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437阅读
  • 11回复

关于闽楚(衡湘)胡氏谱牒文献中部分史实问题的探讨----胡秀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22-01-09
关于闽楚(衡湘)胡氏谱牒文献中部分史实问题的探讨

湖南省衡阳市胡秀华


        为厘清宋代及明初闽楚(衡湘)胡氏谱牒文献中部分史实问题,力求正本清源,还原史实真相。笔者历时数年,就闽楚(衡湘)胡氏谱牒文献中的:“始祖说”“迁徙说”“科举出仕者”“以荫补官者”“胡安国与崇安胡氏世系说”“南岳衡山文定书院”“读衡湘胡氏一二修谱有感”“衡湘胡氏谱的前三代说”“厘清衡湘谱前三代还原史实真相”编后语等,研习考证与整理凡四万余言。旨在追念先贤,为胡文定安国公以降的前几代世系研讨尽点孝心;为铁华宗贤创建安国公世系研讨群做点服务工作;并期盼与各位宗亲、方家研讨分享。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目    录

第一章  始祖说………………………………………01
第二章  迁徙说………………………………………03
第三章  科举出仕者…………………………………10
第四章  以荫补官者…………………………………14
第五章  胡安国与崇安胡氏世系说…………………18
第六章  南岳衡山文定书院…………………………25
第七章  读衡湘胡氏一二修谱有感…………………35
第八章  衡湘胡氏谱的前三代说……………………41
第九章  厘清衡湘谱前三代,还原史实真相………49
编后语………………………………………………..62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2-01-09
第一章 始祖说

一、崇安胡氏始迁祖——钓鱼翁胡夔

闽之崇安胡氏,奉五代·十国·南唐(937—975)时某县主簿公钓鱼翁胡夔为始迁祖。

钓鱼翁官至主簿。主簿,古代文官职务。常参机要,总领府事,相似于当代市、县政府的秘书长、办公室主任一职。五代十国时政局动荡,胡夔虽官至主簿,有职有权,但也难逃时局不稳的厄运。故此,胡夔只好远离宦海,隐居他乡。诚如胡寅《斐然集·先公行状》所言:五世祖号主簿公,五代中至建州之鹅子峰下,钓鱼自晦,人莫知其所从来。后世相传云,本江南人也。亦见北宋著名理学家,胡安国同乡好友游酢《宣义胡公墓志铭》所云:“公讳渊,字泽之,姓胡氏,其先江南人,唐末避地于建州崇安之籍溪。”

二、荆楚(衡湘)胡氏始迁祖——胡安国

荆楚,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荆州,上古时九州之一。《尚书·禹贡》云:荆及衡阳惟荆州

周朝时,今湖北、湖南为楚国领地,楚之称谓源于此。荆楚胡氏源出崇安胡氏。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主簿公钓鱼翁胡夔七世孙,建州崇安人胡安国科举进士及第,一甲第三名(探花)。之后,胡安国宦途四十余载,在湖北荆门定居凡三十余年。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靖康之难,宋室南渡,时湖北荆门又遭遇兵匪之乱。是年秋冬,胡安国在门人潭州黎明、杨训引荐下,弃生生之资,渡岷江而南,举家迁徙湘潭碧泉,买地筑庐。

宋高宗绍兴二年至三年,湘潭碧泉等地陷兵匪之乱,胡安国一家50余口,四处奔走逃亡,苦不堪言。终至绍兴三年(1133)七月,全家老少好不容易在南岳衡山安顿下来。初寄居南岳胜业寺,后又在衡山紫云峰下买地筑庐。

之后湘潭碧泉、南岳衡山为胡安国一家安身立命之处,也是其后世裔孙蕃衍发祥之地。

今湖南湘潭、衡阳等地胡氏族人约数十万,绝大多数为胡安国后世裔孙,尊胡安国为衡湘胡氏始迁祖。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2-01-09
第二章  

一、元符元年,胡安国举家迁居湖北荆门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时年24岁的建州崇安县(今福建武夷山市)人胡安国,在京城开封科举进士及第,中甲科第三名(探花)。这是崇安胡氏自始迁祖主簿公胡以降,第一位光宗耀祖的科举政治明星。

是年,授胡安国常州军事判官,改授江陵府观察推官。未赴。改荆门(今湖北荆门市)府学教授。

是年,胡安国在荆门纳室,娶妻李氏。

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胡寅在建州崇安县开耀乡籍溪里出生。其父以多男不举,生活艰辛难以善治,欲将新生寅儿在盆中淹死。胡安国母吴氏夜梦有大鱼跃盆水中,急往救之,挽回了胡寅这弱小的生命。

是年,胡安国夫人李氏尚未身怀六甲,吴母嘱令胡安国收养寅儿,以此为胡安国的长子。

时在湖北荆门府学教授任上的胡安国,为了家人团聚,为了让夫人李氏带养好尚在襁褓中的寅儿。于是胡安国只好拜托姐夫,时任宿州教授范舜举偕夫人,护送父亲胡渊公和母亲吴氏,举家从世居地闽之崇安赴湖北荆门定居。

自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至宋高建炎三年(1129)秋,胡安国一家在湖北荆门定居凡三十余年。

其间:
胡安国父胡渊在荆门漳水之滨筑庐,购买田地,治农桑,自给自足。
胡安国两个弟弟胡安止、胡安老,还有一个少妹在荆门出生。
胡安国次子胡宁,季子胡宏,女儿胡申在荆门出生。
胡寅、胡宁、胡宏、胡申兄妹四人且分别在京都开封、湖北荆门成家立业。
胡寅长子胡大原在西京洛阳出生,胡大原的妹妹胡衍君在荆门出生。
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时年20岁的侄儿胡宪从闽之崇安前往湖北荆门,师从堂叔胡安国,弱冠而学,有志四方。发韧蓬蒿,至于临漳
胡安国提举湖南学事,胡宪又随左右。
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26岁的胡宪由乡贡入京师太学学习。又问学于易学大家谯定。
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胡安国母亲吴老夫人在荆门逝世,归葬荆门漳水之滨。赐永寿县君,赠令人。胡安国辞官在荆门为母亲守制三年。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十一月,胡安国父渊公在湖北荆门逝世。胡渊以子通籍封宣义郎。卒,赠中大夫。渊公也归葬在湖北荆门。
丁父忧,胡安国未赴江南东路学事任。
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胡宪35岁,取得乡试(省级)举人第一名。时因中举人大多,遂改为各地乡试第一名觐见皇上,胡宪荣幸地见到了宋徽宗皇帝。此时的宋徽宗才38岁,精神焕发,给胡宪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接下来,胡宪参加礼部组织的考试,由于临场发挥不好,名落孙山。
此时胡宪随叔父在荆门已是15年,因科举不第,又因父母年迈,只好返回家乡福建崇安。始以讲学、行医为业。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胡寅24岁,科举进士及第。


按:胡安国举家从闽之崇安迁居湖北荆门,时为宋哲宗元符元年戊寅(1098)。《衡湘谱》载说宋徽宗宣和六年甲辰(1124),有误!

二、建炎三年秋冬季,胡安国举家迁湘潭碧泉
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公元1127年,宋徽宗第九子、钦宗之弟赵构于五月初一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九月,金人入侵,荆门江陵遭遇兵乱,胡安国一家故庐财物书籍被烧抢一空。时胡宏偕同母亲王氏及家人五十余口从荆门逃难,不知何去何从。时有安国公门人好友潭州人黎明字才翁、杨训字子川相助,荐胡安国前往湘潭。

是年秋冬季,胡安国由湖北荆门避战乱,渡洞庭而南,举家徙湖南湘潭碧泉。黎明具器币前往迎接。胡安国见山好泉清,遂山筑室为家居。并以住宅为书堂,著述《春秋》,教授子弟生徒。

三、绍兴三年七月,胡安国率家人定居南岳衡山
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春,巨盗马友、孔彦舟交战于衡阳、湘潭,兵漫原野。时胡安国虽尚在京城,然由于兵荒马乱、兵连祸接,湘潭碧泉已难以栖身,家人四处逃散。
是年四月,胡寅奉家君(安国)西入邵阳。席未暖,他盗至,又南入山,与峒獠为邻,居山洞度日。

