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陕西560名“苟”姓人成功改姓“敬”
yxhzh发表于 2007-10-30 22:00
祖上冒犯皇帝名讳被迫改姓
  据商洛市疾控中心敬百善讲:他在商州区沙河子镇石门沟村,从小就听老人们说他们的“苟”氏“敬宗堂”族世代就流传着“祖先原姓‘敬’,因某代朝廷中一‘敬’姓大臣犯皇帝名讳,为避免满门抄斩保留‘敬’姓血脉,忍辱改‘敬’姓为‘苟’姓之说。”因“苟”和“狗”同音,后人常遭人戏谑倍受尴尬。81岁的父亲苟志仁曾经提倡村民改姓,一些苟姓村民也打算改姓;自己的哥哥苟英贤1975年在沙河子中学教书时,就曾经用“敬”姓一年多时间,但到年终报销有关费用时遇到了难题,没有办法只好又用“苟”姓,而自己的子女在上学时,都嫌“苟”姓不好听,曾经改用妻子的姓,但后来由于其他原因又用“苟”姓。
  2005年8月,敬百善偶然从媒体上得知河南省有一部分“苟”姓居民集体恢复“敬”姓后,他便产生了改回祖姓的想法。他与同姓族兄当即回到石门沟村召开了五代族人会议,并商议决定联名申请改姓。
  几经周折560人成功改姓
  2005年9月,商州公安分局接到544名“苟”姓人的联名申请,要求改回祖姓“敬”。接到申请后,分局领导非常重视,户政股教导员卢煜等带领几名民警到沙河子镇石门沟村详细调查,发现沙河子镇石门沟村里建有一座“敬宗堂”祠堂,是“苟”姓宗族世代聚集纪念祖宗的活动场所,据记载生长在这里“苟”姓村民已繁衍生息了18代人,姓“苟”的宗族有500多人。随后,卢煜带领户籍民警赶赴河南、山西等地进行实地调查。返回后,准许他们弃“苟”姓改“敬”姓的申请,以“敬”姓确立户籍。
  2005年11月21日,苟百善从那天开始,他将不再姓“苟”,而是改姓“敬”。随后,其家人也将在今后的日子逐渐恢复“敬”姓姓氏。随后,村里的“苟”姓村民纷纷申请要求改姓,300多名居民实现了更改“敬”姓的愿望。看到商州“苟”姓居民成功改姓,山阳县户垣镇竹洼等村的居民也纷纷申请要求改姓。
  在各级公安部门的帮助下,截至目前商洛“苟”姓成功改“敬”姓的居民已经达到560多人,另有300余“苟”姓居民正在申请办理改“敬”姓当中。
附:
苟氏来源姓源:(1)传说黄帝、舜帝的后人均有苟氏。(2)苟为草名,河内有人以苟为氏。(3)改姓,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若干氏,入中原后改为苟氏。4)五代时,为避后晋高祖石敬瑭名讳,敬氏改为苟氏和文氏。(5)汉朝大臣狗未央后代改为苟姓.郡望:河南郡(今河南洛阳一带)。干城之将良吏之文 (李文郑) 上联说战国时卫国人苟变,为吏时吃了人家两个鸡蛋,卫君不再,任用他,子思(孔子的孙子孔仅)当时在卫国,对卫君说:"苟变的才能可以率领五百乘战车。圣人对于官吏,应取他的长处、舍他的短处。您现在处于战国时代,正该选拔人才,却因两个鸡蛋舍弃了干城之将。这事千万不可让邻国听说。"卫君采纳了子思的建议。下联说北宋开封人苟日新,以文学知名。当时,安岳县迁移新县城,他任主簿,辛苦经营,有开拓之功,为一时良吏。“滕蒧任”旧作“胜藏伾”,据晋语四改。“拘”晋语作“荀”,广韵四十五厚引晋语作“苟”,路史国名纪一、后纪五并作“苟”,以为作“荀”者非。元和姓纂“苟姓”亦云:“国语黄帝之后。”按拘、苟并从句得声。“厘”、“衣”,韦昭本作僖”、“依”,史记五帝纪集解引虞翻注与此同。“嬛”字旧脱,亦依虞注补,韦本作“儇”。经义述闻卷廿一王引之曰:’路史“荀”作“苟”是也。广韵:“苟姓出河内、河南、西河三望。”国语云:“本自黄帝之子。汉有苟参。古厚切。”“荀本姓郇,后去邑为荀,今出颍川。相伦切。”是荀姓为文王之后,苟姓为黄帝之后。轩辕黄帝传亦作“苟”。潜夫论“苟”作“拘”,古声相近。 四川多此姓。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皇帝叫石敬瑭,朝内有个大臣姓敬,冲了皇帝的名讳,再加上这个敬姓大臣在本朝中又得罪了皇帝的近臣,于是朝廷下令改“敬”为“苟”,否则,杀无赦。为免遭杀戮,保留“敬”姓血脉,“敬”姓大臣含泪招来宗族,忍痛减“文”留“苟”,改姓为“苟”,
下一页 (1/2)
回帖(3):
3楼:这件事情在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过,现在已经改过来了,证明他们的法制意识蛮高,值得宣传。
2楼:闲聊茶馆 就是这样啦。
1楼:这个消息与我们家族的网站没有任何关系

全部回帖(3)»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