唐家湾月亮坪张船山墓址及张氏家族墓群。与张氏后裔张隆俄、张清廉等人座谈,记录了几大本有关张氏家族的珍贵史料。   胡传淮长年累月地涵泳于各种典籍之中,钩沉探微,揣摩研究,认真将古代文学史、目录学、绘画史、书法史、佛教史、道教史等,仔细梳理一遍,并反复研读张问陶原著,使其学识精进,日趋成熟。   胡传淮的生活平平淡淡,他常说:“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但这正是一位真正的学者所需要的状态。在漫长的平淡岁月里,他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点一点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点和据点,抵达了这些学问的堂奥,优游于各种古老的知识体系中,他用他日积月累的丰富知识,砌高了他出击的起点和地平线,他终于站到了一个很高的学术平台上,在平凡中创造了不平凡。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00年1月,胡传淮编著的《张问陶年潜》一书,终于在巴蜀书社出版发行,好评如潮。在四川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评奖中,该书荣获优秀成果奖;在遂宁市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中,荣获一等奖;在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第四次优秀作品评奖中,荣获著作二等奖。该书首印,争购一空。随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将该书入选“巴蜀文化研究丛书”,并将其修订再版列为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重大科研项目。2005年1月,《张问陶年谱》(修订本)由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
  近十余年来,胡传淮厚积薄发,相继出版了《王灼集校辑》(合著,1996年巴蜀书社出版)、《锦绣蓬溪》(参编,1997年四大学出版社出版)、《巴蜀古诗选解》(参编,1998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大英风物志》(合著,1999年巴蜀书社出版)、《张船山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执行主编,2002年中国三峡出版出版)、《巴蜀古文选解》(参编,2002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张鹏翮诗选》(2006年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千年逸响:蓬溪诗词史略》(2008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张问陶研究文集》(主编,2009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船山诗草全注》(副主编,2010年巴蜀书社出版)、《张船山书画年谱》《清诗人张问安年谱》《张问安诗选》《芝溪集》《蓬溪诗存》《川北名胜高峰山》《吕潜诗选》《蓬溪名胜诗联集》《笑问君从何处来:蓬溪姓氏备征》《赤城春秋》《胡氏族谱》《蓬溪县诗词志》《蓬溪县政协志》《蓬溪文史资料》《蓬溪县志·人物志》《蓬溪文献丛书》《张氏文丛》《张鹏翮年谱》《蓬溪家谱碑传集》《蓬溪家谱序跋集》《一本写给康熙帝看的书——烬余录注》等30余部专著;在《社会科学研究》《红楼梦学刊》《中国韵文学刊》《蜀学》《苏州大学学报》《聊城大学学报》《西华大学学报》《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谱牒学论丛》《中华读书报》等学术报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编纂著述、论文、诗词等,多达500余万字;论著多次荣获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等级奖。可谓著述等身,硕果累累。
  胡传淮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赞誉有加,其专著发行至欧美、日本、韩国和台港澳等地,产生了很大影响。   国学大师王利器先生读了胡传淮整理的《王灼集校辑》后说:“吾蜀宋代文化,展现眼前,为之神往,实整理蜀宋文化之力作也。”日本东京庆应义塾大学中文研究所池泽滋子博士读了《王灼集校辑》后,给胡传淮来函说:“这样的好书,对宋代文化研究者,定有重要参考价值。”后来,池泽滋子在她所著《丁谓研究》一书中,多次征引了《王灼集校辑》中的有关资料。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社会科学研究》和《天府新论》均在1997年第1期,分别以《金石有声,不考不鸣——读<王灼集较辑>》和《王灼研究的新成果——简评<王灼集较辑>》为题,对《王灼集校辑》一书进行了高度评价,称道该书“是一部当之无愧的、珍贵的文化精品,是巴蜀文化研究的新成果。”