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矿井下的“百万富翁” 记程潮铁矿采矿工胡新元
南山发表于 2010-03-15 19:54
矿井下的“百万富翁” 记程潮铁矿采矿工胡新元http://www.sina.com.cn2010年03月08日12:14荆楚网
http://news.sina.com.cn/c/2010-03-08/121417183661s.shtml

  荆楚网消息(记者张扬、通讯员黄习寅)“100万吨铁矿石,用荷载10吨的重型货车运送,可以装满整整10万车,将这些货车首尾连接,可以一直从武汉排到上海……”2010年2月,当武钢程潮铁矿采矿工胡新元的采矿量又一次“习惯性”排名第一,有人意识到了什么。
  1980年11月,年满18岁的胡新元第一次下到数百米深的矿井中。没有人会想到,在之后的30年里,这位年轻的采矿工用他的双手挖出了100余万吨铁矿石,将一个又一个采矿记录踩在脚下,成为千尺矿井下的“百万富翁”。
  2009年,胡新元的产量突破6万吨,再次刷新武钢矿业公司个人产量新记录,达到同行业标准的260%,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两年的生产任务。
  “虽然没有统计,但胡新元有可能是这个世界上累计产量最高的采矿工之一。”程潮铁矿采矿车间工会主席黄斌健说。
  30年如一日的采矿工
  武钢程潮铁矿,中南地区矿藏资源最丰富、生产规模最大的地下开采矿山。
  顺着专用电梯向下375米,错综复杂的轨道四处延伸,总长380公里的地下巷道宛若一座巨大的街市。这里,便是胡新元工作了30年的地方。
  “矿山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这是胡新元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遇到封矿石井、架钢梁等安全技术要求高的工作,他总是一马当先赶上前,从未出半点差错。他总是在别人不愿意的采场出矿,过断层、过雨巷,征服一个个困难险阻。
  2006年3月,他所在的工作面的顶板上的水大如雨,巷道里流水成河,水成了阻挡前进的“拦路虎”。许多工人怨声载道,有抵触情绪,出矿量直线下降。可是雨季又迫在眉睫,眼睁睁看着的矿石不能丢呀,必须赶在雨季之前抢采出来呀。
  胡新元没有被吓倒,他把有限的几套雨衣雨裤让给了别人,自己带头冲进矿段……一个班下来,汗水和巷道顶板滴下的水溶在了一起,连胶靴里也全是泥水……在他的带动下,采矿车间苦战一个月,提前5天完成矿下达的生产任务。
  30年来,程潮铁矿经历了3代设备更新,采矿设备由手持风镐变成了进口的大型采矿车,胡新元每个月采矿量始终是矿里的前一、二名。对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工人,胡新元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胡新元每天上班,都会提前半个小时上岗,检查铲运机柴油,机油是否能满足当班生产,传动轴螺丝是否牢固。车子坏了,钳工们修,他就站在边上学,看多了干脆找人做了个工具柜,自己配了一套工具,这样车子出了小故障就可以自己处理,既节约了时间,也不影响下个班的生产。
  2008年,胡新元受聘为武钢集团安全监督岗监督员,保障职工安全生产。同年,胡新元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9年,胡新元的产量突破6万吨,达到同行业标准的百分之两百多,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两年的生产任务。
   千尺矿井下的“建议王”
  胡新元有个外号叫“建议王”。在30年的工作中,他提的建议被企业采纳了100多条,不仅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还创造了很多个矿山的第一。
  2008年,胡新元所在的采二工段新进了一批大型铲运机,工段负责人打算让懂技术的年轻骨干先学,然后推广。胡新元不同意,他建议“分期分批、普及培训”。工段采纳了他的建议,分四批对职工进行培训,果然大大提高了新设备的消化、吸引速度,95%的职工从培训中获益。
  思维活跃的胡新元遇事爱琢磨。原来在地下作业时,倒矿车每倒完一车矿,要掉两次头,很浪费时间,于是他建议改变井口倒矿的方位。这样一来,倒矿车每调一次头可以节省半分钟的时间,一个班按150趟算下来,300次掉头可就节约了150分钟,每个班就能多出60车、120吨矿。
  类似这样的建议,胡新元每年都能提出三、五个来,不仅为企业提高了效益,也降低了工人们的劳动强度。
  铁矿中的“铁”人
下一页 (1/2)
回帖(1):
1楼:铁矿中的“铁”人,好样的。这样的生产一线楷模要大力推广,应获取更多,更高的荣誉或精神奖励。

全部回帖(1)»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