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百家姓氏繁衍究竟多少年为一代?――胡氏宗谱结合历代汉家帝王世系考
回帖:以下是关于该主题的各讨论帖子
胡士奇宗亲回帖:
致胡氏宗亲的一封信
各位胡氏宗亲:
 我毕业于武汉大学,学的是历史,研究胡氏历史虽然只有12年,没有胡海先生的14年时间长,而且功底远远不及胡海先生,但是,我很佩服胡海先生的敬祖精神,他为我们胡氏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贡献是不朽的。不过我认为,他虽然大部分资料有参考价值,但却不可盲目崇拜,因为他最大的要害就在于胡氏渊源这部分资料有悖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暂还不言及其他),我若危言耸听,敬请大家对照《史记-陈杞世家》,里面记载得非常清楚明白,然后参看胡海先生的世系源流部分便可得知。   他有80多岁,我虽只50多岁,年纪比我大,但毕竟同为今人。老话说:“有史为证、有据可查”!他搜集的民间资料固然可贵,也只能作为中国正史的拾遗补缺,我们岂能只看重他的民间搜集资料,而否定中国2000多年前《史记》的记载乎?不然我们都会进入“找不到正宗嫡脉祖先”的误区,难道这个问题不严重么?所以恕我直言,敬请大家引起重视。
         湖北孝感胡氏宗亲 胡士奇 2006年12月25日

南山总版主回帖:
士奇宗亲所发表的意见很明确。对于胡海先生的尊祖敬宗精神很钦佩,但对其有关胡氏源流的观点不赞同。能够在我们网站上发表这种意见,我很高兴。因为胡氏宗亲网建立之初,网站宗旨中就有"讨论族源支派"这一条,希望专家学者利用网站平台,踊跃赐稿争鸣讨论。网站开辟了争鸣栏目,士奇宗亲和苗勇宗亲有关"百家姓氏繁衍究竟多少年为一代?"等讨论已经上网多日。我也将网站成立的消息告知胡观文宗亲,可惜他至今尚未前来指导。士奇宗亲认为"最大的要害就在于胡氏渊源这部分资料有悖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以前亦有所闻,士奇宗亲是否可以就这一问题展开阐述,以飨众亲。另外,关于胡海先生的:“华林派胡勤修于宋政和2年(1112)创谱,编篡自《陈杞世家》20世,下至华林诚(左上高下早右成)78世,广为胡氏族谱载用,经考证(见《大通考》238页)是史书人名联接,非脉传世系”这一观点(见珠玑古巷建起全国性胡氏大宗祠感言),士奇宗亲持何种看法?还有华林谱从质公到藩公十三代平均不足15岁一代的疑问,有没有其他的解释?吾辈其生也晚,其识也陋,仅从去年才开始接触到胡氏文化,常遇到令人困惑的问题不得其解,还望前辈智者不吝赐教。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让我们在胡氏宗亲网这个平台上不拘一格,各抒己见,通过讨论学到更多的知识,结识更多的宗亲,共同把胡氏文化发扬光大。

Admin回帖:
南山说的很对。
史学研究一般以古代文献为基础进行的,现在普遍认为《史记》资料是比较权威的,从这点看出也许《陈杞世家》篇并无错误,但胡氏一族也不一定就是陈国20世国君嫡传,且不论安定谱是否正确,就安定谱上胡姓始祖胡丹为满公次子而言,这点也就没有必要再涉及到《陈杞世家》,也就没用士奇前辈说的那样严重了。
胡士奇宗亲回帖:
致南山、苗勇宗亲的一封信:
南山、苗勇二位宗亲:您们好!
  感谢南山先生能给我回信,而且鼓励了我将再度发表意见的热情和勇气。
  也感谢苗勇先生,您还真的把我的那篇“百家姓氏究竟多少年为一代”放进了论坛之中,我直到今天才看到,在未看到之前,确实还误会您不敢把它发表出来,有阻塞言路之嫌。
  二位这种能纳各家之言的态度,堪称我们胡氏的贤达,您们这种严肃和认真的精神办网站,我非常信服。从目前情况看,我的观点(包括我将要发表的)拥护者不多,好像有点儿危言耸听,但不见得我的意见以及我提供的史料就是错误的。在一个网站有反面意见并非什么坏事,可以通过争鸣达到我们胡氏的和谐与统一,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认祖归宗、统姓合谱是个非常严肃的事情,对于祖宗瞎认乱攀,凭心而论,二位、我及整个胡氏谁甘心情愿呢?
  说实话,我研究胡氏历史12年的成果,实际上是从不服本
下一页 (1/2)
下一楼›:甚至像胡海先生竟把我们共同的始祖满公以下至20世的先祖人名弄得面目全非。《史记》是我国“史家 ..
‹上一楼:以上内容来自胡士奇先生寄胡氏宗亲网信件以及本人回复给胡士奇先生的回信中,应其所托放入网站供 ..

查看全部回帖(34)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