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以胡安国为代表的崇安胡氏(摘自《胡姓史话》)
胡位柏发表于 2019-06-09 21:15
以胡安国为代表的崇安胡氏(摘自《胡姓史话》)
崇安,地处武夷山区,宋代隶属建州,即今天的福建崇安县。五代南唐时,这里是一个商品交易十分繁盛的集镇,称为崇安场。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到宋初便由场升格为县。
南宋大儒胡安国的祖居地和出生地,就是在崇安县的籍溪里。在崇安胡氏这个大家族中,除胡安国外,胡寅、胡宏、胡宁、胡宪都是享誉南宋、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著名学者,在宋代学术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据有关文献记载,崇安胡氏源于江西奉新华林胡氏,与宋代著族晋陵胡氏同出一源,其祖先都可追究溯到西周时的胡公满,南北朝时的胡藩,唐末的胡鬼勺。明代杨士奇《东里续集华林胡氏族谱序》称:胡鬼勺次子胡瑜之后徙居陈留(今河南开封一带),为宝文阁学士谥文定安国所出也。也就是说,胡瑜为崇安胡氏的宗祖。
至于胡氏如何迁来崇安,我们不妨先看看《江西通志稿》的说法:五代时,胡瑜的后商振转迁徙以避祸乱。当时,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潮、王知审兄弟在福建建立了闽政权,致力于发展农桑,保境息民,使福建在战乱中成为一块相对稳定、安静“乐土”,吸引了许多饱受战乱之苦的人,形成了一次移民潮,胡瑜的后商有位叫胡䕫的,也就是在这一移民潮中携家眷来到了崇安溪里,安居落户,是为崇安胡氏的始迁祖。胡安国时已是第7代。
胡䕫来到崇安后,像其他客民一样,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开始三四代中,胡氏无什么大的起色,只是过着一般百姓的生活。但到玄孙胡罕时,以负气节、重信诺而名于乡里,家境有了很大的改观,迈入了当地乡绅的行列。胡家资产富裕有不少余财,常常借贷给急需钱用的人家;社会地位也大有提高,乡邻间有什么纠葛,总是找胡罕出面调解,而胡罕也乐于此事,久而久之,胡罕在乡民中威望颇高,“听其一言,环左右数百家,终岁讼”。胡罕便是胡安国的祖父。
胡安国的父亲胡渊,字泽之,因生长于较优裕的家境中,故从小读书识文,拜本县吴仙洲老先生为师,学习六经。吴老先生很看重胡渊,把女儿嫁给他为妻,是为胡安国的母亲。胡渊20岁时,曾参加过乡试,但屡试不中,名落孙山。于是,他更加发奋学习,博闻强记,凡经史百家,至阴阳ト筮之书,无不精究。但到后来,由于父亲胡罕慷慨贷人以钱财,而贷出去的钱大都收不回,结果使家境衰落,乃至空匮贫困。
为维持家庭生计,赡养父母,胡渊被迫放弃了学业和科举,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往来于江准之间,以授徒为生。他是个孝子,每年过年过节,只要父母需要的东西,他都会尽其所能、倾其所有,想方设法去买来,以尽孝心。胡罕去世后,因母亲有病,胡渊便不再外出远游,安心在乡里教授生徒,以便早晚好照顾母亲。每有学生送来鲜美的时令食物,他总是拿回去让母亲先尝。晚年寓居江准间(今江西、湖北一带)。胡渊与吴氏生有5个儿子,其中2人早夭,其余3子为胡安国、胡安老、胡安止。另有2个女儿,长女嫁给宿州教授范舜举。
胡安国,字康侯,在兄弟3人中数他最有出息,而崇安胡氏也是从他开始光大起来的。安国自幼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母亲吴氏是位知书达礼的贤淑女性,她从安国能说话开始就教他识字,读(童蒙的语)故胡安国7岁就能作诗,作出“自任以文章道德”之句。稍大后,吴氏又把儿子送到娘家,眼外祖父吴仙洲老先生学习经书,每年仅回家一次。早期的智力教育和开发,为胡安国日后的成才奠定了基础。
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胡安国考中进士历任太常博士、中书舍人兼待讲、给事中等职。晚年寓居湖南衡山脚下,潜心治学,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写下了30卷的著作《春秋传》。此书为宋人研治《春秋》的经典之作,明朝时被定为士子必读的教科书。
胡安老,字康年,以兄恩荫补官,曾任宜春、罗江二县知县,官至袁州知州;胡安止,也以恩荫补官,累迁至朝奉郎、岳州通判,为政以安抚为先,百姓赖以安居乐业。
靖康之难,宋室南渡,胡安国在此前后携家眷来到了荆、湘之间。先是寓居在江西丰城,约半年时间,随后避乱荆门。此时程门高弟侯师圣自三山也来到荆门避乱,胡安国次子胡宏拜之为师,议论儒学,以《中庸》为至道。后来,长沙人黎明仰慕胡
下一页 (1/4)
回帖(1):
1楼:胡氏宗亲网 每日新闻 (2019.06.12)
荣誉国际集团开门红竞得安徽天长城南新区综合地产项目1 ..

全部回帖(1)»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