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耿(Gěng)耿姓出自姬姓,商代末年有耿国,是商朝的附庸国。周朝建立后灭掉了耿国,后来周王室封王族中人于耿,建立耿国,春秋时它又被晋国灭掉。原耿国公族人都以故国名“耿”作为姓氏。耿秉汉朝征西将军,守卫西北边疆。耿九畴是明朝的吏部尚书。
满(Mǎn)西周建立以后,周武王追封先帝舜的后人胡公满于陈,建立了陈国。春秋时期陈国被楚国所灭,胡公满的支庶子孙当中有人以国名为姓,姓陈,有的以先祖名字中的“满”字作为姓氏。满朝荐,明朝进士,任县官。
弘(Hóng)在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大夫叫弘演,很受国君的器重,他的后世子孙就以其名字中的“弘”字作为自己的姓氏。在唐朝时,因为皇族中李弘被立为太子,为了避讳弘字,所有姓弘的人都改为姓李,隔了几代人之后才又恢复弘姓。弘姓先人有:弘恭汉代人,在朝中任官,他办事都合朝廷章法,对朝中规章制度很熟悉,后来受重用,很有权势。
匡(Kuāng)春秋时期,鲁国大夫施孝权的家臣句须任匡邑宰,后来他的孙子就以祖父做官地的名称作为自己的姓氏。北宋初年,匡姓人为避太祖赵匡胤的名讳,改为主姓。其后朝廷认为老百姓姓主不妥,于是令主姓改为康姓,至几代以后,才有一些康姓人恢复了祖姓“匡”。上古之时有匡国,周武王时,匡侯的后裔匡俗兄弟七人在庐山结庐而居,他们是匡姓的另外一支。匡扶,秦朝忠臣,秦皇赐他宝剑称“宇宙锋”。匡衡是西汉时著名经学家。
国(Guó)大禹为首领时,有一个专门掌管车马的人名叫国哀,他的后世子孙都随之以国为姓。另外一支来源于春秋时期齐国。当时,齐国有一家贵族,他们世代相袭为国家卿仕,后来齐国国君赐之以国姓,意为国家尊贵至上的姓氏。第三支国姓出自姬姓,在春秋时期,郑穆公有儿子公子发,字子国,他的重孙子以祖上的字“国”作为姓氏。国侨是春秋时郑国的大夫。国渊是三国时魏国的太仆,以恭俭著称。
文(Wén)周武王建立西周以后,追谥父亲西伯姬昌为周文王,周文王的支庶子孙就以其谥号“文”作为了姓氏。战国时期,齐威王的孙子田文,号称孟尝君,门下有食客数千,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后来齐国贵族叛乱,孟尝君逃到了魏国,他死后谥号文子,其后世子孙就以祖上的谥号作为姓氏。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正气歌》至今为世人传诵。文徵明是明朝著名的书画家。
寇(Kòu)春秋时期卫灵公的孙子在卫国任司寇,他的后世子孙就以官名“司寇”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简称寇氏。另外一支寇姓出自姬姓,周文王的儿子康叔,在西周时任司寇,其后世支庶子孙当中有人就以“寇”作为姓氏。寇恂是东汉时的雍奴侯。寇准是北宋时的著名大臣,与杨家将交往很深。
广(Guǎng)广姓源自上古,在黄帝做部落联合首领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广成子的人,他隐居在崆峒山中的石室之中,黄帝曾向他询问过治理国家的方略,广成子的后代以广成为姓氏,后来又分离出广姓。广明是汉朝的宰相。广厚是清朝湖南巡抚。
禄(Lù)禄姓出自子姓,是殷商最后一个帝王纣王的后代。纣王有个儿子名武庚,字禄父,后来武庚的孙子以祖父的字“禄”作为自己的姓氏。另外一支禄姓源于周朝,当时有司禄之官,任此官职者后代子孙,则以祖上的官职名称作为姓氏。禄存是明朝的著名人物。禄东赞是松赞干布手下大将,唐时出使长安,并护送文成公主入番。
阙(Quē)阙姓起源于春秋之时,当时有人被封于鲁国的阙党邑,其后世子孙便以祖上的封地之名作为姓氏。此外,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叫阙巩的地方,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则以居住地之名作为姓氏。阙疑是宋朝的一位孝子。阙岚是清朝的著名画家,善画人像。
东(Dōng)东姓源于远古之时。相传舜有七个朋友,其中有一位叫东不訾,他的后代中有人就以“东”字作为自己的姓氏。东园公是汉代的一位著名隐士,是“商山四皓”之一,他曾力谏汉高祖刘邦废太子之事。东良会,元朝地方官,重视文教并培养儿子继承他的事业。东郊是明朝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