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陶胡岭今昔
--------------------------------------------------------------------------------
华容古刹文昌阁旁有个湾子叫陶胡岭。相传在唐代,该湾没有胡姓人只有陶姓人居住,叫陶岭湾,到了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180年胡氏始祖亨二公由江西奉新县来华容落籍后,他的第三代人胡颜德迁徙到陶岭湾落户,才叫陶胡岭。因人多地少,生活困难,他的大儿子胡友浩一家就搬到附近的陶塘畈拓荒安家。细儿胡友昶全家则迁到湖南岸快活岭(今大湾)落籍垦殖,经20多代人繁衍生息,陶塘畈边出现了庄屋、旗杆、长湾和陶胡岭四个胡姓湾,为胡氏的上五分。大湾一带形成了胡家大湾、长湾、枣树湾、仕屋等一些胡姓湾,属胡氏的下五分。因此有人说陶胡岭是华容胡姓人的发源地。
在陶胡岭这块古老而美好的土地上,千百年来走出了不少富裕人家。明代时期,湾里有个叫胡世永的,他一边种田,一边做盐业生意,成为腰缠万贯的大富豪。他热心公益事业,人们做屋到何庄蛇头窑搬砖运瓦,路远难行,他就慷慨解囊,出资买地皮,修条大马路直通蛇头窑,如今,那里还有个地方叫“车路地”。湾中上塘稻场灰尘重,不便打场晒谷物,他买回数桶桐油将稻场油一层。“金犁金耙,湾前脚下”这句颂扬他富有的名句,至今仍在后人中流传着。
民国年间,靠勤劳发家的胡际安兄弟,在湾里修造了上下两幢一正二横带天井的烽火筒子。胡际安是一个种田能手,解放初在陶塘畈创亩产皮棉75公斤新高,代表第三区(华容)出席过鄂城县首届劳模大会,时任县长李文明将勋章挂在他胸前。他于上世纪70年代病逝,享年97岁。
改革开放后,冒尖户要算退伍军人、中共党员胡盛丰家。他兄弟四人靠塑料防水油膏掘到第一桶金,就在湾里建起一栋四间双层楼房。不久,又到华容镇上又建造了一栋占地1500平方米六层到顶的“良茂饭店”。在他家的带动下,湾里人很快掀起熬油膏奔富路的热潮。不到两年,陶胡岭楼房林立,成为远近有名的“先富湾”。
小资料:陶胡岭属金熊村,有2个村民小组,76户,800余人。以种田为主,打工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