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三官殿)胡氏专帖更新:禀告先祖顺告宗亲
回帖:浙江慈溪观海卫三官殿街胡氏的“摇篮”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更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阶段。从教育史来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学术自由在美国大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日本创办了第一所国立大学东京大学(1877年) ,接着京都大学(1897年)诞生。
我国的传统教育,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影响最大的要算废科举、兴学堂了。这是我国由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化的关键性的步骤。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初名复旦公学。
1860年,浙江慈溪观海卫三官殿街胡氏祖辈创办了胡氏私塾,后改名为观海卫胡氏尚义堂经塾。
1894年,在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改革中,观海卫胡氏尚义堂经塾率先改办为观海卫安定学堂。这是慈溪县,也是宁波府第一所由国人创办的新式小学堂。
1912年,安定学堂改名私立安定小学。
1940年,易名观海卫中心国民学校。
解放后,称观城镇中心小学。
1983年,更名为观城区中心小学。
1987年,改为观城区辅导学校和锦堂师范附属小学。
1992年,定名为慈溪市第二实验小学。现为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省示范性小学、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有师生2000余名。
少年时的父母亲都是安定小学的学生。以国人创办的新式学堂来说,父母的母校比在上海为我选择的第一个母校--著名的澄衷学堂早六年。比我最后的一个母校—世界名校日本京都大学还早三年。
我长期以招聘外国人学者的身份在京都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国外学者问:“胡母几迁?”。我总是自豪地回答:“孟母三迁,胡母不迁。家有安定,孕育子孙。生于上海,长于上海。无缘安定,近择澄衷。”被问及“背上刻了什么字”时,答道:“岳飞背上刻字,家乡老宅匾上刻的”耕读“两字以及安定小学的精神早已融入了我的灵魂。
如从1860年开始计算,学校已经有153年的历史了。慈溪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校史是从改为新式小学堂的1894年开始计算的。明年,是学校的120周年的校庆。
学校不仅是三官殿街胡氏家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经历百年多的变迁,学校已经成为家乡的一个培养人才的“苗圃”。无以计数的学子,不仅留在在观海卫、慈溪、浙江,还走遍全国,走向了世界。
今天,我以校友们的后人,向社会各界和历届校友及校友的后人发出呼吁:积极行动起来,收集关于安定小学的校史和校友等资料,对于研究校史和地方教育史会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两份来自网上的资料,供参考。
观海卫胡氏尚义堂
闲话观海卫之十二 余麟年
http://www.cxnews.cn 慈溪新闻网 2008年5月9日 9:22
观海卫胡氏尚义堂设义庄办私塾,是观海卫早期购置义田助学济贫的群众组织。我国以义田助学济贫肇始于北宋,范仲淹在苏州置田庄,为最早记载的义庄。钱公辅 《义田记》指出 “范仲淹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而观海卫胡氏设义庄办学,是在清咸丰年间上海开埠以后,正处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冲击古老自然经济的时代,许多人相继外出经商,都市的繁华扩大了他们的眼界并充实他们的经济来源,他们感到封闭的故乡如再不重视教育,子孙万代都难以摆脱贫困。故于清咸丰十年 (1860)胡衡捐置水乡课地四百亩,创办胡氏私塾。光绪八年 (1882)胡衡的孙子承光、承基、承宣、承祚、承镛等又购置观海卫北门民房一所,为胡氏义庄办学场地,又助地九十二亩,从此以招收胡氏族人为对象的家塾,扩大到普招观海卫儿童入学。
胡氏办学最大的特点是给观海卫贫穷子弟提供减免费的教育机会,提高了地方教育普及的程度,对成绩优秀的胡姓贫苦者,还给予寄读和供应饭菜 (寄读最多达五十余人)。由于创办义学的胡氏族人多在城市经商致富,教育内容已从单纯的识字教育,增加了道德教育:知识教育和体育教育多方面。到光绪二十年 (1894),胡氏义庄更名为观海卫
下一页 (1/3)
下一楼›:关于浙江慈溪观海卫三官殿胡家世系表编制过程情况

1996年4月收到小叔哲禅的信, 并附 ..
‹上一楼:转帖:观海卫胡氏始迁祖的疑问(一)
http://www.guanhaiwei.com/read.php?tid=42407
浙 ..

查看全部回帖(205)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