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299阅读
  • 2回复

“小云南”究竟在哪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7-12-13
“小云南”究竟在哪里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7-01-11 07:11:22 ]
[上一篇] [下一篇]
小云南“千古之谜”

网摘

  以辽南为中心的辽宁大部及吉林、黑龙江部分地区,近年来在修订地方志中,常有居民口传祖籍“小云南”,但受访者均不知“小云南”身在何方。关于“小云南”出处,不仅在民间众说纷纭,国内史学界也说法不一。长期以来,它成了东北民间寻根的一大“千古之谜”。

  “小云南” 探源说法不一

  国内媒体首度公开报道对“小云南”千古之谜的探源,一年前报道原鞍山市铁西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胡忠奎历经20余年研究所得:“小云南位于今云南、贵州一带,即明代的乌撒卫”之说后,由此引发全国诸多读者广泛关注,经一年来归纳整理浮出水面的“小云南”渊源之说已有七种之多。

  “小云南系云贵一带”之说引起国家民政部门关注

  昨日,鞍山市铁西区原史志办主任,67岁的胡忠奎首度出示:他和国内部分史学家及史学爱好者经近一年来调查取证,绘制出的一幅激动人心、波澜壮阔的“小云南”先祖跨越元、明、清三代,由全国各地征讨云贵,军屯驻守,迁移山东,辗转关内的宏大历史画卷。他自言“小云南系云贵一带”之说的众多观点中最为翔实、可靠。

  另据了解,胡忠奎的考证已引起国家民政部门的关注。

  考证悬疑 “小云南”是俚称吗? “云贵说”从何而来?

  胡忠奎研究“小云南”出处始于1985年。他在修订当地地方志过程中,鞍山境内的八家子、陶官、永乐等街道的许多老者,“十有八九”称祖先来自“小云南”,但都说是老辈人世代口传,“小云南”究竟何处均不明悉。这不禁引起胡忠奎的极大兴趣——还在他孩童时期,祖母曾跟他讲过:“你的祖先是打‘小云南’过来的”。

  在一种探索血脉起点及工作责任感的推动下,胡忠奎先后到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图书馆,请教专家并查阅古籍,都没有找到有关“小云南”的资料。他又两下山东蓬莱,但县志办工作人员的答复令人失望:过去和现在,山东省都没有“小云南”这个地名。蓬莱县志办也曾对此做过调查,无果。

  但许多在蓬莱县街头巷尾的老人也都众口一词地告诉胡忠奎,他们的祖先来自“小云南”。

  1988年8月,胡忠奎再赴山东到烟台市史志办,查阅到了1988年版《蓬莱县志》中记载的珍贵史料:“元末明初,山东为元明争夺要地,明将常遇春血洗山东,山东半岛人口被杀戮殆尽,残存土著极微。明朝建立后,开始向半岛大批移民,当地人口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及永乐二年(1404年)两次由小云南的‘乌撒卫’迁入”。此即推动“云贵说”诞生的首例佐证。

  胡忠奎又查阅《元史地理志》、《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东北地方史稿》等资料证实,“乌撒卫”为明代地名,在云南、贵州交界一带,即现在的云南镇雄及贵州威宁县境内。胡忠奎认为,正如东北人对“边外”、“关里”的称谓以及有的地区自称“小上海”、“小深圳”一样,“小云南”是云贵边界一带的俚称。 

  求证探源 “千年万里移民路线图”说明了什么?

  “云贵说”随即产生另一个疑团:云南、贵州历史上是我国少数民族居住地,而自称祖先是“小云南”的东北人却又大都是汉人。胡忠奎昨日出示他和吉林谭雨明、山东张方纲等人共同研究得出的最新史学成果:揭示“小云南”先民,跨越元、明、清三个朝代,由国内各地汇聚云贵,再行迁至山东,最终辗转至东北扎根的“千年万里移民路线图”。

  “路线图”的绘制取材《蓬莱王氏家谱系》、《蓬莱王氏家谱》、《乌撒考》等民间资料、《威宁县志》、《明史》、《清史稿》等官方史料。山东的张老先生等人甚至多次亲赴云贵实地考察。

  A 明朝30万大兵讨元——先民由全国各地至云南

  胡忠奎等人认为,“小云南”先祖缘于全国各地军丁加盟的明朝征元30万大军。据考证,明初中原已经统一,云贵高原仍被元朝占据,不但屡招不降,而且屠杀使者,朱元璋决计讨伐,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初一,命傅友德为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步兵30万讨伐云南,分遣都督胡海统兵3万,趋乌撒,自将大军趋贵州。