十二月,盗曹成败帅兵于衡。胡氏一家又奔走于全州,西南至灌江,与昭接境。敝三间茅房,上下五十余人,度冬及春。
绍兴二年(1132),胡安国还至丰城,遣长子胡寅回家省亲。
胡寅还家,结果全家早已逃散到今广西、清湘和灌阳一带。胡寅四处寻找,至岁末,方于荒郊野寺中找到妻儿,隆冬时节,妻子张季兰仅着夏日单衣,冷得直发抖。
绍兴三年(1133)秋七月,胡安国逃散的家人重新聚首于湖南衡山之下,初寄居南岳胜业寺。此时胡氏一家的生活算是基本定下来了。其后胡安国于南岳衡山紫云峰购置土地筑室定居,讲学授徒,著书为业。

该故居后被胡宏兄弟改建为文定书院。旧址为现湖南省重点示范中学岳云中学图书馆,图书馆门头牌匾上题有春秋楼

胡安国虽隐居衡山,也常往返湘潭和衡山两处居住,广授门徒,这一学者群体学术思想,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宋代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湖湘学派。
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冬,胡安国著《春秋传》书成,凡三十卷十万余言。上呈朝廷,深得宋高宗皇帝赞赏!屡对近臣称道,谓:深得圣人之旨,非诸儒所及也!
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四月十三日,胡安国病逝于书堂正寝。享年六十五岁。谥曰文定。

是年九月一日,胡寅兄弟将先父胡安国葬于湘潭县龙穴山(今湘潭县排头乡隐山村)。令人王氏焉。

绍兴十二年(1142),胡寅45岁,请辞永州知府任,提举江州太平观,致仕。
绍兴十三年(1143),胡寅请辞湖南永州知府任,得朝廷准允。致仕后,回到居家南岳衡山。是年,胡寅与季弟胡宏同往湖北荆门拜祭祖父母坟茔。一行数月,多逢故友,留下了不少的经典诗作唱和。

胡寅兄弟拜祭祖父胡渊之坟茔后,有诗云:
拜大父中大茔,和
仙翁真气与神游,宰树参天也不
怅念青春家塾日,共闻规训有源流。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2-01-09
第三章科举出仕者

崇安胡氏自钓鱼翁以降至胡渊公,凡六世,既没有参加科举者,也没有出仕当官者。至于谱中所载有科举和出仕当官者的先祖诸公,乃是后世杜撰的,不可信。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胡安国邀约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门高足、好友游酢为先父胡渊撰写的《宣义胡公墓志铭》有云:其先率德不耀。又胡宪《崇安胡氏谱序》所述:吾家自上世以来,虽在布衣,处闾阎,无势位可以动人。

自胡安国始,闽楚(衡湘)胡氏,科举出仕者代有人在:

一、胡安国
胡安国(1074—1138),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科举进士及第,甲科第三名(探花)。历官荆门府学教授、除太学录、迁博士,改使湖南路学事,寻命中书舍人,赐三品服;召为给事中,复除中书舍人兼侍读主讲《春秋》;除徽猷阁待制知永州,进宝文阁直学士。

二、胡寅
胡寅(1098—1156),胡安国长子。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科举中甲科进士第十名。历官西京(洛阳)国子监教授、复任驾部郎中、擢起居郎、除直龙图阁学士、迁中书舍人,赐三品服。除徽猷阁待制知邵州,改知严州,知永州。试尚书礼部侍郎兼侍讲,复知永州。

三、胡宪
胡宪(1086—1162),胡安国侄儿。弱冠而学,有志四方。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胡宪21岁,前往湖北荆门从学于堂叔胡安国,胡安国在任上,胡宪又随左右。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胡宪35岁,取得乡试(省级)举人第一名。时因中举人太多,遂改为各地乡试第一名觐见宋徽宗皇帝。接下来,胡宪参加礼部组织的考试,由于胡宪临场发挥不好,名落孙山。至宣和三年(1121),胡宪在湖北从学于叔父已是15个年头。因科举失利,加之要照顾年迈父母,决然回到老家建州讲学授徒和行医。

宋高绍兴六年(1136),时年51岁的胡宪得好友名臣吕祉、刘子羽等十人推荐,加之宋高宗皇帝垂意遗逸。诏令建州布衣胡宪特赐进士出身,添差建州州学教授。之后胡宪曾任福建安抚使幕僚,直至绍兴三十年(1160)六月,时年75岁高龄的胡宪才入朝为官,初任馆职,后改任秘书省正字。

四、范如圭
范如圭(1102—1160),字伯达,建州建阳人,胡安国姐之子。范伯达少从舅父胡安国受学《春秋》,登进士第。历官武安军节度推官,召试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史馆校勘,出为邵州、荆南府通判,以直秘阁提举江西常平茶盐移利州提点刑狱,复起知泉州。

五、胡颖
胡颖(12081272),字叔献,号石壁,胡安国的六世孙,胡大壮(常)的曾孙。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胡颖登进士第。授京秩,知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市)兼浙西提点刑狱,寻改湖南提刑兼提举常平,累官至广东、广西经略安抚使,主政广东、广西,迁京湖总领财赋。

胡颖之兄胡显,行伍出身,抗金抗元名将,以功至检校太尉。事见其舅父《宋史·赵葵传》。

胡显、胡颖的父亲胡,祖父胡覃和、曾祖父胡大壮(常原),高祖父胡宏。

衡湘谱载,胡显有子男三:位、佐、仕,皆徙江苏扬州。

湖南醴陵市醴北建安胡氏谱载,该族胡氏系胡显之后世裔孙。

湘潭中湘涌田胡氏谱载,胡颖有子男一:儒。儒有子男二:震美、震奂,皆徙江苏扬州。

江苏澄江香山胡氏谱载,自胡安国以降,五世(应为六世)祖有胡颖的记述。胡颖或为澄江香山胡氏一世祖?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2-01-09
第四章以荫补官者

荫补,世称恩荫,是古代一种恩赐和出(入)仕世卿世禄制度。尤以宋代荫补为滥。

一、享受胡安国恩荫的
胡渊1050—1119),胡渊是胡安国的父亲。胡渊自幼聪慧,始读书取进士业,但未如愿。胡安国进士及第入朝做官,其父渊公以子通籍,恩封宣义郎(享受从七品文官政治待遇,不给俸禄?)。卒,赠中大夫。

胡安止1111—1157),胡安国仲弟。胡安国父亲胡渊公逝世时,安止、安老尚年幼。兄弟二人是由兄长胡安国抚养教育成长的。胡安止用兄安国荫补朝奉郎,出为岳州(今湖南岳阳市)通判。卒,归葬衡山县云密峰之东。

胡安老1115?),胡安国季弟。据《福建通志》卷三十五记载:胡安老,字康年,用兄安国荫补官,尝知宜春(今江西省宜春市)、罗江(今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县令;终知袁州(今江西宜春市)。

胡宁1101—1157),胡安国次子。胡安国逝世后,胡宁以父荫补右承务郎(从八品)。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胡宁43岁,赴京城召试馆职,除敕令所删定官。自绍兴十三年至绍兴十九年,累官至祠部员外郎、太常丞(从四品)。后被宰相秦桧打压,被罢改外任,出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安抚司参议官达六年之久。再改任澧州(今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知府,未赴。

胡宏1105—1161),胡安国季子。胡安国逝世后,胡宏以父荫补右承务郎。胡宏因与宰相秦桧政见不合,故终身未步入仕途。胡宏以讲学授徒为业,创”“学说,开创湖湘学派,是为南宋一代大儒。

二、享受胡安止恩荫的
胡实1136—1173),字广仲,胡安止之子。以父荫补官将仕郎。但不求仕进,后广西铨选得钦州灵山县主簿。

三、享受胡寅恩荫的
胡大正(??),字伯成,(衡湘谱名曰常,拗柴谱名曰在郊),本胡寅胞长兄胡严之子。胡大正少从叔父胡寅学,常随左右,因胡寅两个小儿子相继夭亡。胡寅或许将大正抚为子?因大正比大原年长,胡大正或为胡寅长子也?胡寅逝世后,胡大正以季父胡寅荫补官,调兴化县(今福建莆田市)县尉。(县尉,县令佐官,从七品,掌治安捕监之事)。累官至泉州(今福建泉州市)佥判。

胡大原1124—?),字伯逢,(衡湘谱名曰常恂,拗柴谱名曰在祁),胡寅长子也。胡寅逝世后,胡大原以父荫补官右承务郎。因胡寅长期在外为官,胡大原少从祖父文定公学,又从叔父茆堂、五峰公学,而最终得益于五峰公学为多。胡宏逝世后,胡大原是湖湘学派几位学术强者之一,也是《知言》保卫战的主要骨干。胡大原累官尝任建康府(今江苏南京市)。张有《送胡伯逢之官金陵》诗云:

