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 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三官殿)胡氏的老家谱。关于其字派,目前有不同版本流传。有的已经公开发表于网络上,有的珍贵手迹收藏于后人中,还有海内外胡氏后人各自私藏着的自编版本。
对上面德祺叔所写的历时十几年四代人参与的世系表的过程,作一点补充。据我所知,1996年哲禅第一版的辈份:学承濬哲德绍恭,房属:竹溪公-安澜公-承-濬-哲-德-绍-恭,少了一个“温”字。在1997年第二版里就已经补正为:竹溪公-安澜公-承-濬-哲-德-绍-温-恭。2013年我和德祺叔整理世系表以来,收集族人资料时都一致为:竹溪公-安澜公(学)-承-濬-哲-德-绍-温-恭。
估计有些版本里,所引用的很可能就是哲禅公的96年第一版的资料的手抄本。有的版本把“温”字补加到“恭”字之后去了,是不难理解的。在没有现成的家谱的情况下,由海内外的四代人历经十几年的回忆、口传、手抄的过程中,有点偏差是难免的。
目前,网上有“将军守仁而下--2\3\4\5--(竹溪公--安谰公)--学-承-睿-哲-德-绍-恭-温”的写法。“谰” 与“澜”是同音,但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字。“濬”的简化字为“浚”,和“睿”字的发音不同,意义也不同。我认为,以下三点是必须澄清的。
1,字派是温恭,不是恭温。自小就问过父亲为什么将来的侄子要与孙悟空的弼马温同字,父亲只是简单回答我说,这是老祖宗定的。现在,我知道了八个字的全部:学、承、濬、哲、德、绍、温、恭。才明白了,字派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孤立来看的。应理解为:学承濬哲,德绍温恭。前四个字是指学问,后四个字是品德。绍是与承相对应的,祖宗对我们的期望是继承德才兼备的传统。温恭,该是温良恭俭的意思吧。
2.安澜公就是学字辈。健在的老人都知道,竹溪公没有后裔,认侄子为子,即安澜公。安澜公有承字辈的五个儿子和五个女儿,十八个孙子,从此人丁兴旺。按照我所写的《浙江慈溪观海卫三官殿街胡氏的“摇篮”》一文中的参考文献,无论是出自地方教育史的记载,还是依据慈溪市第二实验小学网页上校史的记载。可以知道1860年竹溪公创建私塾,1882年由其五位承字辈的孙子置房、助田、扩大招生。竹溪公与五个孙子中间是儿子安澜公,安澜公就是学字辈。
3.从守仁公到竹溪公该有十代以上。根据分析,1882年竹溪公和儿子都已去世了,五位孙子已分家为五房,五房的称呼一直沿用至今。1860年竹溪公创建私塾时,已是晚年。推测竹溪公是生于1800年前后。我的爷爷哲舜公,竹溪5世,是生于1890年。90年时间4代人,也是合理的。从网上看到守仁公的出生年份,有1531年和1544年两种说法。根据明嘉靖《观海卫志》以及《戚少保年谱耆编》等史料记载,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起守仁公跟随戚继光在浙江福建沿海奋战倭寇。由此推测,守仁公的出生年份1531年是比较可信的。从守仁公出生的1531年到竹溪公出生的1800年来推算,相隔270年的时间,该有十代以上。不可能仅是五代。
以上信息提供给研究家谱的专家、家乡的父老乡亲、海内外的族人以及关心观海卫胡氏家谱的人士参考。