  十二月二十三日,傅友德自曲靖直捣乌撒,元军暂时退却。傅友德下令在乌撒筑城,建筑材料和工具刚一备好,元军引兵复至,由此展开一场惨烈的“乌撒之战”。

  历经浴血奋战的傅友德30万大军,进驻云贵高原后在乌撒卫即展开军屯。据吉林谭雨明考证,从洪武十四年入滇,至永乐初年,来自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四川等地的明军驻守云南长达20余年,第二代也已长成。

  B 明朝战略转移——由云贵迁山东

  乌撒卫建成后不久,“小云南”先祖即根据明朝战略转移源源不断向山东迁移。明代初年,倭寇不断侵扰山东沿海地区,为防倭寇侵袭,明洪武中期先后在山东设置卫所,这些卫所需屯兵把守,明朝即从乌撒卫等地调兵。

  张方纲在“路线图”中仅举乌撒卫调兵至山东鳌山卫一例说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徐辉祖奉命建鳌山卫,率兵调防山东。至此,“小云南”先祖的匆匆步履在山东暂停。他们的再次大规模渡海迁移,还在三百年之后。

  C 清代垦荒——由山东至东北

  清顺治年间,清政府采取多种方式,鼓励汉人到辽东垦荒。此时,在乌撒卫参加过军屯,而后又调防山东各卫所的部分明军后裔,不断随移民潮涌入东北,投旗者为汉军,未投旗者为民籍。

  胡忠奎表示:“六百年多年过去了,我们一直没有忘记祖宗,世代口传,仍称自己来自‘小云南’。因为很少有文字记载,随时间久远,‘小云南’出处就湮灭成了‘千古之谜’”。

  探证分歧 七种渊源说各抒己见

  目前,除“云贵说”外,“小云南”出处另有山东之说,山西北部“云中之南”之说,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之说,山西运城“小运南”之说,云南省“祥云”之说,安徽“凤阳”之说共七种。东北各地的众多家谱编撰者及史学爱好者积极参与了由报道引发的大讨论,各抒己见。

  综论各方观点,“小云南”所在地可能涉及五省七地。其中,“小云南”在山西的呼声较盛。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40多年时间,山西向外省进行了多次移民,其中包括向山东移民。而“小云南”在山西的观点,主要来源于民国《平县志》记载的“云中、云州之南”之说。

  另有“小云南”在云南祥云之说,也被部分史学家视为权威观点。《徐霞客游记》曾提及“小云南驿”之名,经《中国国家地理》考证,徐霞客笔下的“小云南驿”就是云南省祥云县南18里的云南驿。

  但是,上述多种观点以及胡忠奎所持“云贵说”在向云南和贵州以及各地史志部门求证时,均未得到相应证据支持,或没有移民迁出资料,或当地从未有过“小云南”地名之说……不足而论。小云南的最终“确认”还有待进一步探证。(张健 报道) 

转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12-13
RE:“小云南”究竟在哪里?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7-01-11 07:12:08 ]
[上一篇] [下一篇]
疑案新释—与东北和山东朋友闲聊“小云南”
  
  作者 居庸关
  
  试问先祖在何处,路人皆指“小云南”。东北和山东的许多朋友都说他的祖上来自一个叫“小云南”的地方,“小云南”你在哪里?最近看了很多关于“小云南”的文章,常常被文章作者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所感动。特别是读了鞍山市铁西区区志办原主任胡忠奎和古稀老人马文清先生考证材料的报道,才知道“小云南”竟如此神秘。东北人说“小云南”在山东,而山东人却说:莫说山东从来就没有“小云南”这个地名,就连他们的先祖也来自“小云南”,使“小云南”更加扑溯迷离。长期以来在民间和社会上一直有许多人契而不舍的进行着苦苦的探询和求索。于是便有了云州之南的运城、山西洪洞的大槐树、云南的祥云、云贵川交界的乌撒卫、江苏北部的赣榆以及朱元璋的家乡凤阳等多种说法。经过当事者的调查,这些地方在历史上无论是官称或俗称都没有叫“小云南”的地域名称。那么“小云南”究竟指的是什么?
  