1999年,该书荣获遂宁市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浙江大学教授、《全清诗》编委会主任、博士生导师、著名清诗研究专家朱则杰教授说:“《张问陶年谱》是迄今为止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张问陶年谱,这个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它不仅对张问陶研究,就是对整个清代诗歌的研究,无疑都是一件大好事”;“胡先生的张问陶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至少在目前国内外还无人能够超过他。”著名清诗研究专家、福建师范大学博导陈祥耀教授说:“先生以乡谊精工评考船山先生生平,有他人难得之资料,读后深受教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刘扬忠说:“胡传淮先生的《张问陶年谱》和他考证高鹗并非张船山妹夫的文章,已经在清诗研究界和红学界产生了很大反响,胡传淮先生的学术成果,当然主要是他的学识和才力的产物。”著名清诗研究专家蒋寅研究员说:“船山于清诗地位甚为重要,研究者渺见。足下钩沉发覆,成此一编,沾溉学界匪浅。清诗浩繁,必得如足下者,积思广益,或望有陶冶功成之日也。”著名学者、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来新夏教授给胡传淮信中说:“船山先生为清代一大诗家,我少年时即读船山诗集,堪称大家。今阁下为之撰谱,可称功臣。”清史专家、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绍曾先生说:“《张问陶年谱》资料翔实,对了解张问陶生平及清诗研究,极有用处。”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廖可斌教授说:“先生之作,彰乡邦之先贤,发潜德之幽光,用力甚勤,用心甚细,良堪感佩!”
  四川宜宾学院罗应涛教授在2005年11月3日《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一部学术品格很高的好书——评<张问陶年谱>》中,介绍了《张问陶年谱》的内容、特色,称道该书:“体例完备,资料丰富,考核精审,填补了张氏和清诗研究的空白,是一部难得的学术品格很高的著作。”书中不少论断“解决了《红楼梦》研究中的悬案,推翻了许多人引证的《清史稿》的说法。”《文学遗产》2005年第3期也对《张问陶年谱》一书作了评价。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收藏了《张问陶年谱》,并致函胡传淮说:“《张问陶年谱》对新修《清史》中“张问陶传”的撰写,有重要作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2005)一书在《清代文学研究综述》中云:“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了胡传淮撰著的《张问陶年谱》。张问陶是清代性灵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撰著者历数年遍查资料,编成此书。该著概述了张问陶的世系及其家族诗人,记录其生平和创作成就,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巴蜀文学史》《遂宁市志》《遂宁古今人物》等书,亦对《张问陶年谱》作了高度评价,评曰:“《张问陶年谱》既本正史,又征诸家乘方志,搜采事实及材料最为详备,辨析亦颇精审。”陈文新《中国文学编年史》、蒋寅《清代文学研究书目》、陈才智辑《2005年古代文学研究书目》等,均将《张问陶年谱》列为重要参考书。
  钱锺书说:“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都市之显学必成俗学。”胡传淮便是这样的“素心人”。
  如今的胡传淮,已是硕果满枝,人称“蜀中才子”。然而他并不满足,仍在文史园地中默默耕耘,继续胡传淮与成镜深等注《船山诗草全注》探索。读书治学在他看来是天底下最愉快的事情,他说:“假如学问成了洪荒中的孤岛,我愿乘最后一叶方舟前往。”真令人感动。最近,他与成镜深等人合作完成了《船山诗草全注》一书,全书洋洋180余万言,这是对他国学功底的极大考验和磨炼,该书由中国社科院蒋寅先生撰序,2010年5月巴蜀书社出版发行。目前,还有《蓬溪文献丛书》《蓬溪家谱总目》等几部书的编著正等待着他。
  对于胡传淮来说,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不断探索,不断创造,用自己的劳动和创造,为家乡、为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原载】中国文学网2009-4-23
[ 此贴被南山在2010-08-29 20:45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8-29
胡传淮先生主编的《胡氏族谱》



