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几百位胡氏后人回容桂祭祖,表示将不遗余力继续支持家乡发展
www.sc168.com珠江商报作者:邓荣军,杨莹莹,陈炳辉
核心提示
在今年佛山两会期间,一些政协委员曾提案希望通过组织访乡观光、寻根谒祖、回乡参加各类庆典活动,让华侨华人新生代常听乡音、维系乡情,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引导华侨华人新生代“常回家看看”。很多专家学者也表示:修建宗祠、整理族谱对于联系亲情、社会和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商报记者邓荣军 杨莹莹 陈炳辉摄影报道
10月24日,来自港澳、珠三角的胡氏族人齐聚顺德容桂,与当地乡亲一起,举行胡氏大宗祠重修开光揭牌仪式暨秋祭典礼。容桂旅港乡亲胡锦超先生的儿子胡庆东、胡庆强兄弟亦参加了这一活动。一直以来,容桂胡氏十分关心家乡的发展。胡氏兄弟表示,他们将继续发扬父亲爱国爱乡、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的精神,为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多作贡献,并决定从明年起,每年都以胡锦超置业有限公司的名义捐资10万元给胡锦超职业技术学校,作为该校奖教奖学基金,这一计划将至少持续10年。
几百位胡氏族人容桂祭祖
“祖宗的宗祠重修开光典礼,这是盛事啊,我们全家今天都过来了”。10月24日,中山港头胡氏房裔子孙60多人一大早便赶到外村庆贺。随后,从香港、江西等地的胡氏家族子孙纷纷赶来参加胡氏大宗祠开光典礼。
10月24日一大早,通往外村胡氏大祠堂的道路就围得水泄不通。记者在现场看到,广东智拓外村舞狮团也赶来助兴,伴随着喧闹的锣鼓声、鞭炮声,醒狮虎虎生威,吸引了众多街坊邻居观看。
几百位来自中山、香港等地的胡氏宗亲,手持印有“桂洲外村胡氏大宗祠开光纪庆”字样的刀旗,拉着“中山港头联谊会”的横幅,排着长队,前来参加开光纪庆仪式。整头的烧猪、大捆的鞭炮……前来祭祖的胡氏族人敬献上自己带来的礼物。
他们来到胡氏大祠堂门前,仔细地观望着扩建后,如今已是一派巍峨景象的大祠堂,门前两只威武的石狮守护着祠堂。
穿过大门,恢宏的殿宇顿入眼帘。据了解,10年前,祠堂的重建工程是胡锦超倡议的,他建议重修祠堂以传承历史文化风貌,并慷慨襄助。扩建后的祠堂面积,比原来多出一倍。
在胡氏大祠堂前,拥挤的人群让人寸步难行,眼前刚装饰一新的祠堂还保留了一些古老的墙壁、格局、砖雕,其中祠堂后面一块布满灰尘的石碑上刻着“奉天赦命”4个大字,据胡氏的长者介绍,该石碑是清朝皇帝赦封桂洲胡氏的见证,当时胡大猷考取武进士,位列重一品官职。该石碑一直安置在马冈对面的白石村,前几年,胡氏族人将石碑搬运到现在的胡氏祠堂。
据胡均培介绍,胡氏老祠堂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祠堂曾作为办公、学校等用途,十几年前,祠堂重新修建。
“现在很多地方都重修宗祠,我们也想对胡氏祠堂进行重新装修,建议由族兄胡锦超提出来以后,大家都很支持,”胡氏宗亲联谊会会长胡伟洪说:“大家都纷纷建议要求恢复每年的春、秋祭,以加强胡氏子孙的沟通、联系。”
今年4月份,桂洲胡氏举行了宗祠秋祭典礼,并且决定此后每年都将举行春、秋祭。同时,胡氏宗亲联谊会和“胡氏宗祠基金会”也筹备成立。胡氏宗祠基金将作为祠堂保养、香火、福利(包括不同姓的人),此外,胡氏宗祠基金还将对有困难的人进行帮助。
宗祠是联系和谐社会的纽带
胡氏宗亲联谊会会长胡伟洪是土生土长容桂人,1979年,胡伟洪到外地发展。他说容桂这些年的变化很大,每次回到家乡,都感受到一种深深的亲情。这些年来,胡氏在海外、香港商场打拼,一直都保持着很好的联系,大家很团结。胡氏也对家乡的发展作出了很多贡献,在外工作的胡氏宗亲纷纷捐钱帮助村里人、帮助家乡的发展,这也是一种不忘前人、对祖先孝敬的表现。“现在,在外面工作的容桂胡氏族人发展都还不错,我们也一直热心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