  经过研究,笔者认为“小云南”称呼的起源地主要在山东,而在山东凡是称其先祖来自“小云南”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些家庭都世代生活在登、青、莱州的沿海地区,其中很大一部分家庭的先祖都是明朝初年守卫山东沿海各卫所的军户,按着这一线索分析,这些人的先祖当初迁徙的时候应该是军人戍边,守备屯田的集体“调动”。山西运城说和大槐树说是政府组织的民间移民,据《明实录》记载,在明初的洪武和永乐年间,这种移民共进行了大小十八次,移民的目的地主要是河北、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史志上没有记载这些移民有军垦的性质,因此,山西运城和洪洞大槐树就是“小云南”的说法显然不能成立。
   
  历史上是否有过属于军垦戍边的大规模集体调动呢?据发表在“北海牧羊人网站”的文章《“小云南”考》记载,朱元彰统一中原后,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至十五年(1382年)闰二月,发动了有名的“明攻云南之战”。原来,元顺帝退出大都(今北京)以后,盘踞在云南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故元梁王和土酋段氏,仍忠奉蒙古国。十四年九月初一日,朱元彰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率师30万南征云南。先征曲靖,再攻昆明、乌撒,最后攻克大理(云南),至此平定云南全境。其后乌撒各部发生复叛,均被官军镇压。乌撒地处云南、四川、贵州3省交界处,为当时的一个军事重地。平定云南以后,明朝政府为开发西南,巩固边防,开始在云南屯兵。据史料记载,当时驻兵以朱元彰家乡凤阳籍士兵为主。
  
  另据侯文程著作的《青岛地区明代云南移民初考》记载,明代初期,青岛地区来自云南的移民数量较多。这些移民既不是云南土著汉人,更不是少数民族,而是受朱元璋派遣出征云南的汉族军士及其家属。据《明史》记载,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朱元璋派傅友德、蓝玉、沐英统兵13万出征云南。洪武十五年平定云南全境,便命沐英率军镇守,设卫、所分置军士,设军屯实行屯垦,自此,许多从征军士便在云南安家落户。据《登州府志》附录中之《乌撒考》中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年),朝廷曾将乌撒卫的大批汉族军士和军户调往山东,他们从陆路到重庆,乘船渡三峡顺流而下,直抵江苏的扬州,然后转大运河北至淮阴,弃舟陆行,取道赣榆、诸城、胶州而达即墨各地。”所谓云南移民乘船来山东,即指此而言。据新编《即墨县志》记载,仅明代因建立卫、所和军屯而迁入的军户达7万余人。青岛地区云南移民的祖辈都是跟随朱元璋起义的农民,他们的祖籍大多为安徽、江苏等地。这些移民带来了他们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与青岛地区当地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特有的地域文化风貌。青岛地区的某些方言、民俗与江淮地区极为相似,如咸菜在苏北称“盐渍”,而青岛地区的萝卜咸菜因是挂起来晾晒,所以称为“挂渍”(用方音读为“瓜荠”)。再如胶南的民间秧歌花鼓,颇有安徽凤阳花鼓的韵致。
  
  上述两篇文章所记载的史实基本一致,都反映了“军人戍边,守备屯田的集体调动”这一特点。那么为什么经反复查证地处今云南镇雄、贵州威宁一带的明朝始设的“乌撒卫”没有“小云南”的地域称谓呢?笔者认为,过去查证“小云南”时陷入了一个误区,就是把它当成地域名称看待,所以百查不得其解。 实际上“小云南”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一个移民族群”整体的俚称,是山东土著对千里迢迢来自云南移民集体的民间称谓,就象东北人对山东移民叫“小山东”,中原人对四川过来的人叫“小四川”一样。这里的“小”是俚称,“云南”则是地域名称,并不专指云南某地。
  
  如果这种判断成立,“小云南”中的云南就是指的早在元代就已设置的云南路,明代就已建立行省的云南省应是最合理的解释。
  
转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12-13
RE:“小云南”究竟在哪里?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7-01-11 07:13:02 ]
[上一篇] [下一篇]
三问“小云南”你在哪里?



