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从族谱侧面看太平天国
回帖:太平天国当时影响
太平天国历时14年,占领长江中下游富庶地区多年,战事波及半个中国,使清廷国力大伤。
  由于清廷倚赖汉人组建的湘军和淮军才能打败太平天国,曾国藩、李鸿章等汉臣平乱有功,逼使清廷更加重用汉人,汉人在清廷的权位因而大增,同时满人对军队的控制权减弱。
  清廷曾借助外国人镇压太平军,因而产生效法西方,推行改革的想法,促成后来“洋务”改革的出现。
  太平天国的事迹及它提出的一些主张,宣扬了民族思想和革命精神,对日后的反清革命有一定的影响。
  太平军在江南征战时,大量富户及平民逃到上海避难,促进了上海的发展。
  太平天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并对亚非人民的反殖民斗争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失败原因分析
太平天国反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因此得不到国内知识分子的普遍支持。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层日益腐化,他们贪图享乐,大兴土木建造宫室,并实行严格的阶级制度(早年由南王冯云山制订),愈来愈脱离民众。加上太平天国强制推行一些违背民意的措施,例如在首都天京强制男女分开居住(1855年起放宽),凡此种种皆不得民心。
  主要领导人争权夺利,最后引致领导集团的分裂。1856年秋,正当太平军在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的时候,东王杨秀清自恃功高,挑战洪秀全的地位,引致洪秀全下密诏诛杨,触发“天京事变”,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二万余人被杀,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后来翼王石达开因受洪秀全猜疑,带领大军出走,从此太平天国走向衰落。
  洪秀全晚年用人唯亲,不太信任外人,政事混乱,人心更加涣散。
  太平天国未能争取外国支持,后期清军却得到洋人支援,形势此消彼长。西方国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相差甚远,实为异端。太平天国又不承认清朝与外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加上禁止鸦片入口,损害西方国家的利益,因此英、法两国跟清廷签订北京条约后即支援清军对付太平天国。
  李秀成进攻上海不成功,导致战局更为不利。
  天王洪秀全后期不肯放弃天京,不肯转移至外国列强不能深入的内陆地区发展。
  太平天国连年战争,造成中国人口大量流失,使生产遭到破坏。江南繁华之地繁华不再,江苏、浙江两地人口锐减,太平天国再也无法得到人民支持。
评价
可能出于反满的需要,洪秀全等人是孙中山等革命党的崇拜者。湖南的辛亥革命党人常称要洗尽湖南人曾国藩给他们带来的羞耻。不过孙中山也只赞赏太平天国反清的“民族主义”,却直指太平天国“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根本不值得效法。并在《民权主义》第三讲中说:“中国的革命思潮是发源于欧美,平等自由的学说是由欧美传进来的。”他认为太平天国并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为他们的领袖还有皇帝思想,实行的是封建专制主义。“大家若是有了想做皇帝的心理,一来同志就要打同志,二来本国人更要打本国人,全国长年相争相打,人民的祸害便没有止境。”
  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民国学者可以说是十分分歧,罗尔纲和简又文等人正面评价太平天国对后世革命的影响和意义,但郭廷以等史家却抨击太平军领导人的残暴反动本质。例如胡适看到罗尔纲写的第一本书《太平天国史纲》后,愤愤然指责书上“专门表扬太平天国”为不当。照他看来,“太平天国之乱”,使中国几十年来不曾恢复元气,是应该谴责的。
  近来,虽然中国大陆官方教科书上依旧正面评价太平天国为主,但是近年来夏春涛等现代大陆学者开始负面评价太平天国,批评太平天国欺骗、落后、残暴。批评强调太平天国对中国社会的巨大破坏性,激烈的批评甚至认为是典型的邪教叛乱。其教义、教规、戒律从精神到物质严厉地控制着参加造反者,以中国奴隶主和封建帝王的腐朽思想、条规,对他控制下的军民实
下一页 (1/2)
下一楼›:谢谢各位宗亲的点评,受益匪浅!我的qq号是918841535,欢迎光临,以后就共同学习吧!
‹上一楼:假设太平天国成功了,中国将面临更大的灾难.

查看全部回帖(13)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