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浙江永康有一支“山西胡氏”
南山发表于 2011-06-18 14:39
最近,浙江永康有一位宗亲在QQ上找到我,说起他们一支的先祖为“胡证”,正巧这段时间我整理唐代胡姓进士,于是就问他是不是唐朝的那位“胡证”,他回答说正是,随后给我发来民国二十四年的族谱一套。今天得以仔细阅读,有些新的发现及感想,也随手写在下面,供感兴趣者加以关注。
永康市是浙江省胡氏的中心族居地,主要胡氏分支为五代时期的彭公系以及龙山系两大支。谱载为东晋胡凤公后裔,再上溯源流,则记载为三国时期胡综,史书有记载。现今以永康为中心,东至温州、西临金华、北达萧杭、南接缙云,周边数十县市的胡氏多为永康胡氏之衍派,南山估计此地区胡姓人口不下二十万。修建于同治年间的“龙山胡氏总祠”,当时有57个支派前来“拊主”(供奉分支祖牌),可谓是盛况空前。最近永康胡氏宗亲会成立,编撰《永康胡氏总谱》已提上议事日程。胡光宇宗亲刚刚前去访问过,受到他们的热情接待。
但永康胡氏并不是完全都为胡凤公之后裔,这一点几年前我就曾注意到。首先胡安国公支系在永康及周边地区就有存在,如城东的魁山胡氏:建宁崇安胡志宁仕永康知县,秩满民不忍舍,留家于永康县城由义坊,后析居花园山、魁山(至今尚无史料证实)。除此之外就是这支与永康胡氏完全不同宗支的“山西”胡氏了。
永康“山西胡氏”简介:
南宋绍兴四年(1134),山西平阳胡肇八世孙胡育的后裔、胡廉的幼子胡穹(1100~1187),字文明,承父荫授官承直郎,来浙江任婺州通判兼劝农事,因公去东阳,路过永康县治东25里太平乡宗仁里,有山水幽静,风景秀丽,就下马憩息,想乡曲之相同,地形之仿佛,颇有家乡风致,殊多感慨,胡穹就挂冠归田,聚族于此。为了不忘故土,因名其地为山西,后析居县城胡店巷、山坦、胡店等地。其行辈字目为:"肇造万贵善宏子丑寅表孚豫升谦贤良存德泽 贻谋本始隆世业云仍润绍统继平阳重祥裕后俊"。
祖居地
山西村 属清溪镇。始祖 为肇行胡穹,从山西平阳来浙江婺州任职,迁居于此。
聚居地
胡店巷 属古丽镇。始祖 为造行2胡贵,从山西村析居于此。
山 坦 属清溪镇。据《山西胡氏宗谱》,始祖胡琰,明万历年间从山西村析居于此。
胡 店 属古丽镇。从县城胡店巷析居于此。
给我发来族谱的就是胡店村的宗亲。
上面的简介遗漏了一点,族谱记载,该支的先祖是唐朝时期的进士“胡证”(《旧唐书》有记载,是唯一在旧唐书中列传的胡姓人物。胡证(758—828),字启中,河东人。父瑱,伯父玫,登进士第。证,贞元中继登科,咸宁王浑瑊辟为河中从事。自殿中侍御史拜韶州刺史,以母年高不可适远,改授太子舍人。襄阳节度使于頔请为掌书记,检校祠部员外郎。旧唐书 卷一百六十三 列传第一百一十三 胡证传 )
据族谱“元皇庆元年戊子年(1312年)五世孙居恬拜书”的谱序:“我胡氏自周封国至春秋时为楚所逼分官东郡之河界,再为秦所侵,延及两汉三国之间,亦未常乏人焉。隋唐以来有讳证者由节度使徙山西之平阳,遂世居焉。宋正和间讳廉曰七府君者处自山西之平阳,宠宦汴之观察使,夫人卫氏生子男七人(全是宝盖头的名字,最后两个是窿、穹)女四人。。。。。。”。
为什么起名为山西村?纪念意义,后代为纪念祖先矢志不忘,用祖籍地来命名村名,这种做法在浙江某些地区很普遍。我去过义乌市的一个永康村,就是因为先祖从永康来的。温州乐清有个豫章村,也是纪念先祖来自江西南昌。这支胡氏直接称“山西胡氏”,当然不是泛指目前整个的山西地区胡氏,而是在永康这个特定的彭公、龙山胡氏的大本营,以先祖是来自山西平阳,而有别于本地胡氏。这个现象我看就很有意义了。
为什么在繁多支系的永康胡氏中,几百年来没有被当地胡氏支族所融合(这在其他地区是很普遍的现象)?我问胡店村现有多少宗亲,回答是300人,相对与永康胡氏及周边地区几十万人的大支系,能够独立保持自己的祖源不变。最后一次修谱是在1935年,这是难能可贵的。
先祖是不是胡
下一页 (1/2)
回帖(3):
3楼:看到始迁祖穹公之父“宋正和间讳廉曰七府君者处自山西之平阳”,忽然让我想起了与永康相邻的金华 ..
2楼:非常有价值的发现,尤其是对这个谱十分喜爱!
1楼:

全部回帖(3)»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