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淮阳胡公满墓
回帖:陈胡公死时是墓而不坟的年代,但对于王侯和德高望重的文武重臣,可以在陵墓上建拜殿。因此,陈胡公墓室就建在水下,而地上部分建的拜殿也早已不复存在,考古学家曾在这里发现了西周的陶片和战国板瓦,证实了当年陈胡公墓和陈胡公拜殿的建筑情况。明朝进士王良臣在诗中写道:“巧铸铁棺藏水底,光留玉叶照人间。”据史书记载,胡公墓是用铁汁烧铸而成,又称陈胡公铁墓。而现在这座陵墓,则是新加坡著名企业家陈永和先生1995年捐资修建的,只是用像铁一样的灰褐色砖墙砌成了铁墓的颜色。
陈胡公的裔孙枝繁叶茂,多达七千多万,遍布海内外。陈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百家姓中,排行老五,其子孙繁衍至今,已有3000余年,120余代,尤其是福建和台湾省,素有“陈林半天下”的美誉,陈氏可谓是一个了不起的泱泱大宗。天下陈氏族人共识:陈氏遍天下,淮阳是老家;陈氏七千万始祖皆胡公。石牌坊门楹联就写着:发宛丘巍巍圣绩垂千古;立陈姓绵绵子孙遍五洲。于是,从各地前来寻根拜祖的陈氏族人日益增多。新加坡名人陈永和、泰国陈氏宗亲总会理事长陈绍扬等,都曾率大型祭祖团前来寻根谒祖,捐资赠旗,以表诚心。澳门陈姓联谊会会长陈年顺率族人和颖川学校师生代表来淮阳谒祖朝圣时,还和淮阳中学结成了友好学校,至于河南新郑、固始、广东顺德、福建厦门等地祭祀的陈姓祖先,则都是当年当地一支的陈姓来祖。
这通巨大的墓碑,是中国当代书法家、胡公裔孙陈天然先生的撰书。两边的碑碣均是捐献碑。
为更好地迎接海内外陈氏贤达寻根谒祖和八方宾朋观光旅游。目前,政府部门已经作出了全面修复陈胡公陵园的整体规划,计划征地600亩,依次修建胡公墓前广场、石牌坊、神道、石雕、石桥、陈王花园、陈氏书院、胡公碑林、胡公祠堂、配殿等。若广大陈氏贤达及有识之士,能为修复陈胡公陵园尽一份力量,共成此举,此地定能成为广大陈氏族人寻根谒祖圣地,成为八方宾朋观光旅游的理想之处。
(附加故事)陈胡公是一位贤达的君主,死后还为当地百姓办了很多好事,被百姓广为称颂。
故事之一,借盘子借碗。据老辈人讲:周围村里人,谁家有红白大事,只要在陈胡公墓前,焚香诉说自己的难处,便可借来盘子、碗。后来,几个不肖之徒,光借不还,再一、再二、再三。以后,再有人来烧香,诉说,也借不来盘子、碗了。
故事之二,不要冻着了。胡公墓前有条小路,每年夏季,本村一些男子,晚饭后便拿着被单、席子,在这条小路上乘凉。每到夜深人静时,人们似睡非睡,会听到:“起来!快起来,别着了凉!”有的人呓呓症症,翻个身儿又睡了,突然身上拍了一下说:“起来!快起来!别着了凉!”睁大眼睛细看,什么也没有,只得夹着东西回家。
故事之三,“铁汁子”。有一年夏季的一天,天气闷热,附近蔡庄、南坛村的小孩在陈胡公墓边洗澡,你一个猛子,他一个猛子,象水老鸹儿,窜出一溜溜水花儿。突然一声喊:“呀!那是啥?”从水底翻滚出一层褐色的泥浆,象生栗子皮那样的颜色。“铁汁子!”“铁汁子!”老人家说:“你们这些娃娃又淘气了是不是?八成洗澡不安生,又蹬着陈胡公他老人家的铁墓了吧!就不怕护墓神打你们的屁股。”
故事之四,“不准在这里撒野”。日军驻淮司令大贺中将,看到胡公墓是个三面环水的高台,指示部下在这建座炮楼。开始往这里运砖,白天支的砖,一夜之间全没有了,第二天日军司令部派少佐监督,进的砖一摞一摞摆了一大片,可是次日天明仍茫然无存。日军司令认为,不是最近村民干的就是地下游击队搞的。他立即派人挨村挨户查看,一点砖渣也未发现,日军司令一边派人进砖,砖上都留有记号;一边派少佐龟田带一队人就近埋伏。龟田悄悄来到陈胡公墓上,恰好中间有一片空地,丢有几捆蒲子,可坐可躲可以隐身,龟田一眨眼,只听一个声音:“什么东西!竟敢在吾墓上撒野!尸骨不想返故土吗!”龟田举起指挥刀向发音处砍去,可是一丝一毫也动不得。龟田欲抽刀再砍时,反而这把刀脱手飞出,刀把朝外,刀尖向内,
下一页 (1/2)
下一楼›:呵呵,这些故事挺有意思的,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查看全部回帖(6)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