《辽沈晚报》2002年12月13日和2003年12月8日,分别刊登了《揭开“小云南”千古之谜》、《再问“小云南”你从哪里来?》两篇寻根问祖的考证文章,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兴趣。

我的老家在辽阳属地千山脚下。记得小时候就听父辈经常讲:“咱们老孙家和村里其他几户大姓都是顺治八年拨民打山东‘小云南’过来的。”还说:“凡是从那边过来的人祖祖辈辈小脚趾盖都是瞎的。”几十年来,我一直留心查找“小云南”这个“根”到底在哪里,但一直未能如愿。

读了鞍山市家谱研究会副理事长、鞍山市铁西区区志办原主任胡忠奎老先生的考证材料,才知道“小云南”这么神秘,莫说山东省从来就没有“小云南”这个地名,就连当地人也传说祖先是从“小云南”过来的,使“小云南”更加扑溯迷离。从民国时期开始,在民间和社会一直有许多人契而不舍地追寻这个答案。笔者查阅了大量史籍,搜寻了不少相关资料,围绕“五省七地”各说进行论证,现将个人的一些初浅见解阐述如下,谨供广大史学爱好者参考。

关于“云贵说”:

原国民党政府最后一任蓬莱县长在台湾修编的《蓬莱县志稿》记载:“元末明初,山东为元、明争夺要地,明将常遇春血洗山东,山东半岛人口被杀戮殆尽,残存土著极微。明朝建立后,开始向半岛大批移民。当地人口多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及永乐二年(1404年)两次由小云南的乌撒卫迁入。”关于这段历史,在胡忠奎先生的考证材料中已有详述,即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30万大军征讨云南,尔后大批家眷随军入滇在乌撒卫等地参加军屯建卫所。云南基本平定后,时逢山东沿海一带倭寇猖獗,于是这些汉人军民又源源不断地移防山东。

对于此说的赞同点:当时向胶东半岛移民,目的之一就是加强沿海的防卫力量,那么移民成份就很可能是从云贵卫所成建制调防过来的“军户”。如1990年牟平县志办调查,该县陈姓先祖陈升,系明永乐年间由“小云南”从军海阳所落籍……这与“云贵说”是吻合的。疑点:其一,把乌撒卫(今云南镇雄、贵州威宁县境内)一带称为“小云南”的只见这位蓬莱县长一人之辞,那段历史距他修编县志时已近600年,他的根据从哪里来并没有交待。民国《牟平县志》和民国《莱阳县志》都曾就“小云南”移民问题提出过推论,说明当时都找不到准确依据,那么同一时期的这位蓬莱县长何以得到确证?其二,乌撒卫一带从古至今也没有“小云南”称谓的记载,从地理位置上推断,与“小云南”也贴不上边。须知,一个小村庄的名字都会世代传承下来,何况那么大的一个“小云南”,即使被历史湮灭了也会留下些许的传说。

关于云南“祥云说”:

据《云南概况》资料介绍: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朝在今云南省祥云云南驿设云南县;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设云南行省及云南州,州属大理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降云南州为云南县,隶大理府;1914年(另有说1918年),因云南县名与省名相重,改其为祥云县。虽然云南县改称祥云县已有80年,但民间仍称祥云为“小云南”,以有别于作为云南省的“大云南”。“祥云说”的主要依据是《徐霞客游记》中曾提及“小云南驿”之名,且指的就是祥云县南的云南驿。

对此说的不同观点:其一,“小云南驿”不等于“小云南”;其二,即使有人称祥云县为“小云南”,也应是80年前原云南县改名之后;其三,经查明朝军事编制,当时并没有在云南驿大量屯兵,而在周围的州县却设有大理卫、楚雄卫、景东卫、姚安千户所、永平千户所等。另查《云南边地移民史》一书,历史上也没有从滇西南向内地大批移民的记载。期间即使有部分军民向内地移防,也不可能高度集中在古云南的一个小县城。

关于山西“云中之南”说:

民国《牟平县志》记:“《明史·本记》载:洪武四年六月,徙山后民三万五千户于内地。西晋以来,燕曰(恒)山前,云曰(恒)山后,号称燕云十六州。”民国《莱阳县志》记:“阴山之南,恒山之北,自昔即以云称,战国时赵曰云中,秦汉时置云中郡……唐置云中郡兼置云中州,宋置云中府路,辽置云县,金元皆置云州。其地则在云中、云州之南,其土人必有以云南称者。”唐代以后的云中县、州治所即在今山西省大同市, “云中之南”,当指今山西省中南部,或延伸到河南省北部及河北省南部广大地区。