送胡伯逢之官金陵
相望数舍已云疏,远别何因执子
漫仕想应同捧檄,旧闻当不废观书。
月明淮水空陈迹,山绕新亭有故墟。
暇日更须频访古,因来为我道何如。

四、享受胡宁恩荫的
胡大经(??),胡宁长子。江西舍溪胡氏谱载,大经公以荫补官。这足以说明胡大经乃胡宁长子也。
胡大常(??),又名胡太常,胡宁季子。胡大常以父荫补从仕郎,知安福县(今隶属江西省吉安市)。
胡大本(??),胡宁次子。胡大本应可享受荫补。但他自少从叔父胡宏学,或记于胡宏名下为长子?不愿涉足官场,故终身不仕。传承家学,是为湖湘学派主要骨干成员之一。(详见《南轩集》《宋元学案》《湘潭县志》)

五、胡宏的儿子是不能享赐荫补的
胡宏虽以父荫补官右承务郎,不调。实则是终生未步入官场,其儿子是不能享受荫补的。胡宏的儿子胡大壮、胡大时毕生传承家学,将湖湘学派发扬光大,是为湖湘学派后期的主要引领者。

六、胡宪的儿子是可享受荫补的
胡宪逝世时,儿子胡愉已早亡,未曾享受恩享。孙子胡亲仁,时尚年幼。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2-01-09
第五章  胡安国与崇安胡氏世系说

一、宣义胡公墓志铭(节选)
游酢
公讳渊,字泽之,姓胡氏。其先江南人,唐末避地于建州崇安之籍溪。曾祖敏,祖容,皆率德不耀。父罕,负气节,重然诺,乡邻有竞者,不决于有司,而听其一言,环左右数百家,终岁无讼。资产本饶给,群从数数称贷,无所偿,以故致空匮,怡然终不恨。

公生而聪敏,早岁能缀文、及冠,试于有司,不与选。而益务强识,下至阴阳卜筮之书,无不精究。亲老家贫,于是往来授学江浙间……以子通籍,再封宣义郎。宣和元年十一月壬子,卒于所居之正寝。子男五人;二早卒,安国朝奉郎,新差权发遣提举江南东路学事;安止、安老皆幼。女二人;长适宿州教授范舜举,次在室。孙男女四人(寅、宁、宏、申),完贡入太学……
宋宣和二年三月

按:依据北宋著名学者、官员、胡安国同乡好友,游酢,于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撰写的《宣义胡公墓志铭》之说,胡安国为钓鱼翁胡夔的六世孙。


其世系是:
一世祖钓鱼翁胡夔
二世祖胡敏
三世祖胡容
四世祖胡罕
五世祖胡渊
六世祖胡安国。

二、斐然集·先公行状(节选)
胡寅
公讳安国,字康侯。五世祖主簿公,五代中至建州之鹅子峰下,钓鱼自晦,人莫知其所从来?后世相传云,本江南人也。曾祖容,故,不仕;祖罕,故,不仕;父渊,故,任宣义郎,致仕,赠中大夫。母吴氏,故,永寿县君,赠令人……

公,初娶李氏,继娶王氏,皆赠令人。子三人:长寅,左奉议郎,试尚书礼部侍兼侍讲;次宁,右承务郎,行尚书祠部员外郎;季宏,右承务郎。女申,适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向沈,其父和卿也。孙大原,右承务郎。公没五年之后,始生大经、大常、大本、大壮、大时……


按:依据胡安国长子胡寅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1152),撰写的《斐然集·先公行状》之说,胡安国为钓鱼翁胡夔的五世孙。


其世系是:
一世祖钓鱼翁胡夔
二世祖胡容
三世祖胡罕
四世祖胡渊
五世祖胡安国。


又按:依此文说,崇安胡氏前代世系比照游酢《宣义胡公墓志铭》之说,少了二世祖胡敏这一代。

三、胡宪创修《崇安胡氏谱》
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胡宪奉祠离开福建安抚使张宗元所属司幕府属官之职,回到家乡崇安籍溪。

胡宪精通中医,回到家乡后还开了一家药铺,起名胡居士药正铺。讲学之余,胡宪也常为人把脉开方,作为一代通儒,胡宪主旨还是讲学授徒。

始迁祖钓鱼翁胡夔自五代十国·南唐(937—975)入闽以来,凡一百八十余年。是年冬,胡宪与族贤商议,决定创修《崇安胡氏谱》。历时年余,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四月十三日,《崇安胡氏谱》告竣。胡宪为之《序》。
四、崇安胡氏谱序
胡宪
吾家自上世以来,性气刚烈,是非曲直断然不欺。虽在布衣,处闾阎,无势位可以动人,而邻里之有争讼者,往往取决于一言而两解焉,以是声称豪于一乡。至于事亲从兄,又多以孝悌闻。尝记曾祖十四公有二兄,虽已异居,每事必先咨长兄、次咨仲兄,二兄不取,而后取二兄许行而后行。如张墩葬地是也。

曾祖妣余太君感末疾,十年不离床席,饮食起居、梳沐盥、便暗,皆须人抱负扶掖。人疼痛一来,则呻吟号呼,挛束战掉,速加捏捺,摩拊不停手。良久而后,少定子孙妇女,左右奉侍,惟惧不如其意。祖妣章太君、妣余氏、叔祖妣吴氏令人,更互直侍,衣不解带,目不交睫,朝夕匪懈。

余太君常慰劳之曰:吾无以报汝等,天当汝等。吴令人果膺福庆,是生文定公,登巍科,历显任,其立朝正色直言,无所假借,所以纳忠君父之意,难死不忘。宪昔侍文定公,居漳滨十五年,见其躬事,二亲可谓尽之矣。奋由白屋,二亲安乐享禄养者二十年,皆生受官邑之封,此人间所稀有,令人慈母也。通诗书达义理,愉颜柔色,以事之不足为难。

中大公严毅豪勇,不可少犯,文定所以事之者,未始循其意,每每以正道开说中大,久而益东信之。有晚生儿女三人,初以为虑。文定视之如一,嫁幼妹与己女,装遣奁具无少异。中大临终以二荆授文定曰:二弟若不才,为汝之羞,可严敬之。文定对曰:誓不忍挞之。其后循循善诱,以学术迪以道义立之,婚宦皆克有成,立至使一家烝烝。虽妇女儿童咸知恭顺之道,实由文定躬行之化所及也。

孔子曰:人之行,莫大于孝。又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后代子孙当务勉行孝悌,以无忝所生庶几门风益,振家声不坠,岂不善哉!吾既作宗系记,因叙其事于卷,末以告尔在后之人,尚克念之。

绍兴二十六年四月十三日 宪书
五、闽·崇安胡氏前八代世系图





六、始迁祖胡夔娶妻刘氏
据崇安胡氏谱记载,崇安胡氏入闽始祖为胡夔,字佐朝,号龟山,人称钓鱼翁。五代十国·南唐(937—975)时,曾任某县主簿,避乱入闽。初寓武夷山下建阳属地温岭镇黄柏里柘阳,与白水刘氏婚配。白水刘氏出名门望族,开基始祖刘街,系唐末镇国上将军、光州大都督、工部尚书、沛国忠简公刘楚(815—900)之孙。胡夔婚后,遂迁居籍溪之滨。

(见陈国代论文集《朱子与籍溪先生》)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22-01-25
第六章  南岳衡山文定书院

一、文定书院的创建

(一)创建人

——文定书院创建人为胡寅、胡宁、胡宏兄弟,实际负责者为胡宏。

(二)书院选址

——南岳衡山紫云峰下。

(三)书院命名

——文定书院。


宋代理学名臣、一代帝王之师、湖湘学派奠基人胡安国,历时三十年著述《春秋传》,亦曰《春秋胡传》,于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在南岳衡山书成。冬十二月,胡安国缮写奏御与《春秋传》上呈宋高宗。寻进宝文阁直学士。绍兴八年(1138)四月十三日,胡安国病逝于正寝,享年六十有五。诏赠左朝议大夫,谥号文定。世称胡文定。书院即以胡安国谥号命名——文定书院。

(四)创建时间

据胡宏《文定书堂上梁文》所言:我祖武夷传世,漳水成家。自戎马之东侵,奉板舆而南迈。乃眷祝融之绝顶,实诸夏之具瞻。岩谷萦回,奄有荆、衡之胜;江湖衿带,旁连汉、沔之雄。既居天地之中,宜占山川之秀。回首十年之奔走……”从胡宏《上梁文》十年之奔走推断: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秋九月,荆门江陵遭遇兵匪之乱,胡安国故庐财物书籍被烧抢一空,为避战乱,胡安国一家数十余口从荆门逃难,得友人相助,渡洞庭而南,举家徙湖南湘潭碧泉,遂买山筑室为家居。自建炎三年(1129)至绍兴九年(1139),正好十年,从胡宏《文定书堂上梁文》所言推断,南岳衡山文定书院创建竣工时间,应为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秋冬季。

(五)经费来源

一是,朝廷赙赐的银绢应副胡安国丧事的余款
胡安国逝世后,朝廷第一次赙银绢二百匹两,第二次特赐银绢三百匹两,令湖南转运司应副丧事,两次银绢共五百匹两。应副丧事后应有结余,或许这是创建文定书堂的主要经费来源!?


