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明代兵部尚书胡世宁
南山发表于 2010-09-04 11:27
明代兵部尚书胡世宁
作者:徐守成栏目:乡贤前修 2004年2期
http://was.hzlib.net:8087/was40/detail?record=132&channelid=37160

贤臣不虚生,天为国家辅。
世宁有武功,清节更可取。
这是一首歌颂明嘉靖年间的兵部尚书胡世宁的诗。
胡世宁(1469-1530),字永清,号静庵,谥端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先居横塘(今笕桥西北),后徙艮山门内。出身农村,少年时代一边劳动一边读书,兼织草履。幼有大志,敬慕民族英雄于谦,尝“数梦偕于少保(于谦)立朝,与议军国事。”
成化二十二年(1486),十八岁的胡世宁,卖草履进入昌化县(今属浙江临安市),在李主事家见到一副堂联云:“子当承父业;臣必报君恩。”胡世宁认为不妥,应改为:“父业子当承;君恩臣必报。”李主事问为何要如此改,他回答说:“公压君父于臣子之下,公安心乎,故更之。”李主事听罢大为赞赏,不久后,“叩其家,赏若干金给之,而馆之于家。”是年,胡世宁参加昌化县试,获第一名,遂成昌化诸生。弘治五年(1492),举乡试第二。翌年(1493),二十五岁时,殿试传胪,为二甲第一名,进士及第。从此,走上了曲折的仕宦之途。弘治八年(1495),他被授为德安府(今山东德州)推官。德安府乃弘治皇帝的弟弟歧王的藩邸,歧王身为皇亲,骄横跋扈,鱼肉人民。胡世宁依法裁抑之。歧王责问胡世宁,他义正辞严地回答说:“此朝廷法,即殿下家法,敢不守?此朝廷民,即殿下千百年之国根本,敢不恤?”(《万历杭州府志》)歧王乃不得不收敛其淫威。
正德三年(1508),胡世宁出为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穷山僻壤,系僮瑶少数民族聚居地。胡世宁推行民族团结、发展生产、安定边疆的政策。当地土官世袭,朝廷官吏不时向他们索贿,诸酋怨叛。胡世宁决心改革旧制,下令:土官生子即可报官,承袭者年十岁以上,每逢朔望,应携去拜见太守,学习为官之道。“父兄有故,按籍请官于朝。”土官大悦,也就不再有叛乱的事发生。他离开太平时,土人走送者达数万人。
正德七年(1512),四十四岁的胡世宁,擢为江西按察副使。其时宁王宸濠拥兵自重,称霸一方,致使“南昌府地延烧万室,基地所便,悉归王府;债负所责,遍及闾阖;三司官多受钤束;问刑吏举奉成案。近者,买办行于处府,骚扰遍于穷乡。”(《西湖游览志余》)胡世宁为民请命,向正德皇帝上疏,称:“宁府威日张,不逞之徒,群聚而导以非法,上下诸司承奉太过,数假火灾,夺民廛地,采办扰旁郡,蹂籍偏穷乡。”“臣下畏祸,多怀二心,礼乐刑政,渐不自朝廷出矣。”“请于都御史俞谏、任汉中专委一人,或别送公忠大臣镇抚,”“以清乱源,销意外变。”
宸濠听说此事,勃发大怒,向钱宁等一批权幸之臣行贿,诬胡世宁妄奏,右都御史李士实、左都御史石玠,亦宁王党羽,上言“世宁狂率,当治。”皇帝听信谗言,正德十年(1515),胡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拟先返乡。宸濠又诬世宁逃跑,朝廷即命浙江巡按潘鹏把他执送江西。世宁亡命抵达京师,自投锦衣狱。在狱中他犹三次上书,言宸濠逆状。在京囚系一年多,谪戍沈阳,在冰天雪地里受尽了苦难。
正德十四年(1519),宸濠果然谋反。先时余姚人孙燧以都御史巡抚江西,被宁王所执,不屈而死。后来王阳明又以都御史巡抚江西,闻宸濠反,领军急趋吉安,传檄暴宸濠罪,并征湖广、南赣兵三十万,直捣南昌。宸濠率领的叛军攻安庆不下,听说南昌被攻破,自安庆引兵还救,在船上被活捉。
正德十五年(1520),五十二岁的胡世宁复起为湖广按察使,不久擢为佥都御史巡抚四川。正德十六年(1521),胡世宁在京师任左都御史时,其属下唐凤仪外放浙江按察使,临行前向恩师告别,并询及他在杭故居,打算为他建牌坊,以示荣耀。胡语重心长地说,我家住杭州升平巷,紧挨着褚家堂(塘),是唐代名相褚遂良的故里。褚一生为官清廉,不尚浮华,我一生以他为师表。在同一巷中,还有两人
下一页 (1/2)
回帖(6):
6楼:●方山先生文录-明-薛应旗○【胡端敏公(世宁)传】

  胡端敏公者,杭州仁和人也, ..
5楼:胡世寧“乞闲归牖,未久,忽罹痰疾薨。人皆惜其未究所抱负。”著有:《興忠録》,《胡端敏疏要》 ..
4楼:http://hi.baidu.com/%BA%FA%D6%B2%B3%CF/blog/item/c2543b4aedda122a09f7ef9b.html
2009-07 ..

全部回帖(6)»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