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转帖:读王羲之《感怀帖》和宋人《胡氏族谱》
南山发表于 2014-04-07 19:46
。首先在书写上,第二行多出个“命”字,更大的失误在于后面签写的年号上。高宗赵构是“靖康”后偏安东南的南宋王朝第一代君主,在位三十六年,两次改元。公元1127年4月采用“建炎”作年号,共历四年,到第五年再改元“绍兴”,在纪年上没有“建炎五年”的说法,这对古代读书人说应是常识。因为南宋政权存在的一百五十年间忧患不断,先后有金、元的侵衅和替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多事之秋的时代段,读书人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更何况朝廷的昭命文书怎么能把自家的年号书写出错误呢,这可能是明末清初的仿制者有意为之,故意在这里设个“关子”,暗暗提醒人们注意,巧妙地弱化自己造假的恶名。
《胡氏族谱》还附有一篇胡铨的《启后录》和宋代诸多名人的题词、题跋,岳飞和文天祥是最著名的提识人。族谱并未显示出胡安国和胡铨是何时完成自家族谱并合二为一的。不过岳飞和胡安国、胡铨共同生活在南宋初年,岳飞二十九岁遇害前三年胡安国过世,所以能有岳飞题词。胡铨的情况更特殊,胡铨长岳飞一岁,岳飞为武将,胡铨担文职,任枢密院编修,曾与主和派进行长期斗争,以“冒渎天威,甘俟斤斧”的气魄,申明“义不与桧等共戴天”,要求高宗砍下秦桧等人的头颅,不然宁赴东海而死,决不处小朝廷求活。岳飞遇害后胡铨被贬斥放逐南方偏远地区,可见岳飞与胡铨为一武一文抗金复国的同僚。胡氏二公渊博的学识,出众的理政才能,和引领主战舆论的坚强斗争精神,令人仰慕,胡氏后人自然引以为荣。令人生疑的是胡铨于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写出的《启后录》,嘱托后人续志、立碑。这时岳飞遇害已五十多年,胡铨也年过九十,估计胡铨完成自家一支的族谱在他的晚年,这样看岳飞为胡铨题词就让人疑惑,与其他人的题识不同,岳飞单书“至宝”二字,也让人思考。这里又扯出一个胡铨生卒年代的问题,人物介绍说胡铨公元1102年―1180在世,《启后录》却在公元1194年完成,那么胡铨卒年当在这之后,宋史列传中还有“铨归……(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召归经筵,铨引疾力辞。七年以资政殿学士致仕。薨,谥忠简”的话,几种说法让人难辨。
提识的另一著名人物文天祥,南宋末年的抗元英雄,也为庐陵人,还在幼小时看到乡贤祠里欧阳修、胡铨等地方贤良的事迹,非常景仰,立志要效仿先贤,做一番事业。文天祥抗元失利,被俘后宁死不屈被杀于元大都柴市。文天祥生前应胡氏后人之请,为胡氏族谱写跋当是很自然的。
其他提识者如王十朋、谢谔、张九成、杨时等人,有的与胡铨为志同道合的同僚,有的为著名学者。提识中大多称赞族谱对联络族人,增进亲情,承继先代业绩的作用。也有说法不当的,如谢谔在跋文中说到武王封舜后胡公满于陈,子孙以国为氏。可是所有子孙并未姓陈,却姓胡,这该怎么说呢。还是胡氏后人说得清楚,唐代御史中丞胡学颜考证胡族《世谱》说“满公庶子丹以父谥胡为姓,为胡姓始祖”。跋文还说,“吾始祖关内侯胡质公―――”,谢姓人怎么能称胡氏先人为自家始祖呢?身为太学博士、监察御史的谢谔不会糊涂到这步田地而轻率信口吧。这显然是仿制者的粗心大意造成的。
《胡氏族谱》于当今仍有实际意义,人们为继承传统文化,不少家族在溯源追根,有举行寻根认亲仪式的,有编制家族谱书的。这册《胡氏族谱》正好为人们展示一个范本。它的编写特点在于血统承续清楚明了,垂直看是祖、父、孙直系血亲代代相连,分出辈份;横看分伯仲兄弟序年龄大小;纵观整体则辨别家族成员血统关系的亲疏远近。不足在于族内成员留下的信息太少,在二十五世中,只有极少数成员留有官职功名一些极微量信息。大多数成员只留个名字,连个生活时代,活动地域这样极普通的内容也看不到。尽管如此,它依然为我们编写谱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感怀帖和族谱》出版之后,市档案局又在策划出版市档案馆馆藏清道光《直隶定州志》,这部由当时的州官宝琳主持编写的木板旧志,共二十三卷,记述历代定州的沿革变迁,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部古往定州的百科
下一页上一页  (2/3)
回帖(1):
1楼:假的肯定是假的。现在存世的胡氏族谱,明代后期的,已成稀世珍宝,何来宋代谱?族谱卷首有胡氏历 ..

全部回帖(1)»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