二是,胡寅资助的俸禄
时胡宏兄弟三,只有胡寅因官在身,有俸禄收入;胡宏、胡宁二人虽以父荫补官右承务郎,但尚未实际步入仕途,应该没有俸禄?


三是,门人弟子捐赠
胡安国父子四人,均有门人高足,尤以胡宏。创建书院这功德之事,门人高足一定会力所能及,鼎力相助。

二、重建、重修书院纪略


(以下重建、重修的史料,主要引自《衡山县志》与衡山县胡志良宗亲《湖湘学派发源地文定书院详考》)

(一)第一次重建

时间明孝宗弘治十年丁巳(1497)。
资金来源 朝廷拨款,监察御史郑惟恒重建。
序记明孝宗朝大学士,内阁首辅李东阳受邀,撰《衡山县重建文定书院记》:衡岳之阴,宋胡文定公书院在焉……”

(二)第二次重修

时间明思宗崇桢六年癸酉(1633)。
资金来源 官府、寺僧、胡文定后裔捐资。
序记衡山知县何仕冢《重修胡文定书院并改建长寿庵记》。

(三)第三次重修

时间清圣祖康熙四十九年庚寅(1710)。
资金来源 官府拨款,僧、后裔捐资共700余两白银。
序记康熙朝大学士(宰相)陈廷敬的三儿子陈壮履,奉命撰《重修胡文定公书院记》。

(四)第四次重修

时间清高宗乾隆十五年庚午(1750)。
资金来源 衡山县府拨款。
序记衡山知县高自位撰《重修胡文定公书院并建义塾记》。

(五)第五次重修

时间清宣宗道光元年辛巳(1821)。
资金来源 衡山县府拨款与后裔捐资。
序记衡山县训导龚撰《重修胡文定书院并建义塾记》。

(六)第六次重建

时间清文宗咸丰九年己未(1859)。
资金来源 胡文定公后裔捐资。
序记晚清中兴名臣,大学士曾国藩撰《重修胡文定公书院记》:天下之书院,楚为盛。楚南之书院,衡为盛……”

(七)第七次重修

时间清德宗光绪十九年癸巳(1893)。
资金来源 衡山县府拨款,文定公后裔捐资。
序记举人唐龙骧撰《续修胡文定公书院记》。

三、文献记载(选刊)

(一)胡文定公书院

胡文定公书院在岳山西,南宋安国以宝文阁学士致仕,退居衡山十有五年,不出。有《春秋传》行于世。二子寅,宏于衡山增创书楼,各有著述。今书院祀文定先生,以二子配。大学士长沙李东阳有《记》。
(见明·万历《衡州府志》卷之七·学校志)

(二)胡安国故居

胡安国故居在岳山西南,安国以宝文阁学士退居衡山十有五年,所著有《春秋传》
(见明·万历《衡州府志》卷之二·地理志·古迹第258页)

按:胡安国徙居湖南湘潭、南岳衡山,实则只有10年(1129—1138)。

四、名人序记(选刊)

重建文定书院记
[]  李东阳

衡岳之阴,宋胡文定公书院在焉。历胜国以来,颓圯殆尽,而遗址尚存。弘治乙卯,监察御史郑君惟桓按视其地,图所以兴复之者,以属于衡州府同知邓君淮,其经理之费又皆为之区画,不出于官,不扰于民,乃上其事于朝,如其请。中为堂,祀公,配以少子宏,所谓五峰先生者。而房庑、庖厨之类皆备。又掘地得旧祭器若干,葺而完之。岁春秋,则如仪修祀事。又将聚其乡之学者居之,其所以崇儒重道者至矣!无何,会兵部何主事孟春奉使过焉,邓居因寓书京师,请予记。


案文定公本崇安人,哲宗时举进士,为太常博士、提举湖南学政事。高中时拜中书舍人,以疾求去,留兼侍读,专讲《春秋》。后以宝文阁学士致仕。盖公初患居当兵冲,徙于荆,再徙于衡,优游十五年以卒。子五峰以荫补官,家居不调,晚辞召命,创楼著书者二十余年,视公尤久,此书院之所以由建也。


公之学以尊王贱伯为本,安夏攘夷为用。当金强宋屈之时,朝野靡然,附和议者为识时,论雪耻者为生事。而公引征议,正色直言,所以警君心而治道者至矣。身既不用,其所为传,卓然成一家言。至我国朝,遂列诸学宫,用诸场屋,为不刊之典。使公用于一时,亦孰若传于后之为远哉。若五峰虽未见为用,而出处明决,未尝屈己以干禄,深得乎家学之正矣。


公今从祀孔子庙庭,天子之所亲视,儒臣之所分,天下学者之所尊祀也。况其所居之,非游宦流寓之可比。不特举而祀之,其可哉?且及门之士,私淑之人,如孔氏之有颜、孟,皆有配享从祀之列。况公作述之善有如五峰者,出而成之。征诸南轩之授受,考亭之论议,又若是著也,而可以无配乎哉?


书院之作,乃古庠序之遗制。宋之初,学校未立,故盛行于时。今虽建学置师遍于天下,无俟乎其他。而前贤往迹风教之所关亦不容废,如兹院者是也。夫祭者学之所有事也,而其所以为学岂独粢盛俎簋仪文度数之间哉?


衡之学者,读公之书,学公之学,固将亲羹墙于庙貌,思景行于高山。虽欲自画于道,而亦有不容己者矣。湖南之地,舂陵则有濂溪,岳麓则有南轩,兹院相距不数百里。遗风流泽相望而不绝也。


东阳长沙世家,盖尝登岳麓,吊其所谓书院者。闻文定公之风而有感焉,因为记之,以成贤御史及贤有司之志云。
(见明·万历《衡州府志》卷之七·学校志第841~844页)

李东阳1447—1516),明孝宗、武宗朝大学士,内阁首辅,著名学者。字宾之,号西涯,湖南茶陵人。家族世代行伍出身,以戍籍居京师。天顺八年(1464)进士第,时年十八岁。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入内阁专典诰敕。弘治八年(1495),入直文渊阁,参预机务。久之,进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武宗立,屡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加特进左柱国。李东阳年十八岁入仕,历仕英宗、宪宗、孝宗、武宗四任皇帝,职任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自明兴以来,宰臣以文章领袖缙绅者,杨士奇后,东阳而已,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学士大夫出其门者,悉灿然有所成就。明武宗正德八年(1516),卒,年七十。赠太师,谥文正。

重修胡文定公书院记
[]  曾国藩

天下之书院,楚为盛;楚南之书院,衡为盛,以隶岳故也。《岳志》注:衡书院,十又八,惟胡文定公书院独敕建,为最著,以传《春秋》故也。


公致仕隐衡,筑室紫云峰下。室后左右有山。其山之右为祝圣台,山下凿莲池,建春秋楼于其中。今春秋塘,其地也。书院即公居址。创院未详何时,当考。李西涯记曰:经胜国曰颓圯,曰遗址,日兴复,曰掘地得旧祭器,可见自宋元时已有之。意者,不创于公子致堂、五峰,其即晦庵、南轩二子乎?自弘治乙卯郑御史、邓同知重建,后至崇祯时已圯,公裔来誉、我变修复,何令仕冢为之记。康熙间,公裔殿长、影桑继修。乾隆间谢令仲元、高令自位重修。道光初,公裔省山先生、苏亭同年暨咸吉、楚池砺之、恪甫诸公,又增房庑,定祭期、复礼田,置岁修,而院制一新。龚学博坍《记》甚详。逮今不四十年,又将鞠为灌莽矣。顷接运书云:族世盛倡,率严峻等禀,请当事,纠族人醵金重新,求予记其事。


予难违运意,故不辞。顾或者曰:院毗长寿庵,修院不修庵,不顺。不知庵原在左,何令忌其东益,迁院后。谢令以压来龙,将废之,未果。况僧迭与公裔讼,则听其自兴废也,亦宜。或又曰:兹院,春、秋官祭,非家祠。胡姓私修、私祭,反小。而公不知自郑御史奏请后,虽为阖邑之义塾,而自何令永属公裔以院事,胡姓遂相继经理,卒赖以不废。不然,彼韦宙庐、潘邺侯、澹庵、南轩、白沙诸院,独非名贤耶?独非公塾耶?何至今求其故址,且有不可得知者。非以其裔不在,而院遂颓耶?


