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侍郎张九成居士悟道因缘
侍郎张九成居士,大慧宗杲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子韶,号横浦,自号无垢居士,钱塘人。张九成未及第时,曾听客人谈起杨文公、吕微仲诸名儒,所造精妙,皆由禅学而至,因此,对宗门之事非常仰慕。
一日,张九成居士前往净慈,礼谒宝印楚明禅师,请问入道之要。
楚明禅师是大通善本禅师之法嗣。
楚明禅师开示他道:“此事唯念念不舍,久久纯熟,时节到来,自然证入。”并举赵州和尚柏树子公案,令他参究。
九成居士于是依教参究,时时提撕,过了很久,却仍然无所省悟。
后来,九成居士便辞别楚明禅师,前往礼谒善权清禅师。
九成居士问:“此事人人有分,个个圆成,是否?”
清禅师道:“然。”
九成居士道:“为甚么某无个入处?”
清禅师于是从袖中拿出数珠,示之道:“此是谁底?”
九成居士左思右想,仍然不能应对。
清禅师于是又将数珠放入袖中,说道:“是汝底,则拈取去。才涉思惟,即不是汝底。”
九成居士一听,惊诧不已。
不久,九成居士留居苏氏馆。
一天傍晚,九成居士上厕所,因思恻隐之心乃仁之端,突然闻见一阵蛙鸣,当即便释然契旨,并自举云:“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不觉大笑,汗下如雨,遂作偈曰:
“春天月夜一声蛙,撞破乾坤共一家。
正恁么时谁会得?岭头脚痛有玄沙。”
第二天,九成居士便礼谒法印一禅师,二人机语颇为相契。
后逢祖上忌日,九成居士便前往明静庵供僧。
庵主惟尚禅师一见九成居士,便展手。九成居士于是大喝一声。惟尚禅师便照着九成居士的脸颊批了一巴掌。九成居士于是急步向前就走。
惟尚禅师道:“张学录(九成居士的官职)何得谤大般若?”
九成居士道:“某见处只如此,和尚又作么生?”
惟尚禅师于是举“马祖升堂,百丈卷席”之公案,诘问他。
[该公案是这样的:百丈怀海禅师因野鸭子之事被马祖道一禅师拽痛鼻子,第二天,马祖升堂,大众才集,百丈便从大众中走出,卷却马祖的座席。马祖便下座,归方丈。百丈亦随而从之。马祖问:“我适来未曾说话,汝为甚便卷却席?”百丈道:“昨日被和尚扭得鼻头痛。”马祖又问:“汝昨日向甚处留心?”百丈道:“鼻头今日又不痛也。”马祖道:“汝深明昨日事。”百丈于是作礼而退。]
惟尚禅师尚未将此公案举完,九成居士便一下子将桌子掀翻。
惟尚禅师大呼道:“张学录杀人!”
九成居士于是一跃而起,问旁边的侍僧道:“汝又作么生?”
侍僧茫然不知所措。
于是,九成居士便打侍僧,并回头看着惟尚禅师说:“祖祢(祖先)不了,殃及儿孙。”
惟尚禅师一听,便哈哈大笑。
九成居士于是献偈曰:
“卷席因缘也大奇,诸方闻举尽攒眉。
台盘趯倒人星散,直汉从来不受欺。”
惟尚禅师亦以偈酬答云:
“从来高价不饶伊,百战场中奋两眉。
夺角冲关君会也,丛林谁敢更相欺?”
南宋绍兴癸丑年(1133),九成居士复往东庵礼谒惟尚禅师。
惟尚禅师道:“浮山圆鉴(法远)云,饶你入得汾阳(善昭)室,始到浮山门,亦未见老僧在。公作么生?”
九成居士没有正面回答,却叱问侍僧:“何不祇对?”
侍僧被弄得茫然不知所措。
于是九成居士打了侍僧一掌,说道:“虾蟆窟里,果没蛟龙。”
绍兴七年秋(1137),大慧宗杲禅师住持径山,开法接众,学者云集。
时九成居士为礼部侍郎。一日,九成居士偶尔阅读宗杲禅师语要,拊几感叹道:“是知宗门有人,恨不一见”。
当时,宗杲禅师应邀在天竺讲法。九成居士于是前往天竺礼谒,三往不值。后来终于见面了,九成居士却只是寒喧而已,并未深谈。但是宗杲禅师对他却产生了注意。
不久九成居士因奉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