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怎样以“两个不管”解决“两个凡是”
胡承钧发表于 2010-06-29 16:29
胡耀邦怎样以“两个不管”解决“两个凡是”

武雁萍
2010年06月29日08:50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共中央面临“两个凡是”和堆积如山的冤假错案两大难题亟待解决。尤其是“两个凡是”,仍然奉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把人们的思想禁锢在个人迷信、盲从之中,严重阻碍了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1977年12月起,胡耀邦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在此期间,他以“我不下油锅谁下油锅”的大无畏精神,平反了无数的冤假错案,挽救了千百万无辜的受难者。尤其是胡耀邦为了摆脱“两个凡是”的束缚,提出了著名的“两个不管”,与“两个凡是”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在为“六十一人叛徒集团”平反过程中,首次提出“两个不管”
  胡耀邦到中组部上任仅半个月,就接到一封邓小平、汪东兴批转来的申诉信。申诉人王先梅,是“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中蒙冤者之一、曾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的王其梅的遗孀,一个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她为5个子女受牵连、境遇坎坷而上书邓小平。
  凡是经历过“文革”的人,大都知道所谓的“六十一人叛徒集团”。1936年4月,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北方局为了开展工作,解决干部缺乏问题,报请中共中央批准,指示被国民党关押在北平草岚子胡同反省院的薄一波等61人,可以履行国民党规定的手续出狱。
  对这件事,中共中央早已做过结论,没有当作问题。“文革”开始后,林彪、康生、江青等诬陷“薄一波等人自首叛变出狱,是刘少奇策划和决定,张闻天同意,背着毛主席干的”,将薄一波等61人定为“叛徒集团”,制造了这起冤案。
  当时,61人中“文革”期间还健在的有40人,其中有22人担任副省部级以上的领导职务,13人为司局级干部。这些同志遭受迫害后,家人子女均受到牵连。
  胡耀邦接到批转来的申诉信,当天下午就委托部里两位同志去看望王先梅,以尽快帮助解决问题。他决定选择“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作为平反冤假错案的突破口,从而全面展开清理大案要案的工作。
  与此同时,胡耀邦根据薄一波的请求,派秘书去他家听了他的申诉。胡耀邦看到谈话记录后,当即写了好几页的批语。
  由于这是党内众所周知的早已作过结论的重大历史事件,胡耀邦向主管中央级重大案件的副主席和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写信提议,是不是把一些重大案件统统转交中组部复查处理。得到的答复是:只能把中央专案组第一、第二、第三办公室对一些案件的审查结论交给中组部,而有关的旁证材料、审讯记录、被审查人的申诉等文书档案,仍由中央专案组保管。
  1978年6月9日,这位副主席和其他几位同志找胡耀邦谈话,他们单刀直入地谈了“六十一人”问题。这位副主席说,中央专案组的第一办公室和第三办公室,是“文革”刚起步时党中央决定成立的,这两个办公室的案子,都是经过毛主席批定的。“六十一人”的问题是经过毛主席和党中央批准才定案的,不能随便翻过来。还有彭德怀、陶铸等人的问题,也不能随意翻过来。所以,关于这些案子,还是原来的那句话:结论材料可以交给组织部,而文书档案不能交。另外,关于一、三办的所有其他案子,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也可以交给组织部;属于敌我矛盾的,都不能交。胡耀邦耐心听完,然后答辩说,中央专案组第一、第三办公室的案子,几乎是“叛徒”、“特务”之类的敌我矛盾,哪有什么人民内部矛盾?为了对党对同志负责,我们的意见还是交给组织部复查,还是统统交。当然,这个要求不可能被同意。
  胡耀邦感到,要中央专案组移交案件已不可能!他断然决定:对这些重大案件复查平反,中组部只能另起炉灶!
  回来后,胡耀邦马上将干部审查局和政策研究室的几位同志找来,问他们:“现在有个案子,你们敢不敢翻过来?”
  几位同志表态:“实事求是,该翻就翻。”
  胡耀邦提醒他们:“这事可是要担大风险的哟!”几位同志说:“再大的风险还能超过‘四人帮’?”
 
下一页 (1/2)
回帖(5):
5楼:心装人民的人,人民心装着他!
4楼:有胆有识,敢作敢为。不愧为领袖风范。
3楼:请南山版主对软件中不能出现“胡耀邦”作修改。

全部回帖(5)»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