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故事里的“是”——浅谈胡氏宗祠中的文化特性
hawkins001发表于 2008-02-21 14:57
到龙川这块地方东耸龙峰,西持鸡冠,南有天马奔腾而上,北有长河蜿蜒而来,情不自禁地感叹到:“真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胡焱决定举家迁移到此,于是胡焱就成了龙川的第一位始祖。胡炎选择迁居龙川,是希望这块好风水能够让子孙兴旺,人才辈出,代有高官。但是胡氏家族却一直是人丁兴旺,可是仕途却不是很发达。几百年后,胡氏家族已传到第25世祖胡念五,胡念五一直在为龙川选址建胡氏宗祠已苦思冥想多年直到他遇到了风水大师人称“赖布衣”的赖文正,胡念五将自己的疑惑告诉了赖文正,风水大师大笑后说道:龙川村东龙峰耸立,村西凤山对峙,在风水学上是天龙地凤,龙凤呈祥的绝佳之地,北有登源河蜿蜒而至,南有天马山奔腾而上,龙川村依山傍水,龙川水绕村东流,汇入登源河。整个村貌成船形,颇具龙舟出海之势,堪称风水宝地。但是“胡”在当地发音类似于“浮”,也就是说胡氏在龙川这个地方会站不住脚跟,一定要请姓“丁”的人家才能将他们留住,因为“丁”音似“钉”。于是胡家的祖先就请了一户“丁”姓的小户人家来到龙川,并且将他们的祠堂做在胡氏宗祠的旁边,但是要小和简陋很多,据说胡氏的老祖先请风水先生在“丁”的这户人家的祖坟上做了手脚,让他们代代都是单传,说来也怪,丁家24代单传,而且至今“丁”姓在龙川也是单传。
图片上就是丁氏祠堂的正厅,它比高大宏伟的胡氏宗祠要小很多,但是布局都是三进式。在丁氏祠堂的正厅中央挂着一副匾,上面写着“邦家之光”,注意看看就能发现,“邦”上面的一点没有出头,意思为丁家是来帮助胡氏家族的,但是又不能帮出头。钉子多了船会沉,也不好,所以希望丁家能够世代是代单传。在胡氏的家训中也特别有交待,让胡氏世代子孙“保祖坟而庇丁命”,可见丁姓对胡氏家族的重要性
胡氏宗祠一共分为前后三进,第一进是供奉先祖牌位的地方,一些重大的祭祀活动也在那里举行,第二进是一个很大的厅堂,是作为族人议事的地方,第三进为天井,这也是徽派建筑的特色之一,具有良好的采光性。胡氏宗祠的厅堂较大,其正中挂了一副胡氏祖先胡炎的画像,这个画像也有一个小故事。当年风水先生说胡氏宗祠的第一代人一定要穿龙袍才能庇佑后人,使后代代代为官,官位显赫。于是胡氏家族的祖先请人为自己的祖先胡炎画了一副身着龙袍的画像,但是这在封建时期是不允许的,身着龙袍就意味着造反的,对皇帝不忠。于是画匠就在这幅画上做了手脚,首先他将龙袍的颜色调为土黄色,以示区别,之后他在龙袍前襟的龙头上没有点睛,那么这个龙袍也就是只有了龙袍的样子而无龙袍之实。
胡氏宗祠正厅的家具摆放也是有着深刻的含义的。大厅当中是一个合欢桌,胡适宗祠是坐北朝南的,所以它的西、东各有一排椅子,客人来时坐西面的椅子,就是所谓的西客(稀客),主人坐东面的椅子,也就是东道主,同时也显示了对客人的尊重和主人的尊贵。
大厅中的合欢桌也有很巧妙的作用。合欢桌是两个半圆拼起来的桌子,因为当时徽州男人大多出去经商,家里只剩下女人和小孩,当家中的男性出去经商时,就把合欢桌拆开来,只用其中的一个半圆,所以有男性客人来的时候,看到这家用的是一半桌子,就知道这家的男主人不在,会自觉地离开。男主人回来后,家人又会把桌子拼起来成为一个圆桌,所以我觉得“团圆”一词也来源于此。
大厅的左边悬挂着胡氏的家训和一口大钟,钟的正面刻着“国泰民安”,但是近看才知道其玄妙之处,钟上的“国”字少一点,而“民”的最后一笔竖勾却出头了,这当然不是错别字,它的含义是“国家赋税少收一点,人民多得到一点”,因为在当时苛捐杂税非常严重的情况下,百姓们希望国家能够减少一些赋税,日子也好过一点。由于龙川被认为是现在的主席胡景涛的故乡,他上位后逐渐减免了农业税,所以当地人认为,这口大钟有重要的功劳,对这口钟更加爱护有加。
胡氏宗祠的一砖一瓦都有其独特的含义。我不经意间抬头发现宗祠高高的屋檐上的每一块瓦上都雕刻着一个面孔,所有的都是严肃的威严
下一页上一页  (2/3)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