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谷阝(Xì)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子弟叔虎因作战有功,晋献公把郤邑封给他,建立郤国,为子爵,称郤子,他的后世子孙以封地名作为姓氏。郤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他与郤至、郤錡并称“三郤”。以智慧、口才、文章等才能闻名,郤正是三国时期蜀汉巴西太守。郤诜是晋代的雍州刺史。
璩(Qú)古时候有一个叫蘧邑的地方,那里的人最初是以地名“蘧”作为姓氏的,后来蘧姓改成了璩姓。据说是因为“璩”字在我国古代是指一种非常名贵的玉环,而“蘧”与“璩”两个字又是同音字,所以改蘧姓为璩姓。此外,璩姓还有一支是最早制作装饰品“璩”的匠人的后代,他们以祖上的职业作为了自己的姓氏。璩伯玉是周代的著名人物。璩伯昆是明朝广东道御使。
桑(Sāng)桑姓出自金天氏,发源于今天山东省的曲阜北,是少昊的后代。少昊本为高辛氏,是帝喾的儿子,名挚,因以金王,所以号金天氏,又因住在穷桑,并且在那里登上了帝位,所以又号穷桑氏。其后世子孙当中有一支以祖号“穷桑氏”作为姓氏,后来简为桑氏。另外一支桑姓出自赢姓,起源于春秋时期,当时秦国有大夫公孙枝,字子桑,其后世子孙以其字“桑”作为姓氏。桑弘羊是汉武帝时著名大臣,对于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桑春荣是清朝的刑部尚书,曾经因平反大狱而享誉朝野。
桂(Guì)桂姓出自姬姓,发源于幽州(今天北京市和河北省北部及辽宁省一带)。周朝王族的后裔姬季桢曾任秦国博士,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被杀,其弟季眭为避株连之祸,便按自己名字的读音将季桢的四个儿子更改姓名,老大叫桂奕,桂姓就是桂奕的后代。桂怀英是明朝的大儒,著有《桑榆集》。桂宗儒、桂宗蕃明朝文士,学问极好,曾参与编写《永乐大典》,桂中行是清朝湖南按察使,因为有政绩,老百姓称之为“青天”。
濮(Pú)舜任部落首领时,其子孙散封于濮地,这些人的后代便以地名作为姓氏。另外一支濮姓是颛顼的后代。颛顼帝之裔孙陆终的后代当中住在濮地的人,以地名作为姓氏。还有一支濮姓,是卫国康叔的后代,春秋时期,卫国有大夫被封于濮,(今天河南省濮阳市),其后世子孙就以封地名作为了自己的姓氏。濮万年和濮道兴兄弟是宋朝的人物画家。濮阳涞是明朝时南昌府的通判。
牛(Niú)周朝建立以后,封商朝皇族微启于宋地(今河南商丘),建立了宋国。微子启有后人名叫牛父,曾任宋国司寇。宋武公时,长逖军队进攻宋国,牛父率军抵御,不幸战死,后来其后世子孙以他的字“牛”作为自己的姓氏。另外一支牛姓是由寮姓改姓而来的,北魏时有一个名叫寮允的大臣,被赐姓牛,其后世子孙也随之以牛为姓。牛弘是隋朝的吏部尚书。牛僧孺是唐朝时的宰相,是一位著名的政治人物,著有《玄怪录》。
寿(Shòu)周武王建立西周以后,将吴地分封给周章,周章建立吴国。他的十四世孙寿梦主吴时,因国势强大而为诸侯国,寿梦称吴王,其支庶子孙中有的人就以寿梦名字中的“寿”作为姓氏,这样就形成了寿姓。还有一支寿姓是彭祖的后裔。寿良是汉代的兖州太守。寿宁是元朝的一位高僧。
通(Tōng)春秋时,巴国有大夫受封于通川,其后世子孙以封地名“通”作为姓氏。另外一支通姓出自彻姓。相传在秦汉之际,上蔡(今天河南省上蔡西南)乡间有个读书人,因有过人的学识而出任为丞相,并被封为彻侯,他的后世子孙就以其爵位名作为姓氏。到了汉武帝时,因避武帝刘彻之讳,又改彻为通。通证是清代的画家,喜欢画山水画。通复是清代的诗人。
边(Biān)商代有诸侯国边国,国君为伯爵,被称为边伯,其后代称为边氏。另外,春秋时宋平公公子字子边,他的后代以祖辈名字为姓,取为边氏。边韶,汉代大学者,学生数百,他白日装睡,暗中观察学生言行。有一次学生做诗嘲笑他,他马上回诗一首,说自己在梦中正与孔子商量教学。明朝人边贡,进士出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倡导文学的复古运动。
扈(Hù)扈姓为大禹的后代。夏朝建立后,禹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