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华林祖居在元秀峰东侧之浮云山麓--罗山居士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7-05-01 21:16:04 ]
[上一篇] [下一篇]
华林祖居在元秀峰东侧之浮云山麓--罗山居士
感谢罗山居士赐稿胡氏宗亲网首发!
华林祖居在华林元秀峰(又名玄女峰或仙女寨)东侧浮云山麓,而不是在元秀峰西边之周岭村。
一、史谱记载
华林胡氏始祖胡藩赐土豫章之西,爱新吴华林之美而卜地筑室为居。其24世孙胡城因唐朝灭亡而携眷归隐华林祖居,悬车不仕,聚族同居,创办私塾。后有胡城长子胡珰将胡氏家族私塾发展为华林学舍,至北宋初期又有胡珰曾孙胡仲尧兄弟将华林学舍扩建为华林书院。古华林书院位于元秀峰东侧浮云山麓,其所在地是宋太宗雍熙年间旌表义门之处,至今尚有华林书院等许多历史文物遗迹。因此,位于元秀峰东侧的华林书院所在地—浮云山麓既是胡城所归隐的华林祖居地,也是胡藩开基新吴时的华林胡氏发祥地。而周岭在元秀峰西边,与华林书院所在地浮云山麓华林祖居地相距十几华里,又隔着一座元秀峰和其它数座高山,与华林祖居地无法连接成片。因此可先从地理位置上断定周岭不是华林胡氏祖居地,并与华林祖居毫无渊源之关系。
二、祖居图说
1741年华林胡氏后裔胡盛泰在《华林祖居图记》中写道:“华林吾家之祖居也。昔南朝刘宋,有藩公之居邳者,封土新吴……,遂卜为家;厥后侍御之贵;……五传仲尧兄弟,聚爨致义门之表;……八传少伋,更有宸翰之赐;……而(祖居基址)势犹有可像形者……俗云冲霄凤形是也。……凤脑之下,前则为祖居正堂,尚有义门遗迹;……奉邑名区之传,诚有莫过于此者……。”对照此图记,位于周岭的所谓“飞凤朝天”之地怎么也不像具有“冲霄”气势的凤形之地,且这里既不属于“奉邑名区”,也没有“祖居正堂”,更没有“义门遗迹”,与华林胡氏28世孙胡映庚1905年所绘华林基址冲霄凤地图所标明的东有呀口石,西有玄女峰这一最重要特征亦无法对上号。东西标志严重错位,又无历史文字记载可查,也没有实在的文物可考,因此亦可从根本上断定周岭不是华林胡氏祖居地。而奉新华林书院所在地浮云山麓,其东边山巅上有呀口石,西边有玄女峰,华林祖居地形若冲霄之凤,东西各有数峰迭起,如凤凰开肩展翅,即使现在站到南边较高处的山腰间向北望去,亦可看出其冲霄之状等特征,水则东出西转,下注案山之外。因此,元秀峰东侧华林书院所在地浮云山麓才是上起胡藩下至胡直孺时的华林胡氏祖居地。
三、真假石标
周岭东北角山巅上的“丫口石”不是华林基址图上的呀口石,因为它在玄女峰的西边,因此它不能成为华林祖居地的真正标志。而位于浮云山麓的呀口石不仅在玄女峰的东面,而且在华林祖居地东面的第三个山巅上,与华林基址图上的呀口石在方位上完全吻合,所以它才是胡映庚描绘的华林基址图中的那个呀口石,才是华林祖居地的真正标志。
(一)尽管浮云山麓的呀口石比较平常,不像周岭东北角山巅处的那块丫口石嵯峨雄伟,不易引人注目(大概正是由于它的平常,才没有得到过诗人们的赞唱),但它最终于1905年被华林胡氏后裔胡映庚注意到并画入了华林祖居图,且于2004年冬由奉新县华林书院景区考察小组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按图索骥所索到。
(二)设想一下,如果周岭东北角山巅的丫口石是位于华林祖居东面或周围不远处的话,它的嵯峨与雄伟必然会使曾到过华林祖居地的苏轼等人赋诗赞美, 然而宋代70余首诗均未提及它,可见它不在祖居地附近。
(三)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正是此嵯峨雄伟的丫口石,才使得某些人在考证华林祖居时首先就受到了误导而步入歧途,且愈误愈深,以致完全不顾它是在祖居地西边的元女峰的再西边,而不是在玄女峰东侧华林祖居地之东边。
(四)更加令人遗憾的是:有人竟然把华林胡氏家谱上华林基址图中的“X口石”或“呀口石”均臆断为“丫口石”,并断言“除此之外没有第二处”,理由是官方史志地图上只能找到周岭东北角山巅处的那块“丫口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