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胡氏源流与分布略考
胡琼芬发表于 2007-11-03 00:09
胡氏源流与分布略考
周武王克商后,胡公满被周王封爵于陈。胡公满为胡姓的得姓始祖。当时陈国的境域在今河南省淮阳市一带,包括安徽省北部的阜阳、河南省中部的郾城等地。陈国的都城在今淮阳市侧东三里的“宛丘”。周朝时,胡氏子孙最早的生息地以河南淮阳为中心,向周边延伸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
陈国亡国后胡澄为躲避战乱,澄公从世居地宛丘迁往安定(今甘肃镇原县境内),并以满公谥号胡为姓,成为胡氏受姓祖。
秦始皇一中国后,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十万六国贵族西迁关中,加以管制。大批胡姓族人也被迁出他们的生息地河南,迁入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湖北等地。从西汉至西晋,胡姓族人曾经多次大迁徙,足迹遍及四川、河南、陕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苏等省。据湖南石溪《胡氏族谱》载,他们的迁徙大致为:
西汉文帝时期(公元前179-公元前157年),胡澄的第七世孙胡安为著名儒学家,奉诏到四川讲学,遂自安定迁居临邛(今四川邛崃市)。
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胡安的第四世孙胡景出任河南尹,遂自临邛迁居于侯氏(今河南省偃师市)。
东汉光武帝时期(25-57年),胡景的第九世孙胡元成奉诏到右扶风(今陕西扶风县)任职,因御寇有功,遂自侯氏迁居于华容(今湖北省潜江市)。
东汉献帝时期(189-220年),胡元成的第十一世孙胡辛因避世仇,又自华容迁徙至武陵石公桥(今湖南省常德市)。
三国时期(220-265年),胡辛的裔孙胡质从武陵石公桥迁居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西晋武帝时期(265-290年),胡质的第五世孙胡奋寿春迁居于宿迁(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
西晋永熙至永宁太年间(290-302年),胡奋的裔孙胡哲从宿迁复迁至武陵石公桥【这一时期,安定(今甘肃固原县)成了胡姓的一个重要郡望地。安定的胡建以不畏权势,刚正不阿,扬名于世。安定胡姓将胡建奉为始祖。】
【按:胡建(?-公元前86年),字子孟,西汉河东(今晋南地区)人。天汉年间(公元前100-公元前97年),胡建在禁卫军中担任代理守军正丞。当时的监军卸史违反军纪军规,为谋取私利,私自派人将北军军营的垣墙打通,与社会上做买卖。胡建先斩后奏,将监御吏斩首示众,得到汉武帝的赞赏。汉武帝末年,胡建出任渭城县县令。渭城县处于京师长安附近,皇亲国戚和达官显贵常常出入于此,难于治理。胡建不畏惧权贵们的威胁,严惩恶势力,保护百姓利益。当时,辅政大臣上官桀的孙女为昭帝的皇后,其父上官安与昭帝之姊的情夫互相勾结,作恶多端。京兆尹樊福对他们的不法行为常有箝制,被视为眼中钉,惨遭杀害。而刺客就隐藏在昭帝之姊的食邑地渭域的住宅中。胡建派兵包围其住宅,搜捕刺客。昭帝之姊依仗权势,不但不交出刺客,还唆使仆射弹劾胡建派巡城之人伤杀了她的家奴,用箭射她的甲第。上官桀下令逮捕胡建。胡建愤懑不已以自杀表示抗议。当时,京城附近官吏百姓都为胡建鸣不平,特为他立祠奉祀。东汉时也有一个胡建(字伊伯),河南汝阳人,“出门名户,占系陈国”。他在桓帝时任尚书,议诛大将军梁冀后封都亭侯,后任司空的虞放手下当过掾吏。胡建后来被任命为安定郡主簿,直至安定太守】。
三国曹魏的关内侯胡质、西晋徐州刺史胡威父子都落籍安定,后裔都为安定人。其后裔以“安定”为堂号安定胡氏成了名噪一时的名门望族【最著名的有胡遵父子。胡遵为安定临泾人,官至车骑将军。他有6个儿子,其中以胡奋最为有名。胡奋,字玄武,曾从晋宣帝伐辽东,因战功被封为夏阳子,累迁征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他的女儿胡芳于泰始九年(273年)被选入官,做了晋武帝司马炎的嫔妃,胡家由此成为地位显赫的外戚之家。三国时,原籍淮海寿春县的胡质以“清廉”著名。曹操命他为顿丘令,官至荆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都督青、徐诸军事。他“每建军功赏赐,皆散于众,无入家者,家无余财,惟赐衣、书箧而已,以清畏人知著名。”他的儿子胡威也官至徐州刺史。父子以清慎,著闻
下一页 (1/4)
回帖(6):
6楼:请问山东胡氏出自哪里?
5楼:这里似乎又有年代问题:
“五代 胡瑜,字可佩,号雪宝,后唐明宗天成(926-929年)年间,官 ..
4楼:中华胡氏源流介绍缺少从胡刚到胡广的世系是不全面的,这样一段重要历史不能舍去,请宗亲加以补充 ..

全部回帖(6)»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