予于是益叹何令谋其周、而虑之远也。嗟呼!台榭宫室之美,有力者何难立?致不转瞬而荒芜者,有之。若夫歌楼舞馆,多在通都大邑、车马辐辏之区,当时亦足以豪,未几荆棘丛生,令人不堪回首。而惟懦林著作之地,即僻处山谷石间,亦越却常新。如文选楼”“尔雅台,直垂千百世不朽。然非有贤子孙,不失文为文献,亦昔迹今莽,故衡古院多墟。公院落,如鲁殿,灵光独巍然存也。顾予把笔而重,多感也。公以忤蔡京除名,隐此著《春秋传》,使人明君臣大义,其有功于纲常,岂浅鲜!今者干戈扰攘,忽忽十余年,而凯未奏,若明《春秋》,安得至此?予膺简命督兵,岁无虚日,丁巳读礼南归,运与旷君尧臣晋谒。予订期登祝融,属二君居停主,将跻公堂拜公像。至期,奉旨南征,不果行。运与诸君,读公之书,修公之院,是必深明《春秋》者。目击时艰,其激于义愤,当何如也?谨纪始末,书于石,用示公之后贤与诸来院肆业者。
咸丰九年己未秋八月既望
上湘  曾国藩  谨识
(见《南岳区志》卷十七第553~554页)
曾国藩1811—1872),晚清中兴名臣,湘军和洋务派首领。初名子诚,字伯函,号涤生,湖南湘乡(今属湖南双峰县)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第,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鄣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由广西进军湖南,清廷震怒。为镇压太平天国,同年底因母丧在家守制的曾国藩受命在湖南留办团练,编练湘军。四年(1854)二月发布《讨粤匪檄》,率兵出衡州阻击太平军,不敌而败。五年(1855)初,进攻江西九江、湖口,遭太平军重创。八年(1858)六月,奉诏出办浙江军务。十年(1860),加兵部尚书衔,授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次年9月,督其弟曾国荃攻陷安庆,11月,奉命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同治三年(1864)七月攻破天京(今南京),完成对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以功加太子太傅、晋一等毅勇侯,授体仁阁大学士,寻武英殿大学士,历直隶总督、两江总督等职。同治十一年(1872)三月二十日,卒于两江总督任上,年六十二。赠太傅,谥文正。

五、文定书院的变迁与没落


民国时期,文定书院改为胡氏文定小学,抗战时期改为质文小学,后即停办。民国三十五年(1946),岳云中学从长沙迁到南岳衡山,将宋代文定书院、明代甘泉书院和白沙书院作为办学基地,并将文定学校所存房屋辟为教工宿舍。1986年拆除旧房,在此建成3600m2的三层科技大楼。20029月,又对科技楼加以整修,冠名为春秋楼,并在一楼大门右侧大厅墙上刊刻晚清中兴名臣所撰写的《重修胡文定公书院记》,以志其事。至此,文定书院已不复存在。


文定书院是宋代著名理学家胡安国著述《春秋传》之所,也是胡安国季子五峰公胡宏优游衡山二十余年讲学授徒之处,还是湖湘学派主要发祥地之一。作为湖南省重点示范中学之一的岳云中学感受到湖湘厚重文化积淀,使之弦歌不辍,薪火代代相传。


20122月,岳云中学校友总会审时度势,为传承湖湘文化和南岳衡山千年文脉,决定由岳云校友总会发起筹建南岳文定实验学校。之后,南岳文定实验学校又新建了文定亭。当代学者,衡阳市人大原副主任旷瑜炎先生为之撰写了《南岳文定亭记》。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22-01-25
第七章  读衡湘胡氏一二修谱有感


衡阳、湘潭之胡氏族人,绝大多数系宋代胡文定安国公的后世裔孙。以下本文简称衡湘胡氏。
一、衡湘胡氏一修谱


据记载,衡湘胡氏一修谱告竣于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秋冬季。主持创修者为胡安国之孙,胡宏次子胡大壮,协助编修者为胡大壮的儿子胡覃和、胡覃贞。


该谱尊奉胡文定安国公为衡湘胡氏始迁祖,其文所言:衡湘何以有胡氏也?吾祖文定公系出闽之崇安。该谱其世系源流没有再往上挂靠,这就是名扬乡里、著名学者胡大壮公修谱的初衷和治史的严谨之处。


从胡大壮创修《衡湘胡氏谱》的年代往上追溯,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胡安国举家从福建崇安迁居湖北荆门,至此时已是123年;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秋冬,胡安国一家上下五十余口迁徙湖南湘潭碧泉,至此已届92年。胡安国在湖南著书讲学授徒共十余载,卒于绍兴八年(1138),至孙胡大壮创修衡湘胡氏谱,已是83年。


胡大壮创修衡湘谱,孝心可嘉,功不可没。胡安国奉为衡湘胡氏一世祖,此时胡氏一门应递传至第五或第六世了,大壮公或许是四世同堂了?


胡大壮主持一修谱时,因丁口尚不多,谱牒文献可能没有刊刻行世?或仅墨谱而已?这是因为从现存各支系的谱牒文献中,所见到赵方的《客序》,胡大壮的《自序》,均存有多个版本,叙述不一:

(一)成谱年代不一

赵方客《序》有记载为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也有记载为宋宁宗嘉定三十年,还有记载为宋理宗宝庆三年(1217);胡大壮自《序》有记载为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也有记载为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


宋宁宗是南宋的第四任皇帝,在位30年,曾使用庆元、嘉泰、开禧、嘉定四个年号,其中嘉定只有十七年。嘉定十七年,宋宁宗赵扩驾崩,太子赵昀继位,是为宋理宗。所以宋宁宗朝根本没有嘉定三十年。


赵方,衡山县人。父赵棠为胡宏门人,赵方与胡大壮同为张岳麓书院的门生。胡大壮年长赵方,胡大壮娶赵方之姐为妻?一说堂姐?


赵方为宋宁宗朝大臣,累官至刑部尚书。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卒。所以说赵方客《序》是嘉定十三年(1220)作,可信!而宝庆三年(1227),赵方已逝世六年,不可能有序?至于嘉定三十年,赵方已逝世十六年,还有客《序》一说吗?且宋宁宗朝根本没有嘉定三十年之年号。


胡大壮创修《衡湘胡氏谱》,如是嘉定十三年(1220),胡大壮时年已77岁;宝庆三年(1227),已年届84。《自序》文中有晚宋两个帝王的年号,或许均可信?!因此时胡大壮尚健在。但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更可信,也符合赵方客《序》撰写的时间。

(二)谱《序》内容过于简略

无论是自序还是客序,均与赵方、胡大壮这两位湖湘学派知名学者,朝廷大臣的学识与地位不相称?因笔者拜读胡宪为《崇安谱》作《序》有感而发。

(三)胡安国举家迁楚徙湘时间与史实不符

比如《序》文言:自闽迁楚时间为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然宣和六年,胡安国一家在湖北荆门已居住27年了。(详见本文第二章《迁徙说》)


还有迁居南岳衡山的时间,《序》文云:绍兴五年(1135)(胡安国)以徽猷阁学士出知永州,慕衡霍之胜,遂卜居紫云峰下……然此时胡安国一家在南岳衡山居住已是三年了。(详见第二章《迁徙说》)


基上述,一修时,南宋大臣、刑部尚书赵方曾撰《客序》,胡大壮撰写《自序》,均是可信的。但现存多版本的《序》文,或者已不可能是作者序文原版?因明初二修时,志华公《序》文中,曾提到一修原稿已残毁,难以知其详(见志华公二修序)。又因历经数百年,也有传抄之误。

二、衡湘胡氏二修谱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九年(1396),衡湘胡氏二修谱告竣。二修谱,主修为志华公。胡志华,本名胡一岳,字升谷,谱名志华。明洪武十七年(1384),礼部会试贡士,累官至礼部主事(主事:古代文官,主持、掌管事务,历代六部等均设有此官。明朝主事,官阶从六品)。


谱载,明洪武二十九年,志华奉诏纂修族谱,这或许是说,自明代始,民间修谱已步入鼎盛时期。宋代以前主要是以官修谱为主,比如,唐代时宰相与三公家族要向朝廷呈谱,故欧阳修编纂《新唐书》时,才有《宰相年表》行世。北宋欧阳修、苏洵始创谱牒体例,为民间修谱提供了范本。


