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麻城寻根记----胡德芳
南山发表于 2023-08-10 21:29
不佩服祖人的眼光,开拓奠基的竟是一块风水宝地。

然而在明初的政治大背景下,在动荡的社会氛围里,祖人一旦从军,也不得不跟随大军征战沙场,最终竟离开了这祖籍之地,远赴滇黔驻防。时间久了,来来往往也觉得疲惫了。经过两三代人之后,祖居地的印象逐渐淡了,新居所之地再荒凉也逐步适应了。正应了那首诗:“骏马骑行各出疆,任从随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皆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第三代祖人最终竟落居于贵州省大定白布河施家屯。多个朝代的新旧交替后,时序已到公元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当年的祖人们早已化作灰烬,但后裔血管里仍流淌着祖人的血液,身体里仍保留着祖人的基因。亲情割不断,血缘总相系。回到祖籍地,那种熟悉之感,那种依念之情便油然而生。傍晚,会长裕利宗贤驾车从河南赶回麻城,风尘仆仆,未作休息,就莅临聚缘宾馆会见我们。家人相见,无比温馨。裕利会长的热情接待,让我们的回家之感更加浓烈。

6 月 15 日一早,裕利会长就到聚缘宾馆同我们共进早餐。之后用车接我们到其家中,抱出了他收藏的新旧谱书,满满一箱子,供我们查阅。我们四人如饥似渴,专挑老谱查看。核实并记录荣一公迁徙麻城的时代和有关记载,收获颇丰。

老谱记载,荣 一 公 祖籍 江 西 丰城,这个祖籍 的 记 载与我们祖谱的记载吻合。“.....荣一公原籍江右於元末避徐寿辉之乱偕弟荣二携侄孫胜三徙居麻城卜宅於邑之长潭後遂为长潭胡氏歴元明至国朝盖五百有余岁矣。......”

老谱中多个版本互相印证,都记载荣一公是元季从江西南昌府丰城县迁徙而来。这说明荣一公并不是明初奉旨移民的。他是避徐寿辉之乱而来。查徐寿辉之乱,发生在公元1351年至1360 年之间,1360年徐寿辉被杀,也就没有徐乱了。说明荣一公迁徙时间在1351 年至1360年之间。荣一公是长房,携全家迁徙麻城时,偕其弟荣二,携侄孫胜三,说明他们迁徙时已是三世同堂。到洪武十四年时,已在麻城生活二十多至三十年时间。明初胡倫从戎,参与调北征南是真实可信的。

荣一公支系有两位胡倫:以义公之子胡倫是独子,且子孙连续几代都在本地繁衍,没有客外之人,不符合明朝军户条件。按照明朝军事制度,只要从军就编入军籍,成为军户。明廷规定,军户中必须有一丁男在指定卫所服役,称为正军。正军的其他子弟称为余丁。正军所属卫所往往相隔甚远,因此必须携带妻子和一名余丁一同前去,助其生活。正军死亡,以余丁替代。军户由长子世袭军籍,次子以下则为余丁。当然也可兄弟相继。每代都必须有一人从军,承继军籍,在外驻防。若父亲有官职,也由长子继承父职,享有该官职的俸禄。这是明朝保证兵源的政策。以胜公次子胡倫有弟兄三人,他的子孙连续几代都有人客外,符合军户条件,这与明朝军事制度的规定是吻合的。

本宗手抄本老谱中有“至明朝我祖大元大海大魁弟兄三人”的记载。查荣一公支系以胜公分支,以胜公下面的第三代是“学”字辈,第四代是“大”字辈。以胜公次子胡倫的长孫学元客外未归,因此大元大海大魁肯定是学元之子,因与麻城同辈的字辈相同。说明我们是学元的后代,也就是胡倫的后代了。学元客外未回麻城,定基于大定白布河施家屯,所以“大”字辈以后的字辈就不相同了。因为字辈是临时确定的,还没有制定统一的字辈,外迁者或客外者不可能带走字辈等文字资料。从名字、籍贯、祖籍、所处时代、字辈等要素来分析,都与我们的祖墓碑文和祖谱记载相对应。经过缜密分析考证,确定该胡倫就是调北征南的胡倫,就是我们的入黔始祖。我们与荣一公支系成功对接,我们的寻根问祖获得了圆满结局。寻根的成功将使我们厘清跨越三千多年的祖根祖籍,使祖源的脉络更加清晰。通过上接下连,本宗世系也能贯通古今。可谓劳苦功高。

6 月 15 日下午,麻城胡氏宗亲理事会会长胡元强、老会长胡法和、秘书长胡建明、理事胡宗权,荣一公支系会长胡裕利、理事胡裕书,景轩公支系老会长胡先铎,一行七人,从城里到乡下,莅临宋埠聚缘宾馆,与我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下一页上一页  (3/4)
回帖(1):
1楼:天下胡姓一家亲!

全部回帖(1)»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