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唐龙与胡氏
http://chunan.19lou.com/forum-1564-thread-2043331317587038423-1-1.html
翻开民国二十九年的《汇川胡氏宗谱》,第二个谱序,出自唐龙。乍一看落款,一时不知所云。从网上一搜,再看《光绪兰溪县志》,才确知其人与其事。
唐龙[1477—1546]字虞佐,号渔石,兰溪县城北隅人(但农夫仿佛记得唐龙为纯孝乡上唐庄人氏)。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三年,卒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年七十岁。少时师事章懋。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进士。授郯城知县。后历任陕西提学副使、山西按察使、太仆寺卿等职。嘉靖七年(1528),以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任间奏罢淮西民户代养官马种牛,废寿州正阳关榷税,免通州、泰州虚田租及漕卒船料,民感其德。调任左副都御史。又先后任吏部左、右侍郎,总摄铨事,人不敢干以私。十一年,陕西大饥,蒙古吉囊、俺答二部拥众自河套入陕西,延绥告急。龙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兼理赈济。奏行救荒十四事,皆切时实惠。又用总兵官王效、梁震率兵击退入侵诸部。改任刑部尚书,任满加封太子少保,以母老请求归养。后又起用为南京刑部尚书,调吏部尚书,因有边警,改兵部尚书,到边设防缉奸,敌远徙,加太子太保转任吏部尚书。未几有病,三上章乞休,以言过激切失旨,又因劾而被罢黜为民,舆出都门三十里卒于旅舍。数年后,诏追复原职,赠少保,谥文襄[这好象又是其子唐汝楫之功]。 这些,《兰溪县志》与《明史》所载八九不离十。
唐龙作为一个文学大家,其文颇具浩瀚之气,诗尤长于五言。所著有《易经大旨》、《群忠录》、《黔南集》、《江右集》、《关中集》、《晋阳集》及《淮阳集》,今存《渔石集》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我们已经无法考证得唐龙与胡氏为何有如此亲密的关系,也许即便翻滥了《唐氏宗谱》或《明史》或《兰溪县志》,我们都可能也无法破译其中的种种关系。作为汇川胡氏后人,只有把此问题设于此,希望有朝一日破解其迷底。
关于唐龙所作之《胡氏族谱序》,农夫兹录于后,以有助于后人破译唐龙与胡氏之迷。
余登孔子堂,旁阅配享贤哲,或生自邹鲁之邦,或出自荆吴之裔。其钟自名山大川、散在四方者,或千里一贤,或数世一贤,未有理学萃于一姓。贤哲后先接踵如胡氏者,若而人著姓有自来可钦可敬矣。慨自宋叶中衰,南渡图存,荆襄公如琼护驾至临安郡,厥后论功定赏,封为尚书,既而贲乃邺园,不尚笺笺之帛,遂退老淳安县之梓桐源,未几迁于兰瀫(hú)之西,作胡塘始祖。越世而公之孙鉴仕元,为天作霖雨,为帝补山龙,世任天下之重,代传帝者之师,一时无出其右。我邑以峻阅巨望者,指不胜屈,而胡之宗德茂隆本固磐石,维贤维忠备美前朝,岂非积厚者流光乎。迄今渊源瓜瓞(die2),犹士食旧德,农服先畴,以堂则肯以构肯绍述者,勿替列俎豆而祠春秋语云。先世有功德于人国者,其子孙必昌。浏览史世家,以文中子之倡明道学也,而更姓以下不废礼教,以晋三士之从龙出亡也,而累年以往,不陨风声,胡氏之奕叶云仍将毋同乎,则春家有督昭穆,以敦家有乘丧祭吉嘉,以洽子姓,有序书名书字书爵以说继祢继,别小宗大宗,以悉是不可无谱,是不可无纂修谱录之嗣。予故喜其记载之有成,而乐为先达者表宅也,遂不让而弁于简端。
明资政大夫冢宰特进宫保渔石
唐 龙 撰
从楼上唐龙所作之《胡氏族谱序》中可以证明,淳安胡氏不单明朝的胡拱辰官至尚书,早在宋朝就有胡璋(字-如琼)已经位列三公荆襄公也为尚书。 四楼照片中的墓就是他的墓,胡璋,字如琼,行九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