衡湘胡氏二修谱所处的时代,正逢明初盛世;也是安国公后世裔孙枝繁叶茂,鼎盛发达时期。古人云:族旺修谱,盛世修志。担负此次修谱重任的,是安国公第九世孙,即胡宏在湘潭、衡山的第八世志字辈裔孙。胡一岳是明洪武年间礼部主事,且又是奉诏回乡纂修族谱,足可以说明明朝统治者对民间修谱重视的认知度。或者说明朝初期,中低级文官带薪回原籍主持修谱一事,应大有人在。


衡湘胡氏此次修谱,是官修与民修相结合,是胡大壮与胡大本后世裔孙兄弟携手合作,不负使命;更是衡湘胡氏族谱史上一项划时代的文化工程。该谱承先启后,敬宗睦族,意义重大,亮点多多。

(一)上承始迁祖胡文定安国公

自安国公科举进士及第、入仕、迁楚之荆门,至二修谱时已是299年;自大壮公嘉定十三年(1220),创修衡湘胡氏谱,已是177年。可见时间跨度之大。

(二)下启后昆

二修谱得以刊行,为时隔295年胡宏的后世裔孙,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编纂三修谱,留下了珍贵的文献与世系资料。使得三修时,有史可考,有谱可查。

(三)世系清楚

因年代久远,修谱最担心的是世系不清,断代难以考证。由于有了二修谱,年代世系可考,特别是自第五、六世起,族人的生卒年月,娶妻生子,生平纪略,那就更清楚了。

(四)二修时与崇安谱有过对接

因安国公系出闽之崇安,参天之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二修时,先贤们曾赴福建崇安寻根问谱,联宗亲之谊。

(五)体例完备,修谱基本要素可圈可点

比如客《序》,胡一岳公特邀明洪武朝大臣、翰林学士、著名学者刘三吾为之客《序》。二修谱能得时享誉朝野的名臣作序,是衡湘胡氏谱最大的荣光。当然没有胡一岳与刘三吾同朝共事,也不可能邀约得到。另自《序》乃胡一岳志华公所撰。


由于一修谱可能没有刊刻行世,又因其墨谱原稿残损严重。诚如志华公在自序中所述:吾族武夷之世家,此本源也。吾高祖守志公已著谱记之。第世远年湮,磨蒙壳落,不免司同形似之疑,三己亥之讹,志之(华)仍难以知其详……”刘三吾客《序》亦云:自宋元以来,前三代守志公有谱矣,然沧桑迭经,残毁不一……”


所以说,二修谱还是留下不少质疑与商榷之处。除前已述之外,还有自安国公以降的前三代,虽世系清楚,但他们生卒年以及他们的夫人姓氏或记载不全?或记载有误?


担负二修谱主修的是安国公第九世志字辈裔孙,也即胡大壮(常、胡大本(常恺)二公的七世裔孙参与合修的。胡宏季子胡大时已派开衡阳金竹园胡氏,据说该支后世裔孙未能参加二修?


刘三吾1313—1400),明代官员,著名学者。初名如孙,以字行,自号坦坦翁,湖南茶陵县人。元末,刘三吾避兵广西,授静江路儒学副提举。明兵下广西,乃归茶陵。明洪武十八年,(1385),时年73岁的刘三吾,得明初大臣,衡山县人茹荐举入朝为官,授左赞善、累迁翰林学士。刘三吾博学,善属文,时明初朝廷,一切礼制及三场取士法,多为刘三吾刊定。明太祖朱元璋甚是赞曰:以称朕意。建文二年(1400)刘三吾卒,享年88岁。著有《坦斋集》。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22-01-25
第八章  衡湘胡氏谱的前三代说


衡湘胡氏,泛指湖南省域内衡阳(衡山)和湘潭两地行政区域内的胡氏族人。据族谱和地方文献记载,衡湘胡氏绝大数族众为宋代理学名臣、湖湘学派开创者,胡文定安国公的后世裔孙。


笔者近年来拜读衡湘胡氏谱,还有福建崇安胡氏谱,受益匪浅!感恩前贤先辈们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谱牒文献资料和详细的世系源流记载。由于衡湘胡氏在中国历史上名人荟萃,尤以宋代自衡湘胡氏始迁祖胡文定以降的前三代,国史、方志、文献多有记载。为还原历史真实,不能以谱论谱,只有将读谱与读史相结合,才能还原谱牒文献史实真相,正本清源。


细品历史文献与谱牒文献的记述,衡湘胡氏谱中的前三代说确实有多处疑点,期待探讨与商榷:
一、世系与人物
(一)衡湘胡氏第一世

衡湘胡氏第一世,奉胡安国为始迁祖。胡安国有兄弟三人:胡安国,字康侯,号青山,学者称武夷先生,闽之崇安出生;二弟,胡安止,字康年,生于迁楚后的湖北荆门;三弟,胡安老,字康尧,生于湖北荆门。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秋冬季,安止、安老随兄胡安国自湖北荆门迁居湖南湘潭碧泉,之后又徙南岳衡山。关于胡安国两个弟弟的名字,谱记不一:


衡湘谱载,胡安国二弟名安正,三弟曰安天。


崇安谱载,胡安国二弟名安止,字康年;三弟曰安老,字康尧。崇安谱记载与历史文献一致,依崇安谱。

(二)衡湘胡氏第二世

衡湘胡氏第二世共七人。即胡安国有子男三:胡寅,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又岳麓先生;胡宁,字和仲,学者称茆堂先生;胡宏,字仁仲,学者称五峰先生。


崇安谱载,胡安止有子男二:胡实,胡寓;胡安老有子男二:胡宓、胡。衡湘谱曰:胡安正有子男二:胡实、胡宝;清·光绪·中湘涌田谱对胡安老的子男未作记载。


衡湘谱关于胡安国子男记载与史实相符。


胡安止和胡安老的子男记载,依崇安谱。

(三)衡湘胡氏第三世

衡湘胡氏第三世共十七人。衡湘谱曰:胡寅有子男二:常、常恂;拗柴谱曰:胡寅有子男二:在郊、在祁,两谱记载一致,只是名字不同而已。崇安谱曰:胡寅有子男三:大原、大端、大全;胡寅《斐然集·亡室张氏墓志铭》曰:胡寅子男三:大原、大端、永;崇安谱与胡寅《斐然集》记载基本一致。但次子大端14岁夭,幼子永三岁夭。
胡宁、胡宏子男的记述,衡湘谱曰:胡宁子男三:常、常憬、常恒;胡宏子男三:常恺(一说为抚子)、常、常惺;依据这一记载,胡宁、胡宏兄弟俩共有子男六人。然胡寅《先公行状》所述:“公(胡安国)没五年之后,始生大经、大常、大本、大壮、大时。”这五位先公即胡宁、胡宏之子也。然字辈比字多了一位先公?


据清·光绪湘潭中湘涌田六房七修谱载,胡宏有子男二:常(大壮)、常惺(大时),这一记载与《胡宏集·示二子》《道南源委》《湘潭县志》等记载一致。


依此说,那么大经、大本、大常三位应是胡宁之子也?


崇安谱曰:胡宁有子男一:大常,胡宏有子男四:大经、大本、大壮、大时。


毕竟胡宁、胡宏的子男均在湘潭碧泉和南岳衡山出生的,胡宁、胡宏的子男记载,依衡湘谱。


关于安止、安老的孙辈们,尽管胡安止与子胡实身后均葬在南岳衡山,但衡湘谱对他们的孙辈基本上未作记载。


崇安谱曰:胡实有子男二:大同、大有,胡寓有子男四:大年、大任、大宗、大,胡宓有子男二:大诚、大振,胡有子男二:大亨、大谦。基上述,关于安止、安老的孙辈们子男记载,依崇安谱。

二、实名与谱名(派号)


古人,尤其是名人,既有名,又有字号。为统一字辈,修谱时,族丁还冠以派号。派号即族丁个人在谱中的字辈与名字,简称谱名。谱中派号,为族丁最主要的称谓,他的重要性在于派号是己身在本族世系派序的定位;是本族辈份次的依据和称呼。


比如衡湘胡氏二修谱的主持者志华公,胡志华系胡文定九世孙,明太祖洪武年间除礼部主事,本名胡一岳,字升谷,谱名派号曰:志华,字就是该族辈份之次第。


但谱名(派号)一般不行世,只有在谱牒世系齿录中才能看到,或外人知晓不多。明洪武朝大学士刘三吾为《衡湘胡氏谱》作《客序》曰:余与仪曹(意指礼部郎官)胡一岳,邻封壤接,素钦其文定之裔……”这是说志华公在朝廷供职时,实名为胡一岳,而不是志华,志华仅派号谱名而已。