对此说的疑点:其一,移民时间不相符。《明史·本记》记载从徙山后大批移民的时间是洪武四年,而《蓬莱县志稿》记载从小云南移民的时间是洪武十五年和永乐二年。另据1990年牟平县志办调查资料记载:孙姓在该县约7000户,其中孙家埠村和小疃村孙姓均系明永乐年间由“小云南”迁来;陈姓在该县约1500户,明永乐年间陈升由“小云南”从军海阳所落籍……其二,移民目的不同。从“小云南”先后到胶东半岛的大批移民,主要目的之一应是为了加强沿海的防卫力量,而如果从“云中之南”集中迁来的移民,就只能从人口分布调整和发展经济的角度去考虑了。

关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说:

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近五十年间组织了8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将山西两府51县的百姓分别遣送到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又据民间传说,当时官府命移民全到洪洞县大槐树下集合登记造册,为防止逃跑,又在每人小脚趾上砍了一刀作为记号,从此这些人及他们的后代小脚趾盖都是复形(两辨、瞎的)。关于这段移民史,民间广泛流传两句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上老鸹窝。” “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

对于此说,笔者产生两点思考:其一,作为我国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洪洞县大槐树”是最明显的特征,如果“小云南”的移民来自于那里,从祖先流传下来的记忆决不会丢掉“大槐树”而只记住“小云南”。其二,在小脚趾上砍记号虽然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传说,但小脚趾盖是复形的却表明了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共同特征,这一“防伪标志”与我们的“小云南”祖先不正是吻合的吗?

关于安徽“凤阳”说,虽然未见详论,但据《乳山市志》资料介绍,经民间调查考证,境内居民凡称先祖于明代从“小云南”迁来的,详查具体地址,多系安徽、江苏两省北部地区迁来,其中多数是跟随朱元璋起兵,后戍边胶东落籍。看来,这一说法也是比较可信的。

综合上述考证,笔者认为有两点应予以肯定:第一,“小云南”不是一个具体的县、州地名,而是民间对一个较广泛地区的俚称。第二,由“小云南”向山东半岛移民,在明代早期较集中,后来又陆续迁入,从笔者查到的资料所见,一直延续到明正德年间(1506—1521),时间跨越140年!

    (作者孙延维,沈阳某部退休军人)



--------------------------------------------------------------------------------

作者:dihua
发表时间:2006-4-12 10:50:20

小云南在四川南宜宾地区,云南交界处。


--------------------------------------------------------------------------------

作者:居庸关
发表时间:2006-5-4 20:30:55



孙延维的分析很全面。

我比较倾向于“小云南”在安徽、江苏北部的说法。

其实考察“小云南”到底在哪里并不困难,只要考证一下自称“小云南”的姓氏的家谱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考证“小云南”名称的出处到是比较困难,因为无论谁的家谱估计都不会记载这一地名因何而来。

据我所知,现在的云南省明初以前不叫云南应叫大理,没有大云南相对照何来“小云南”之称呼?如果在祥云之南就叫“小云南”的话,还不如直接就叫云南算了。那么这个“小”是和哪个“大”相对照的呢?我想是同“云中”之南,古代的云南就是指号称“云中”之南的山西与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地区,那么紧挨着这个地方的安徽、江苏北部号称“小云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以上是个人看法,可以与诸位高人商榷。





--------------------------------------------------------------------------------

作者:太公子牙
发表时间:2006-5-28 10:50:06

我也觉得安徽江苏北部的说法比较可信。但是我又有个疑问,孙先生说的是“安徽凤阳说”,据乳山县志记载,我们老祖宗于明万历年间自安徽凤阳迁入,为何没有提及“小云南”之说。


--------------------------------------------------------------------------------

作者:居庸关
发表时间:2006-6-3 8:00:26



本人认为“小云南”只是一种民间称谓。就象东北的居民往往称山东半岛迁去的居民为“海南来的”,这种民俗叫法不上正史,当然也就不上家谱了。由此可知“小云南”的说法只是一种口头流传,比如老乡相见都要问上一句“哪儿过来的”?回答“小云南”,于是对方便心领神会,“啊,是凤阳的”。

“小云南”的说法只在山东一带流传,我想此地应距山东不远,乳山志说在江苏、安徽北部是可信的。洪武和永乐年间来自“小云南”的大部分都是军户,为防倭寇侵扰,明初曾派大批军人到山东的几个卫所戍边屯田。这些人大多都允许带家属同往,于是就形成了军户移民的特殊现象。





--------------------------------------------------------------------------------

作者:太公子牙
发表时间:2006-6-18 21:53:06



剛剛跟到跟見村的本家通了個電話,他說我們這一支是從安徽鳳陽小雲南村遷過來的。好奇怪啊!!!!!!

