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百家姓祥解
回帖:明(Míng)古代部落首领燧人氏有一个重臣叫明由,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名作为姓氏。此外,春秋时期,秦国的丞相百里奚有个儿子,他的字叫孟明,在秦国的军队里做将军时曾经率领将士攻打晋国,并且取得了胜利,为秦国在西部的霸业奠定了基础。孟明去世后,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名字“孟明”作为姓氏,后来又改为明姓。明克让,隋朝文人,著《古今帝王记》。明玉珍,是元末红巾军起义的领袖之一,他占领川蜀之地以后,自称陇蜀王。

臧(Zāng)春秋时期,鲁孝公有个儿子叫驱,驱的封地在臧邑(今山东省境内),人们称之为臧驱。后来,他的后世子孙以他的封地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于是就有了臧姓。另外,鲁惠公有一个儿子名叫子臧,他的后代则以他的字作为姓氏,这是臧姓的另一个源头。臧洪,东汉末年人,曾游说各地首领,共同讨伐董卓。臧中立,是宋代的名医,他在元丰年间来到鄞南胡,每天治愈数千名病人。

计(Jì)计姓出自姒姓,发源地在今天的山东省东胶县西南。夏朝时有一个计国,是大禹后人的封地,周朝时被灭,后人便以国名作为姓氏,这样就出现了计姓。计姓的另外一支形成于西周初年,当时周武王封少昊金天氏的后人于莒,同时在计斤建立国都,后来该国的后世子孙就以祖先的最初建都之地的地名作为姓氏。计然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谋士,他博学聪颖,足智多谋,曾经做过越王勾践的重要臣属范蠡的老师。

伏(Fú)伏姓出自风姓。上古太昊伏羲氏的后代子孙中,有人用伏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样就有了伏姓。在南北朝时期,后魏改俟伏斤氏为伏姓,形成了伏姓的另外一支。西汉时有才女伏羲娥,她的父亲伏胜曾在家中的夹壁墙里得到一部《尚书》,后来,汉文帝派大臣晁错前去学习,可是伏胜已经年迈,于是就由其女伏羲娥诵传口授,终于使得《今文尚书》能够流传。

成(Chéng)成姓出自姬姓,发源地在今天的山东省宁阳。西汉初年,周武王分封他的弟弟,也就是周文王的第五子叔武于,建立国。从此,叔武的后世子孙就以国名为姓氏,后来又去邑为成,形成了后来的成姓。在春秋时期,楚国的国君若敖有公子成虎,成虎的儿子则以他父亲的名字为姓,于是形成了成姓的另外一支。春秋时有一著名琴师叫成连,历史上的那位摔琴谢知音的伯牙,就是他的学生。

戴(Dài)周武王推翻殷商政权建立周朝以后,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河南商丘,并且建立了宋国,在宋国有一位谥号为宋戴公的国君,他的后裔便以他的谥号为姓,戴姓即由此产生。此外,戴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兰考县,后被郑国所灭,其国人以国名命名姓氏,形成了戴姓的另外一支。戴逵,晋代文人,书画文章均好。戴德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人称“大戴”,他编纂的《礼》85篇,是研究我国古代儒家学说、社会历史和文物制度的重要参考文献。

谈(Tán)谈姓出自子姓,是殷商皇族的后裔。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在商朝灭亡后,于河南商丘的封地建立了宋国,36世后有谈君,他是由于受封于谈地而以封地作为姓氏的。后来楚国灭掉了他的国家,不过他的支庶子孙仍然以谈为姓氏。此外,谈姓还有另外的一支,在周朝时有一位大夫叫籍谈,他的子孙以他的名字作为姓氏——谈氏,这一族人在秦朝末年因为要避项籍的名讳,于是改为谈姓。谈一凤,明朝举人,做知县官,其子谈恺举为进士,后升兵部右侍郎。

宋(Sòng)宋姓出自子姓,起源于战国时期。微子启在商朝灭亡后于封地建立了宋国,他仁德贤明,深受子民的拥戴。七百余年后,宋国被齐、魏、楚三国所灭,亡国后的王公贵族散居到了各地,他们相约以原来的国名为姓氏,就这样有了宋姓。宋之问,唐代的著名诗人,他的名诗“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至今脍炙人口。
下一楼›:茅(Máo)茅姓出自姬姓,发源地是今天的山东省金乡县西南。周公旦是西周时周文王的儿子,他的 ..
‹上一楼:鲍(Bào)古代春秋时期,有个叫敬叔的贵族,在齐国做官,因为有功,受封于鲍邑,人称鲍敬叔, ..

查看全部回帖(19)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