现就衡湘胡氏胡文定孙辈们在历史文献与谱牒文献中所记述的名、字号以及谱名派号予以简略的陈述一下:

(一)历代文献中的记载

诸如宋代岳麓书院湖湘学派学子、名人荐奏、胡寅《斐然集》《张年谱》《朱熹文集》《全宋文》《宋元学案》《长沙府志》《衡州府志》《湘潭县志》《衡山县志》《闽书》《建宁志》《道南源委》等历史文献中,除胡大经公未见有记载外,其他衡湘胡氏三世祖在文献中均以字辈行世,且有字号。比如:胡大正,字伯诚;胡大原,字伯逄;胡大本,字季立;胡大壮,字季履,学者称西园先生;胡大时,字季随,学者称盘古先生;但胡大常,尚未见有字号记载。

(二)崇安谱的记载

该辈是以字辈行世。但齿录过于简略,只有世系与名字。

(三)衡湘胡氏谱的记载

衡湘谱的第三代,是以字辈行世。共八人。他们是:胡寅有子男二:常、常恂;胡宁有子男三:常、常憬、常恒;胡宏有子男三:常恺、常、常惺。

(四)拗柴胡氏谱的记载

该谱,是以字辈行世。他们是:胡寅子男二:在郊、在祁;胡宁子男三:在敦、在教、在政。胡宏的子男,拗柴胡氏谱未作记述?


综上述,胡文定的三世孙,衡湘谱的字辈,拗柴胡氏的字辈,其实都不是他们的本名、实名;而是在历届修谱时,对某一支派血缘相同的辈份的族丁,冠以派号或谱名,以利于明确世系次第关系,长幼有序,以及表明本家族自身的发展历程。


然胡安国的三世孙字辈在南宋时湖湘学派中是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历史影响的。


当衡湘胡氏胡安国的后世裔孙向外界表明和推介自己是字辈某某公之后裔时,也常会被外省宗亲所质疑?前段在《安国公世系探讨》微信群中,崇安胡氏宗亲曾质疑常公是谁?江苏宗亲说,字辈是乳名。假如用常公的本名胡大壮,向外界力荐推演某一历史事件的话,那就没有任何质疑了。所以说,胡文定公三世孙如用字辈或字辈行世,这无疑使衡湘胡氏第三世祖的知名度在历史长河的传承中大打折扣,甚至将会被历史所湮没。


就说说胡大壮公吧。胡大壮是五峰公胡宏的次子,传承家学,先期受业于其父五峰公,后师从张,是为湖湘学派主要骨干成员。也曾从朱熹游,但却在《知言》的保卫战中,不以《知言疑义》为然。胡大壮终生未步入仕途,乃一介布衣,又因先父胡宏未实际步入仕途,故大壮不能享受恩荫。终生躬耕自给,读书自娱。由于他的品德、学识、涵养为时人崇敬景仰,名扬乡里,被学者尊称为西园先生。


宋宁宗嘉定五年(1210),朝廷参知政事(副宰相)卫泾(1159—1226),罢知潭州,主政湖南。会朝廷有旨,令举地方隐贤,卫泾在湖南行政区域内,广求精选,幸得其一。于是将胡大壮一人荐于朝廷,期盼宋宁宗准允胡大壮出任岳麓书院山长。由是胡大壮之人品、学养,盖可知矣。


胡大壮孝心可嘉。先伯父胡寅的史学巨著《读史管见》能得以行世传承,大壮公功不可没。《衡湘胡氏》一修是大壮公首创,其功德无量。


卫泾在湖南主政时,向朝廷荐举的隐贤的名字是胡大壮,而不是谱名中的胡常;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时任衡州知府孙德舆将胡寅《读史管记》一书刊刻面世。胡大壮为先伯父《读史管见》作序,落款名字是“嘉定著雍摄提格日南至犹子大壮谨序。也不是常守志。


《张集》《朱熹文集》《宋元学案》《长沙府志》《衡州府志》《衡山县志》《湘潭县志》等历代文献均是以胡大壮,字季履的名字行世。还有《崇安谱》的记载也是胡大壮,而不采用常守志一说。


所以笔者推测:胡文定三世孙由字辈,改为用谱名、派号字辈行世,应不是一修大壮公所定?而是明洪武年间,衡湘胡氏二修谱时先贤们构思所改的?不得不说这一改,无疑影响了三世祖字辈先公们的诸多历史荣光,也给在湖南省境之外的后世裔孙,寻根问祖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可信度的质疑。


基于此,在今后续修族谱时,如何表述三世祖名字号与派号的问题?笔者建议:可否在以下两种表述中任选一种?仅供参考。


其一,还原历史真实说:
胡大壮(11441241),字季履,学者称西园先生;谱名常,字守志。宋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甲子正月初五酉时生,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辛丑三月二十五日子时卒。寿九十八。葬……


其二,依历代谱牒文献说:
胡常11441241,字守志,号大履,别号近霍;本名大壮,字季履,学者称西园先生。宋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甲子正月初五酉时生,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辛丑三月二十五日子时卒。寿九十八。葬……


拗柴胡氏字辈三世祖也可参照表述?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22-01-25
第九章  厘清衡湘谱前三代,还原史实真相

一、衡湘胡氏始迁祖——胡安国


胡安国(1074—1138),宋代理学名臣、名儒,帝王之师;湖湘学派奠基者;衡湘胡氏始迁祖。字康侯,号青山,学者称武夷先生;谥号文定,后世尊称胡文定。宋神宗熙宁七年甲寅(1074)九月初三在建州崇安县开耀乡籍溪里(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胡坊村)出生,宋高宗绍兴八年戊午(1138)四月十三日殁于书堂正寝。享年六十有五。九月一日,葬于湘潭县龙穴山(今湘潭县排头乡隐山村)。


娶妻李氏,继娶王氏。皆赠令人。(见胡寅《斐然集·先公行状·悼亡别记》与《崇安谱》)。


子男三:胡寅、胡宁、胡宏;女一:胡申,适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向沈。

二、衡湘胡氏二世祖


(一)胡寅
关于胡寅的生卒年。衡湘谱载:胡寅生于宋哲宗元符三年庚辰(1100)。谱记载有误!实为宋哲宗元符元年戊寅(1098)。文献记载,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胡寅科举进士第,名列甲科第十名。时年24岁。


《宋史·胡寅传》载,胡寅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辛未(1151)。史载有误!实为绍兴二十六年丙子(1156)闰十月。史载,胡寅被宰相秦桧打压,被贬谪新州六年,绍兴二十一年尚在被贬第二年。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月二十二日晚上,秦桧中风死。秦桧死后,胡寅才得以复官,以徽猷阁直学士,致仕。绍兴二十六年(1156)三月,胡寅回到居家南岳。是年,闰十月十四日,胡寅卒于衡州,年五十九。谥文忠。(见《续资治通鉴·宋纪卷一百三十一》第248页)


关于胡寅的婚配。衡湘谱载,胡寅娶妻翁氏,继娶曾氏。谱记有误!实际是,胡寅娶妻张氏,继娶翁氏。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胡寅科举进士及第。是年,胡寅与兵部郎中张哿之女张季兰订婚,张季兰比胡寅小10岁,越二年结婚。宣和六年(1124),张季兰生胡大原。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张季兰在南岳病逝,年三十。葬湘潭隐山先妣王令人之右。(详见胡寅《斐然集·悼忘别记》卷二十第380~384页,《斐然集·亡室张氏墓志铭》卷二十六第535页,《斐然集·祭亡室张氏》卷二十七第506页)


胡寅(1098—1156),宋代官员,著名学者。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又岳麓先生。宋哲宗元符戊寅(1098),胡寅在建州崇安县开耀乡籍溪里村(今福建武夷山市)出生,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丙子(1156)闰十月十四日卒于衡州,年五十九。谥文忠。葬地待考?


娶妻张氏,继娶翁氏(见胡寅《斐然集·右朝奉大夫集英殿修撰翁公神道碑》卷二十六第550~556页)。又宋高宗绍兴十七年,胡宏夫人唐氏病逝,胡寅与夫人翁氏撰有《祭弟妇唐氏》的祭文。(见斐然集卷二十七第574页)。


(二)胡宁
关于胡宁,谱说与史实文献表述基本相符。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胡宏有致弟子张之书信,即《与敬夫书》言:某病渴已十余年,又见中外兄弟皆不寿,心常不自保。这是说绍兴三十年(1160)时,胡宏的两位兄长胡寅、胡宁均已去世,且享寿均未年满六十。


胡宁(1101—1159),宋代官员,著名学者。字和仲,学者称茆堂先生。因暂未见有文献记载胡宁的生卒年月,故依衡湘谱说:宋徽宗靖国元年辛已(1101)十月,胡宁在湖北荆门出生,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1159)十二月初四,年五十九。葬地待考?


