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甘(Gān)甘姓最早产生于夏朝,发源地在今天河南省的洛阳市西南。那时在众多的诸侯国当中有一个甘国,后来,甘国被其他诸侯国所灭,亡国后的甘国君主后裔,便以原封国名作为姓氏,于是就有了甘姓。商朝时,甘盘为相,甘盘的后世子孙则以祖上的名字作为姓氏,这样就形成了甘姓的另外一支。此外,周惠王的弟弟被封于甘地,他的后代子孙以封地名作为姓氏。甘德是战国中期齐国的天文学家,有《甘石星经》传世。甘泳是宋朝的诗人,著有《东溪集》。
钭(Tǒu)钭姓出自姜姓。周朝时,姜太公为周武王打天下,后受封于齐,建立齐国。到了战国时期,田和篡夺了齐国的君位,这在历史上叫田氏代齐。原来齐国的君主康公被迫流落于海上,他与同行者的生活十分艰难,不仅要经常住在山洞里,而且要依靠野菜充饥,甚至把酒器钭当做饭锅来烹煮食物,于是,其支庶子孙为了纪念先祖,就以酒器名“钭”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样就有了钭姓。钭滔是宋朝处州的刺史。
厉(Lì)厉姓出自姜姓。在周宣王时,姜子牙的后代姜无忌去世,谥号为厉,历史上称之为齐厉公,其后世的支庶子孙便以他的谥号作为姓氏,于是就有了厉姓。此外,西周时有一个诸侯国叫厉国(在今天湖北省随县),春秋时期改为随国,原来厉国君主的后代们则以原国名作姓氏,形成了厉姓的另一支。厉文才是唐代的容州刺史。厉鹗是清代的文学家,他著有《宋诗纪事》。历志,清朝画家,诗、书、画三才齐备。
戎(Róng)戎姓出自姜姓。在西周时期,有一个戎国,它是齐国的附庸,后来戎国灭亡了,其公族便以国名作为了姓氏。此外,在西周时,有一名管理军械的官员名叫戎右,他的后世子孙也都以“戎”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样就形成了戎姓的另外一支。戎姓还有一支是出自少数民族,在商朝以后有一个戎族,他们居住在燕北地区,后来这族人当中有不少人把族名作为姓氏。戎赐是汉朝一位著名的官员。戎昱是唐代的诗人。戎益是宋代平江知府。
祖(Zǔ)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他的后人祖乙、祖辛、祖丁等都先后做了商王,其支庶子孙以“祖”作为姓氏。另外一支祖姓是奚仲的后代,祖己、祖伊都在商朝为相,其后世子孙也以祖作为姓氏。祖逖是晋代的名将,年轻时他为报效国家而发奋习武,成语“闻鸡起舞”就典出此事。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并著有数学著作《缀术》和《九章本义注》。
武(Wǔ)武姓发源于今天广西省的水淳县北部,在夏朝时那里有一个武罗国,后来这个国家的子孙后代就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武姓还有一支出自姬姓,据传说,周平王的少子出生时手掌心有一个篆体的“武”字形手纹,因而赐他姓武,其后人也就随之姓武了。此外,春秋时期,宋国君主戴公的儿子司空死后谥号“武”,史称宋武公,他的支庶子孙以祖上的谥号作为自己的姓氏。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武训是清代的一位名人,他终生集资兴办义学。
符(Fú)符姓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后裔。“符”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和调遣军队的凭证。春秋时期,鲁顷公的孙子在秦国担任符玺令,专门掌管符信玺印,其后世子孙则以“符”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样就有了符姓。符令谦是南唐时赵州刺史,他不仅勇猛善射,而且政绩显著。符彦卿曾任天雄军节度使,并被封为魏王,宋朝建立后,他被封为太师。
刘(Liú)远古尧帝的子孙中,有个叫刘累的,据说他能驯化龙和驾龙飞奔,他就是刘姓始祖。另外一支刘姓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后裔,西周时期,周成王封王季之子于刘邑(今天河南省偃师西南),其支庶子孙以封邑名作为姓氏。刘邦是汉代的开国皇帝。刘勰是南朝梁的文学理论家,他的《文心雕龙》一书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划时代巨著。刘基曾经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明朝初年任御史中丞、弘文馆学士,有《郁离子》等作品传世。
景(Jǐng)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大夫叫景差,属于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