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谒九疑山舜陵----胡吴-吴昭兴
南山发表于 2014-08-16 13:05
谒九疑山舜陵
胡吴-吴昭兴
为续修《(胡)吴氏宗谱》,1995年11月10日,乘火车返郴(chēn)州,转乘经桂阳、嘉禾、蓝山等县,一路风雨兼程,直奔华夏民族文明始祖之一,我胡吴氏远祖舜帝之寝地----湖南宁远县九疑山。九疑山又名苍梧山,属南岭山脉之萌渚岭。纵横两百余里。南接罗浮,北连衡岳。九嶷山九峰矗立,舜源峰居中。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城、石楼、朱明、箫韶八峰拔地而起,如众星拱月,争相簇拥。从宁远县城乘中巴车,盘绕丛山60里抵舜源峰下。攀登峰顶,极目远眺,莽莽群山,连绵起伏,如千帆竟发,罗列四周。虞舜帝这位千古传诵的孝德圣哲,就安寝于舜源峰下。《史记五帝本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墓碑高约七尺、宽三尺许。阴刻【帝舜有虞氏之陵】7个隶书大字,汉朝陵零太守徐俭立。陵园处在一片古木茂草之中。我俩在陵园进口处买了香纸红烛,虔诚祭奠 ,跪拜远祖。留影拍照的【帝舜有虞氏之陵】,陵字不清,是千百年祭祀灯烛油渍所至。(见图)离开祖陵,步行3里到重华岩碧霞洞,洞内暗河曰九曲黄河,钟乳千奇百怪。走进山峰环抱的玉琯(guǎn)岩,这是萌渚岭吐出的一个小圆山包,山上有千年古枞树,历代名人留下许多诗词石刻。洞左壁刻宋朝道州刺史方信儒书【九疑山】,字各方丈,笔力遒劲.(见图)玉琯岩原名何侯石室。相传尧舜时,有名叫真元者隐居于此,传播华夏文明,志慕长生不老。一日梦遇黄衣道人导游无为仙境,经过九洞九井,真元劳累闭目养神。少顷,雷声大作,真元醒来却坐岩中黄衣道人扇上,黄衣者不知去向。后来真元采山中之药,吸九井之水炼丹,居岩栖息。舜南巡到九疑山,居住真元洞中,真元陪同舜帝教土民耕种谷物,进山打猎,舜封真元为何侯。舜被猛兽伤,真元率土民寻尸葬于洞外。7月7日,真元举家欢饮自制的仙药拔地升天。后人在玉琯岩建何侯祠,据说何侯就是何姓人肇姓始祖。为何称玉琯岩?尧舜时天下划分12州,州牧是行政长官,舜帝把西王母国(今甘肃以西)进贡的玉石制成玉琯,赏给12州牧以示权力象征。舜离开都城”征三苗”,带琯乐(韶乐)南巡,到湘潭歇息吹奏玉琯,后有韶山之名。进入九疑山,奏玉琯,百鸟聚于枝头,土民舞于洞外。舜死后,真元升天,玉琯遗洞中。到汉哀帝(刘欣)时,零陵文学家奚景于舜祠下‘得玉琯十二献之于朝(据孟康《汉书注》《宋书·乐志》)。从此,玉管岩取代了何侯石室和无为洞。何侯石室、无为洞\玉琯岩一洞三名。也正因为虞舜帝是从何侯石室出去“崩于苍梧之野’之故,秦汉前就建舜庙于玉琯岩前,后来为便于祭祀,才重建于舜源峰下.经过千百年朝代更替,舜庙正殿只残存石基和苍桑古老的舜陵碑亭。20世纪90年代初,湖南省政府出资重修舜庙,长沙工程兵学院按清朝留下的图式承建。遗憾的是资金不足下马了!34块祭祀古碑和新雕琢的汉白玉石柱,堆放在荒草丛中.翘檐朱红色的护碑亭和千年古柏相辉映。施工下马时木楼竹排对联犹存:选择与能,勤政为民, 追思千秋万代, 五风十雨, 盛哉虞德,谱写宁远人民心声;斧锯噼呖,锤凿叮噹, 喜看雕樑画栋, 飞檐斗拱, 美矣正殿,实现炎黄子孙夙愿。

吴昭兴李天元寻根九疑山明烛祭祖

修缮后的护碑亭

汉朝零陵太守徐俭重建的舜陵碑

玉琯岩三图取自网络
南山宗亲:以前写了点东西发给你请连图片发一下.我不会发帖图片上不去。
谢谢宗亲,这两年病作术,好了,翻几年前写的东西,孙子教我发的.大家分享。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回帖(8):
8楼:集部/別集類/明洪武至崇禎/沙溪集/卷四明 孫緒 撰
新建碧霞元君行祠記
岱宗之望肇自唐 ..
7楼:
6楼:经过查找资料,感觉碧霞元君就是陈娘娘的说法不正确,请看下面的资料。

碧霞元君

全部回帖(8)»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