(三)胡宏
关于胡宏的生卒年与婚配,文献与谱记不一:


谱记,胡宏生于宋徽宗大观二年戊子(1108)六月初九,卒于宋高宗绍兴三十年庚辰(1160)初六。


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湘潭隐山胡安国、胡宏墓记载公布,胡宏生卒年为(1102—1161)。


据中华书局《胡宏集·与秦会之书》记载,宋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胡宏43岁。上书宰相秦桧,即《与秦会之书》,胡宏自述云:积忧思与勤苦,而齿落发白,颜色枯槁,形容憔悴,身之穷固。益不敢求荣进。窃伏思念四十三年矣。依胡宏自述推算,他的出生年,实为宋宋徽崇宁四年乙酉(1105)。


至于胡宏卒年,据《张年谱》载,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十月二十五日,张自长沙前往文定书堂(一说碧泉书堂)正式向胡宏行拜师之礼。是年,胡宏卒,依绍兴三十一年计,应为公元1161年。如果胡宏卒于农历十二月前或十二月?那公元纪年也可推算到1162年。


胡宏的夫人,谱只记载何氏一人,实为两人。即唐氏、何氏。唐氏是胡宏原配,卒于宋高宗绍兴十七年(见《胡宏集·与秦会之书》;又见胡寅《斐然集·祭季弟妇唐氏》)。唐氏生子二:长子,未知名,其生年应在绍兴十二年(1142)至十三年(1143)之间?或与胡宁长子胡大经出生年差不多?绍兴十六年(1146),胡宏长子早夭,时四岁左右?唐氏的次子为胡大壮?何氏生子一,胡大时。


胡宏夫人唐氏与何氏皆出自名门。谱载:胡大壮、胡大时皆为何时所生,应有误?据张《南轩集》卷二五O载: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胡大时奉娘亲何氏之命去往武林(今浙江杭州)省亲。这是说,何氏娘家应是杭州的?或许是何氏有兄弟,也即胡大时之母舅在京师为官?既然是奉母命,胡大壮如是何氏所出,那么往杭州省亲,应是兄长胡大壮?


胡宏(1105—1161),宋代名儒、著名学者、湖湘学派开创者。字仁仲,学者称五峰先生。宋徽宗崇宁四年乙酉(1105),胡宏在湖北荆门出生,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辛巳(1161)卒,年五十七。葬湘潭县龙穴山(今湘潭县排头乡隐山村),父胡安国与母亲王氏之墓右。


娶妻唐氏,继娶何氏。
三、衡湘胡氏三世祖


第三世诸位先公,谱载与史实出入较大,有些问题尚待考证。据胡寅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1152)著述的《斐然集·先公行状》记载:时胡寅只有一子:胡大原;胡宁和胡宏的儿子共五人:大经、大常、大本、大壮、大时。


衡湘谱载,胡寅有子二:常、常恂;胡宁有子三:常惇、常憬、常恒;胡宏有子三:常恺、常、常惺。


基上述,主要疑点有:


一是,胡寅子男二中的常、常恂,不知哪位是胡大原?
二是,胡宁、胡宏的六位字辈子男比字辈中多了一位先公?
三是,六中的字号记载,有点云里雾里?比如,胡宁长子:常,字伯诚,号大正。前面已述胡大正本胡寅胞长兄胡严次子(见崇安谱),后以叔父胡寅恩荫补官兴化县尉。拗柴谱载名在郊,字常(本名大正),是为胡寅长子,应可信。怎么大正又是胡宁的长子?那么大经公又是谁?或许谱载胡宁长子常,就是大经公?胡宁次子常憬,字季立,号大本,这或许可信?胡宁季子常恒又是字辈哪一位?衡湘胡氏谱载,常恺是胡宏抚子,衡南泉湖谱载,常恺是胡宏长子;不管是抚子还是长子?五个字辈中,常恺又是字辈中哪一位?诚然,胡宏次子常(大壮)、季子常惺(大时)的记述是可信的。


四是,生卒年?胡寅《先公行状》有云:公(安国)没五年之后,始生大经、大常、大本、大壮、大时。胡文定逝于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享年六十有五。谱说:胡宁长子常生于绍兴元年(1131),次子常憬生于绍兴四年(1134)、季子常恒生于绍兴九年(1139);胡宏长子(抚子)常恺生于绍兴十年(1140)、次子常生于绍兴十四年(1144)、季子常惺生于绍兴二十七年(1157)。可以说谱载,除胡常大壮公记载可信。其他均有误!?


基上述,还是来厘清一下,衡湘胡氏三世祖诸位先公的生平简略:


(一)胡大正
据《闽书》《建宁志》和《崇安谱》载,胡寅的生父胡淳有三子:胡严、胡宪、胡寅。胡严是胡寅的胞长兄,胡严与其父胡淳终生以农耕为主。胡大正系胡严次子,有勇力、有学养,年龄要比大原大,安国公晚年时,大正就常往返崇安与湘潭衡山之间,是为两地信息使者。


胡寅致仕后,胡大正常随季父(叔父)游,先后于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绍兴十六年(1146),两次陪伴叔父赴崇安省亲。那时候交通不便,赴崇安基本靠步行,单行一次需一个月左右,可见胡大正对叔父孝心可嘉!


绍兴十六年(1146)丙寅之秋,胡寅赴崇安省亲,在胞兄胡宪家居住半年多时间。胡大正全程侍行。之后胡大正以季父胡寅之荫补官兴化县(今福建莆田市)县尉,累官至泉州(今福建泉州市)佥判。《湘潭县志》对胡大正也有记载。胡大正是可造之才,又得以叔父胡寅厚爱与栽培。胡大正记在胡寅名下,是为胡寅长子,应在情理之中。


胡大正(1120—?),字伯诚,谱派号名常又名在郊,号宿平。依谱说,生于宋徽宗宣和二年庚子(1120),基本可信,而生于宋钦宗靖康元年丙午(1126),有误!因为胡大原生于宣和六年(1124),大正是兄长,其出生年不可能少于弟大原。


(二)胡大原
胡大原(1124—?),字伯逢,本胡寅长子。谱载,胡寅次子常恂,字守信,又名在祁,号君平。如果谱名常恂,在祁与胡大原为同一人的话,那谱记生卒年等,则多有误?


真实历史是这样的,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胡大原在西京洛阳出生。时胡寅在西京教授任上。


然在衡山、湘潭出生的字辈兄弟均是安国公逝世五年后才出生的,胡大原比其他五位弟弟分别大18~24岁左右?胡寅因官长期居外,大原幼从祖父安国公学。绍兴八年(1138),祖父胡安国逝世,大原已年满十五。继从叔父胡宁、胡宏学,终得益于叔父胡宏学为多。


胡大原,年长朱熹7岁,比张大10岁。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张与朱熹在长沙岳麓书院会讲时,胡大原是为湖湘学派主要骨干成员之一。胡大原与张、朱熹亦师亦友。朱熹后质疑胡宏《知言》,张曾附和,时胡大原等与之辩论,仍守师说,不以《知言疑义》为然。


胡大原,以父荫补官右承务郎,改通直郎江南东路转运司主管文字,累官尝任建康府(今江苏南京市)。胡大原应终老金陵(今南京市)?


崇安谱载,胡大原有子男六人:里仁、绛、纬、、力仁、求仁。其实胡大原为官之前,在衡阳、湘潭已结婚生子。大原娶姑妈胡申之女向氏为妻。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胡大原因官赴金陵,时年已是四十四岁,其子女已有成年者。衡湘谱载,常恂迁永州,应是说,胡大原有子迁永州。胡寅曾两度出任永州知府,还有祖父安国公曾诏令出知永州,虽后辞,但正史方志均有记载。所以说大原有子迁永州可信。还有胡寅曾在京师杭州和严州任职,大原又居官南京、今湖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地有他们的后世裔孙,应是可信的。胡大原出身名门,即是历史人物,又是崇安和衡湘胡氏骄傲,可衡湘谱却未有记载以胡大原这名字行世,甚是有些遗憾!还不知胡常恂可否就是胡大原?
(待续)


请点击左下“2”翻页继续。。。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