暑假回家需要實地調查一下。



--------------------------------------------------------------------------------

作者:沈阳八一小区
发表时间:2006-7-15 18:27:05

  我因事到外地,结果一下网就半年多没上来。今日入网急切查询,忽见庸关先生的2幅贴,如饥似渴地读来,大有觅到知音之感。其实,在若干的可能中,我最倾向于“小云南”的安徽凤阳说。望多交流。


--------------------------------------------------------------------------------

作者:沈阳八一小区
发表时间:2006-7-15 18:49:40

太公子牙说的也有道理,一并感谢!另一位老弟说在四川南宜宾地区——云南交界处,不知什么根据?


--------------------------------------------------------------------------------

作者:太公子牙
发表时间:2006-7-18 16:40:02



八一先生和居庸关先生有没有QQ哦 希望可以交流一下, QQ 345929588

就现在来看,我觉得提到“小云南”三个字最多的是在东北,而东北人对这三个字的认识源于山东而且主要是在半岛一带,现在的人可能对于这些不太在意,所以我在乳山生活了十几年也没听说过“小云南”的说法。

居庸关先生的意见里面好像反复提到了一个“对照” 其实我觉得不要抓着这两个字不放,有时候不需要对照也有这种称呼的,就像八一先生说的“小山东”“小四川” 事实上并没有“大山东”“大四川”的称呼,而这两个也是存在的。

参看我们乳山县志的介绍,我们乳山当地有很多都是当年随同朱元璋来戍边的人,尤其在海阳所等南部沿海地区,并且据县志上记载很多都是来自安徽的,所以根据这个说明“小云南”在皖北及苏北的说法可能是成立的。但是也不排除县志里面有错误记载。 据乳山县志记载乳山寨到根见高氏,是明万历年间自安徽凤阳来到了乳山,但是据到根见对高氏来源有了解的长者介绍,到根见高氏却是大约在清朝康熙年间来的乳山,这就有所出入。并且到根见的长者告诉我,到根见高氏是自安徽凤阳小云南村迁来的,这就又令人怀疑了,“小云南”应该是指一个地区,而不是一个村子才对。

后来我想到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中国汉族人有很多有“脚趾复形”的遗传现象,据传脚趾复形是因为当年洪洞迁出时那些人被官兵用刀砍的标志而留下的,于是有很多人就说只要是有这个遗传现象的就都是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来的,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所以我想胶东半岛的人都自称是小云南来的会不会是一种讹传现象,有的人不是从小云南来的,但是他们跟小云南的人生活在一起,久而久之有的人把自己的祖籍地忘记了,也记成了小云南,而有的人对自己的祖籍地又有所印象,这样的话两方面一混合就造成了现在小云南解释的复杂性,而且如果有这种现象存在的话,那么在东北应该是最突出的。



--------------------------------------------------------------------------------

作者:聊斋故事
发表时间:2006-10-22 16:57:22



还说:“凡是从那边过来的人祖祖辈辈小脚趾盖都是瞎的。”

又据民间传说,当时官府命移民全到洪洞县大槐树下集合登记造册,为防止逃跑,又在每人小脚趾上砍了一刀作为记号,从此这些人及他们的后代小脚趾盖都是复形(两辨、瞎的)。关于这段移民史,民间广泛流传两句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上老鸹窝。” “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

真的是这样,我的老辈也是这样说,而且也是事实,我们家族的小脚趾和传说的一样!



--------------------------------------------------------------------------------

作者:太公子牙
发表时间:2006-10-22 18:09:22

我就说这话不能随便乱说的,脚趾复形本来就是汉族人的一个遗传特点,并非是大槐树来的人都是这样的。不是大槐树的人他们也有同样的特征阿。我觉得大家还是不应该盲目的听信传言。有脚趾复形并不能说明是大槐树来的。


--------------------------------------------------------------------------------

作者:丹凤山人
发表时间:2006-11-5 21:07:47



小趾验甲是正宗炎黄子孙的特征之一,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但支持传说中的“小云南”应属安徽及江苏北部的说法。

转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