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浙江胡氏族源族居调查纪行(六)
回帖:第四十三站:浙江义乌市苏溪镇永康村
今年清明节我在胡库认识了带队前来祭祖的义乌市苏溪镇永康村胡启流宗亲。“我们是从永康分迁出去的,你看,我们的村名就叫永康村”。我今年元旦时曾前来义乌市苏溪镇胡宅村访问,那是另外一个永康胡氏的派析。胡启流宗亲热情邀请我再来苏溪一次,他说要陪我再去附近几个永康胡氏村庄搞调查。于是在五一节那天下午,从嵊州转乘了两个多小时的汽车后,我如约第三次前来熟悉的义乌,当我赶到十几公里外的苏溪镇时,天已经全黑下来,而我的调查工作才刚刚开始。胡启流宗亲打电话找来了族里负责修谱的胡旦生宗亲到他家(胡启流宗亲是本届修谱“总理”,总负责人;胡旦生宗亲是主撰),我们一同查看永康村胡氏的源流。苏溪(以前称酥溪)镇上目前有三个胡氏聚居地,分别为上、中、下宅三派,对外统称胡宅。永康村这一支属于苏溪胡氏下宅派析,上中宅派是胡则一支后裔,而下宅派是胡则兄弟胡賑的后代。源流是:彭公--彦濲--承师--賑--损--权--康--渐--兴仁--汇--昶(拼音:chǎng)。昶是下宅派始祖。2002年新修《义乌苏溪胡氏宗谱》记载:昶公于宋宁宗嘉定七年甲戍(1214年)从诸暨西南十五里许陶朱山下迁居义乌东北三十里许苏溪下胡宅。他们曾去诸暨走访,那里确实是有个陶朱街道存在,但因年湮代久,要想再找到当年先祖的遗址也不容易,倒是目前村里还保留着据说是八百年前的一口水井,见证了永康村的沧桑历史。至于当年先祖是怎样从永康到诸暨去的,单靠他们的力量恐怕也难找到答案。因为这次我调查的其他几个地区胡氏都和诸暨这个第二发源地有关系,所以我格外注意收集相关资料,试图绘出永康胡氏从永康到义乌经诸暨北上萧山分迁绍兴的路线图。但是很遗憾到目前为止,诸暨这支胡氏当年是怎样迁来的还没有找到线索。我也曾到上海图书馆查阅了诸暨上金村胡氏族谱,其记载更是语焉不祥,仅简单提到是胡则大帝的后代。下宅派这一支目前一共有1800人左右,其中再分里州(邢宅)、外州(周村)、永康派只有300多人。该支在明朝出了一个名人胡琏(伯器公,洪武十三年因赠军粮后因诏中试户部侍郎,后升本(?)部侍郎(即尚书),创建酥溪“水竹洞天”亭),新修族谱中收录了许多有关他的文章,义乌县志上也有他的记载。

苏溪镇永康村胡启流宗亲(右)、胡旦生宗亲(左)
启流宗亲要送我一本新修族谱,我谢绝了。我用数码相机拍下来放进电脑,以后翻阅也很方便。我注意到一个有关早期族谱的细节,旦生宗亲告诉我,他们还有一套民国丁亥年(1947年)的旧谱,但是序言部分已经大都破损无法辨认,这次修谱所采用的序言多是通过“修补”,即根据原文上下含义填字补充还原的。好在源流部分没有太大疑问,而且被永康胡氏库川宗谱所接受,在胡库我看到上面的族源记载和他们的一模一样。正写稿时发现旦生宗亲在宗亲网论坛发布了本支字辈信息,一并收录在此,以备查阅之需:“始迁祖昶,由宋代嘉定七年甲戌(1214年)从永康库川迁入到义乌苏溪,历29代,可溯始祖彭公,字派:百千万庆,润富集 环,璠仁忠信,元亨文明,昌盛新茂,贞光显紹,启家国英,耀俊承德,荣泰世宏。”
第四十四站:浙江义乌市义亭镇上胡村
上海图书馆收藏有义乌《尚湖胡氏宗谱》一套,以前我在胡库也听说过这一支的情况。因为他们也是属于《龙山宗祠57拊主录》其中一支,所以当启流宗亲建议陪我前去访问时,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本来的计划是要到浦江县去访问的,无奈时间不够,只好放弃浦江改去尚湖。两人由北至南,从苏溪镇转车两次经义亭镇往杭畴方向,到一个标有“上胡村”路牌的小站下来(“尚湖”已改名为“上胡”),启流宗亲对我说步行四五里路才能进村,他来过这里好几次了。头顶烈日,我们朝着那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村子一路走进去。接待我们的是现任村文书胡志华宗亲,在他家吃过午饭,我们来到村委会办公室。一套清光绪九年癸未(1883年)版《尚湖胡氏宗谱》摆到我们面前,但缺第一卷,不知什么时候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下一页 (1/2)
下一楼›:第四十五站:浙江诸暨市马剑镇塘坞村
对塘坞村胡氏的访问一波三折。原来启流宗亲是答应 ..

查看全部回帖(8)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