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茅(Máo)茅姓出自姬姓,发源地是今天的山东省金乡县西南。周公旦是西周时周文王的儿子,他的第三个儿子名叔,叔受封于茅邑,世称茅叔,茅叔建立了茅国。后来茅国被与其接壤的邹国所灭,茅国的王族子孙就相约以原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于是,就有了茅姓。茅焦是秦始皇时的一个客卿,当时秦皇太后与嫪毐私通,蓄谋作乱,事情败露后,秦始皇把太后打入阳宫,并且下令,凡为此事进谏的人一律处死。茅焦则冒死进谏,晓以利害,秦始皇悔悟了,于是,把太后接回咸阳。
庞(Páng)庞氏出自高阳氏。黄帝的孙子颛顼生有八个儿子,其中有一个儿子名叫庞降,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名字作为姓氏,于是,出现了庞姓。西周初年,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受封于庞乡,自此,他的后世子孙便以封地之名作为姓氏,这样就形成了庞姓的另外一支。庞涓,战国时魏国大将。庞统是东汉末年刘备的谋士,在步入仕途之前,他与诸葛亮齐名,当时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称他为“凤雏”。
熊(Xióng)传说黄帝曾在有熊(今河南新郑)建都,所以黄帝的后代中有人以都城为姓,称熊氏。熊姓的另一个来源是起源于芈姓。商末有个叫鬻熊的人,姓芈,为黄帝的后代,他是周文王的老师。周成王封他的曾孙熊铎于楚,至熊渠时恢复祖姓芈,楚被秦灭后,子孙仍为熊姓。明朝万历进士熊廷弼,镇守辽东,当时后金(清)崛起,他整肃军队,加强防务,令后金不敢进攻。熊廷弼后被魏忠贤冤杀,崇祯二年平反昭雪。
纪(Jì)出自姜姓。西周时,炎帝裔孙被封于纪(今山东寿光县),建立纪国,因属侯爵,所以被称作纪侯。纪国为齐国所灭,纪侯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纪姓另有一支由舒姓改成。纪姓望居平阳郡(今山西临汾西南)。清代学者纪昀(纪晓岚),乾隆年间进士,才思敏捷,学识渊博,曾负责编纂《四库全书》,民间有铁齿铜牙之喻,流传着许多有关他机智幽默的故事。
舒(Shū)周朝封皋陶的后代于舒(今安徽庐江县西),建立舒国,曾被徐国所灭,后又复国,不久又亡于楚国,其国君族人以舒为姓。舒姓另有两支,一是出自任姓,相传为黄帝的后代;另一个是出自清代,为满族舒穆鲁氏所改。舒姓望居巨鹿郡(今河北平乡)。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老舍原名舒庆春,话剧《茶馆》为其经典之作,至今常演不衰。
屈(Qū)屈姓来源有三个。一支是夏代屈骜的后代;一支出自芈姓,春秋时楚武王的儿子瑕被封于屈邑(今湖北秭归),他的子孙以屈为姓;一支为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当时的复姓屈突改姓屈。屈姓望居临淮郡(今安徽盱眙县西北)。战国时楚国人屈原,任三闾大夫,主张坚决抗秦,国破投江而死。他所作的《离骚》,文辞优美,对后世文学发展影响极大。屈原忧国爱民,深受百姓爱戴,今天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就是由当时人们纪念他的方式演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