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黟县的西递位于县城东8公里处。西递原名为西川,乃取村中三条溪水东向西流之意,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该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整个村落呈船型。
西递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距今近千年的历史,是一个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聚族而居的村落。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胡昌翼是唐朝末代皇帝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性,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期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后,在家乡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的非常舒适、气派、堂皇。虽历经数百年的社会动荡,风雨的侵袭,使得不少的民居、祠堂、书院、牌坊被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还保留了明清村落的风貌和特征。
西递最大的特色就是村中至今还完整保存着124幢明清古民居,这些古民居“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营造之精、装饰之美、文化内涵之深厚”,堪称为“中国明清民居的博物馆”。“东方文化的明珠”。西递古村落保存完整,风貌依旧,风格独特,民风淳朴,还延续传统的生活方式有着真实性和完整性,因而具有较高的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价值。在西递村头,有一座巍然耸立的刺史牌坊,它建于1578年的明万历六年,具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西递村人胡文光因功绩显著,经皇帝恩准建造的。这座造型巍峨的牌坊为三间四拄五楼石雕牌坊,它高12.3米,宽9.95米,是用优质的黟县青大理石雕刻而成,其石雕艺术及建筑规模都叹为观止,是罕见的艺术精品。西递村已开发的景点有走马楼、胡文光刺史牌坊、旷古斋、瑞玉庭、桃李园、西园、东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笃敬堂等20处景点。
西递古民居中的楹联是西递的一大特色,使古朴典雅的古民居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等等,这些富有哲理的楹联,给人以启迪,而精美的书法艺术又使游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走进西递,仿佛穿越了历史的隧道,时光又停留在了明清社会,西递的建筑文化、风水文化、三雕文化、楹联文化、民俗文化都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和及高的水准,让每一位中外游人都如痴如醉,相间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