胡传淮先生主编的《胡氏族谱》
[ 此贴被南山在2010-08-29 20:59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08-29
胡传淮诗词选
http://www.poetry-cn.com/bbs/viewthread.php?tid=287222

    赤城湖风景区(五绝)
蓬山连碧岭,幽谷下清泉。
静静赤湖水,轻舟竹影间。

           春绿赤城(七绝)
青青翠竹伴苍松,灼灼桃花笑晚风。
最是春风春雨后,满城人在绿荫中。
            青城山揽胜(七绝)
叠叠青城路几重? 白云生处杳无踪。
登临绝顶凭栏望,山外岷江山下峰。
注释:余于1984年4月、1988年11月两次畅游青城山,揽胜登临,留连忘返。站在青城第一峰绝顶呼应亭前,放眼四望,但见岷江如带,横陈天际,群山苍翠,尽在槛下;平畴房舍,宛如画图。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幽意盎然,美不胜收。此诗已入选《双珠颂——庆祝青城山都江堰名列世界文化遗产贺联选辑》(2000年12月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

            秋游蓬溪高峰山(七律)
碧云薄雾隐高峰,遍地黄花秋意浓。
次第炊烟迎曙色,嶙峋怪石沐金风。
凝眸远望千丘秀,俯首环观万木葱。
最爱栖身松柏里,名山伴我画图中。

             春游高峰山(七律)
梓东蓬北有名山,翠柏森森掩寨峦。
泉井碑林添逸兴,殿堂神像显庄严。
枝头小鸟迎春唱,园内繁花为客鲜。
纵目群丘皆拱手,高峰独耸彩云间。

           游遂州灵泉山题咏(七绝六首)
     乙亥春,余偕友人游遂宁灵泉山,寻幽访胜。山中有宋代大文豪苏轼、学者王灼、杨甲;明代状元杨慎、宰相席书;清代名相张鹏翮、大诗人张船山等历史名人遗迹、题咏。夜宿山中,赋七绝六首,以志其事。
                          一
巍巍古刹抱江流,古木千樟掩翠楼。
信是遂州名胜地,苍山岚气壑深幽。
                         二
石壁留题剔藓痕,菩萨诸佛不蒙尘。
东坡是否闻消息,含笑重来策杖吟?①
                         三
万木参天拥古刹,摩岩石刻尽奇观。
登高纵目群山小,畅饮豪吟心更宽。
                         四
闻道前贤住此峰,茅庵何故草来封?②
沧桑变换人间事,都付苍崖夕照中。
                         五
小道崎岖路径深,临岩静坐听蛙鸣。
驰神极目探春趣,鸟语松涛伴此身!
                          六
灵泉山色满江边,静夜山中人不喧。
茅店三更灯未上,一轮明月照阶前。
注释:
①东坡句:《遂宁县志》载:苏东坡曾书“七泉”二字,镌刻于灵泉山石壁上。
②前贤:指明代名臣席书、席春、席彖兄弟三人,号称“三凤”。他们曾在灵泉山中读书、游历;今“梅山书屋”遗址即其读书处。

          常乐寺揽胜(七绝二首)
                          一
佛壁雕梁尚记年,丛林深处有云烟。
缠藤古木巢黄鸟,满眼风光别有天。
                         二
畅游常乐菊花天,物态山光信有仙。 最是令人流恋处,日西犹自怕言还。
        秋游高洞环滩怀古(七律)
为游高洞驾车行,田野风光分外清。
岩畔苍藤悬日月,林间好鸟弄娇声。
临崖老柏斜斜卧,出岫白云冉冉生。
古庙新姿多壮丽,渔人到此应迷津。

            汶川大地震(七律)
惊闻噩耗痛人寰,惨象环生泪水涟。
魔鬼地沉施暴疟,神兵天降解危难。
忧疲总理嘘寒切,礼赞人民蕴韧坚。
尽瘁鞠躬当永记,一枝一叶绿心田。

               游赤城湖有感
碧水青山巧剪裁,赤湖浩渺绿丘环。
岸边垂柳无心插,岛内繁花随意开。
荡漾微波鱼戏乐,朦胧薄雾鸟飞还。
  游人可识湖中景?都是农民血汗来!

     庆澳门回归祖国(七绝二首)
                        一
东风浩荡万里吹,欣见天涯妈港归。
扫尽明清无限耻,从今华夏振声威。
                        二
珠江南海浪淘沙,游子天涯总恋家。
喜庆明珠还合浦,情深最是白莲花。

           南充北湖公园即景(七绝)
碧水微波荡小舟,多情桃李自含羞。
风华懒与人争艳,勿负春光尽日游。

         游南充西山公园(七绝)
春深竹茂芳凝碧,绿透林泉水味甘。
隔断红尘诗意远,清明时节上西山。

   访文井精忠祠有怀岳武穆(七绝)
高歌一曲满江红,收拾山河万代崇。
奇策屡施精武略,人民竞赞岳英雄。

     丙戌秋怀江西胡迎建宗兄
共仰诗雄张问陶,勤通翰柬艺文交。
至今未识先生面,折柳洪都第几桥?

