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湖南怀化新晃波洲胡江公寻根
小hu哥发表于 2025-07-27 17:05
世界通谱里面,我们系只考证到了元朝的胡江公,其上不知道属于哪个派系,希望各位宗亲能帮忙追根溯源。谢谢!

72世界胡氏通谱湘黔边区联合分谱卷四江公系源流考
胡江公,字百川,原籍山东省济南府德州平原县里名冼墨溪人,元世祖已丑二十六年(1289年)二月初三日生,元仁宗已卯四年(1315年)乡试中科举,授济南府平原县知县。丙辰年(1316年)中进士,泰定甲子元年(1324年)受元朝泰定皇帝的委派,升任湖广沅州路总管府同知来沅州(今芷江)任职,为官四十载,作风正派,有德政。受到皇帝的赏识和当地百姓的赞扬。而后机构解组,又达晚之年,加之沅人留之,朝延赐予“世授皇恩”待遇,由此终生授禄(按当朝规定,一般官员卸任后都要解甲归田,失去俸禄)。由此便携家在沅城西街巷买房住下。元顺帝元统十六年丙申(1356年)正月二十四日殁。享年六十八岁。元推崇入祀官名祠。妣氏,王安人,元世祖戊子二十五年(1288年)八月初一日生;元顺帝戊子十四年(1348年)三月初十日殁。享年六十一岁。俱葬沅州城北郊外营盘园。生子二;仲祥、仲锦(庸中公系为仲礼)。
携家居留沅城后,因次子仲锦公由军功回山东原籍任平原县卫百户,子孙也世居济南。由其长子仲祥公(时任山西汾州府学教授)续衍,生子五,秉中、庸中、时中、城中、宏中。秉中公生子昱公、道公、宇公三个,直至翼公昌公解组还住江西街老宅,因隔河与官府往来不方便,即买宅居东街,东街房与花草溪房为大宗房。愿公世居河西黄甲街,恕公子孙居黄牯【牛塘湾,今芷江县岩桥乡水路田】,茂公传至十二世庸中公系世跃子从醇子来仪)过继给世勋为嗣孙,从醇也一同前往】,因世勋在四川岳池县任职,故举家居四川岳池县。汉公后居马田【今芷江县杨公庙乡马田村已建祠在沅城南街,此后又八世分房为小宗房。九世昌公为花草溪分房祖,翼公为东街分房祖,悊公长子先是居住江西街,葱公后解组归田,在东街买宅居住。悊公弃世,翼公分居东街,昌公分居江西街。
为便于管理,在明朝嘉靖年间开始考虑组建祠堂,撰修族谱,地点开始在芷江西街买一院落木房,但在后来因隔壁邻居失火被秧及鱼池而烧掉。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4月4日,在沅州北街购得张、胡二姓一块宅基地,坐东朝西共十二间,由栋昌城昌堪昌蓄昌国新国忠庆鸿方来等合资捐白银224两4钱,供修建祠堂之用。终于在道光戊成1838年10月20日上樑宗祠大院落成。时任沉州同知的洪都门生周世龙在江公墓前立神道碑赞云【略】。
江公后裔生在多事之秋,世道炎凉,生存举步维艰。由于兵荒马乱若干年,经历了朝廷争权夺势斗争、改朝换代斗争、兵变斗争,特别是明末清初甲中年间吴三桂的兵变南下,到后来的张先弼、王进才和马进忠匪乱,既抢窃又杀掳,当时沅城满城血光剑影,死伤无数,民不聊生,一片白色恐怖。江公系第十世世昊公【1585-1652】为保住两个儿子从凉、从高公不被土匪杀害,于乙西1645年带着老伴和俩儿随逃难人群西行逃难。昼伏夜行,不料长子从凉在路途中走失到处寻找而未找到,顿时嚎哭,捶胸伤心至极。由于世昊公年老体衰[60 岁]走至晃县波洲街,预料到若继续西寻,将会导致不可想象的严重后果,为保独者苗,便在崇山峻岭森林密布的花草溪搭棚驻扎下来。后来打听到从凉公逃至云南省蒙化厅(今云南省魏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从此父子不再相见。气愤至极,毅然于顺治九年在花草溪避难草堂再次写下胡氏谱序,其内容表明了世昊公对旧社会财狼当道的愤慨。给老伴和从高公(15岁)安顿好以后,大大概是叶落归根思乡的缘故,又返回了沅州。于顺治壬辰1652 年3月12日在沅辞世,享年67岁。葬沅城北。妣黄氏,享51岁,葬波洲沙坪。
世昊公返沅后,将被土匪洗窃过的颀公悊公遗留旧稿残片谱牒收集起来,为后来子孙后代修谱提供了可靠依据。直到清顺治九年【1652年】再度修谱时才得以完善,但还是残缺不全,有的无法界定世系。
由于江公世系后裔人口发展增多,特别是悊公后代的翼公、昌公
下一页 (1/2)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