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外出调查,有意义的是胡氏宗亲网的站长胡苗勇和总版主南山两位网站负责人的首次会面。网站成立两年多,可是网站主要负责人从来没有见过面,每天的交流都在网上进行,未成谋面难免有些神秘感。国庆节前,苗勇站长邀请我到他家见面,说他放假几天要回浙江嵊州家里,我也正好有计划要到嵊州三界镇的胡兰成家乡搞调查,一经落实行程,我马上允诺到时候一定登门拜访。金华调查结束后,即乘车前往嵊州,晚上八点多钟,车到嵊州城里,苗勇和他父母开车来接,一同到家里。这是他们在城里的家,早先他们是住在嵊州市附近崇仁镇的宋家墩,后来苗勇爸爸在城里做事,就把家迁到城里,胡苗勇在这里长大,后来去杭州读大学期间,创建了全国第一个胡姓网站--胡氏宗亲网,当时他才22岁,是全国各大姓氏网站中最年轻的站长。看看现在有一万四千多位注册会员的宗亲网网站,很难忘记当时我们创办网站时的激情和干劲。那时网站人少,也就是我经常在上面谈论福建长汀朱紫胡氏,苗勇则谈他的宋家墩胡氏。这次到了苗勇家,除了交流网站站务方面的意见看法外,谈论最多的就是他们的宋家墩胡氏了。
胡氏宗亲网站长胡苗勇(左)与南山
根据现存族谱复印件,崇仁镇宋家墩村胡氏这一支源于安徽歙州清华乡(今江西婺源清华镇街头村),疑为清华胡氏的一支。明初中期移居于此地,至今已经19代,然而经站长多年调查了解,尚未得出明确答案。我认为此族谱记载,应该分成两个阶段来研究,一是三国关内侯文德公为鼻祖,繁衍至20世唐初守礼公登进士,官宋州刺史,后迁于歙州清华乡为清华之始祖这一段,属于清华始祖谱段,需纳入全国清华胡氏族源研究范围,故不应做宋家墩分迁始祖来研究。从第三十七世希公字开先,行福三,朝奉郎,明中期迁浙江嵊州宋家墩,为宋家墩一始祖开始,作为第二段族史研究,而目前恰恰是第一段族史含糊不清,关键是无法核实他们究竟是清华哪一支派,具体从哪里迁出。简而言之介绍如下:明朝中期,有一位福三公从江西婺源清华镇街头村迁浙江嵊州宋家墩,上面世系不清,清乾隆年间首修族谱,现存谱为光绪12年木活刻本,人口在700左右。本支派排行字:福祿永遠子孫必昌顯達登科奕世名揚光前裕後長發其祥。
我发现在浙江上虞、嵊州、绍兴一带都有与兰溪、金华相同的移民特征,都是和宋高宗南渡移民有关。当时兰溪、金华一带成为中原移民南渡后的集中居住地,后因建都杭州,这些移民又随朝廷的搬迁转到杭州、绍兴一带,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许多不同宗支的胡氏,彼此之间并无关联,不像在永康、东阳一带的胡氏同宗共祖关联性很强。上虞的长者山胡氏传说也是和宋高宗南渡有关,再往南去天台、临海也有这种情况。至于安徽歙州一带移民,则多迁浙江建德,桐庐,迁浙东较为少见。嵊州宋家墩一支与周边胡氏关联性不大,所疑族源是否为安徽而来,尚在模棱之间。过去的一些修谱先生,专拣自己熟悉的谱源介绍给族家,移花接木,张冠李戴,欺骗族家不懂历史,胡编乱造时而有之,故在找不到族谱上记载的族源地时,可以考虑有这种可能性。当然我并不是说站长家的族谱属于此类,然而多年过去尚未与安徽方面接上关系,信存疑阙,暂时还是按谱上记载,不要有任何变动为好。时间不早,要休息了,这种讨论以后在网上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