  陪昆明雷宏安教授游宝屏山(七绝)
秋高气爽水清清,陪友考察上宝屏。
饱览溪山无限美,洞经音乐最迷人。

贺蓬山诗词学会成立十五周年(七绝)
蓬山诗社着先鞭,树帜赤城十五年。
古调新声扬国粹,清风雅韵继前贤。

      赞蓬溪书法家协会(七绝)
人才荟萃八方闻,笔走龙蛇传古今。
墨洒纸间名禹甸,书乡美誉九州钦。

              白塔禅院揽胜(七律)
城西山色郁青青,白塔禅林耸翠亭。
怪柏苍松封石径,崇楼峻阁护花荫。
骚人吊古寻幽迹,寺庙翻新改旧形。
多少历来兴废事,漫凭指点入闲吟。

             石龙山揽胜(七律)
危岩百尺耸峰峦,古寺摩云俯碧澜。
两岸沿溪留胜迹,一桥飞渡壮新观。
红军再过当豪饮,工部若来定倚栏。
风景堪称川北秀,江山如此足盘桓。
注释:1929年6月29日,旷继勋率部在蓬溪县牛角沟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和蓬溪县苏维埃政府,起义红军曾经过石龙山下泥井桥。唐代诗人杜甫,撰有《唐兴县(蓬溪县前身)客馆记》,载入《杜工部集》;客馆旧址在今赤城镇茶店子一带。

         读《船山诗草》有感
张氏诗名播九州,船山豪气最风流。
江南齐鲁留遗爱,满腹经纶志未酬。
诗辟新境惊宇内,画含天趣数墨猴。
遂州灵秀多才子,诗草风行几百秋。

        读《亥白诗草》有感 亥白诗名满蜀中,淡于荣利世人崇。
抚山范水真力满,沉郁顿挫有唐风。
语淡味腴追韦孟,诗才超逸称二雄。
梧桐夜雨灯前读,令人久久怀张公。

              苏州拜访朱则杰先生
     2007年10月28日至11月9日,余赴华东之杭州、苏州、无锡、上海考察学习。11月3日夜,至苏州十全街东吴饭店拜访了神交十载的来苏州大学参加“纪念钱仲联先生百年诞辰暨全国第二届清诗研讨会”的著名清诗研究专家、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朱则杰教授,联床夜话,4日晨始告别。先生曾为拙著《张问陶年谱》《张鹏翮诗选》撰序,感戴最深。此次相见,欣喜不已,特作小诗志感。
秋高气爽华东行,旖旎风光处处新。
最是令人难忘夜,姑苏城里见先生。

                                               满庭芳•春游赤城湖
     细雨初晴,赤湖翠染,野藤垂柳皆新。一园芳吐,春醉早游人。俯看萦洄碧涧,长桥下、游艇清音。分明听,姑娘一曲,抒写故乡情。      风轻烟淡淡,青松秀竹,掩映楼亭。看桃花流水,最是多情。更有少男少女,林荫里、笑语频频。芳菲径、落英脚下,俯拾漫哦吟!

                                           一萼红•秋登高峰山
     趁高秋,试登临送目,俯仰尽悠悠。山寺寒林,西风古道,多少游客淹留。寨门外、黄花郁郁,绕迷宫、曲径竞通幽。古柏枝虬,高峰雾绕,雀鸟啁啾。     四野云山叠叠,听高峰使唤,处处低头。人海沧桑,尘寰俗念,全付溪水东流。喜今日龙门道观,壮蓬山、开放展鸿猷。最爱天高气爽,更上高楼。

                                        贺新郎•游蓬溪宝梵寺
         蓬邑名珠数,算城西、宝梵壁画,茂篁修树。识记犹留明时迹,冷对沧桑几度?凝望久、情思难诉。古往今来多少事,喜而今、壁画名巴蜀。墙上画,活如虎。        蝉鸣绿柳谈今古。想当年、幻虚世界,暮钟晨鼓。如许茫茫三千界,尘海离愁最苦。众佛像、均由民塑。丹桂香飘溪水畔,最关情,翰墨丹青处。谈笑里,把琴抚。

                                          西江月•游遂宁灵泉山
      放眼涪江滚滚,低眉翠柏森森。山高路险雾层层,宝刹钟声冷冷。        几见慈航普渡,细观古迹碑铭。香烟缭绕伴青灯,难得置身明净。

                                       浪淘沙•游大英县魁山
       伫立望魁山,峰接云端。葱笼竹木映蓝天。淡抹浓妆娇似玉,仪态千般。         绝顶敢登攀,极目无边。郪江一曲起微澜。鸟唱溪流常不断,何处仙山!

[ 本帖最后由 慕陶 于 2009-8-4 20:38 编辑 ]
[ 此贴被南山在2010-08-29 21:15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08-29
丙戌秋怀江西胡迎建宗兄
胡传淮

共仰诗雄张问陶,勤通翰柬艺文交。
至今未识先生面,折柳洪都第几桥?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