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玉山居士胡公墓碣铭 (胡释之) ——元代柳贯撰
回帖:附录:
柳贯(1270~1342) 元代文学家。字道传。婺州浦江(今属浙江)人。曾任江山教谕。至正二年(1342)起为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在官七月而卒。柳贯跟方风、吴恩齐、谢翱等学作古文、诗歌与方回、仇远、戴表元、龚开交游。著有《柳待制文集》20卷。
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80622.htm
柳贯,字道传,兰溪梅江镇柳村(时称通化乡乌蜀山,浦江县属)人。自幼品行端庄,好学不倦。一日随父游高邮神庙,拾得价值万贯的珠宝,静候失主,原物归还。曾从师金履祥学习理学,又与来自本地及广东、温州、淮阴,南阳等地的著名师友学习文学,历史、杂家之学,因而凡六经、兵刑、律历、数术、方技诸书无所不通,文学尤著。一时“名闻四海矣”。
元初废科举,以“察举”代之。故柳贯无科举功名。大德四年(1300),柳贯31岁,以察举任江山县教谕,8年后升昌国州(即今浙江舟山市)学正。考满到京,名声大噪,名公巨卿,争相延誉。延佑四年(1317),吏部因众论所归,特升柳贯为湖广等省儒学副提举(相当于教育厅副职)。6年后任国子助教,2年后升国子博士,3年后再升太常博士征仕郎。当时天下逐步安定,稽古礼文之事,一以柳贯所论为准。时有关勋戚大臣请谥的奏章,廷议,文移山积,柳贯奉命阅裁,三日而毕。临江太守受诬遭劾,柳贯力辨其诬,卒明非罪。一柄国大臣要求把其祖列享孔庙,礼部官员不敢说话,独柳贯把他顶了回去。一次,中书省已下令“洛阳神降,应赐封爵”,柳贯却认为,“神奸能鼓民,不治将乱。请檄所部禁戢之”。泰定三年(1326),56岁的柳贯以文林郎出任江西等处儒学提举。龙兴郡学久废,他请求当地长官造新校舍,聘名师讲学,学风大振。其他书院凡不领官饷的教师数十名,其工资、经费全部到提举署领取,确保教师薪金,并且不加重学生负担。提举署有一员司利用职权炮制文件做买卖,从中贪污,柳贯将其开除公职,遣送回家。他属下的学官、提举以伙食费名义,每年从各府州县学的官费助学金中支领米80石,柳贯带头拒领,从此革除弊端,确保办学经费。一道士建三灵庙和塔,侵占东湖书院学地220多亩,柳贯多方奔走,拆庙搬塔,所侵学地全部归还。南康一仓官因“飞粮”罪,株连百余人,省宪二府行文请柳贯“谳其狱”(审判定案)。柳贯明查暗访,以充分证据为其中大多数人平了反。
元至顺二年(1331),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柳贯任期届满,回归故里,在乌蜀山下盖了几间仅能遮风蔽雨的小屋,过着“饘粥或不继”的贫困生活。但他“处之裕如”。朝廷常派人“过门承问”。至正元年(1341),朝延更化,征用老成,因台阁近臣推荐,皇帝亲布诏书,以“翰林待制承务郎兼国史院编修官”(正五品)起用于家。时年72岁。柳贯欣然赴阙,他说:“以陈尧舜之道,以赞太平之治,死不恨矣。”至官仅7个月,至正二年(1342)卒于任。
柳贯一生,文才出众,品行端庄。著有《柳待制文集》、《近思录广辑》、《字系》、《乌蜀山房类稿》行世。他学问渊博,诗文尤长,与黄溍、虞集、揭徯斯齐名,元史称为“儒林四杰”。他为官廉正清明。作地方官治狱明察公平,作京官正直敢言。平生以奖进人才为己任,谆谆劝诱,至老不倦。人有一善,播之唯恐不及,学子都很亲近他。门生宋濂称他“负瑰雄绝特之才,蓄峻大刚方之德,发而为文则沉雄而雅劲,见于行则端重而遂直”。品行文章,皆为世所推崇。《元史》为他列传。
来源 : http://post.baidu.com/f?kz=178152416

查看全部回帖(1)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