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故事里的“是”——浅谈胡氏宗祠中的文化特性
hawkins001发表于 2008-02-21 14:57
近日,安徽省旅游局根据读者投票,评选出全省“最值得外国人去的十个地点”,绩溪胡氏宗祠凭借其宏伟的建筑规模和精湛的木雕艺术名列其中。绩溪龙川胡氏宗祠1988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享誉中国木雕艺术殿堂和江南第一宗祠等称号,目前年游客接待量已达20万人次。其余九个是黄山、九华山、西递宏村、天柱山、屯溪老街、花山迷窟、合肥包公园、牯牛降、凤阳明黄陵中都城。
【http://www.huizhou99.com/read.php?tid=11540】

故事里的“是”——浅谈胡氏宗祠中的文化特性
2013年03月27日 | 阅读:546次 | 关键词: 胡氏 胡氏宗祠 T小字 T大字
宗祠是古人聚族统宗,维护宗族的建宗法制的产物,是族权自治的象征。它源于人类对自身祖先的自然崇拜,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作为栖息祖先魂魄场所的祠堂,汉民族人历来重视对其的建筑,这是一种“怀抱祖德”、“慎终追远”、也是后代人“饮水思源”、“报本返始”的一种孝思表现。所以在中国各处都有残存的各姓氏宗祠,带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富有极强的文化个性,留有鲜明的艺术表征,是当地风俗文化的缩影,家族血统维系的化身。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和形成和发展。宗祠是姓氏文化的外化,它们在父系社会中忠实的记载着传承此姓氏的血脉,担负着庇佑后人的重要使命,所以宗祠的建造也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从选址到建造中柱子、横梁的数目、高度;从家具的摆放方位到一砖一瓦的雕刻;从祠堂中悬挂的家训到每一块匾上的每一个字,无不反映出中国文化中“真真假假,矣幻矣真”的特点。
今年寒假我有幸到了安徽省绩溪县的龙川胡氏宗祠,一堵了徽派宗祠的宏伟以及其独具匠心的一面。龙川胡氏宗祠位于现绩溪县瀛洲乡坑口(龙川)村。绩溪古属徽州,文风鼎盛,宗祠建筑遍布。龙川胡氏宗祠建于明代嘉庆25年(1547年),清光绪4年(1898年)重修。宗祠坐北朝南,前后3进,占地总面积1271平方米,以山带水,气势飞动。祠内装饰精美,尤以保存完好的各类木雕为最,有“徽派木雕艺术宝库”之称。龙川在明代曾出过两任六部尚书, 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专家赞誉它是中国古祠一绝。
历史记载,龙川是坑口村的古称。村前有龙须山,村中有一条小溪(称川)穿村而过,古称龙川。后人认为小溪(又称坑)出口流入登源大河,龙可以畅溪,故改为坑口。这个传说至今仍在百姓中流传。龙川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大修。坐北朝南,前后三进,由影壁、平台、门楼、庭院、廊庑、尚堂、厢房、寝室、特祭祠等九大部分组成。宗祠采用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的建筑手法。令人有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之感。(摘自于龙川旅游介绍手册)
刚到龙川时,我惊叹于其依山旁水之灵性。中国古代风水说经常介绍“依山旁水,人杰地灵”,龙川是属于三面环山,左边的山脉较高,当地人称之为龙须山,左边较矮小山脉的当地人称之为凤凰山,前面就是一条小河,清澈纯净,当地人大多 “胡”姓,口音极重,很难交流,但很温和。使是寒冬,但是中午的阳光还是非常温暖,当地人家家户户搬出躺椅在路边晒太阳,眯着眼睛悠闲的看着过往的游人,每家的客厅都是一个小小的店铺,卖些安徽最有名的木雕和石雕,以及一些零零碎碎的古董,也有在我们国家每个景观区都能看到的小玩意,这些店主也不急着招揽客人,晒着太阳睡着觉,即使有客人走进了他们的小店铺,他们也是随和的笑笑,眼睛又眯起来了。
窄窄的沿河建造的小道走到底就是高大肃穆的胡氏宗祠,典型的徽派建筑特征,白墙黑瓦,高高的马头墙,昂首翘起的屋檐,精致的木雕,仪门上彩绘蔚迟恭、秦叔宝两门神把守大门,两旁石鼓相依,大狮对峙。
说胡氏宗祠,就不得不介绍一个小小的故事。传说1600多年前,一位镇守歙州的领兵将军胡焱娶了绩溪县华阳镇一位姓汪的小姐为妻,举家迁居绩溪县华阳镇。某天他登山远眺,看
下一页 (1/3)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