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31阅读
  • 0回复

青山不老松常在——记中国奇石艺术家胡松先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山不老松常在
——记中国奇石艺术家胡松先生
胡诚



胡松,安徽无为人,现居铜陵五松山。原铜陵市政协委员,民建党铜陵主委,铜陵市冶金实业公司副总经理。1952年5月出生于山东烟台,1965年春天随父母迁居祖籍无为。胶东山脉的山山水水哺育了他的童年和少年。大海启发他智慧,高山赋予他灵感。胡松先生身上既有北方人的粗犷,又有南方人的细腻。南北人生,双重性格为他以后的多元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1969年,十七岁的胡松被招工到铜陵特区鸡冠山铁矿工作。一个浑身有使不完劲的小伙子,除了上山开石采矿外,还参加很多业余活动。随着工作环境的变化、视野的开阔,他的爱好越来越广泛,喜欢文艺宣传、篮球运动、传统武术和京剧表演等。


改革开放以后,铜陵市的盆景业迅猛发展。铜陵市在全省率先成立盆景协会。铜陵市盆景协会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远学闽粤,近学江浙,经常代表安徽省与兄弟省市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政府倡导,群众参与。铜陵从事盆景业的人员越来越多,风气日行月盛。


胡松在周围人的影响和指点下集中精力钻研盆景艺术,兼习根雕制作和奇石玩赏。皖南山区的地域优势给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节假日休息日,他背上工具,怀揣两个苹果和大馍,一头扎进大山里寻找可用的素材。起早摸黑,一干就是一整天。奇花异木怪石,新桩老根,尽收囊中。铜陵、青阳、泾县等地的很多大山都留下他的足迹。干旱年份,见底的长江河床也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或许是空手而归,或许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那必须要去的,否则机会难得。无论在深山找寻,还是河边偶遇,胡松独具慧眼。在别人眼里是烧柴料,在他眼里是活生生的虫鱼鸟兽;在别人眼里是一堆无用之材的乱石,在他眼里是一颗颗通天宝玉。他经常诙谐地说,干枯的树根、冰冷的石头也是通灵的,它总是被懂它的人得到。而新的生命又被人类倍加珍爱。





长年的坚持与努力,胡松先生在盆景、根雕和赏石诸方面进步神速,佳绩连连。盆景《傲骨风姿》《榆》,根雕《一览众山小》《惊回首》,赏石《闻雷初醒》《得之象外》等作品在全国性的大赛展览评比中屡屡获奖。其中《傲骨风姿》被《盆景世界》杂志选用为封面。《得之象外》是暨南大学陈初生教授命名的。陈教授对该“象”赞不绝口并题赠墨宝。


上世纪九十年代,胡松先生更倾心于奇石收藏,以及石头盆景、假山的设计与制作。大的用吊车吊、汽车运;小的可以装在口袋里、把玩于手中。走进胡松先生的大鸿运石馆,你会看到有的石头红像血、黑比墨、白如玉、花似锦。或重沉如金、或轻浮水面;或硬如金刚,或软似泥沙。有的与水、生物、植物交织在一起,奇形怪状、千姿百态。每听一段讲述,你都会惊叹;每看一件作品,你都会喜欢。现存于铜陵市大鸿运石馆的赏石和石头盆景有近千余件,各式精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最令我敬佩的是胡松先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胡松先生对皖南山中的植物了如指掌,对全国各地的石种如数家珍。盆景有岭南派、扬派、海派等。黄金藤是制作宣纸的原材料。石头的硬度是以司为单位来计算的。安徽的灵璧石是贡石,具有痩、漏、透、皱的外形,且敲击时声如磬等特点。这些小知识,都是我从先生那里学来的。常有好奇者问,经常在大山里活动,遇到蛇怎么办?先生高兴地说,没关系没关系。蛇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只要你不靠近它,它极少主动攻击人的。当发现有蛇出没时,你最好保持静止状态。如果你慌乱逃避或运动,蛇误认为你在攻击它,反而会更加危险。有时在工作中不小心被蛇咬了,那也要区别对待。一般的蛇咬伤,自己采点草药敷敷就行了。


有一次,胡松先生去铜陵县朱村乡郎坑河周边走走。偶然发现村砂石路上有一块奇异的铺路石,红绿相间,色彩醒目。于是,他取走了这块石头,很快从别的地方搬来差不多大小的石头把路洞补上。并真诚地和当地老百姓说,我们搞赏石,只是玩玩,千万不能损坏其它人的利益。先生每次进山,无论是在开挖原材料方面、还是在使用生活用品上都非常注意保护环境。用他自己的话说,大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大山就是我的家。胡松先生对前来求学的人也是不吝指教,倾囊相授。他常言,一样的米面,百样的手段。你没有悟性,你不努力,就是教你再多也没用。搞盆景搞石头,主要还是自己亲身去实践。




观赏石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深受文人雅士和广大群众的喜爱。胡松先生年逾古稀,仍耕耘不辍。远离妻儿,克服生活上的不便,独守铜都,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在与胡松先生以及众多的艺术家接触中,我感受深切。艺术家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是执着的,在生活的道路上往往是孤寂和清苦的。


三年的新冠疫情,胡松先生几乎没有机会外出寻找新的赏石资源。六个月的小区封控,胡松先生成了笼中鸟、困中兽。为了渲泄情感、打发寂寞,胡松先生找来笔墨纸砚,试试国画创作。从来没有学画,从来没有画画的他,创作出的作品一鸣惊人,受到众多行家的一致好评。疫情后,好几幅国画被朋友一抢而空。正当大家对这事好奇时,胡松先生说,我心中有画。我能用石头垒出画,我就能用笔画出画。用石头垒画和用笔画画,道理是一样的。隔行不隔理。艺术分门别类,但艺术的道理是相同的。当一个人的艺术水准达到一定程度时,艺术便可触类旁通。胡松先生表示要像齐白石大师学习,将在晚年继续攀登新的高峰——创作国画。


胡松先生的作品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范围获奖实在太多。先生调侃地说,获奖证书一大箱子,一切只是过去,没有多大价值。最值得一提的是,在1991年铜陵市第三届盆景根雕奇石博览会上,原全国政协主席、时任铜陵市市长汪洋亲手颁发的最高荣誉奖,非常有纪念意义;《中国花卉园艺》杂志多次刊载作品;《安徽工人报》《铜陵日报》有过报道;《安徽电视台》《铜陵电视台》曾做过专题节目;1989年胡松先生入选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奇石盆景根艺花卉大观》名人录。


胡松先生客居异地,心系家乡。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在无为县文化馆举办过“胡松个人根雕艺术展”。先生对无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赞不绝口。我们也衷心祝愿先生像一棵不老的南山松,如他的名,如他的石,如他的画,翠柏常青!


图片作者简介:胡诚,网名只争朝夕,安徽无为市人,机关公务员。毕业于师范院校,喜欢诗词,部分作品散见于报刊。

本文转载:​【“全国文友写身边的无为人”征文—050】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