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百家姓祥解
回帖:胥(Xū)胥是以祖辈的名字命名的姓氏,起源于华胥、赫胥二氏。华胥氏相传为太昊之母姓,其后人多以胥为字。春秋时晋国大夫胥臣,官为司空,便是华胥氏的后代,他的后世子孙正式形成胥姓。赫胥氏为上古炎帝部落的姓氏,其族人后裔有的以赫为姓,有的以胥为姓。明朝人胥必彰,常德人,官居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贵,人称“真御史”。

能(Nài)能,古同“耐”。周成王时,大臣熊绎因功受封为男爵,建立楚国,他的儿子熊挚因身有残疾,不能立为国君,便被封于夔,为楚附庸国。后来,楚国以夔国不奉祀祖先为罪名,灭掉了夔国,其国人为避株连之难,将熊姓去四点改为能姓。唐朝人能元皓,原为安禄山的部将,安史之乱时为淄青节度使,后归唐。清朝有史学编译家能图,译辽、金、元三代史书,以功加太子少保。

苍(Cāng)相传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有个叫苍林,他的后代以祖辈名字为姓,称苍氏。黄帝的孙子颛顼有八个儿子,都是治世能臣,世称“八恺”,其中长子名苍舒,他的后代也以祖字为姓,形成苍姓一支。大约汉代以后,苍姓改为仓姓。另外,古代“苍”与“仓”通,所以传说中上古造字的仓颉,也作苍颉。汉朝人苍英,官居江夏太守。

双(Shuāng)双姓与蒙姓同出一宗,是颛顼的后裔。夏朝建立后,封颛顼之后于蒙双,有子孙以地名为姓,成为蒙姓和双姓两支。另外,双姓也是历史上少数民族的姓氏,如唐代的双舍。双姓历史名人有:南朝宋的双泰贞,武艺高强,居家以孝闻名,母亲在世时,屡招为军官不就。宋朝人双渐,进士出身,为官政尚宽和,有古循吏之风。

闻(Wén)闻姓出自复姓闻人氏。在春秋末年,鲁国有一位叫少正卯的人,他学识渊博,名气也很大,但是因为与孔子的观点不同,并且吸引了许多孔子的弟子跑到他那里旁听讲学,结果惹恼了孔子。由于少正卯在当时有很高的声誉,是远近闻名的人物,所以被人们称为“闻人”,他的后世支庶子孙当中就有人改为闻人氏,后来闻人氏中的一部分人再改为单姓“闻”,这样就有了闻姓。明朝名士闻璋家风好,其子孙均有学问,有任兵部主事的,有任吏部尚书的。闻一多是现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

莘(Shēn)莘姓一族是古帝祝融的后代,相传祝融的后人分为八姓,莘姓便是其中之一。此外,古时候,在今天山东曹县的西北曾经有一个有莘国,商朝的汤王就娶过有莘氏之女,有莘国的后世子孙便以国名“莘”作为姓氏。第三支莘姓形成于夏朝,在夏朝初年,夏王启封帝喾之子挚的后代于莘地,并且建立了莘国。后来莘国灭亡,王族的后裔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明朝县官莘野,多才多艺,对百姓很好,人称“贤县令”。莘开是清代的书法家、画家和篆刻家。

党(Dǎng)党姓出自夏朝,居住在党项的王族多姓党。另外一支党姓出自姬姓,在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的封邑在上党,其后世子孙便以封地名作为了姓氏。还有一支党姓出自任姓,相传春秋时鲁国大夫党氏,是黄帝的小儿子禹阳的后裔,因为他的封邑名为党,所以也称党氏。党湛是清朝的一位名士,他常对人讲:“人生须做天地间第一等事,为天地间第一等人。”

翟(Zhái;又读Dí)翟姓出自隗姓,春秋时期,隗姓狄人居住在翟国,后来翟国为晋国所灭,翟国人大多与晋人相融合,翟姓就是翟国人的后代。另外一支翟姓出自祁姓,黄帝的后裔中有人居住在翟地,并且建立了翟国,其后世子孙以居住地之名作为姓氏。翟方进是汉朝的丞相、高陵侯。翟兴、翟进兄弟是宋代的名将。

谭(Tán)谭姓是颛顼的后代,西周建立后,颛顼的后代被封于谭(今山东历城),并且建立了谭国,为子爵,世称谭子。到了春秋时期,谭国为齐国所灭,谭子逃到莒(今山东莒县),其后世子孙以原封国的国名作为姓氏,这样就有了谭姓。另外一支谭姓是由籍姓而来,周大夫籍谈的后人,为了避项籍之讳而改为谭姓。谭嗣同是清朝末年维新派的著名人物,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贡(Gòng)贡(Gòng)贡姓起源于端木氏,
下一页 (1/3)
下一楼›:谷阝(Xì)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子弟叔虎因作战有功,晋献公把郤邑封给他,建立郤国,为子爵,称 ..
‹上一楼:甘(Gān)甘姓最早产生于夏朝,发源地在今天河南省的洛阳市西南。那时在众多的诸侯国当中有一个 ..

查看全部回帖(19)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