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塘坞村胡氏的访问一波三折。原来启流宗亲是答应陪我走一趟的,可是临时家中有事去不了,而塘坞村那边宗亲的电话一直无法打通。我外出访问都是在半个月前就定好行程,一般情况下不加改变。没有找到联系人而贸然进村效果不一定好,于是我决定住到诸暨市大塘镇(这里离塘坞村要比从诸暨市过来近)等待转机出现。晚上八点钟左右,我终于联系上塘坞村的胡全夫宗亲,可巧他也正好在大塘镇,不一会儿,我们就在镇口的浩诚宾馆见了面。最早知道塘坞胡氏是在我整理国内外图书馆馆藏胡氏族谱目录资料的时候,我发现,塘坞胡氏各种版本的族谱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以上海图书馆为例,从康熙年间到民国年间的塘坞胡氏族谱居然有上十种,在浙江省图和美国犹他州图书馆也有许多版本收藏。这说明塘坞胡氏不仅重视修谱(有时两次修谱间隔只有20年),而且重视送图书馆保存。事实果然如此,胡全夫宗亲详细给我介绍了塘坞胡氏的源流。其实很简单,塘坞村虽然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但他们是从义乌苏溪胡宅村迁来的,是苏溪胡氏的一个派析。我今年元旦时在苏溪胡宅村访问时就已经了解到,当时很想来他们这里访问,但胡秀钱宗亲告诉我,说他们也是因为经济情况原因一直没有修谱。他给我看过资料,塘坞胡氏最早是在明嘉靖年间,有兄弟两人大鸾和大海从义乌苏溪迁来浦江国佳坪,三世后的益公才搬到山下即现在的塘坞居住(塘坞以前属于浦江,后划归诸暨)。第二天一早,塘坞村的原书记、退伍军人胡应裕也从塘坞前来见面。他从27岁开始担任塘坞村书记二十一年,今年刚刚卸任,他告诉我,目前全村共有六个自然村,1000多人,其中胡姓就有800余人。如果包括迁到外面和周围的几个村子,这一支胡氏就有1000多人。大海的后代已不多,只有十几户人家,村里绝大多数都是大鸾的后裔。他们这支还出了个国家篮球队的主力中锋胡章宝,身高2.16米,八十年代很有名气,现在南京军区体工大学工作。胡应裕宗亲也知道图书馆收藏有他们这支胡氏族谱的情况,最后一次修谱是在1937年。目前村里只有少数几页残谱,以后真要重修的话,还得到图书馆去把老谱复印回来才行。
马剑镇塘坞村胡氏宗亲
正巧我住下的浩诚宾馆经理也是塘坞村的人,一开始他还以为我是上海图书馆来搞族谱调查的。后来他告诉我说那天他正好陪他上海伯父一家回村里扫墓祭祖。从他口中我得知,现在村里还有一座较大规模的胡氏宗祠,他信手给我画了一幅宗祠草图,可以想见当年这个村子的崇宗敬祖风尚犹存,二十年修一次族谱,清朝至民国竟有十几个族谱版本存世,这在国内都是不多见的。可惜没有太多时间,不然的话我一定要亲自去实地考察的。下次吧,我想总还是会有机会的。
第四十六站: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紫东村
河上镇紫东村在我们胡氏宗亲网上真是名噪一时。最早是有一位河南宗亲在论坛发帖寻找“浙江省宁波府萧山县磐石卫紫竹林”胡氏,我根据掌握的浙江图书馆所藏族谱目录,建议他将目标锁定在“浙江萧邑竹桥胡氏”所在地--河上镇紫东村。但也有宗亲指出:紫东村的胡氏来历与他的描述不符,“不要以为既有紫又有竹,就认为是紫竹林村,从而进入误区”,说的也有道理。为此,胡氏宗亲网会员,永康龙山胡氏研究爱好者胡益明宗亲两次前往紫东村,考察这支据说也属于永康胡氏的支派来源。据他发给我的资料看,他们这一支来自诸暨上墅里,极有可能是永康胡氏之后经义乌、诸暨北上萧山、绍兴。为弄清真实情况,我在五月三日假期的最后一天,从诸暨大塘镇三次转车辗转来到河上镇紫东村。接待我的是紫东村胡氏族务负责人胡子樵宗亲,今年73岁。匆忙吃过午饭,我们就开始就该支胡氏的几个疑问进行探讨。一是紫东村村名的变迁,这个问题着实困惑了我很久。这里的地名原来是萧山县河上镇大桥胡家,即竹桥胡氏。永兴河从富阳下来通到浦阳江,这里有一座竹桥,附近居住的都是胡姓居民,故名竹桥,又称庄胡,后来才改名紫东村。上图收藏的“萧邑竹桥胡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