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关于明朝胡海的再探讨----胡可才(2012.05.27)
南山发表于 2012-07-25 09:34
关于明朝胡海的再探讨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1850
春日迟迟,暖风送醉,坐不住的我利用清明扫墓的机会再次拜谒连云区陶庵丫髻山下的胡海墓。那天到时有几个胡氏族人正在围着墓碑谈论。我遵仪向始祖墓上抓了三把土后加入了他们讨论的行列。
关于胡海的争论
上世纪90年代,花果山、朝阳一带胡姓族人找到100年前的《胡氏族谱》,宣称谱中记载的海属地区的胡姓族人的始祖是明朝大将胡海,并以此为根据编成《东海胡氏敦素堂家谱》。我作为这支胡氏的一员,参与了《家谱》的修撰工作。在阅读相关资料时,发现张树庄、张义壮两位先生对胡海其人其墓已经有所了解,并写成《胡海港城缘》、《丫髻山上胡海墓》两篇文章,分别在《连云港日报》和《苍梧晚报》以及《海州同乡会》上发表。文中描述胡海乃“明初追随朱元璋打天下、以军功封东川侯、晚年落户东海、卒年六十三、葬丫髻山”。我读文后,对照家谱,感觉“追随朱元璋打天下、以军功封东川侯”的胡海和家谱中的胡海在年龄、战绩、后辈流寓等方面有一定的出入,断定不是一个人,并称“东川侯胡海”为“洪武胡海”,“东海胡海”为“永乐胡海”,遂作文《胡海及其后裔的考证》,发表在《连云港史谭》上。后多次聚会,海属地区的胡氏后人均认为丫髻山下埋葬的是“东川侯胡海”,甚至连浙江大学文学院的博士生导师胡可先也持相同的观点。当时因为人微言轻,又一时拿不出有力的佐证材料,只得少数服从多数。
出现多个胡海后裔
《敦素堂东海胡氏宗谱》出版以后,镇江、日照、烟台、云南曲靖等很多地方胡姓族人有的打来电话,有的通过网络告诉修谱委员会成员,说他们那里的祖谱也记载胡海是他们的先祖,特别是山东日照的胡氏记载胡海的立功过程居然和我们家谱上记载的一模一样。这样一来,胡海的儿子由《明史》中记载的三个增加到六个以上,即长子胡斌,官至龙虎卫指挥使,随海公征云南,路过曲靖,突遇敌攻,中飞箭而卒,无嗣;次子胡玉,因受到蓝玉奸党牵连,而被朝廷诛之,亦无嗣;三子胡观,因尚南康公主而承封为驸马都尉,其子胡忠诏授孝陵卫指挥佥事,并予世袭;四子胡和袭淮安卫指挥佥事,正千户,后裔多居东海,《东海胡氏宗谱》记其详;五子胡俊,袭安东卫指挥佥事,其嗣多居日照,《安东卫胡氏宗谱》记其详;六子胡兴袭宁海卫指挥使,其嗣多居山东半岛,《宁海卫胡氏宗谱》记其详。至于云南和镇江的胡姓族人由于没有系统的家谱传来,我们姑且不提。这些资料不仅推翻了《明史》中关于胡海的记载,而且也推翻了我在2005年说的“重名说”和“借尸还魂”说,这使我们不得不考虑重新为胡海立传。

还胡海的真实面貌
《明史》中关于记载胡海的记载有598字,读时我疑窦丛生,第一件事说“尝入土豪赤塘王总管营,自拔来归,授百户”,“百户”这个头衔是谁授的,元明两朝的“百户、千户、万户”等职都是由中央政府授予,这时明政权还没有建立,如果是元政权授予,那他怎么又紧接着攻打元将贾鲁呢?该段历史从1993年就有争议,海南出版社出版的黄启昌著《中华姓氏通书胡姓》在介绍“胡海”时没有“自拔”二字,即胡海是从土豪营垒投诚而来,既然有这么大的分歧,因此“授百户”这件事我认为是虚构。第二处值得怀疑的是洪武24年“以征南将军师还,乞归乡里”,书中没有解释这里“乡里”是哪里,很显然是开头叙述的“定远”,而我们2008年去定远考察时,那里根本就没有胡海墓,只见到胡海母亲林氏墓遗址,这说明《明史》中记载的“乞归乡里……洪武24年七月卒,年六十三”也是不实的。《家谱》中对胡海的任职情况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明史》等许多著述都说胡海在洪武“十七年,论功封东川侯,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后来守御东海时已经降至正五品,年俸不足二百石,难道这里有什么变故?
既然正史有误,我们只有借助其他史料,还原胡海的真实的一生:1329年,(元朝至和二年)胡海出生在皖东一户以习武为生的家庭,青少年时代就英武过人
下一页 (1/3)
回帖(2):
2楼:自己考证的不足为凭,应请历史、文物部门认定才可信,无史料、无实物只能是自我推断。
1楼:附:《明开国名将胡海的港城缘》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3703
005年 ..

全部回帖(2)»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